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答题技巧《文言文阅读》高频试题预测(2017年最新版)(四)
2017-09-25 15:26:01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张耀,字灵光,上谷昌平人也。父凤,晋州长史。耀少而贞谨,颇晓史职。解褐给事中,转司徒水曹行参军。义旗建,高祖擢为中军大都督韩轨府长史。及轨除瀛、冀二州刺史,又以耀为轨谘议参军。后为御史所劾,州府僚佐及轨左右以赃罪挂网者百有馀人,唯耀清白独免。征为丞相府仓曹。
显祖嗣事,迁相府掾。天保初,赐爵都亭乡男,摄仓、库二曹事。诸有赐给,常使耀典之。转秘书丞,迁尚书右丞。显祖曾因近出,令耀居守。帝夜还,耀不时开门,勒兵严备。帝驻跸门外久之,催迫甚急。耀以夜深,真伪难辩,须火至面识,门乃可开,于是独出见帝。帝笑曰:“卿欲学郅君章也?”乃使耀前开门,然后入,深嗟赏之,赐以锦采。出为南青州刺史,未之任。肃宗辅政,累迁秘书监。
耀历事累世,奉职恪勤,咸见亲待,未尝有过。每得禄赐,散之宗族。性节俭率素,车服饮食,取给而已。好读《春秋》,月一遍,时人比之贾梁道。赵彦深尝谓耀曰:“君研寻《左氏》,岂求服虔、杜预之纰缪邪?”耀曰:“何为其然乎?《左氏》之书,备叙言事,恶者可以自戒,善者可以庶几。故厉己温习,非欲诋诃古人之得失也。”天统元年,世祖临朝,耀奏事,遇暴疾,仆于御前。帝下座临视,呼数声不应。帝泣曰:“岂失我良臣也!”旬日卒,时年六十三。诏称耀“忠贞平直,温恭廉慎”。赠开府仪同三司、尚书右仆射、燕州刺史,谥曰贞简。
选自《北齐书》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耀少而贞谨,颇晓史职 少:年少
B.摄仓、库二曹事 摄:兼管
C.耀不时开门,勒兵严备 勒:勒令,约束
D.故厉己温习 厉:严厉

小题2:下列句子中,全部表明张耀“为官守正谨慎”的一组是(3分)
①耀少而贞谨,颇晓史职
②唯耀清白独免。
③显祖曾因近出,令耀居守
④于是独出见帝
⑤耀历事累世,奉职恪勤
⑥好读《春秋》,月一遍
A.①②⑥
B.①③⑤
C.②④⑤
D.④⑤⑥
小题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高祖树起义旗之时,张耀就曾经担任中军大都督韩轨府的长史,韩轨任瀛州、冀州二州的刺史之后,又让张耀做韩轨的谘议参军。
B.显祖曾经外出时,让张耀留在城中驻守,可是等皇帝夜里回来,张耀故意勒令兵士严加防备,不马上开门,自己好能亲自出城迎接。
C.张耀履行职责恭谨勤勉,不曾有失,侍奉的几代君王都对他亲近优待,而他每当得到俸禄赏赐,便分给宗族的人。
D.张耀讲自己读《左传》是因为《左传》叙事详备,通过读它可以温习前事来勉励自己,不是想要指责古人的得失。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州府僚佐及轨左右以赃罪挂网者百有余人,唯耀清白独免。(3分)
?
(2)世祖临朝,耀奏事,遇暴疾,仆于御前。(3分)
?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C
小题3:B
小题4:(6分)
1)州府的官吏以及韩轨左右的人因贪赃之罪触犯刑法的有100多人,只有张耀清白独自得免。 (3分。意思对、语句通顺1分;“以”、“挂”关键词各1分)
2)世祖主持朝政,张耀上奏事情,遇到急病,仆倒在皇帝面前。(3分。意思对、语句通畅1分;“临”“奏”关键词各1分)


