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中语文知识点总结《文言文阅读》考点巩固(2017年最新版)(八)
2017-09-25 16:00:31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阅读文本选段,完成下面的题。
兰亭集序
王羲之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令,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旁边 ?
B.夫人之相,俯仰一世?与:交往 ?
C.或取诸怀抱,言一室之内?悟:理解 ?
D.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之于怀? ?喻:明白
2.比较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所以游目骋怀 ②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①及其所既倦 ②后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A.两个“所以”相同,两个“之”字相同
B.两个“所以”相同,两个“之”字不同
C.两个“所以”不同,两个“之”字不同
D.两个“所以”不同,两个“之”字相同
3.下列语句分为四组,全能表现作者认为“人生可痛”观点的一组是(?)。 ?
①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②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
③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
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 ?
⑤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
A.①②⑤?
B.③④⑥?
C.①②⑥?
D.③④⑤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虽是书序,作者却借题发挥,从游宴活动谈到了他的生死观,并表达了对?生命的价值和意义的探求。?
B.在生死观方面,作者感到人事在变、历史在发展,由盛到衰、由生到死都是必然的,因此要及时行乐。 ?
C.本文语言或骈或散,骈散间行,各得其长;不尚华丽辞藻、不重典故堆砌,文笔洗练,自然有致。 ?
D.综观全文,作者时喜时悲、喜极而悲,行文也随其感情的变化由平静而激荡、再由激荡而平静,具有波澜起伏之美。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
?
(2)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


参考答案:1.C?
2.C?
3.D?
4.B
5.(1)以前所感到欣慰的事,一下子就成了旧迹。
  (2)本来知道把死和生等同起来的说法是不真实的,把长寿和短命等同起来的说法是妄造的。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杨廷和,字介夫,新都人。父春,湖广提学佥事。廷和年十二举于乡。成化十四年,年十九,先其父成进士。改庶吉士。廷和为人美风姿,性沉静详审,为文简畅有法。好考究掌故、民瘼、边事及一切法家言,郁然负公辅望。
  乾清宫灾,廷和请帝避殿,下诏罪己,求直言。因与其僚上疏,劝帝早朝晏罢,躬九庙祭祀,崇两宫孝养,勤日讲。复面奏开言路,达下情,还边兵,革宫市,省工作,减织造,凡十余条,皆切至。帝不省。寻以父卒乞奔丧,不许。三请乃许。阁臣之得终父母丧者,自廷和始也。服甫阕,即召至。帝方猎宣府,使使赐廷和羊酒银币。延和疏谢,因请回銮,不报。复与大学士蒋冕驰至居庸,欲身出塞请。帝令谷大用扼关门,乃归。帝命回銮日群臣各制旗帐迎,延和曰:“此里俗以施之亲旧耳,天子至尊,不敢渎献。”帝再使使谕意,执不从,乃已。
  江左比岁不登,中官请遣官督织造。工部及给事、御史言之,皆不听,趣内阁撰敕。廷和等不奉命,因极言民困财竭,请毋遣。帝趣愈急,且戒毋渎扰执拗。廷和力争,言:“臣等与举朝大臣、言官言之不听,顾二三邪佞之言是听,陛下能独与二三邪佞共治祖宗天下哉?宪宗、孝宗爱民节财美政非一,陛下不取法,独法其不美者,何也?”因请究拟旨者何人,疑有假御批以行其私者。帝为谢不审,俾戒所遣官毋纵肆而已,不能止也。
