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屈原庙
(明)梁辰鱼①
寒云掩映庙堂门,旅客秋来荐水蘩②。
山鬼暗吹青殿火,灵儿③昼舞白霓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2、阅读题 阅读诗歌,完成后面题目
宿五松山①下荀媪家
李白
我宿五松下,寂寥无所欢。
田家秋作苦,邻女夜舂寒。
跪进雕胡②饭,月光明素盘。
令人惭漂母,三谢不能餐。
注:①五松山,地名,在今安徽铜陵县南。②雕胡”,就是“菰”,俗称茭白,生在水中,秋天结实,叫菰米,可以做饭,古人当做美餐。
⑴前人评价此诗的颔联中的“苦”“寒”两个字十分耐人寻味,请简要分析。(2分)
⑵问:请结合你所了解的李白谈一谈诗人在此诗中的形象。(4分)
参考答案:
⑴“苦”字,不仅指劳动的辛苦,还指心中的悲苦。“寒”字,既是形容舂米声音的凄凉,也是推想邻女身上的寒冷。
⑵李白的性格是高傲的,他有铮铮铁骨,不肯“摧眉折腰事权贵”,常常“一醉累月轻王侯”,可以“天子呼来不上船”。在达官贵人、王公大人面前,他表现得那样地桀骜不驯,目中无人。可是,对一个普通的山村老妈妈却是如此谦恭,如此诚挚,充分显示了李白的可贵品质。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3、阅读题 柳州开元寺夏雨
吕本中
风雨潇潇似晚秋,鸦归门掩伴僧幽。
云深不见千岩秀,水涨初闻万壑流。
钟唤梦回空怅望,人传书至竟沈浮①。
面如田字②非吾相,莫羡班超封列侯。
【注释】 ①沈(沉)浮:遗失。②田字:六朝名将李安民“面方如田,封侯状也”。
小题1:首联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4分)
?
小题2:尾联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慨?(4分)
?
参考答案:
小题1:描绘了夏天傍晚,风雨交加、乌鸟归巢,僧客相伴的清幽景象。(每点1分,共4分)
小题2:用典(1分)诗人借这两个典故,说自己没有封侯的相貌,也不羡慕显贵的官位,这是诗人的愤激之语,(1分)书法是人报国无门,抱负不得舒展(壮志难酬)的无限感慨。(2分)
本题解析:
小题1:试题分析:诗篇开头从写景着笔,“风雨潇潇似晚秋,鸦归门掩伴僧幽。”展现出是人在夏天风雨交加的傍晚,于寺僧为伴的清幽情景。潇潇,风雨之声。这里“似晚秋”的“似”字,写出了诗人对夏日风雨有一种深秋萧瑟的感受。而下句紧接着写诗人归宿的清幽环境,呈现出山寺阗寂的境界。
点评:鉴赏诗歌中的景物形象,答题思路为:第一部分,考生应该用自己的语言把诗歌所营造的意境描摹出来,这里有两个要点,一是用自己的语言,切忌直接引用;二是要描摹出主要的景物,不必每句、每个景物都写到,但要写到大部分的、主要的景物,语言力求优美。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第二部分,考生在描摹出图景后,用一句简练的话语概括这些景物所营造的情境的氛围特点,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小题2:试题分析:末两句“面如田字非吾相,莫羡班超封列侯。”诗人用这两个典故,直抒自己流落异乡而抱负不得施展的无限感慨。“面如田字”是说脸型方正如田,在古代认为又富贵之相。这是《南齐书》中《李安民传》的故事,“面如田字,封侯状也”。第二个典故用班超封侯事。诗人在这里吧两个故事连缀在一起,说自己没有封侯的形相,当然不是飞黄腾达的材料,也不羡慕这种显贵的官位。这是诗人“闻将相骤贵者”的激愤之语,也是在国事危难动荡之际,对那些做享富贵的将相表示不满,其中流露出伤时忧国的深沉情思。这与方回在批注中所谓“亦于杜秦蜀湖湘之意”是吻合的。
点评:表现技巧是诗人用来抒发情感、表达题旨的一种手段方法,要准确回答就要熟悉古诗中常用的一些表现方法。①修辞手法:比喻、对偶、夸张、对比、拟人、双关等。②描写手法:A.衬托手法,又分正衬和反衬,反衬又有动静衬、声寂衬、乐哀衬等;B.侧面描写;C.虚实结合;D.象征手法等。③抒情手法: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又有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和托物寓理三种。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问题。
夜①?杜甫
露下天高秋水清,空山独夜旅魂惊。
疏灯自照孤帆宿,新月犹悬双杵②鸣。
南菊再逢人卧病,北书不至雁无情。
步榈③倚杖看牛斗,银汉遥应接凤城④。
【注】①此诗写于唐代宗大历元年(766)的秋天。此时诗人正寓居在长江边的夔州西阁。②双杵:古代女子捣衣的用具。③步榈:檐下的走廊。④凤城:指长安。
小题1:诗的前两联描写了怎样的景色?这些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5分)
小题2:第三、四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
小题1:前两联描写了一幅夔阁秋夜图。夜晚露水凝结,天空高远,江水清澈;江两岸的山寂静如空。江面上零星地闪烁着几点渔火;新月高悬于夜空之中。(3分)景物描写呈现出一种凄清、空寂的氛围,为下四句的抒情做了铺垫。(2分)
小题2:表达了诗人流落他乡,病卧山城,无限悲凄的心境,以及对故乡的思念之情。(2分)诗人“卧病”江边,因时局动乱,音书难至,孤独凄凉;诗人走到室外,在走廊上仰观星斗,由银河想到长安,思念故乡。(4分)
本题解析:
小题1:回答此题,应从分析诗中有关句子所写的意象入手。诗的第一句写了夜露、天空和江水,第二句写了空山,以后各句还写了孤灯、孤帆和新月等意象,这些景物都呈现出一种凄清、空寂的氛围。答题时只要加以总结即可。
小题2:解答本题,第一要注意题目要求的是只分析诗的第三、四联,第二要注意,分析诗人情感应着重根据诗句内容,同时结合注释内容。诗的第三联写诗人卧病,而根据注释,诗人此时正寓居夔州,好久未接到北方家中书信,因此表达了诗人流落他乡,病卧山城,无限悲凄的心境,以及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本题难度:简单
5、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问题。
咏怀八十二首(其七十九)
阮籍
林中有奇鸟。自言是凤凰。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
适逢商风①起,羽翼自摧藏。一去昆仑西,何时复回翔。但恨处非位,怆桹②使心伤。
【注】①商风:秋风。②怆悢(liàng):悲伤。
(1)诗中“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四句体现了“凤凰”怎样的品性?
答:?。
(2)这首诗整体上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
答:? 。
参考答案:(1)高洁(或“超越世俗”“清高”);志向远大(或“心忧天下”)。
(2)这首诗运用了托物言志(或“比兴”“象征”)的手法;以“凤凰”自喻(或“象征诗人自己”),抒发了诗人孤独无奈的苦闷心情和壮志难酬(或“报国无门”)的悲伤情怀。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