本题解析:
小题1:(“厉”通“励”,“激励、勉励”之意)
小题2:(①是张耀年轻时的品行和能力;③是显祖让张耀留守京城的事实;⑥是张耀好学的事情。)
小题3:(张耀不让开城门是由于天黑看不清来人是谁。)
小题4:略
参考译文:张耀,字灵光,是上谷昌平人。父亲张凤,曾任晋州长史。张耀年少而守正恭谨,很懂得做官的职责。刚开始做官担任了给事中,又改任司徒水曹行参军。高祖树起义旗之时,提拔张耀担任中军大都督韩轨府的长史。等到韩轨任瀛州、冀州二州的刺史,又让张耀做韩轨的咨议参军。后来韩轨被御史弹弹劾,州府的官吏以及韩轨左右的人因贪赃之罪触犯刑法的有100多人,只有张耀清白独自得免。征召做丞相府仓曹。
显祖接掌父业时,张耀升任相府掾。北齐天保初年(高洋建立北齐,为文宣帝,即文中显祖),赐给他都亭乡男的爵位,统管仓、库二曹的事务。各种赏赐、供给之事,常让张耀主管。改任秘书丞,又升迁尚书右丞。显祖曾因到近处外出,令张耀在城中驻守。皇帝夜里回来,张耀没有立即开门,勒令兵士严加防备。皇帝在城门外停留了很长时间,催促非常急迫。张耀因为夜深,真伪难辨,要火照到脸上识别,城门才可以打开,于是独自出城去见皇帝。皇帝笑着说:“你想学郅君章吧?”就让张耀前面开门,然后进入城中,非常赞赏他,赐给他锦缎彩帛。出任南青州刺史,没有到任。肃宗辅佐政事,张耀接连升迁任秘书监。
张耀历事几代君王,履行职责恭谨勤勉,都被亲近优待,不曾有过失。每当得到俸禄赏赐,便分给宗族的人。性情节俭简仆,车马、服饰和饮食,能满足日常需用就够了。喜欢读《春秋》,每月一遍,当时的人把他比作贾梁道。赵彦深曾对张耀说:“您研究《左传》,难道是要找服虔、杜预的错误吗?”张耀说:“怎么能为这些呢?《左传》之书,叙事详备,恶者可以引以为戒,善者可以效法。因此温习前事来勉励自己,不是想要指责古人的得失。”天统元年,世祖主持朝政,张耀上奏事情,遇到急病,仆倒在皇帝面前。皇帝离开座位亲临省视,叫了数声没有答应。皇帝流泪说:“难道要失掉我的良臣吗?”十天后去世,当时常63岁。皇帝下诏书称赞张耀“忠贞平直,温恭廉慎”。追赠开府仪同三司、尚书右仆射、燕州刺史,谥号为“贞简”。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把下列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阳子之宋,宿于逆旅。逆旅人有妾二人,其一人美,其一人恶,恶者贵而美者贱。阳子问其故,逆旅人对曰:“其美者自美吾不知其美也;其恶者自恶,吾不知其恶也。”阳子曰:“弟子记之,行贤而去自贤安往而不爱哉?”(《庄子·山木》)
小题1:其美者自美,吾不知其美也。(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行贤而去自贤,安往而不爱哉?(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小题1:那个美的觉得她自己很美,我并不感到她美。
小题2:品行贤良但去掉自以为贤明的行为,这样的人到哪里不受人爱戴呢?


本题解析:
小题1:略
小题2:略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请用斜线(/)给下面文言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断句不超过6处)(3分)
淳曰:“是 骄 悍 者 留 则 有 用 汰 则 叵 测 不 若 汰 其 老 弱 而 留 其 壮 勇 则 留 者 不 思 乱 汰 者 不 能 乱 矣。”从之,事遂定。(选自《明史·张淳传》)


参考答案:
淳曰:“是 骄 悍 者/ 留 则 有 用/ 汰 则 叵 测/ 不 若 汰 其 老 弱/ 而 留 其 壮 勇/ 则 留 者 不 思 乱/ 汰 者 不 能 乱 矣 。”从之,事遂定 。


本题解析:先读懂整个文段,再进行断句。主语一致,承前省略时多为动宾后断一下。
译文:张淳说:“这些骄横强悍的士兵,留下来有用处,淘汰的话不可预测。不如淘汰那些老弱的士兵,留下那些强壮有勇力的,那样留下的不会想骚乱,淘汰的也不能捣乱。”听从他的意见,事情就平定了。