  廷和先累疏乞休,其后请益力。三年正月,帝听之去。明年六月卒,年七十一。居久之,帝问大学士李时:“太仓所积几何?”时对曰:“可支数年。”帝慨然曰:“此杨廷和功,不可没也。”(节选自《明史·杨廷和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性沉静详——审:慎重
B.文简畅有法——为:写作
C.郁然公辅望——负:怀有
D.还边兵,官市——革:改变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杨廷和直言劝谏的一组是(? )
①下诏罪己,求直言
②凡十余条,皆切至
③驰至居庸,欲身出塞请
④天子至尊,不敢渎献
⑤因极言民困财竭,请毋遣
⑥疑有假御批以行其私者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②⑤
D.③④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杨廷和少年成名志向远大。他十二岁中举,十九岁时比父亲先考中进士,喜欢考察研究国家的旧制旧例、民情、边防事务及一切法家理论,志向高远。
B.杨廷和讲究孝道。父亲去世时,他请求允许奔丧,但皇上不答应,杨廷和再三请求,皇上才答应了。杨廷和的做法也开了内阁大臣得以守满丧期的先例。
C.杨廷和敢于制止皇帝的不合理要求。皇上在宣府打猎,命令群臣在他回京之日制旗到帐前来迎接,杨廷和认为这些要求不妥,执意不从,皇上只好作罢。
D.杨廷和爱惜民力。江东一带连年歉收,宦官请求派官员督促织造,杨廷和等不奉命,趁机极力说人民困顿、财物枯竭,请求不要派遣,终于阻止了此事。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帝方猎宣府,使使赐廷和羊酒银币。廷和疏谢,因请回銮,不报。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宪宗、孝宗爱民节财美政非一,陛下不取法,独法其不美者,何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D
2.C
3.D
4.(1)当时武宗正在宣府打猎,派使臣赐给杨廷和羊、美酒以及银两。杨廷和上疏推辞,并趁机请武宗回京,武宗没有回复。
  (2)宪宗、孝宗爱护人民节省财物的美好政绩有很多,陛下不效法,偏偏效法那些不足效法的,这是为什么呢?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阴兴字君陵,光烈皇后母弟也,为人有膂力。建武二年,为黄门侍郎,守期门仆射,典将武骑,从征伐,平定郡国。兴每从出入,常操持小盖,障翳风雨,躬履涂泥,率先期门。光武所幸之处,辄先入清宫,甚见亲信。虽好施接宾,然门无侠客。与同郡张宗、上谷鲜于不相好,知其有用,犹称所长而达之;友人张汜、杜禽与兴厚善,以为华而少实,但私之以财,终不为言:是以世称其忠乎。第宅苟完,裁蔽风雨。九年,迁侍中,赐爵关内侯。帝后召兴,欲封之,置印绶于前,兴固让曰:“臣未有先登陷阵之功,而一家数人并蒙爵士,令天下觖望,诚为盈溢。臣蒙陛下、贵人恩泽至厚,富贵已极,不可复加,至诚不愿。”帝嘉兴之让,不夺其志。贵人问其故,兴曰:“贵人不读书心邪?”亢龙有悔。“夫外戚家苦不知廉退,嫁女欲配侯王,取妇眄睨公主,愚心实不安也。富贵有极,人当知足,夸奢益为观听所讥。”贵人感其言,深自降挹,卒不为宗亲求位。十九年,拜卫尉,亦辅导皇太子。明年夏,帝风眩疾甚,后以兴领侍中,受顾命于云台广室。会疾廖,召见兴,欲以代吴汉为大司马。兴叩头流涕,固让曰:“臣不敢惜身,诚亏损圣德,不可苟冒。”至诚发中,感动左右,帝遂听之。二十三年,卒,时年三十九。兴素与从兄嵩不相能,然敬其威重。兴疾病,帝亲临,问以政事以群臣能不。兴顿首曰:“臣愚不足以知之。然伏见议郎席广、谒者阴嵩,并经行明深,逾于公卿。”兴没后,帝思其言,遂擢广为光禄勋;嵩为中郎将,监羽林十余年,以谨敕见幸。显宗即位,拜长乐卫尉,迁执金吾。永平元年诏曰:“故侍中卫尉关内侯兴,典领禁兵,从平天下,当以军功显受封爵,又诸舅比例,应蒙恩泽,兴皆固让,安乎里巷。辅导朕躬,有周昌之直,在家仁孝,有曾、闵之行,不幸早卒,朕甚伤之。贤者子孙,宜加优异。其以汝南之鲖鲖阳封兴子庆为鲷阳侯,庆弟博为氵隐强侯。”博弟员、丹并为郎,庆推田宅财物悉与员、丹。帝以庆义让,擢为黄门侍郎。庆卒,子琴嗣。建初五年,兴夫人卒,肃宗使五官中郎将持节即墓赐策,追谥兴曰翼侯。琴卒,子万全嗣。万全卒,子桂嗣。
