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语文答题技巧《文言文阅读》高频试题巩固(2017年最新版)(六)
2017-09-25 15:02:36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大 中 小】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八股文”是明清科举考试制度所规定的一种文体。每篇由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部分组成。 B.《王贵与李香香》是现代诗人贺敬之用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写的长篇叙事诗。 C.词,又称“长短句”,大致可分为小令、中调、长调。中调一般在59字至90字之间,每首词都有一个词牌。 D.安徒生,丹麦童话作家,他的作品《皇帝的新装》《丑小鸭》《卖火柴的小女孩》等均为世界最优秀的童话。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文化经典阅读:阅读《孟子》选段,完成后面题目。(9分) 孟子曰:“矢人岂不仁于函人哉!矢人惟恐不伤人,函人惟恐伤人。巫匠亦然。故术不可不慎也。孔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智!’夫仁,天之尊爵也,人之安宅也,莫之御而不仁,是不智也。不仁、不智、无礼、无义,人役也。人役而耻为役,由弓人而耻为弓,矢人而耻为矢也。如耻之,莫如为仁。 仁者如射:射者正己而后发,发而不中,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已矣。”(《孟子·公孙丑上》) 小题1:下列翻译有误的一项是(?)(3分) A.“矢人岂不仁于函人哉!矢人惟恐不伤人,函人惟恐伤人。” 译文“造箭的人难道比造铠甲的人不仁吗?造箭的唯恐(造的箭不尖利)不能射伤人,造铠甲的唯恐(铠甲不坚硬)使人被射伤。” B.“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智!” 译文“内心仁慈才是美。选择不和有仁德的人相处,哪能算聪明?” C.“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李密《陈情表》 译文“我因命运不好,很早就遭遇到了不幸,刚出生六个月,父亲就弃我而死去。” D.“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庄子《逍遥游》)
| 译文“天色深蓝,难道是它真正的颜色吗?还是因为太远太高,看不到它的边际呢?” 小题2:孟子在这里把行仁的人比作“? ”,如果“为仁”没有达到自己要的效果,就要学会“?”(2分)(请用原文回答,第一空两个字,第二空四个字) 小题3:孔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曰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怎样理解“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结合前文简要分析。(4分) 答:?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2分)“ 射者” “反求诸己”(一格1分) 小题3:(4分)他们都认为,仁是内在的美,是天赋予人的最尊贵的爵位,是人心灵安定的住所。(1分)人人都应该追求仁,不去行仁是可耻的。(1分)而且人人都可以做到仁,为仁要从自己做起,(1分)如果做不好,应该反思自己,更加努力“为仁”。(1分)(意思对即可)
本题解析: 小题1:(3分)“里仁为美;择不处仁”应译为“住在有仁德的地方才好。经过选择却不住在有仁德的地方”) 小题2:根据“仁者如射”与“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已矣”就可填准两空。 小题3:抓住“夫仁,天之尊爵也,人之安宅也”“如耻之,莫如为仁”“ 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已矣”这些关键句子加以理解评价即可。 参考译文: 孟子说:造箭的人难道比造铠甲的人不仁吗?造箭的唯恐(造的箭不尖利)不能射伤人,造铠甲的唯恐(铠甲不坚硬)使人被射伤。(求神治病的)巫医和(做棺材的)木匠之间的关系也是这样。所以谋生的职业不能不慎重选择啊。孔子说:‘住在有仁德的地方才好。