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提分技巧《文学类文本阅读》考点强化练习(2017年练习版)(二)
2017-09-25 15:07:23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大 中 小】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甘坐“冷板凳”才有真学术 深圳《晶报》社论 实至名归,《中国植物志》获得2009年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该书由全国312位作者和164位绘图人员历经45年艰辛编撰才得以最终完成,是目前世界上篇幅最大的植物志。值得一提的是,这里面也有深圳人的心血,仙湖植物园研究员李沛琼曾用10年时间编研该著的第12卷。 在中国学术饱受质疑的当下,这样一部潜心研究成就的鸿篇巨制获奖无疑令我们动容,一股纯正的学术味道扑面而来。这部著作的获奖使我们看到,真正的学术必须甘于坐“冷板凳”,而不是浮在面上的喧哗与躁动。 《中国植物志》的获奖与前段时间报道的一则新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副教授沈阳披露,据他的研究团队统计估算,2009年,我国买卖论文“产业”销售额近10亿元。这样“产业化”的论文,不知学术价值几何?著名学者赵毅衡的一句话或可对此做一个注脚:“如果中国当代学人再不做原创性思考的话,我们的学术水平或许就在接近于中国男足。”诚哉斯言!中国论文“产业化”的速度其实正是学术堕落的速度。 之所以做这样的对比,除了感慨在中国目前的学术环境里甘于坐“冷板凳”是何等的不易,何等的可贵外,还想表达这样一层意思:《中国植物志》作为一支奇葩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某种意义上是打向眼下浮躁的学术界的一记响亮巴掌,让学术圈内一些沉醉于灯红酒绿的“超男”、“超女”们自惭形秽。 一座城市思想的高度取决于其学术的高度。揆诸深圳,作为“排头兵”的城市,还欠缺些什么呢?不缺热闹也不缺繁华,但却缺乏一种学术水准的高度。基于此,我们才以一座城市的名义举办学术年会。当然学术水准的提高不是多办几场学术会议、多搞几场嘉宾讲座等活动所能达到的,必须有一个能让学人坐“冷板凳”求真问学的机制,让学术真正回归学术。概而言之,眼下的学术必须脱去两件外衣才能自我救赎:一是被资本裹挟的外衣,避免学术的资本化、产业化;二是被行政主导的外衣,避免学术官僚化。 (选自深圳《晶报》2010年1月13日A3版“晶报社论”) 小题1:下列对《中国植物志》的解说,符合文意的两项是(?)(5分) A.《中国植物志》是世界上篇幅最大的植物志。 B.《中国植物志》是中国当代学人原创性思考的产物。 C.《中国植物志》学术味道纯正的根本原因是参编人员多,花费时间长。 D.《中国植物志》荣获2009年中国自然科学一等奖乃是众望所归。
| E.《中国植物志》的获奖告诉我们,在学术研究上,只有甘坐“冷板凳”,才能有所成就。 小题2:不能成为“甘坐‘冷板凳’,才有真学术”的依据的一项是(?)(3分) A.深圳仙湖植物园研究员李沛琼历时10年编研《中国植物志》第12卷。 B.2009年,我国买卖论文“产业”销售额近10亿元。 C.深圳以一座城市的名义举办学术年会。 D.我们的学术水平或许就在接近于中国男足。
参考答案: 小题1:BE 小题2:C
本题解析: 小题1:A应为“是目前世界上篇幅最大的植物志”,解说去掉了“目前”这一时间限制,扩大了范围,不符合文意。C根本原因应是所有参编人员甘坐“冷板凳”、潜心研究、不浮不躁的治学态度。D原文“实至名归”的意思是有了实际的成绩,名誉也就随之而来了,名实相符;解说项“众望所归”的意思是指公众的心意和愿望趋于一致。《中国植物志》获奖前公众并不了解其编撰情况和编著质量,言“众望所归”没有依据。 小题2:A项是证明“甘坐‘冷板凳’,才有真学术”的正面依据;B项是作者批判的缺乏学术价值的现象,而出现该现象的原因就是不能甘坐冷板凳,所以是“甘坐‘冷板凳’,才有真学术”的反面依据;D项以水平不高的中国男足作比,意在讽刺不甘坐“冷板凳”、不做原创性思考的中国学人,是“甘坐‘冷板凳’,才有真学术”的反面依据。C以城市名义举办学术年会只是对学术研究的一种推动,旨在提高城市的学术高度,不能成为作者倡导的“甘坐冷板凳”的依据。
本题难度:简单
