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知识点《文言文阅读》高频考点强化练习(2017年最新版)(七)
2017-09-25 15:54:25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平安,滁人,小字保儿。建文元年,伐燕,安以列将从征。后为先锋。燕王曰:“平安,竖子耳。往岁从出塞,识我用兵,今当先破之。”及战,不能挫安。燕王失道,从者仅三骑。安击败燕将。燕王见事急,亲冒矢石力战。马创矢竭,剑折不可击。走登堤,佯举鞭招后骑以疑敌。会高煦救至,乃得免。当是时,诸将中安战最力,王几为安槊所及。
明年,燕败盛庸,回军与安战。安大破之。再战滹沱河,又破之。安于阵中缚木为楼,高数丈,战酣,辄登楼望,发强弩射燕军,死者甚众。滹沱之战,矢集王旗如猬毛。王使人送旗北平,谕世子谨藏,以示后世。顾成已先被执在燕,见而泣曰:“臣自少从军,今老矣,多历战阵,未尝见若此也。”
八月,安及燕将李彬战于杨村,败之。四年,燕兵破萧县。安引军蹑其后。燕将白义、王真、刘江迎敌。安转战,斩真。真,骁将。燕王尝曰:“诸将奋勇如王真,何事不成!”燕王乃身自迎战,安部将火耳灰挺槊大呼,直前刺王。马忽蹶,被擒。安稍引却。已,复进至小河,张左右翼击燕军,斩其将陈文。寻何福军亦至,与安合。燕军益大惧,王昼夜擐甲者数日。
福欲持久老燕师,移营灵璧,深堑高垒自固。而粮运为燕兵所阻。安分兵往迎,燕王以精骑遮安军,分为二。福开壁来援,为高煦所败。诸将谋移军淮河就粮,夜令军中闻三炮即走。翌日,燕军猝薄垒,发三炮。军中误以为己号,争趋门,遂大乱。燕兵乘之,人马坠壕堑俱满。安等三十七人皆被执。安久驻真定,屡败燕兵,斩骁将数人,燕将莫敢婴其锋。至是被擒,军中欢呼动地,曰:“吾属自此获安矣!”燕王惜其材勇,选锐卒卫送北平,命世子及郭资等善视之。
永乐七年三月,帝巡北京。览章奏见安名,谓左右曰:“平保儿尚在耶?”安闻之,遂自杀。命以指挥使禄给其子。
(节选自《明史·卷一百四十四》)
小题1:对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燕王失道,从者仅三骑失道:迷失道路
B.安引军蹑其后蹑:跟随
C.马忽蹶,被擒。安稍引却引却:引兵击退
D.燕王以精骑遮安军遮:拦截

小题2:下列句子中,直接表现平安作战“材勇”的一组是(?▲?)(3分)
①佯举鞭招后骑以疑敌?②发强弩射燕军,死者甚众
③多历战阵,未尝见若此也?④安引军蹑其后
⑤张左右翼击燕军,斩其将陈文?⑥王昼夜擐甲者数日
A.①②⑥
B.①③⑤
C.②④⑤
D.③④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是(?▲?)(3分)
A.平安率领先锋部队攻打燕王。作战时,燕王因为有些轻敌,被平安打得大败,后来制造假象,迷惑对方,才得以逃脱。
B.作战时,平安在阵中把木头绑缚在一起,成为楼台,高达几丈,战争进行的激烈时,就登楼眺望,并用强弓向燕军射箭,射死了很多敌人。
C.平安在与燕王的战斗中,多次打败燕王,并斩杀燕王的爱将。后来他与何福的军队会合,使燕军非常害怕,燕王一连好几天都没有脱铠甲。
D.因粮草运输遭燕军阻截,平安分兵前往迎战,燕王率精锐骑兵拦截他,使平安军队一分为二。第二天,燕军又突然迫近军营,发了三炮,致使安军大乱,燕兵乘机进攻,平安被捕。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马创矢竭,剑折不可击。(3分)译文:??
(2)谕世子谨藏,以示后世。(3分)译文:??
