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中语文知识点总结《古代诗歌鉴赏》高频考点强化练习(2017年最新版)(八)
2017-09-25 15:20:32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8分)
春游湖?徐府
双飞燕子几时回? 夹岸桃花蘸水开。
春雨断桥人不渡, 小舟撑出柳阴来。
小题1:“夹岸桃花蘸水开”一句中最传神的字是哪一个?请简要分析。(4分)
小题2:富有理趣是宋诗的一大特色,请简要分析“春雨断桥人不渡,小舟撑出柳阴来”中蕴含的理趣。(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蘸”,指桃花浸入水中又弹出的状态。运用拟人手法,一方面生动形象地写出桃花开得繁密,把树枝压弯了后贴着水面的时沾时离的情景,另一方面也表明下过春雨,桃花是湿的,形象地表现了“桃花带雨”的动人情形,表达了作者喜悦的心情。
小题2:春水上涨,没过桥面,阻断了前行的道路。正当游人无法过去之际,一只小船从绿荫深处撑过来,诗句告诉人们,困境中仍然蕴含着希望,也道出了世间事物消长变化的哲理,并让人联想揣测柳阴后还有什么景象,这就扩大了诗的意境,像“山外青山楼外楼”一样丰富了画面的层次,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产生了类似“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理趣。


本题解析:
小题1:本题鉴赏语言。最传神的字有时是在情感方面,有时是在意境方面,本句侧重在意境,所谓“着一字而境界全出”。富有表现力的词语一般为动词和形容词,本句的动词只有两个:“夹、蘸”。“蘸”更有情趣。
小题2:理趣是指,表现哲理的诗歌,要写出具有感发读者的审美情趣。首先要找到诗中的哲理,还要分析其中的审美趣味。但也要注意分析哲理不能牵强附会,要能和所写之景吻合。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一首宋词,完成后面题目。(11分)
鹧鸪天·时谪黄州? 苏轼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鸟时时现,照水红蕖细细香。
邻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小题1:请简要分析上阕三四两句的景物描写在写法上的特点。(5分)
小题2:“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6分)


参考答案:
小题1:从视觉和嗅觉写景(2分)将空中与地上两组景物描绘的有动有静,有色有香(3分)
小题2:拟人,“三更雨”殷勤,使雨具有了人的情意(2分),殷勤的夜雨解脱了人世的烦热,表现了诗人在大自然地抚慰中平静旷达(2分),暗示诗人被贬黄州的不平和无奈(2分)。


本题解析:
小题1:上阕三四两句中,第三句“翻空白鸟时时现”是从视觉写景,第四句“照水红蕖细细香”从嗅觉写景;“白鸟”是动静,“红蕖”是静景,动静结合。
小题2:本题考查诗歌表现手法及作者情感。第一问考查修辞手法,“殷勤”三更雨,使用“殷勤”一词,运用了拟人手法。第二问中考查作者的思想情感,因为三更雨,让作者得到了一日的凉爽,表现了诗人在大自然地抚慰中平静旷达;从题目中可知,作者当时被贬黄州,三更的一场雨让自己暂时得到凉爽,写出了诗人被贬黄州的不平和无奈。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10分)
长安夜雨
薛逢①
滞雨通宵又彻明,百忧如草雨中生。
心关桂玉②天难晓,运落风波梦亦惊。
压树早鸦飞不散,到窗寒鼓湿无声。
当年志气俱消尽,白发新添四五茎。
注 ①薛逢:字陶臣,历侍御史、尚书郎。因恃才傲物,屡忤权贵,仕途颇不得意。
②桂玉:喻昂贵的柴米。
【小题1】本诗以“忧”贯穿全诗,作者的忧愁具体包含了哪些内容?(3分)
【小题2】作者在首联中运用了哪些方法来表现自己的百忧缠心?(4分)
【小题3】颈联是从哪些角度描写景物的?所描写的景物有什么特点?(3分)


参考答案:
【小题1】①生活的艰辛;(1分)②命途的不顺;(1分)③生命的衰老。(1分)
【小题2】①通过描述滞雨通宵未歇,直到天明,侧面暗示作者通宵未眠,表明忧愁之久,内心无时无刻不被忧愁缠绕;(2分)②运用比喻手法,将“百忧”比喻为雨中生机勃勃滋生的青草,表现出忧愁的烦乱纷杂。(2分)
【小题3】①视觉角度与听觉角度。树上集聚的早鸦,是作者所见之景;沉闷的鼓声是作者所闻之景。(2分)②这些景物凄冷萧条,传达出作者愁闷落寞的心情。(1分)