  [注]贵人:即光武皇后,明帝生母。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履涂泥,率先期门/躬:弯腰
B.犹所长而达之/称:称赞
C.兴叩头流涕,让曰/固:坚决
D.兴素与从兄嵩不相/能:和睦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以为华少实/我腾跃
B.卒不宗亲求位你/击破沛公军
C.欲代吴汉为大司马/但刘日薄西山
D.兴皆固让,安里巷/其闻道也固先
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直接体现阴兴美德的一组( )
①兴每从出入,常操持小盖,障翳风雨
②是以世称其忠平
③富贵已极,不可复加,至诚不愿
④人当知足,夸奢益为观听所讥
⑤臣不敢惜身,诚亏损圣德,不可苟冒
⑥应蒙恩泽,兴皆固让,安乎里巷
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③⑥
D.②④⑤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阴兴跟随光武帝平定天下,随从护驾恪尽职守,举荐人才不以个人好恶,得到了光武帝的认可和世人的称赞。
B.阴兴认为自己蒙受皇上、贵人的恩宠已经非常多了,身为皇亲国戚应该知足、谦让、因此谢绝了皇帝的封赏。
C.光武帝答应了阴兴的请求,在阴兴去世后,提拔席广为光禄勋,阴嵩为中郎将。阴嵩监管羽林军十多年。
D.明帝认为阴兴军功显著,为人正直,仁义孝顺,于是封他的两个儿子为侯。阴兴后代相继为侯数世。
5.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光武帝所幸之处,辄先入清宫,甚见亲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帝嘉兴之让,不夺其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至诚发中,感动左右,帝遂听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A
2.B
3.A
4.C
5.(1)光武帝到的地方,阴兴总是先进去清理宫殿,非常被亲近信任。?
  (2)皇帝(汉光武帝)赞赏(嘉奖)阴兴谦让,不改变他(不愿加封关内侯)的?志节(要求)?。?
  (3)阴兴最大的诚心从内心发出,使皇帝身边的人都感动了,皇帝于是就听从了?他的要求。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许)君讳逖,字景山,世家歙州。少仕伪唐,为监察御史。李氏国除,以族北迁。献其文若干篇,得召试,为汲县尉冠氏主簿。迁秘书省校书郎、知县事,数上书论北边事。是时赵普为相,四方奏疏不可其意者悉投二瓮中,瓮满辄出而焚之,未尝有所肯可,独称君为能,曰:“其言与我多合。”
又二岁,拜太仆寺丞,磨勘钱帛粮草,监永城和籴,知海陵监。三岁,用监最迁大理寺丞,赐绯衣银鱼。迁太常丞、知鼎州。州杂蛮蜑①,喜以攻劫为生,少年百余人私自署为名号,常伺夜出掠居人,居人恶之,莫敢指。君至而叹曰:“夫政,民之庇也。威不先去其恶,则惠亦不能及人。”君政既行,盗皆亡入他境,约君去乃还。迁国子博士,奉使两浙、江南,言茶盐利害,省州县之役,皆称旨
出知兴元府,大修山河堰。堰水旧溉民田四万余顷,世传汉萧何所为。君行坏堰,顾其属曰:“酂侯②方佐汉取天下,乃暇为此以溉其农。古之圣贤,有以利人无不为也。今吾岂宜惮一时之劳,而废古人万世之利?”乃率工徒躬治木石,石坠,伤其左足,君益不懈。堰成,岁谷大丰。
迁尚书主客员外郎、京西转运使,徙荆湖南路。荆湖南接溪涧诸蛮,岁出为州县患。君曰:“鸟兽可驯,况蛮亦人乎!”乃召其酋豪,谕以祸福,诸蛮皆以君言为可信。讫三岁,不以蛮事闻朝廷。君罢来朝,真宗面称其能。会有司言荆南久不治,真宗拜君度支员外郎、知府事。荆南钤辖北路兵马,于荆湖为大府,故常用重人,至君特选以材,用员外郎自君而始。
明年,选司封员外郎,赐金紫,徙知扬州。州居南方之会,世之仕宦于南,与其死而无归者,皆寓其家于扬州。故其子弟杂居民间,往往倚权贵,恃法得赎,出入里巷为不法,至或破亡其家。君捕其甚者笞之,曰:“此非吏法,乃吾代汝父兄教也。”子弟羞愧自悔,稍就学问为善人,风俗大化。
君少慷慨,卒能自立于时。其孝谨闻于其族,其信义著于其友,其材能称于其官,是皆可书以传。(《宋史》)
【注】①蛮蜑(dàn):南方少数民族名。②酂(cuó)侯:汉萧何的爵号。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世家歙州?家:定居。?
