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中语文知识点总结《文言文阅读》考点巩固(2017年最新版)(十)
①弱冠袭爵,统按台部众?②诏诸王妃皆为答礼?③世祖每为之霁威?④诏选乘舆橐驼百蹄劳之?⑤特赐步辇入内?⑥赐以尚方玉带宝服 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③⑥ D.②④⑤ |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1:D
小题1:B
小题1:(1)世祖听说他是有才能的人,派使者把他召到京城,见他身形魁梧,内心淳厚,就脱下身上的银貂赏赐给他。(采分点:“驿”译为“派使者”,“阙”译为“京城”,语义连贯)
(2)陛下天威所到之处,好比风吹草到,我有什么功劳呢?(采分点:“临”译为“到”,“所临”译为“所到之处”,“偃”译为“倒下”,“何功之有”是宾语前置句)
本题解析:
小题1:(故:事情)
小题1:(①是说玉昔帖木儿承袭爵位,是一种制度,不能表现世祖器重他;③是说世祖被玉昔帖木儿的正直感动;⑥说的是成宗)
小题1:(“事无巨细,力求躬亲”错,原文是说“务振宏纲,弗亲细问”)
小题1:略
参考译文:
玉昔帖木儿,世祖时曾经受到宠爱,世祖不直接叫他的名字,赐号为月吕鲁那演,在汉语中是才能突出的官员的意思。二十岁时承袭爵位,管理按台山这个地方的官吏百姓,心胸宽阔,豁达大度,没有谁能够猜测他的想法。世祖听说他是有才能的人,派使者诏他到京城,见他身形魁梧,内心醇厚,就脱下身上的银貂赏赐给他。当时非常注重掌管皇宫膳食官员的人选,世祖特意命他掌管此事。在宫廷内侍候天子宴饮,玉昔帖木儿站起来给众人敬酒,天子下诏让诸位王妃都回敬他。
至元十二年,玉昔帖木儿被封为御史大夫。当时江南已经平定,增加对功臣后代的赏赐,天子赏赐全州清湘县户作为他的分地。他在御史台的时候,致力于整顿大的方面,不亲自处理琐碎的事情。急功近利的大臣打算援引金朝旧的制度,把御史台合并到掌管漕运的衙门中去。当权的官吏又请求让郡府的官吏和御史台的官员相互制约限制。玉昔帖木儿说:“御史台是用来阻止违法的事情的,如果像这样和地方官员相互制约,那就会损害它监督的职责。”那些大臣的建议才停止。玉昔帖木儿遇事敢在朝廷上展开辩论,说话耿直,不转弯抹角,世祖在盛怒的时候听他讲话,脸色便变得温和了。
至元二十四年,宗王乃颜在东部边陲发动叛乱,世祖亲自前往讨伐,命令领兵元帅先行出发。世祖行至中途,玉昔帖木儿已击退敌人,死尸多得盖满了原野,几十天之内,三战三胜,捉住乃颜献给世祖。世祖下诏选天子用的二十五头骆驼慰劳他。玉昔帖木儿叩谢说:“陛下天所到之处,好比风吹草到,我有什么功劳呢?”世祖还朝,留下玉昔帖木儿剿灭乃颜的余党,玉昔帖木儿捉到了叛军首领金家奴献给天子,把其他几个作恶多端的同党杀死在军前。
第二年,乃颜留下的党羽哈丹秃鲁干再度叛乱,世祖又一次命玉昔帖木儿出征,两次和哈丹秃鲁干相遇,都把他打败,追到两河地区,叛军大败,便逃走了。当时已是严冬,玉昔帖木儿放出风声说,等明年春天再进兵,实际上却兼程而行,度过黑龙江,捣毁叛军的巢穴,贼寇差不多都被杀死。哈丹秃鲁干下落不明,拆毁他们的城池,安抚城中百姓之后还朝。天子下诏赏赐内府所藏的七宝冠带以表扬他。至元二十九年,掌管枢密院。天子又特意赏赐他可以坐车进入宫廷。地位和威望之高,朝廷大臣中没有人能超过他。
至元三十年,成宗以皇孙的身份到北方巡视、统率军队,玉昔帖木儿也跟随前去辅佐他,请求授给皇孙东宫太子的印鉴,世祖答应了。
