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古代诗歌鉴赏》试题巩固(2017年最新版)(八)
2017-09-25 13:43:46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6分)
日?暮①?杜甫
牛羊下来久,各已闭柴门。风月自清夜,江山非故园。
石泉流暗壁,草露滴秋根。头白灯明里,何须花烬②繁。
 [注] ①大历二年(767)秋,晚年杜甫流寓夔州(重庆奉节),写下了这首诗。 ②花烬:灯芯结花,民俗中有“预报喜兆”之意。
 ⑴诗中第一、第二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2分)
⑵在全诗中,杜甫表达了自己怎样的复杂情感?(4分)


参考答案:(1)描绘了一幅牛羊归来、柴门深闭,寂静、清冷的山村日暮图景。(点出景物1分,说明特点1分。)
(2)杜甫在诗中表达了自己怀念故园、思乡恋亲之情,以及人至迟暮,济世渺茫的悲凉之感。(点出“思乡”2分,点出“迟暮”2分。意合即可。)


本题解析:(1)本题考查的是考生对诗歌中诗人描写的景物的领悟和概括的能力。夕阳的淡淡余晖洒满偏僻的山村,一群群牛羊早已从田野归来,家家户户深闭柴扉,各自团聚。这两句从《诗经》“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句点化而来。“牛羊下来久”句中仅著一“久”字,便另创新的境界,使人自然联想起山村傍晚时的闲静;而“各已闭柴门”,则使人从阒寂而冷漠的村落想象到户内人们享受天伦之乐的景况。这就隐隐透出一种思乡恋亲的情绪。勾勒出一幅充满山村情趣的画面。
(2)本题考查的是考生对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的理解和归纳概括的能力。首联隐隐透出一种思乡恋亲的情绪,诗人凝望着这宁静的山村,禁不住触动思念故乡的愁怀;颔联隐含着一种无可奈何的情绪和浓重的思乡愁怀、江山美丽,却非故园。深曲委婉地表达了怀念故园的深情;颈联从凄寂幽邃的夜景中,隐隐地流露出一种迟暮之感;通过尾联更是饱含辛酸的眼泪和痛苦的叹息、看是自我安慰 却更显悲凉。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葛溪驿
王安石
缺月昏昏漏未央,一灯明灭照秋床。
病身最觉风露早,归梦不知山水长。
坐感岁时歌慷慨,起看天地色凄凉。
呜蝉更乱行人耳,正抱疏桐叶半黄。?
诗人的心绪集中体现在“乱”字上,全诗是怎样表现的?请简要赏析。?
答:?


参考答案:本诗以“乱”为诗眼,情景交融,抒写了诗人的家国之思。首联借残月、滴漏、昏暗的灯光暗写诗人心烦意乱;颔联直写身体之病、羁旅之困、怀乡之愁,点明“乱”的部分原因,为进一步写“乱”蓄势;颈联转写忧国之思,以天地凄凉的色彩加以烘托,使烦乱的心情更推进一层;尾联用衬托手法,借疏桐、蝉鸣将诗人的烦乱心境渲染到极致。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下列问题。
赠花卿
杜甫
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注]①花卿,名敬定,当时驻扎成都的一个将官,曾因平叛立过功,自以为功大,骄傲放纵。
(1)全诗四句,前两句写实,后两句写虚。请赏析前两句的表现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绝句,字面上明白如话,但对它的主旨,历来颇有异议。有人认为它只是赞美乐曲,并无弦外之音;有人认为借赞音乐,实讽花敬定。请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前两句用借代与通感(比喻),将看不见、摸不着的音乐比为轻柔和谐飘洒,错杂而又有形的物品,准确而又形象地描绘了音乐“行云流水”般的美妙;两个“半”字更是空灵活脱,给全文增添不少情趣。(意对即可)
(2)两种观点不论哪一种观点,只要能持之有据,言之成理,能自圆其说,皆可给分。后一种观点示例:前两句描绘音乐美妙,后两句一语双关,字面上明是赞美音乐,暗里却是讽刺花敬定居功自傲、放纵不法,目无朝廷,僭用天子音乐。(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下列诗句没有运用联想艺术手法的是
A.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是闪着无数的明星。
B.那隔着河的牛郎织女,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
C.我想那缥缈的空中,定然有美丽的街市。
D.你看,那浅浅的天河,定然是不甚宽广。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区别“联想”和“想象”的能力。“联想”因一事物而想起与之有关事物的思想活动,即由甲事物到乙事物,当然是有联系的甲事物与乙事物;“想象”是人在头脑里对已储存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即由甲事物到更多的加工、升级的思考。A:由明亮的街灯,联想到明亮的星星;C:由缥缈的天空联想到天上一定有美丽的街市;D:由浅浅的天河联想到它的宽窄;B:牛郎织女悲惨故事早已深植人们的脑海,作者却说他们此刻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这是作者的良好愿望,是作者对牛郎织女故事加工、升级而成,所以说这一句运用的是想象,而不是联想。


本题难度:简单



5、阅读题  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8-9题
春闺?张仲素
袅袅城边柳,青青陌上桑。
提笼忘采叶,昨夜梦渔阳。
古意?王驾
夫戍边关妾在吴,西风吹妾妾忧夫。
一行书信千行泪,寒到君边衣到无?
小题1:这两首诗都写思妇怀人,在抒情方式上有何不同?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5分)
小题2:杨载《诗法家数》中说,绝句“婉转变化,工夫全在第三句”。试选择一首诗,分析第三句在整首诗中的作用。(6分)


参考答案:
小题1:第一首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写思妇看到柔嫩的柳条、青青的桑叶,不由得想起了远在他乡的丈夫,表现对丈夫深切的思念。第二首直抒胸臆,用平实自然的语言直接诉说思妇对丈夫的关心怀念。
小题2:第一首:本诗表达了思妇对远在边关的丈夫的深切思念之情,“提笼忘采叶”既照应了前面“青青陌上桑”的景物描写,又紧承下句“昨夜梦渔阳”,点明因果关系。该句惟妙惟肖地刻画出思妇刹那间复杂微妙的心理状态,表现出思妇对丈夫日思想、魂牵梦萦的一片深情。第二首:“一行书信千行泪”承接前句,写西风一起,念人伤怀,便想到给丈夫写信,同时又引出下面“寒到君边衣到无”的书信内容;运用了夸张手法,增强了表达效果,写尽了思妇内心的哀犯和忧思。(任选一首,从结构、内容、表达效果等方面作答,言之成理即可。)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中语文答题技巧《常见题型》试..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