(3)诸将谋移军淮河就粮,夜令军中闻三炮即走。(4分)译文:??



2、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
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拔剑,剑长,操其室。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
8.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愿大王假借之?
(2)自引而起,?
(3)秦王还柱而走?
(4)而卒惶急无以击轲?
9.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
B.
C.
D.
10. 找出句中的通假字,并写出本字。
(1)秦武阳奉地图函???
(2)发图,图穷而匕首见???
(3)秦王还柱而走???
(4)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5)秦武阳色变振恐???
11. 解释加点虚词的意义并指出其用法。
(1)秦武阳奉地图函,次进
?
(2)愿大王少假借,使毕使
?
(3)左手把秦王
?
(4)卒起不意,尽失
?



3、单选题  找出“其”的用法和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
[? ]
A.可怪也欤
B.爱子,择师而教之
C.吾未见明也?
D.今智乃反不能及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王筠字元礼,一字德柔,琅邪临沂人。筠幼警寤,七岁能属文。年十六,为《芍药赋》,甚美。及长,清静好,与从兄泰齐名。陈郡谢览,览弟举,亦有重誉,时人为之语曰:“谢有览举,王有养炬。”炬是泰,养即筠,并小字也。
起家中军临川王行参军,迁太子舍人,除尚书殿中郎。王氏过江以来,未有居郎署者,或劝逡巡不就,筠曰:“陆平原东南之秀,王文度独步江东,吾得比踪昔人,何所多恨。”乃欣然就职。尚书令沈约,当世辞宗,每见筠文,咨嗟吟咏,以为不逮也。筠为文能压强韵,每公宴并作,辞必妍美。约常从容启高祖曰:“晚来名家,唯见王筠独步。”
昭明太子爱文士,常与筠及刘孝绰、陆倕、到洽、殷芸等游宴玄圃,太子独执筠袖抚孝绰肩而言曰:“所谓左把浮丘袖,右拍洪崖肩。”其见重如此。?普通元年,以母忧去职。筠有孝性,毁瘠过礼,服阕后,疾废久之。中大通二年,迁司徒左长史。三年,昭明太子薨,敕为哀策文,复见嗟赏。
筠性弘厚,不以艺能高人,而少擅才名,与刘孝绰见重当世。其自序曰:“余少好书,老而弥笃。虽偶见瞥观,皆即疏记,后重省览,欢兴弥深,习与性成,不觉笔倦。自年十三四,齐建武二年乙亥至梁大同六年,四十载矣。幼年读《五经》,皆七八十遍。爱《左氏春秋》,吟讽常为口实,广略去取,凡三过五抄。余经及《周官》、《仪礼》、《国语》、《尔雅》、《山海经》、《本草》并再抄。子史诸集皆一遍。未尝倩人假手,并躬自抄录,大小百余卷。不足传之好事,盖以备遗忘而已。”又与诸儿书论家世集云:“史传称安平崔氏及汝南应氏,并累世有文才,所以范蔚宗云崔氏‘世擅雕龙’。然不过父子两三世耳;非有七叶之中,名德重光,爵位相继,人人有集,如吾门世者也。沈少傅约语人云:‘吾少好百家之言,身为四代之史,自开辟已来,未有爵位蝉联,文才相继,如王氏之盛者也。’汝等仰观堂构,思各努力。”
(节选自《梁书 王筠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未有郎署者居:任职。
B.以母去职忧:忧虑。
C.老而弥笃:执着。
D.为四代之史身:亲自。
小题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时人为之语日吾羞,不忍为之下
B.乃欣然就职疑其有悔改,乃复请之
C.其见重如此其翼若垂天之云
D.不足传之好事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小题3:把第I卷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尚书令沈约,当世辞宗,每见筠文,咨嗟吟咏,以为不逮也。(4分)
(2)筠性弘厚,不以艺能高人,而少擅才名,与刘孝绰见重当世。(4分)
小题4:第Ⅰ卷文言文中,王筠是怎样学习的?请简要概括。(5分)
小题5:用斜线(/)给下面短文断句。(限画9处)(4分)
周室既衰诸侯恣行仲尼悼礼废乐崩追修经术以达王道匡乱世反之于正见其文辞为天下制仪法垂六艺之统纪于后世作孔子世家第十七?(选自《史记·太史公自序》)



5、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4题。
  乐恢字伯奇,京兆长陵人也。其父,为县吏,得罪于令,收将杀之。恢年十一,常俯伏寺门,昼夜号泣。令闻而矜之,即解出亲。恢长好经学,事博士焦永。永为河东太守,恢随之官,闭庐精诵,不交人物。后永以事被考,诸弟子皆以通关被系,恢独曒然不污于法,遂笃志为名儒。性廉直介立,行不合己者,虽贵不与交。信阳侯阴就,数致礼请恢,恢绝不答。?