至元三十一年,世祖崩逝,皇孙从北方边陲南下回朝。宗室诸王在上都集会。在确定谁继位时,玉昔帖木儿站起来对晋王干麻剌说:“先帝崩逝已超过三个月了,帝位不应长久的空着,祖宗之庙不可缺少一代庙主。以前太子的印鉴已给了皇孙,大王你是掌管宗室盟约的人,为什么还在等待而不说话?”干麻剌马上说:“皇帝只要登上大位,我愿面朝背面侍奉他。”于是宗室亲王、大臣等异口同声劝皇孙即位,玉昔帖木儿又坐下说:“国家大事已经决定,我即使死去也没有遗憾了。”皇孙铁穆尔便登上帝位。玉昔帖木儿被封为太师,赏赐他尚方玉带宝服,命他仍旧返回北部边疆防守。
元贞元年冬天,玉昔帖木儿因商议边疆大事入朝,皇太后和皇帝设宴招待他,像对待自家人一样。这年十一月,玉昔帖木儿因病去世。大德五年,追封为广平王,谥号为贞宪。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郭子兴,其先曹州人。父郭公,少以日者术游定远,言祸福辄中。邑富人有瞽女无所归,郭公乃娶之,家日益饶。生三子,子兴其仲出。始生,郭公卜之吉。及长,任侠,喜宾客。会元政乱,子兴散家资,椎牛酾酒,与壮士结纳。至正十二年春,集少年数千人,袭据濠州。太祖往从之。门者疑其谍,执以告子兴。子兴奇太祖状貌,解缚与语,收帐下。为十夫长,数从战有功。子兴喜,其次妻小张夫人亦指目太祖日:“此异人也。”乃妻以所抚马公女,是为孝慈高皇后。
始,子兴同起事者孙德崖等四人,与子兴而五,各称元帅不相下。四人者粗而戆,日剽掠,子兴意轻之。四人不悦,合谋倾子兴。子兴以是多家居不视事。太祖乘闲说日:“彼日益合,我益离,久之必为所制。”兴不能从也。?
元师破徐州,徐帅彭大、赵均用帅余众奔濠。德崖等以其故盗魁有名,乃共推奉之,使居己上。大有智数,子兴与相厚而薄均用。于是德崖等谮诸均用日:“子兴知有彭将军耳,不知有将军也。”均用怒,乘间执子兴,幽诸德崖家。太祖自他部归,大惊,急帅子兴二子诉于大。大曰;“吾在,塾敢鱼肉而翁者!”与太祖偕诣德崖家,破械出子兴,挟之归。元师围濠州,乃释故憾,共城守五阅月。围解,大、均用皆自称王,而子兴及德崖等为元帅如故。未几,大死,子早住领其众。均用专狠益甚,挟子兴攻盱眙、泗州,将害之。太祖已取滁,乃遣人说均用日:“大王穷迫时,郭公开门延纳,德至厚也。大王不能报,反听细人言图之,自剪羽翼,失豪杰心,窃为大王不取。且其部曲犹众,杀之得无悔乎?”均用闻太祖兵甚盛,心惮之,太祖又使人赂其左右,子兴用是得免,乃将某所部万余就太祖于滁。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十》)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门者疑其谍,执以告子兴 执:捉拿
B.四人不悦,合谋倾子兴 倾:排挤
C.乘间执子兴,幽诸德崖家 幽:囚禁
D.子兴用是得免 用:使用
小题2:下列各项中,均能表现太祖与郭子兴关系密切的一项是(? )
A.子兴散家资,椎牛酾酒,与壮士结纳 破械出子兴,挟之归
B.大惊,急帅子兴二子诉于大 又使人赂其左右,子兴用是得免
C.子兴奇太祖状貌,解缚与语 子兴与相厚而薄均用
D.子兴以是多家居不视事 自剪羽翼,失豪杰心,窃为大王不取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顶是:(? )
A.郭子兴的父亲娶了一个富翁家瞎眼的女儿后,家中一天比一天富裕起来,郭子兴是家
中的老二,他刚出生时,父亲为他占卜,卦象显示为大吉。
B.起初,跟郭子兴一同起事的有孙德崖等四人,这四个人粗鲁而愚直,天天抢劫掠夺,
郭子兴有轻视他们的意思。
C.徐州主将彭大、赵均用率领残余的部众逃奔到濠州后,郭子兴因为彭大有智谋和权术,就和他交好而冷淡了赵均用。
D.赵均用曾因孙德崖进献谗言而逮捕了郭子兴,是彭大和太祖解救了他;后来,赵均用又挟持并要杀害郭子兴,因太祖的一席话,郭子兴才免于一死。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B
小题3:D
本题解析:
小题1:D.用:因为
小题2:B各项中,均能表现太祖与郭子兴关系密切