B.君行坏堰?坏:使……毁坏。
C.迁秘书省校书郎、知县事 知:主持、执掌。
D.四方奏疏不可其意者悉投二瓮中?可:符合、适合。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世之仕宦于南,与其死而无归者
 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B.?至君特选以材
以金笼进上
C.?瓮满辄出而焚之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D.?乃暇为此以溉其农
 乃率工徒躬治木石
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许逖“材能称于其官”的一组是()
①少仕伪唐,为监察御史?②君政既行,盗皆亡入他境?③堰成,岁谷大丰?④堰水旧溉民田四万余顷?⑤子弟羞愧自悔,稍就学问为善人?⑥讫三岁,不以蛮事闻朝廷
A.①③④B.①⑤⑥? C.②③⑥ D.②④⑤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赵普为相时,独对许逖赞赏有加,因为他们的见解经常不谋而合。
B.因为许逖在海陵监任上政绩考核优秀,被升迁为大理寺丞。
C.真宗打破旧例,委派并非朝廷重臣的许逖担任荆南知府。
D.定居于扬州的官宦子弟倚仗权势,经常横行不法,最终落得家破人亡。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言茶盐利害,省州县之役,皆称旨。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乃召其酋豪,谕以祸福,诸蛮皆以君言为可信。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其孝谨闻于其族,其信义著于其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B
2
3?
4?
5 (1)陈述茶制和盐制的利弊,减少州县的徭役,都符合圣上的意思
(2)于是召集他们的首领,把祸福(利害关系)告知(他们),各部落都认为许逖的话是可信的
(3)他的孝顺恭谨在他的族人中得到传扬,他的信用道义在他的朋友中得到彰显。


本题解析:
1?B(此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的能力。B项的“坏”,孤立地看,是可以解释为使动用法的。但判定文言实词的意义和用法不能脱离具体的语言环境。在这个句子中,主语是“君”,如果他是要让这个护坝毁坏的话,那下文的“今吾岂宜惮一时之劳,而废古人万世之利?”就不好解释。因此,这里的“坏”不能作使动用法讲,而是形容词,解释为“损坏的”“毁坏的”。)
2?A(此题考查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A项两个“其”都是代词,解释为“那些”;B项的两个“以”虽然都是介词,但意义不一样,上句的“以”解释为“因为”,下句的“以”解释为“用”;C项两个“而”都是连词,但上句的“而”表承接关系,下句的“而”表递进关系,解释为“而且”“并且”;D项上句的“乃”是副词,解释为“竟然”,下句的“乃”是连词,解释为“于是”。)
3?C(此题考查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①只是交代他做过的官,没有写任职的政绩。④不是许逖所为。其它几项都从正面或侧面表明了也为官称其职。)
4?D(此题考查概括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D项“最终落得家破人亡”有误,原文说这些宦官子弟“出入里巷为不法,至或破亡其家”,这里的“破亡其家”,不是指宦官子弟的家,而是使别人家破人亡。
5 (1)陈述茶制和盐制的利弊,减少州县的徭役,都符合圣上的意思
(2)于是召集他们的首领,把祸福(利害关系)告知(他们),各部落都认为许逖的话是可信的
(3)他的孝顺恭谨在他的族人中得到传扬,他的信用道义在他的朋友中得到彰显。
附译文:
许君名叫逖,字景山。世代定居在歙州。年轻时在旧朝做官,做监察御史。李氏国家灭亡,他率领全族向北迁移。许君献上他的若干篇文章,得到召见任用,做汲县尉冠氏的主簿。后又升职任外秘书省校书郎,管理县里的事务,他多次上书谈论北方边疆的事。当时赵普做丞相,四方的奏疏不适合他心意的都投入到两个瓮中,瓮装满了就倒出来烧掉它们,从没有适合他心意的,他惟独称赞许君有才能,说:“他的看法大多数与我不谋而合。”