本题解析:
【小题1】这首诗是一首七言律诗,诗的首联表现诗人百忧缠心,统领全诗。诗以下各句具体写忧,因此本题的答案就在以下各句诗中。诗的第二联“心关桂玉天难晓”,写出了生活的艰辛。“运落风波梦亦惊”,写出了仕途的不顺。诗的尾联“白发新添四五茎”写出了生生命的衰老。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小题2】也就是诗人采用了什么手法来写百忧缠心的。其一,借景抒情。如首联通过描述滞雨通宵未歇,直到天明,侧面暗示作者通宵未眠,表明忧愁之久,内心无时无刻不被忧愁缠绕。也可以答作侧面描写(或衬托):“滞雨通宵又彻明”,滞雨通宵未停,直到天明,侧面暗示诗人通宵达旦一夜未眠,表明忧愁之久;其二,比喻手法, “百忧如草雨中生”,将“百忧”比喻成雨中疯长的草,表现出忧愁的烦乱纷杂。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小题3】角度一般是指描写角度,这些角度是空间角度,如从上到下;感官角度,如听觉、视觉等。本诗句中角度比较明显,这就是视觉与听觉结合。树上集聚的早鸦,是作者所见之景;沉闷的鼓声是作者所闻之景。这些景物凄冷萧条,传达出作者愁闷落寞的心情。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春雪
[金] 史肃
丰年不救两河饥,腊尽才看小雪飞。
谩说①春来膏泽好,其如垄上麦苗稀。
空花只解惊愁眼,湿絮宁堪补败衣。
颇笑西台瘖御史②,日斜骑马踏泥归。
【注】①谩说:休说。②西台:御史台。瘖:哑,此处有沉默不能语之意。
小题1:颈联的描写对象是什么?表达了什么含义?(4分)
小题2:结合具体诗句,分析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5分)


参考答案:
小题1:?颈联的描写对象是雪,(1分)“空花”和“湿絮”都借指雪。(1分)“只解”说明迟来的雪只能使饥寒交迫的百姓更添忧愁,“宁堪”意为似棉絮一般的雪花无用,又不能填补破烂的棉衣。(2分)
小题2:首联说两河地区饥荒,而直到腊月将尽(年末)才盼来一场小雪,写雪来之晚,展现出诗人心情焦虑(1分);颔联、颈联写迟来的春雪对农业生产、百姓饥寒交迫的生活都无济于事,表达出忧虑、失望之情(2分);尾联写到诗人作为御史,面对饥荒灾情却无能为力,只能踏雪回家。诗人沉默不能语,只得自嘲自责,但在无可奈何中又包含着愤懑之情(2分)。


本题解析:
小题1:本诗的题目已经提示了写作的对象为春雪,考查的是诗歌的事物形象,常用的手法是托物言志。答题时要看清题干,题干问的是颈联的写作对象,分析诗句“花”“絮”从外形上可知对象为“雪”。回答诗歌的颈联表达的含义抓住诗歌的内容或感情来进行分析。
小题2:此题考查诗歌的思想感情,要求结合具体诗句分析。为免遗漏要点,应逐句逐联进行解读。分析诗歌的情感态度一般可从题目、情感关键词、意象意境、细节描写、绘景色彩词、注释等着手分析。?
此诗首联一个“才”字表明雪花来迟,诗人因两河饥荒而焦虑;颔联“谩说(情感关键词)”、麦苗“稀(绘景关键词)”,颈联“只解(情感关键词)”“宁堪(情感关键词)”写雪花虽来,但已经无济于事,表达了诗人的失望之情;尾联“瘖(注释)”字,说明诗人沉默不语,无可奈何十分绝望,只得骑马踏泥回家(细节描写)。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小题。
夏日题老将林亭?
张蠙
百战功成翻爱静,侯门渐欲似仙家。墙头雨细垂纤草,水面风回聚落花。
井放辘轳闲浸酒,笼开鹦鹉报煎茶。 几人图在凌烟阁,曾不交锋向塞沙?
小题1:颔联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语言有怎样的特点?请简要分析。(5分)
小题2:诗中的老将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请结合诗句分析。?(6分)


参考答案:
小题1:颔联描绘了微雨濛濛,“侯门”的围墙经斜风细雨侵蚀,斑剥陆离,绿草纤细低垂。(1分)园内湖面上,阵阵轻微的旋风,打着圈儿,把那零零落落浮在水面上的花瓣,卷聚在一起。(1分)勾画出一幅凄清冷落、寂寞萧条的景象。(2分)语言风格清新质朴、生动形象、不事雕琢(1分)
小题2:心境寂寞孤单中不乏闲适自得的曾经征战沙场的老将形象(2分)首联“百战功成翻爱静,侯门渐欲似仙家”,老将有别于隐士,不应“爱静”,却“翻爱静”,有一种不得已的无奈;“侯门”与仙人的洞府有异,不应相似,偏却“渐欲似”,这就把老将的孤寂无奈揭示出来。(2分)颈联“井放辘轳闲浸酒”,辘轳是汲取井水的装置。老将取井水之凉,使酒清凉爽口,写其闲适生活。“笼开鹦鹉报煎茶”,打开鹦鹉笼子,任其自由往来,好让它在有客光临时报告主人,督请煎茶待客。体现老将与鹦鹉为伴,以饮酒自娱,闲适自得中透露出孤寂。(2分)


本题解析:
小题1:颔联描绘了怎样的景象,注意意象“墙头雨”“ 纤草”“ 落花”,答出景物总的特点——凄清冷落、寂寞萧条。语言风格清新质朴。
小题2:注意题干中的“结合诗句分析”, 首联“百战功成翻爱静,侯门渐欲似仙家”显示他的不得已的无奈,颈联“井放辘轳闲浸酒” 写其闲适生活,笼开鹦鹉报煎茶” 闲适自得中透露出孤寂。


本题难度:一般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提分技巧《语言文字运用..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