经过选择却不住在有仁德的地方,哪能算聪明?’仁,是天(赋予人的)最尊贵的爵位,是人最安定的住所。没有谁阻挡他(行仁),他却不仁,这是不明智。不仁、不智,无礼、无义,只配当别人的仆役。当了仆役而觉得当仆役羞耻,就像造弓的觉得造弓可耻,造箭的觉得造箭可耻一样。果真觉得可耻,不如就行仁。行仁的人就如比赛射箭:射箭手先要端正自己的姿势,然后放箭;射不中,不怨恨赢了自己的人,只有反过来在自己身上找原因罢了。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 A.既然已,勿动勿虑 B.以吾一日长乎尔 C.令人长号不自禁 D.食之可以清酒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短文,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庄周家贫,故往贷粟于监河侯。监河侯曰:“诺!我将得邑金,将贷子三百金,可乎?”庄周忿然作色曰:“周昨来,有中道而呼者,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邪?’对曰:‘我,东海之波臣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周曰:‘诺!我且南游吴、越之王,激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鲋鱼忿然作色曰:‘吾失我常与,我无所处,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 小题1:庄周家贫,故往贷粟于监河侯。(2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周昨来,有中道而呼者,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吾失我常与,我无所处,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小题1:庄周家中贫穷,所以去向监河侯借粮。 小题2:我昨天来的时候,道路中有呼喊的声音,我回头一看,(发现)车辙中有一条鲋鱼在那里。 小题3:我失去了平日生活的环境,没有地方安身,我只要有一点水就能活下去。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杨业,并州太原人。父信,为汉麟州刺史。业幼倜傥任侠,善骑射,好畋猎,所获倍于人。尝谓其徒曰:“我他日为将用兵,亦犹用鹰犬逐雉兔尔。”弱冠事刘崇,为保卫指挥使,以骁勇闻。累迁至建雄军节度使,屡立战功,所向克捷,国人号为“无敌”。? 太宗征太原,素闻其名,尝购求之。既而孤垒甚危,业劝其主继元降,以保生聚。继元既降,帝遣中使召见业,大喜,以为右领军卫大将军。师还,授郑州刺史。帝以业老于边事,复迁代州兼三交驻泊兵马都部署。会契丹入雁门,业领麾下数千骑自西陉而出,间至雁门北口,南向背击之,契丹大败。以功迁云州观察使,仍判郑州、代州。自是,契丹望见业旌旗即引去。? 雍熙三年,大兵北征,以忠武军节度使潘美为云、应路行营都部署,命业副之,然失利。未几,诏迁四州之民于内地,令美等以所部之兵护之。时契丹国母萧氏与其大臣耶律汉宁、南北皮室及五押惕隐领众十余万,复陷寰州。业谓美等曰:“今辽兵益盛,不可与战。”监军王侁曰:“君侯素号无敌,今见敌逗挠不战,得非有他志乎?”业曰:“业非避死,盖时有未利,徒令杀伤士卒而功不立。今君责业以不死,当为诸公先。”? 将行,泣谓美曰:“此行必不利。”因指陈家谷口曰:“诸君于此张步兵强弩,为左右翼以援,俟业转战至此,即以步兵夹击救之,不然,无遗类矣。”美即与侁领麾下兵阵于谷口。自寅至已,侁使人登托逻台望之,以为契丹败走,欲争其功,即领兵离谷口。美不能制,乃缘交河西南行二十里。俄闻业败,即麾兵却走。业力战,自午至暮,果至谷口。望见无人,即拊膺大恸,再率帐下士力战,身被数十创,士卒殆尽,业犹手刃数十百人。马重伤不能进,遂为契丹所擒,其子延玉亦没焉。业因太息曰:“上遇我厚,期讨贼捍边以报,而反为奸臣所迫,致王师败绩,何面目求活耶!”乃不食,三日死。 小题1:下列句子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 A.命业副之副:担任副将 B.间至雁门北口间:道路中间 C.契丹望见业旌旗即引去引:退兵 D.即拊膺大恸拊膺:捶着胸膛
|
小题2:下列各组虚词的意义与用法
不同的一项是(3分)?
A.所获倍
于人
B.
以功迁云州观察使
青,取之于蓝,而青
于蓝南取百越之地,
以为桂林、象郡
C.徒令杀伤士卒
而功不立
D.
因指陈家谷曰
未有封侯之赏,
而听细说?相如
因持璧却立?