又过了二年,授予他太仆寺丞官职,负责核对钱帛粮草,监管永城和买进粮食,主持海陵监工作。三年后,因他的政绩优秀,升为大理寺丞,被赐予红衣银鱼。又升为太常丞、管理鼎州。这个州有很多少数民族,喜好以打家劫舍为生,有一百多个年轻人私自确定名号,经常等到深夜出门抢掠百姓,百姓痛恨他们,却没人敢指责。许君到了那里感慨说:“政法,百姓的庇护啊。威严不能首先祛除邪恶,也就不能惠及百姓。”许君的政令施行之后,盗匪们都逃跑到别的地方,相约许君离开后才回来。后又升职任国子博士,奉命出使两浙、江南,陈述茶制和盐制的利弊,减少州县的徭役,都符合圣上的意思。
出任兴元府尹,大修山河堰。堰水过去灌溉民田四万多顷,传说是汉代萧何修建的。许君视察损坏的拦河坝,回头对下属说:“萧何当时正辅佐汉朝夺取天下,竟有时间建这个来灌溉那些农田。古代的圣贤之人,只要有利于百姓的事就没有不做的。现在我难道应该怕一时的辛苦,而废弃古人万世的利益?”于是率领工匠亲自砍木凿石,石头滚下,伤了他左脚,许君更不懈怠。拦河坝修成了,当年的粮食获得了大丰收。
升任尚书主客员外郎、京西转运使,调到荆湖南路。荆湖南靠近溪涧的少数民族,每年都出来作乱成为州县的祸患。许君说:“鸟兽都是可以驯服,何况少数民族也是人啊!”于是召集他们的首领,把祸福(利害关系)告知(他们),各部落都认为许逖的话是可信的。过了三年,再没有因少数民族的事让朝廷知道的。许君停职回朝,真宗当面称赞他有才能。恰好有关官员说荆南长期不太平,真宗又任命他做度支员外郎、掌管府事。荆南管辖北路兵马,在荆湖是大官府,所以常用重臣,到许君因为他有才能而特别选用,任用员外郎是从许君开始的。
第二年,选拔他任司封员外郎,赐他金紫,调转管理扬州。扬州地处南方的中心,世代在南方做官,以及那些客死此地不能归故乡的(官宦的后代),都在扬州定居。所以,他们的后代杂散居在民间,常常倚仗权贵,倚仗法令有罪可以用金钱赎这一条款,出入里巷做不法之事,有时甚至使别人家破人亡。许君抓到他们中最严重的,用竹板打他,说:“这不是吏法,这是我代替你父兄教训你。”子弟羞愧很后悔,逐渐地学习成为善良的人,风俗变化很大。
许君年轻时代胸怀大志,最终能在当时自立。他的孝顺恭谨在他的族人中得到传扬,他的信用道义在他的朋友中得到彰显,他的才能在官场中受到赞许,这些都可以立书传于后代。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文言文阅读
事有可行而不可言者,有可言而不可行者。有易为而难成者,有难成而易败者。此四策者,圣人之所独见而留意也。
誳①寸而伸尺,圣人为之;小枉而大直,君子行之。周公有杀弟之累,齐桓有争国之名;然而周公以义补缺,桓公以功灭丑,而皆为贤。今以人之小过,掩其大美,则天下无圣王贤相矣。故目中有疵,不害于视,不可灼也;喉中有病,无害于息,不可凿也。河上②之丘冢,不可胜数,犹之为易也;水激兴波,高下相临,差以寻常,犹之为平。昔者,曹子为鲁将兵,三战不胜,亡地千里。使曹子计不顾后,足不旋踵,刎颈于陈中,则终身为破军擒将矣。然而曹子不羞其败,耻死而无功。柯之盟,揄三尺之刃,造桓公之胸,三战所亡,一朝而反之,勇闻于天下,功立于鲁国。管仲辅公子纠而不能遂,不可谓智;遁逃奔走,不使其难,不可谓勇;束缚桎梏,不讳其耻,不可谓贞。当此三行者,布衣弗友,人君弗臣。然而管仲免于累绁之中,立齐国之政,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使管仲出死捐躯,不顾后图,岂有此霸功哉!?今人君之论其臣也,不计其大功,总其略行,而求其小善,则失贤之数也。故人有厚德,无问其小节;而有大誉,无疵其小故,夫牛蹄之涔③,不能生鳝鳢鲔,而蜂房不容鹄卵;小形不足以包大体也。
(取材于《淮南子·汜论训》)
注释:①誳:弯曲。②河上:黄河边,这里指黄河边的平地。③涔:积水。
1.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难成而易败者败:毁坏
B.河上之丘冢不可胜数,犹之为易也易:平坦
C.三战所亡,一朝而反之反:返回,这里指收回
D.不计其大功,总其略行 而求小善略:简略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略是“简要”的意思。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要将选项答案带入到语境中加以分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总结《文言文阅读..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