小题3:D.“因太祖的一席话,郭子兴才免于一死”错,原文说“均用闻太祖兵甚盛,心惮之,太祖又使人赂其左右,子兴用是得免”。
参考译文:
郭子兴的祖先是曹州人。其父郭公,年轻时依靠占卦卜筮的法术流荡在定远县,预言祸福之事很灵验。县城里一个富翁家有一位瞎眼的女儿嫁不出去,郭公就娶了她,家中一天比一天富裕起来。郭公生了三个儿子,郭子兴是老二。子兴刚出生,郭公占卜,大吉。等到长大之后以抑强扶弱为己任,喜好结交朋友。当时正遇上元朝末年政治混乱,郭子兴分散家财,宰牛滤酒,结交壮士。元末至正十二年(1352)春天,郭子兴聚集青年数千人,袭击并占领了濠州。明太祖(朱元璋)前去投靠郭子兴。守门人怀疑他是间谍,逮捕了他并告知郭子兴。郭子兴认为太祖的长相奇特,为他松绑并同他讲话,收他为部下,任十夫长,屡次跟随作战立下功劳。郭子兴很喜欢,他的次妻小张夫人也手指并且眼看着太祖说:“这是个不寻常的人。”就把她所抚养的马公的女儿嫁给太祖为妻,这就是孝慈高皇后。
起初,跟郭子兴一同起事的孙德崖等四人,和郭子兴共五家,各自称元帅,地位不相上下这四个人粗鲁而愚直,天天抢劫掠夺,郭子兴有轻视他们的意思。这四个人不高兴,合谋倾轧郭子兴。郭子兴因此经常在家里呆着不管事。太祖乘机劝说郭子兴道:“他们一天比一天抱得紧我们愈来愈被疏远,时间长了一定要被他们控制。”郭子兴不听从太祖的劝说。
元军攻破徐州,徐州的主将彭大、赵均用率领残余的部众逃奔到濠州。孙德崖等人因为他们原来是有名的强盗首领,就一起推崇他们,让他们的地位在自己之上。彭大有智谋权术,郭子兴和他交好而冷淡了赵均用。于是孙德崖等人在赵均用面前进谗言,说:“郭子兴只知道有彭将军,不知道有你这个将军啁!”赵均用大怒,找了个机会逮捕了郭子兴,关押在孙德崖的家里。太祖从别处部队回来,大吃一惊,急忙带领郭子兴的两个儿子上诉到彭大那儿。彭大说:“有我在哪个敢残害你们的父亲!”并且和太祖一起前往孙德崖家,打开枷锁救出郭子兴,护送他回来。元军围攻濠州,他们之间就消除旧怨,一起在城中坚守五个多月。解围后,彭大、赵均用都各自称王,郭子兴和孙德崖等人还同原来一样称元帅。没有多久,彭大死了,其子早任率领彭大的部众。赵均用愈来愈专横狠毒,挟持郭子兴攻打盱眙、泗州,并要杀害他。太祖已攻下滁州,就派人劝赵均用,说:“大王走投无路时,郭(子兴)公开门接纳你们,恩德是非常深厚的。大王没有报答,反而听信小人的话要谋害他,自己除掉辅佐的人,会失去豪杰之心,我以为大王不该如此况且他的部队还很多,杀了他能不后悔吗?”赵均用闻知太祖的兵力很强,心里害怕他,太祖又派人贿赂赵均用身边的亲信,郭子兴因此才
能免于一死,于是率领自己所统辖的一万多人前往滁州依靠太祖。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小题。(15分)
虞延少为亭长,时王莽贵人魏氏宾客放从,延率吏卒突入其家捕之,以此见怨,故位不升。王莽末,天下大乱,延常婴甲胄,拥卫亲族,扞御抄盗,赖其全者甚众。建武初,除细阳令。后去官还乡里,太守富宗闻延名,召署功曹。宗性奢靡,车服器物,多不中节。延谏曰:“昔晏婴辅齐,鹿裘不完;季文子相鲁,妾不衣帛。以约失之者鲜矣。”宗不悦,延即辞退。居有顷,宗果以侈从被诛,临当伏刑,揽涕而叹曰:“恨不用功曹虞延之谏!”迁洛阳令。是时阴氏有客马成者,常为奸盗,延收考之。阴氏屡请,获一书辄加篣二百,信阳侯阴就乃诉帝,谮延多所冤枉。帝乃临御道之馆,亲录囚徒。延陈其狱状可论者在东,无理者居西。成乃回欲趋东,延前执之,谓曰:“尔人之巨蠹,久依城社,不畏熏烧。今考实未竟,宜当尽法!”成大呼称枉,陛戟郎以戟刺延,叱使置之。帝知延不私,谓成曰:“汝犯王法,身自取之!”呵使速去。后数日伏诛,于是外戚敛手,莫敢干法。迁南阳太守。永平初,有新野功曹邓衍,以外戚小侯每豫朝会,而容姿趋步有出于众,显宗目之,顾左右曰:“朕之仪貌,岂若此人!”特赐舆马衣服。延以衍虽有容仪而无实行,未尝加礼。帝既异之,乃诏衍令自称南阳功曹诣阙。既到,拜郎中,迁玄武司马。衍在职不服父丧,帝闻之,乃叹曰:“‘知人则哲,惟帝难之’。信哉斯言!”衍惭而退,由是以延为明。