2、阅读题 阅读《咬文嚼字》选段,回答下面问题。 有些人根本不了解文字和情感的密切关系,以为更改一两个字不过是要文字顺畅些或是漂亮些。其实更动了文字,就同时更动了思想情感,内容和形式是相随而变的。姑举一个人人皆知的实例。韩愈在月夜里听见贾岛吟诗,有“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两句,劝他把“推”字改成“敲”字。这段文字因缘古今传为美谈,今人要把咬文嚼字的意思说得好听一点,都说“推敲”。古今人也都赞赏“敲”字比“推”字下得好,其实这不仅是文字上的分别,同时也是意境上的分别。“推”固然显得鲁莽一点,但是它表示孤僧步月归寺,门原来是他自己掩的,于今他“推”。他须自掩自推,足见寺里只有他孤零零的一个和尚。在这冷寂的场合,他有兴致出来步月,兴尽而返,独往独来,自在无碍,他也自有一副胸襟气度。“敲”就显得他拘礼些,也就显得寺里有人应门。他仿佛是乘月夜访友,他自己不甘寂寞,那寺里假如不是热闹场合,至少也有一些温暖的人情。比较起来,“敲”的空气没有“推”的那么冷寂。就上句“鸟宿池边树”看来,“推”似乎比“敲”要调和些。“推”可以无声,“敲”就不免剥啄有声。惊起了宿鸟,打破了岑寂,也似乎平添了搅扰。所以我很怀疑韩愈的修改是否真如古今所称赏的那么妥当。究竟哪一种意境是贾岛当时在心里玩索而要表现的,只有他自己知道。如果他想到“推”而下“敲”字,或是想到“敲”而下“推”字,我认为那是不可能的事。所以问题不在“推”字和“敲”字哪一个比较恰当,而在哪一种境界是他当时所要说的而且与全诗调和的。在文字上“推敲”,骨子里实在是在思想情感上“推敲”。 1、“咬文嚼字”的本意是什么?为什么说把“咬文嚼字”说成“推敲”,是说得好听一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认为“推”字比“敲”字用得好的理由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联系全文,发挥你的想像,猜一猜韩愈选“敲”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举“推敲”一例,意在说明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段文字所要表达的观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下列说法,符合文段内容的两项是(? ) A.要想通过更改一两个字就使文字顺畅或漂亮是不可能的。 B.作者对“推敲”优劣的分析和观点其目的并不是要推翻韩愈。 C.作者认为文学作品是一种不可知的东西,只有作者自己才知道。? D.“推”和“敲”不是文字上的分别,而是意境上的分别。 E.咬文嚼字实际上就是考虑用什么样的字词才能准确表达内心思想感情的问题。?
参考答案:1、“咬文嚼字”原指过分地斟酌字眼,含讽刺意味。在作者看来,“咬文嚼字”和“推敲”都是对语言文字斟酌锤炼,只不过“咬文嚼字”在词典上的意思是贬义,而“推敲”是褒义。 2、“推”字更能体现环境的幽寂和僧人的孤寂,更能与孤僧步月归寺的情境调和。 3、“敲”字是以声衬静,更加突出环境的幽静;动静结合,使诗歌的意境更丰富。 4、更动了文字,就同时更动了思想情感。 5、文字和思想有密切的关系。 6、?BE(言之有理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一位台湾老人游东京,携介绍函到新宿公寓来找我。 我看见他鹤发童颜,气宇不凡,不免对他肃然起敬。他说明来意,要我介绍一家东京歌剧院,由他购票入场,惟特准许他在散场后到后台参观一下。霎时间,他的形象在我的眼里缩小了。原来他是个老不修,初到东京,什么正经的不看,但图亲近日本女戏子。但我受人之托,不得不挂个电话给那家剧院,替他订了当晚的票位,并拜托票房经理指定一位服务员,在散场时引带这位老者进入后台参观。 第二天早上,这位老人特来致谢辞行。他很得意地说,此次游日,过境签证只限两天,他只能重点考察三个目标,虽很细微,却能由微而窥大;尤其最后一项,得我之助,混入后台,所见所闻,极有心得。这时,他的形象稍微放大,也扭正了一些。我问道:“是哪三项?”“我是个缺德鬼,素来察人观耳后;穿堂过户,乐看人家厨房的抹布;考察一个国家也是如此。这次我来东京,千街万厦,不在眼里。但看,一、菜篮,二、公厕,三、后台。我首先站在东京旧式菜市场门口,看一个个日本主妇提着菜篮出来,篮中食物相当丰富,尤其种类分配均匀,这是日本最足以自傲的一点;其次,我到新宿高架电车道下面,观察日本人随地大小便的集密区,这是日本最丢脸的一面;最后,承你安排到剧院后台参观,使我非常感动,藉此了解日本民族的特质。”他的形象再放大了,我急切问道:“您看到什么?”“昨夜演出《茶花女》悲剧散场时,我被带到后台,这时,女主角正由一个老妇扶着走下台来,她仍不停地唏嘘、呜咽着,表情非常悲怆,似乎戏还在上演。那老妇一边替她拭泪,一边安慰道:‘姑娘啊,戏已经落幕了,我们不在巴黎,在东京,你不是苦命的茶花女,而是日本最幸运的姑娘,你慢慢回过头来吧!乖,好姑娘,回过来吧!……慢慢的……’后台这一幕,使人大开眼界,我活在中国社会,惯看‘人生如戏’,昨夜得见‘戏如人生’,非常过瘾,也感慨万千!”这时,那老人大大膨胀起来,形同巨人。我再三请他留下长叙,却留他不住,他才走到门口,又折回来道:“差一点忘了奉告主人,方才经过你的储蓄室旁边,偷看一下,发现有一条抹布不够干净,再见!”他的形象终于消失在人群中。 1、老人为什么自称是个“缺德鬼”?这表现了老人什么性格?