小题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
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杨业少年时善于骑马射箭,喜欢打猎,他曾对同伴说以后当将军领兵打仗,也会像(打猎时)用鹰犬去追逐野鸡和兔子一样。一生都在疆场厮杀,立下赫赫战功。
B.太宗认为杨业在边防事务方面有经验,升任他为代州兼三交驻泊兵马都部署。恰逢契丹侵入雁门关,杨业率军大败契丹军。
C.杨业说现在辽国军队士气旺盛,不能同他们交战,但监军王侁认为杨业有谋反图谋,杨业为表明清白决定首先出战。
D.杨业兵败至谷口,不见埋伏的援军,心知必死无疑,反身与辽兵力战,后被擒,杨业感叹奸臣逼迫出兵,绝食而死。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弱冠事刘崇,为保卫指挥使,以骁勇闻。(5分)
(2)美不能制,乃缘交河西南行二十里。俄闻业败,即麾兵却走。(5分)
参考答案:
小题1:(3分)B
小题2:(3分)B
小题3:(3分)C
小题4:⑴ 他二十岁左右追随(侍奉)北汉刘崇,担任保卫指挥使,因为勇猛而闻名。
⑵ 潘美不能阻挡,于是他(带领军队)沿着交河向西南前进了二十里。不久,听到了杨业兵败的消息,潘美立即指挥军队退却(撤退)。
本题解析:
小题1:间,从小路。
小题2:B把;缘由、原因。A均为介词“比”。C均为连词,表转折关系。D均为“于是”。
小题3:错在“王侁认为杨业有谋反图谋”,王侁猜测杨业有其他的意图。
小题4:(1)得分点:“制”“缘”“俄”“却”各1分。(2)得分点:“弱冠”“事”“为”“以”各1分。
【参考译文】
杨业是并州太原人。父亲杨信,担任后汉麟州刺史。杨业少年时性格豪爽,不拘小节,喜欢仗义行侠,善于骑马射箭,喜爱打猎。每次打猎,所得猎物总要比同伴多一倍。杨业曾对他的同伴说:“我以后当将军领兵打仗,也会像(打猎时)用鹰犬去追逐野鸡和兔子一样。”他青年时代奉事北汉皇帝刘崇,但任保卫指挥使,并凭勇猛矫健而闻名。经过多次提升以后,出任北汉建雄军节度使。在战争中多次立功,所到的地方每战必胜,北汉人都称他为“杨无敌”。
宋太宗亲征太原,平日早就听说杨业的名声,曾经出重金想购求他。不久,太原城在宋军的包围下已成了一座孤城,形势危在旦夕,杨业劝北汉主刘继元主动投隆,以保全太原城中百姓的生命。刘继元投降后,宋太宗派遣宫中的使者召见杨业,十分高兴,让杨业担任右领军卫大将军。(出征北汉的)大军凯旋回朝后,又加授杨业郑州刺史之职。宋太宗认为杨业在边防事务方面富有经验,又升任他为代州兼三交驻泊兵马都部署。正当契丹军队侵入雁门关,杨业率领部下数千骑兵从代州北面的西陉寨出发,从小路迁到雁门关的北口,由北向南从契丹军队的背后发动攻击契丹,将契丹军队打得一败涂地。因立有战功,杨业被升为云州观察使,仍兼管郑州、代州之事。从此,契丹军队一看见杨业的军旗,就立即退兵逃走。
雍熙三年(986),宋朝军队开始了对契丹的大举征伐,任用忠武军节度使潘美担任云、应路行营都部署,命令杨业为潘美的副手。不久,宋太宗下诏书,要将云、应、寰、朔四州的居民迁往内地,命令潘美等人率领部下的军队护送这些居民。这时,契丹皇太后萧氏与她的大臣耶律汉宁、南北皮室及五押惕隐一起率领十几万军队重新攻陷寰州。杨业对潘美等人说:“现在辽国军队正处在士气最旺盛的时候,不能同他们交战。”监军王侁说:“您一向被人称为‘杨无敌’,怎么现在遇到敌人却逗留徘徊不与交战呢?莫非您还有其他的意图吗?”杨业说:“我并非贪生怕死,只因为现在时机对我方不利,白白牺牲士兵而不能立功。(既然)现在您拿不愿牺牲来责备我,那我就当在你们之前先出战。”
临出兵前,杨业流着眼泪对潘美说:“这次出兵必定失败。”于是,杨业指着(代州西北的)陈家谷口说:“请各位将军在这里埋伏下步兵和弓箭手,分成左右两翼准备支援。等我战败退到这里时,你们就用伏兵从左右两边夹击敌军救援我。不然的话,只怕我会全军覆灭,不剩一人了!”潘美就与王侁带领部下士兵在陈家谷口排好阵式。从寅时一直守到巳时,王侁派人登上托逻台了望前面战场,以为契丹军队被杨业打败逃走,就想与杨业争功,马上带领军队离开陈家谷口。潘美不能阻挡,于是他(带领军队)沿着交河向西南前进了二十里。不久,听到了杨业兵败的消息,潘美立即指挥军队退却。杨业奋力战斗,从中午一直打到傍晚,果然他到达了谷口。望见谷口无救兵,就捶胸悲恸。只能接着率部下兵士奋力作战,受伤达几十处,士兵们也几乎全部战死,杨业还亲手斩杀了百十来个敌人。后来因为战马受了重伤,无法前进,于是被契丹军队俘虏。他的儿子杨延玉也在这次战斗中牺牲。杨业于是仰天长叹道:“太宗皇帝待我恩重,我本来指望可以讨伐敌人、保卫边疆来报答皇恩,谁知却被奸臣逼迫出兵,致使军队遭惨败,我还有什么脸面活下来呢!”于是绝食三天而死。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