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中语文知识点总结《古代诗歌鉴赏》高频考点强化练习(2017年最新版)(十)
2017-09-25 15:20:32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其他题  补写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0分)
(1)仰观宇宙之大,       ?  。(王羲之《兰亭集序》)
(2)芳与泽其杂糅兮,?。(屈原《离骚》)
(3)        ? ,羡长江之无穷。(苏轼《赤壁赋》)
(4)此情可待成追忆?       ?。(李商隐《锦瑟》)
(5)总角之宴,?。(诗经《氓》)
(6)扪参历井仰胁息,?。(李白《蜀道难》)
(7)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劝学》)
(8)东船西舫悄无言,?。(白居易《琵琶行》)
(9)位卑则足羞,?。(韩愈《师说》)
(10)各抱地势,?。(杜牧《阿房宫赋》)


参考答案:
(1)俯察品类之盛?(2)唯昭质其犹未亏?(3)哀吾生之须臾
(4)只是当时已惘然?(5)言笑晏晏?(6)以手抚膺坐长叹
(7)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8)唯见江心秋月白
(9)官盛则近谀?(10)钩心斗角


本题解析:此类题目要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尤其是注意一些生僻字,近似字的写法,不能出现错别字或漏字、多字。


本题难度:简单



2、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问题。
醉歌(其九)
汪元量①
南苑西宫棘露牙,万年枝②上乱啼鸦。
北人③环立阑干曲,手指红梅作杏花。
  [注]①汪元量:南宋诗人。②万年枝:冬青树。③北人:这里指元朝士兵。
1.前两句诗描写了一种什么景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人在第四句集中写一个细节,有何深意?请简要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写出了南宋宫廷园林一派萧条没落的景象,表达了诗人的亡国之痛。(意对即可)
2.一是表现元兵的无知和可笑;二是告诉人们官苑易主,山河巨变,南宋政权已经沦亡;三是写这场人世巨变颠倒了世间的一切美丑、善恶。(意思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6分)
寄全椒山中道士
韦应物
今朝郡斋冷,忽念山中客。
涧底束荆薪 ,归来煮白石 。
欲持一瓢酒,远慰风雨夕。
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
注释:(1)郡斋:滁州刺史衙署的斋舍。(2)荆薪:柴草。(3)煮白石:《神仙传》云:“白石先生者,中黄丈人弟子也,尝煮白石为粮,因就白石山居,时人故号曰‘白石先生’”。
小题1:这首诗的第一句有一“冷”字,说说这个“冷”字所包含的内容。(2分)
?
小题2:结合全诗,赏析尾联的精妙之处。(4分)
?


参考答案:
小题1:既写出郡斋气候之冷,又写出诗人心头之冷,诗人寂寞而孤独。
小题2:(1)“欲持一瓢酒,远慰风雨夕”写作者衷心希望送酒安慰山中的道士,但是落叶满山,路也被遮蔽,道士自然无从找寻,诗人也无可奈何;这里体现了情感的起伏与跳荡。(2)以形象煞尾,耐人寻味。秋气萧森、满山落叶、人迹全无的深山,让人想到作者的怅然、孤寂与失落,情韵深长。以上每点2分,如果答情景交融、对比的酌情给一点分。


本题解析:
小题1:本题考查鉴赏语言中的炼字。解答时先解释字的意思,既要解释出“冷”的表面义,即环境的冷,又要理解诗歌内涵,解释出“冷”的深层义,即内心的寂寞孤独,可抓住诗句“忽念山中客”来品味,尤其是“忽”字。
小题2:解答本题时要先解释尾联的意思,然后结合全诗主旨来分析。因为是结尾诗句,可考虑与前句是否有响应,有无耐人寻味、情韵深长的特点。“何处寻行迹?”是一问句,很人容易让人体会到作者的怅然、孤寂与失落之情。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问题
菩萨蛮
晏几道
哀筝一弄{湘江曲},声声写尽湘波绿。纤指十三弦,细将幽恨传。
当筵秋水慢,玉柱斜飞燕。弹到断肠时,春山眉黛低。
①这首词描写的是一种什么景象?主要内容写的是什么?
②词里集中对什么做了描写?精妙之处在哪里? 就你有体会的—点谈谈自己的见解。


参考答案:
①这首词描写了一位弹筝女子在筵席间演奏的情景;主要内容是描写弹奏的乐曲和弹筝女的神情、动作。
②一是集中描写音乐。上阕由曲名写起,曲子描写的是湘江和湘江故事。“写尽”二字描写出筝曲之妙,境界已出。二是集中描写弹筝女子,这里用的是特写镜头。“纤指”突出了女孩子年轻秀媚的特征。
下阕前两句既含蓄地描绘出弹筝女聪颖灵巧、从容专注的神态,又暗写出弹筝女柔和自重的性情,而且运用镜头剪接手法转写“玉柱”。“断肠”与“幽恨”照应,将弹奏感情推向高潮。


本题解析:
(1)考查诗歌的内容的把握
(2)考查对诗歌的赏析。可以从炼字、抒情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等方面选取一点分析。要结合具体诗句。答题格式是总分式:先总说何种手法,再举例分析。


本题难度:简单



5、其他题  名句默写(15分):
1.桑之落矣,???,三岁食贫。
2.??,酾酒临江,横槊赋诗。
3.西当太白有鸟道,?
4.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5.?,此时无声胜有声。
6.夜深忽梦少年事,?
7.假舆马者,??
8.人生如梦,?
9.元嘉草草,??。?
10.廊腰缦回,?;各抱地势,?


参考答案:1.其黄而陨。自我徂尔,2.舳舻千里,旌旗蔽空,3.可以横绝峨眉巅。4.猿猱欲度
愁攀援。5.别有幽愁暗恨生,6.梦啼妆泪红阑干?7.非利足也,而致千里?8.一尊还酹江月。9.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10.檐牙高啄;钩心斗角。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对中国古代优秀诗文作品及其重要语句的默写识记。意在引导考生重视诵读,培养语感,强调语文学习中的积累、感悟及熏陶,提高人文素养。注意不要写错别字,作家和作品要对应,不出现常识性错误。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陨”“徂”“舳舻”“阑干”“酹”等。每句1分,句中出现错字、别字、漏字、添字等情况,该空不给分。学生对于常见名句名篇的准确背诵和规范书写能力,平时要夯实基本功。


本题难度:简单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提分技巧《语言文字运用..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