  后仕本郡吏,太守坐法诛,故人莫敢往,恢独奔丧行服。归,复为功曹,选举不阿,请托无所容。同郡杨政数众毁恢,后举政子为孝廉,由是乡里归之。辟司空牟融府,会蜀郡太守第五伦代融为司空,恢以与伦同郡,不肯留,荐颍川杜安而退。诸公多其行,连辟之,遂皆不应。
  后征拜议郎。会车骑将军窦宪出征匈奴,恢数上书谏争,朝廷称其忠。入为尚书仆射。是时河南尹王调、洛阳令李阜与窦宪厚善,纵舍自由。恢劾奏调、阜,并及司隶校尉。诸所刺举,无所回避,贵戚恶之。宪弟夏阳侯瑰欲往候恢,恢谢不与通。宪兄弟放纵,而忿其不附己。妻每谏恢曰:“昔人有容身避害,何必以言取怨?”恢叹曰:“吾何忍素餐立人之朝乎?”遂上疏谏曰:“臣闻百王之失,皆由权移于下。诸舅不宜干政王室,以示天下之私。政失不救,其极不测。方今之宜,上以义自割,下以谦自引。”书奏不省。
  时窦太后临朝,和帝未亲万机,恢以意不得行,乃称疾乞骸骨。窦宪因是风厉州郡迫胁,恢遂饮药死。弟子縗絰挽者数百人,庶众痛伤之。后窦氏诛,帝始亲事,恢门生何融等上书陈恢忠节,除子己为郎中。(节选自《后汉书·乐恢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得罪于令,将杀之?收:拘禁?
B.令闻而之,即解出亲?矜:怜悯? ?
C.诸公其行,连辟之?多:称赞?
D.恢不与通?谢:感谢?
2.下列句子分为四组,全都直接表现乐恢“耿介”性格的一组(?)?
①后永以事被考,诸弟子皆以通关被系,恢独曒然不污于法?
②故人莫敢往,恢独奔丧行服?
③宪兄弟放纵,而忿其不附己?
④吾何忍素餐立人之朝乎? ?
⑤诸舅不宜干政王室,以示天下之私?
⑥弟子縗絰挽者数百人,庶众痛伤之。 ?
A.①③⑤  
B.②③⑥  
C.②④⑥  
D.①②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乐恢为人至孝。父亲因得罪了县令而被关押,年幼的乐恢昼夜痛哭不已,他的行为让县令动了恻隐之心,最后父亲得以释放。
B.蜀郡太守第五伦与乐恢是同郡,所以当第五伦取代牟融为司空时,乐恢在推荐了杜安之后,坚决请退,表现了他为人正直的一面。 ?
C.老师焦永“以事被考”后,乐恢“不污于法”,拒绝为他托关系找门路;窦宪兄弟放纵,乐恢恨他们不依附自己,故不与他们交往。 ?
D.河南尹、洛阳令与权贵窦宪相互勾结,为非作歹,乐恢不畏权贵,上书弹劾。乐恢还上书弹劾窦宪兄弟,因窦太后的庇护,劝谏不但没有成效,自己反而被迫害而死。
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永为河东太守,恢随之官,闭庐精诵,不交人物。?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后仕本郡吏,太守坐法诛,故人莫敢往,恢独奔丧行服。?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总结《语言文字运..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