本题难度:一般



4、填空题  解释加粗词在句中的含义。
(1)立远视____________
(2)垣墙周庭,以南日____________
(3)凡变矣____________
(4)三五之夜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通“慢”,久久地
(2)抵挡
(3)两次
(4)农历(每月)十五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试题。
苏云卿,广汉人。绍兴间,来豫章东湖,结庐独居。待邻曲有恩礼,无良贱老稚皆爱敬之,称曰苏翁。身长七尺,美须髯,寡言笑,布褐草履,终岁不易,未尝疾病。
披荆畚砾为圃,艺植耘芟,灌溉培壅,皆有法度。虽隆暑极寒,土焦草冻,圃不绝蔬,滋郁畅茂,四时之品无阙者。味视他圃尤胜,又不二价,市鬻者利倍而售速,先期输直。夜织屦,坚韧过革舄①,人争贸之以馈远。以故薪米不乏,有羡则以周急应贷,假者负偿,一不经意。溉园之隙,闭门高卧,或危坐终日,莫测识也。
少与张浚为布衣交,浚为相,驰书函金币属豫章帅及漕曰:“余乡人苏云卿,管、乐流亚,遁迹湖海有年矣。近闻灌园东湖,其高风伟节,非折简能屈,幸亲造其庐,必为我致之。”帅、漕密物色,曰:“此独有灌园苏翁,无云卿也。”帅、漕乃屏骑从,更服为游士,入其圃,翁运锄不顾。进而揖之,翁曰:“二客何从来耶?”延入室,地无纤尘。案上有《西汉书》一册。二客恍若自失,默计此为苏云卿也。既而汲泉煮茗,意稍款浃,遂扣其乡里,徐曰:“广汉。”客曰:“张德远广汉人,翁当识之。”曰:“然。”客又问:“德远何如人?”曰:“贤人也。第长于知君子,短于知小人,德有余而才不足。”因问:“德远今何官?”二客曰:“今朝廷起张公,欲了此事。”翁曰:“此恐怕他未便了得在。”二客起而言曰:“张公令某等致公,共济大业。”因出书函金币置几上。云卿鼻间隐隐作声,若自咎叹者。
二客力请共载,辞不可,期以诘朝上谒。旦遣使迎伺,则扃②户阒然③,排闼入,则书币不启,家具如故,而翁已遁矣,竟不知所往。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二百一十八》)
注释:①舄(xì):古代一种有木底的鞋。?②扃(jiōng):门窗上的插关,此代指门。
③阒(qù)然:寂静的样子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味视他圃尤胜?视:比较
B.有羡则以周急应贷?羡:盈余、剩余
C.第长于知君子?第:只是
D.共济大业?济:帮助
9、下列各组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①人争贸之以馈远?②木欣欣以向荣?
B、①帅、漕乃屏骑?②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
C、①德有余而才不足?②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
D、①则扃户阒然?②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10、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云卿种菜,讲求法度,菜品上乘,加上售不二价,因此蔬菜畅销,获利倍增。
B.豫章帅、漕舍弃随从,化装成云游的文人,最终找到了苏云卿隐居的地方。
C.张浚认为苏云卿是仅次于管仲、乐毅一类的人物,苏云卿却认为张浚并非全才。
D.客人表明来意,苏云卿才豁然大悟,好像后悔刚才失言暴露了自己的身份。


参考答案:
8、D
9、D
10、A


本题解析:
8、济:成就、完成
9、D都表转折,“却”。A.表目的“用来”;表修饰。B.“于是,就”;“竟然”。C.表转折;表假设。
10、获“倍利”的是菜贩,而非苏云卿。
文言文参考译文:
苏云卿,广汉人,绍兴年间,来到豫章东湖,修筑庐舍居住在那里。对待邻里很有礼貌,无论贵贱老少都尊敬他,称他为苏翁.苏翁身高七尺,长着一副漂亮的胡子,不苟言笑,穿布衣草鞋,终年不换,未曾生病.
苏翁除去荆棘,用土筐运来石子垒成菜圃,耕耘、种植、除草,灌溉培土,都很有方法。即使酷暑严寒,土焦草冻,菜圃里也不缺少蔬菜,郁郁葱葱,四季菜品一应俱全。味道比其他菜圃更好。加上市不二价,菜贩获利加倍而且卖得很快,常常提前交付定金预订.他晚上编织草鞋,坚韧超过皮革做的木底鞋,人们争着买来馈赠远方亲友.因为这些原因,他不缺柴米,有盈余就用来周济急需和告借的人,借者不还,完全不 放在心上.灌园之余,闭门高卧,或者整天端坐,高深莫测。
苏翁年轻时,与张浚乡布衣之交.张浚后来做了宰相,派人骑著马,带上书信金钱礼品,托付豫章帅、漕说:“我的同乡苏云卿有仅次于管仲、乐毅的才华,希望你能亲自到他家,一定要替我把他给请出来。”
帅、漕派人悄悄去访问,都说这里只有种田的苏翁,没有苏云卿这个人。帅漕便不带骑士随从,打扮成游士的样子,来到苏云卿的菜园中。这时,老人正拿著锄头在干活,没有注意他们。帅、漕走上前去拜了拜。老人问:“客人从哪里来?”便请他们到屋里去。屋里很干净,一尘不染。案上有《西汉书》一册。客人恍然大悟,心想,这个老人一定是苏云卿了。不一会,汲泉煮茗,感情渐渐很投机,客人便问老人的老家在何处。老人慢慢回答说:“广汉。”“张德远与您老同乡,您认得吗?”回答说:“认得。”客人又问:“你觉得张德远是个什么样的人?”回答说:“贤人。只是,很了解君子,却不大了解小人,德行有余而才干不足。”于是问:“德远现在担任什么官职?”客人说:“现在朝廷起用张公,正是想了结此事(为国家选拔真正的人才)。”老人说:“这恐怕不是他了结得了的。”客人站起来说:“张公叫我们请您去与他共同完成大业。”于是便把书信和礼物放在案上。苏云卿鼻间隐隐发出声音,好像埋怨自己刚才失言。
两位客人极力邀请苏云卿与自己一同乘车回去,(苏云卿)推辞不肯,约定说他明早登门拜望(客人)。第二天早晨,官府派人来迎接苏云卿,却发现门户紧闭非常寂静。推门进去,书信尚未拆,礼物也没有打开,苏云卿已经走了,不知去向。


本题难度:一般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复习资料《语言文字运用..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