(《后汉书·虞延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以约失之者鲜矣约:约束。
B.谮延多所冤枉 谮:诬陷。
C.于是外戚敛手,莫敢干法干:触犯。
D.信哉斯言信:确实。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赖其全者甚众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
B.宗果以侈从被诛敛赀财以送其行
C.信阳侯阴就乃诉帝既泣之三日,乃誓疗之
D.衍惭而退 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虞延年轻时逮捕了王莽贵人魏氏的门客,为官执法严明;王莽末年,天下大乱,虞延常常披铠甲戴头盔,护卫亲族,抵御掠夺的强盗,勇敢有为,因而有名声。
B.太守富宗生活奢侈放纵,车子及其装饰器物,很多不符合法度。虞延劝谏不被接纳,见势就辞官离开了。临刑时富宗为此十分悔恨。
C.虞延为人刚正,执法不避权贵。虞延惩处阴氏作恶的门客,阴就告诉了皇帝,皇帝亲临馆舍检查囚犯罪状,但虞延在皇帝面前仍坚持严正执法。
D.邓衍仪表出众,皇帝自叹不如,于是下令让他自称南阳功曹到皇宫。虞延向皇帝报告邓衍的不当行为,才使皇帝醒悟。
小题4:把语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以此见怨,故位不升。(3分)
(2)特赐舆马衣服。延以衍虽有容仪而无实行,未尝加礼。(3分)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1:C
小题1:D
小题1:(1)虞延因为此事被怨恨,所以官位不能升迁。
(2)皇帝特意赐给他车马衣服。虞延认为邓衍虽然有容貌和仪表可是没有实际品行,不曾以高于一般的礼节对他。
本题解析:
小题1:“约”,应解为节约、节俭
小题1:C两句中的“乃”均为副词,于是。A①代词,他;②代词,那里的,定语。B①介词。因;②连词,连行为与目的。D①连词,表修饰;②连词,表并列。
小题1:对于邓衍的容貌,皇帝没有自叹不如;“虞延向皇帝报告邓衍的不当行为,使皇帝醒悟”与文意不符,原文是由于“衍在职不服父丧”,皇帝才有所醒悟。
小题1:(1) “以”字,1分;“见”,被动句1分;句意1分。(2) (皇帝)省略句1分;“行”,品行,1分;“礼”,以礼相待,1分。
【参考译文】
虞延年轻时做亭长,此时王莽的贵人(女官名)魏氏的门客放纵,虞延带领官吏冲入他的家逮捕了他,虞延因此事被怨恨,所以官位不能升迁。王莽末年,天下大乱,虞延常常披铠甲戴头盔,护卫亲族,抵御掠夺的强盗,依赖他保全生命财产的人很多。东汉建武初年,他被任命为细阳县令。后离职回乡,太守富宗听到虞延的名声,征召安排他任功曹(官名)。富宗性情奢靡,车子及其装饰器物,很多不符合法度。虞延劝谏说:“过去晏婴辅佐齐国,穿粗陋的皮衣还不完整;季文子辅佐鲁国,妾不穿丝绸衣服。因为节俭而失误的人很少啊。”富宗不高兴,虞延就辞官离开了。过了不久,富宗果然因为奢侈放纵被杀,临处死刑时,他擦着眼泪叹息说:“我遗憾没有听功曹虞延的劝谏!”(虞延)升迁为洛阳县令,此时阴家(阴皇后家族)有个叫马成的门客,常常抢劫偷盗,虞延收捕审问他。阴家屡次请求免他的罪,虞延得到一封说情的信就增打二百板子。信阳侯阴就(阴皇后之弟)于是告诉了皇帝,诬陷虞延冤枉过很多人。皇帝于是到皇帝巡行道路的馆舍,亲自检查囚犯罪状。虞延让那些案情有可论辩的囚犯站在东边,无理可讲的站在西边。