参考答案::①不看表面看内里,往往使人难堪。②实事求是,认真执著。
本题解析::文中“素来察人观耳后;穿堂过户,乐看人家厨房的抹布”即是对这一自称的解释。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话剧《茶馆》的节选,完成下面问题。 宋恩子 后面住着的都是什么人? 王利发 多半是大学生,还有几位熟人。我有登记簿子,随时报告给“巡警阁子”。我拿来,二位看 看? 吴祥子 我们不看簿子,看人! 王利发 您甭看,准保都是靠得住的人! 宋恩子 你为什么爱租学生们呢?学生不是什么老实家伙呀! 王利发 这年月,作官的今天上任,明天撤职,作买卖的今天开市,明天关门,都不可靠!只有学生 有钱,能够按月交房租,没钱的就上不了大学啊!您看,是这么一笔账不是? 宋恩子 都叫你咂摸透了!你想的对!现在,连我们也欠饷啊! 吴祥子 是呀,所以非天天拿人不可,好得点津贴! 宋恩子 就仗着有错拿,没错放的,拿住人就有津贴!走吧,到后边看看去! 1.吴祥子、宋恩子是什么样的人?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 A.迫于生计而不得不靠抓人为生的受迫害者 B.统治阶级的鹰犬爪牙 C.利用职务之便敲诈勒索的流氓无赖 D.不受任何人管的地头蛇 2.王利发的对白能表现他怎样的性格特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 A.精明圆滑、善于应酬 B.自私自利、老实忠厚 C.豪爽直率、善良诚实 D.谦恭温和、狡诈机变
参考答案:1.B 2.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的题。 我环顾这间宽大的美术教室,可是图画都被人取下来了,角落里堆放着一些凳子,像一般的美术教室那样,为了使室内光线充足,这里有一排窄长的高窗户。从这些凳子和高窗户上能看出什么来呢?我什么也回忆不起来。如果我在这个小天地里呆过,我能不回忆起什么来吗?因为这是我八年来学习画花瓶和练习写各种字体的地方,有细长精致的罗马玻璃花瓶出色的复制品,它们由美术教师陈放在教室前面的架子上,还有各种字体:圆体?、拉丁印刷体、罗马体、意大利体……在学校所有的课程中,我最讨厌这门课了。我百无聊赖地度过这些时光,没有一次我能把花瓶画得像样,能把字描好。面对这回音沉闷而单调的四壁,我所诅咒的,我所憎恶的又在哪里呢?我回想不起什么来,于是默默地摇摇头。 那时,我用橡皮擦了又擦,把铅笔削了又削,擦呀……削呀……我什么也回想不起来…… 我记不清是怎么受伤的;我只知道我的胳膊不听使唤了,右腿也动不了了,只有左腿还能动弹一下。我想,他们大概把我的胳膊捆在身上了,捆得这么紧,使我动弹不得。 我把第二个烟头啐了出去,落到干草垫之间的过道里。我试着要活动活动胳膊,可是疼得我禁不住要叫喊起来。我又叫喊开了,喊一喊就舒服多了。另外我也很生气,因为我的胳膊不能动弹了。 1.这几段文字主要用了什么描写手法?各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了这些文字,你能感受到受伤后的“我”情绪怎样?作者这样描写的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主要用了心理描写和环境描写。这里的心理描写其实是“我”的内心独白。作用是直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表现了“我”在特定的环境中必然产生的特定的心理活动,揭示了人物细微的感情波澜和复杂的心理变化过程,真实可感。这里的环境描写对表现人物心理、推动情节发展、渲染气氛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2.“我”是一个单纯幼稚、没有社会阅历的年轻人,不能从理性的角度认识战争,在当时整个德国社会“好战言论”的鼓动下走上了战场,受伤后情绪烦躁,却又对自己的处境无能为力,所以显得很无助。作者这样描写的目的是通过“我”在战争中的切身经历和感受,展示战争中的人不可把握的苦难命运,揭示了战争带给人的巨大的肉体和心灵的创伤。说明不管是正义的还是非正义的战争,它给人类带来的都只能是毁灭性的灾难。(意思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