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绝句
吴涛
游子春衫已试单,桃花飞尽野梅酸。
任来一夜蛙声歇,又作东风十日寒。
此诗体现了怎样的季候特点?钱钟书称次诗表现了某种“情味”,请结诗句作简要分析。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方法,不出现真实姓名,正文50个字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春夏之交乍暖忽寒。通过细节和景物描写,表现游子对季候变化特别敏感的某种心理。第一问完全可以从春衫已试单、桃花飞尽、蛙声歇和十日寒中分析理解出来。视觉——游子春衫单、桃花飞尽;味觉——野梅酸:表现天气变暖的感受。听觉——蛙声歇;触觉——东风寒:表现“寒”的感受。
钱钟书的原话是这样的:“下面这一首写春深夏浅、乍暖忽寒的情味,倒是极新颖的。”所以这种情味应该与变化的季候联系在一起。季候的变化引起游子对家乡、朋友的思念之情。这样理解应该是恰当的。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乐亭游春(其三)
欧阳修
红树青山日欲斜,长郊草色绿无涯。
游人不管春将老,来往亭前踏落花。
1、这首诗借哪些景物写了暮春怎样的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游人对此怀着什么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这首诗借红树、青山、斜日、草色、落花写了暮春时节草木青翠、落红满地的特征。(意对即可)
2、游人对此怀着喜爱和恋恋不舍的感情。(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对该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秋浦歌
李白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A.首句忽发奇想,破空而来,似大潮平地涌起,令人在意想不到的惊奇中产生了继续阅读的强烈欲望。
B.第二句落在“愁”字上,点明“三千长”的白发是因愁而生,因愁而长。
C.第四句以“秋霜”代白发,带有忧伤憔悴的感情色彩,“得”字显现出诗人受到排挤压抑之后的不平之气。
D.诗人运用夸张和比喻的手法写愁,着力渲染了久积于心的怨愤和抑郁,用现实主义的手法描写了自己当时的真实处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