马成于是回身想到东面,虞延上前捉住他,对他说:“你是人中的大蠹虫,长久地依托城社(城社喻权势),不怕熏烧。现在审查核实没完,应当完全依法制裁!”马成大喊说自己冤屈,皇帝的近卫军官用戟刺着虞延,喝叱虞延放开马成。皇帝知道虞延公正无私,对马成说,“你犯了王法,是你自己造成的灾祸!”呵斥让他快走回去。几天后马成被处死刑。从此外戚收敛行为,没有人敢犯法。虞延后升任南阳太守。永平初年,有个新野功曹邓衍,凭外戚小侯(承袭侯爵的子弟)的身份每次参加朝会。而容貌姿态行走的样子超出一般人。显宗皇帝看见他,回头对身边的人说;“我的仪表相貌怎么像这个人!”特地赐给他车马衣服。虞延认为邓衍虽有容貌仪表,可是没有实际品行,不曾对他有高于一般的礼节。皇帝已经认为邓衍与众不同,于是下令让他自称南阳功曹到皇宫。他到了以后,被任命为郎中,升为玄武门司马。邓衍在官职上不为父亲服丧,皇帝听到此事,于是叹息道:“‘了解人就是明智,只有皇帝难做到。’这话确实啊!”邓衍很惭愧,辞去了官职。因此(时人)认为虞延有知人之明。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杨廷和,字介夫,新都人。父春,湖广提学佥事。廷和年十二举于乡。成化十四年,年十九,先其父成进士。改庶吉士。廷和为人美风姿,性沉静详审,为文简畅有法。好考究掌故、民瘼、边事及一切法家言,郁然负公辅望。
乾清宫灾,廷和请帝避殿,下诏罪己,求直言。因与其僚上疏,劝帝早朝晏罢,躬九庙祭祀,崇两宫孝养,勤日讲。复面奏开言路,达下情,还边兵,革宫市,省工作,减织造,凡十余条,皆切至。帝不省。
寻以父卒乞奔丧,不许。三请乃许。阁臣之得终父母丧者,自廷和始也。服甫阕,即召至。帝方猎宣府,使使赐廷和羊酒银币,廷和疏谢,因请回銮,不报。复与大学士蒋冕驰至居庸,欲身出塞请。帝令谷大用扼关门,乃归。帝命回銮日群臣各制旗帐迎,廷和曰:“此里俗以施之亲旧耳。天子至尊,不敢渎献。”帝再使使谕意,执不从,乃已。
江左比岁不登,中官请遣官督织造。工部及给事、御史言之,皆不听,趣内阁撰敕。廷和等不奉命,因极言民困财竭,请毋遣。帝趣愈急,且戒毋渎扰执拗。廷和力争,言:“臣等与举朝大臣、言官言之不听,顾二三邪佞之言是听,陛下能独与二三邪佞共治祖宗天下哉?宪宗、孝宗爱民节财美政非一,陛下不取法,独法其不美者,何也?”因请究拟旨者何人,疑有假御批以行其私者。帝为谢不审,俾戒所遣官毋纵肆而已,不能止也。
廷和先累疏乞休,其后请益力。三年正月,帝听之去。明年六月卒,年七十一。居久之,帝问大学士李时太仓所积几何,时对曰:“可支数年。”帝慨然曰:“此杨廷和功,不可没也。”(节选自《明史·杨廷和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性沉静详审——审:慎重
B.郁然负公辅望——负:怀有
C.趣内阁撰敕——趣:通“促”,催促
D.顾二三邪佞之言是听——顾:顾念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杨廷和直言劝谏的一组是(? )
①下诏罪己,求直言
②凡十余条,皆切至
③驰至居庸,欲身出塞请
④天子至尊,不敢渎献
⑤因极言民困财竭,请毋遣
⑥疑有假御批以行其私者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②⑤
D.③④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杨廷和少年成名志向远大。他十二岁中举,十九岁时比父亲先考中进士,喜欢考察研究国家的旧制旧例、民情、边防事务及一切法家理论,志向高远。
B.杨廷和讲究孝道。父亲去世时,他请求允许奔丧,但皇上不答应,杨廷和再三请求,皇上才答应了。杨廷和的做法也开了内阁大臣得以守满丧期的先例。
C.杨廷和敢于制止皇帝的不合理要求。皇上在宣府打猎,命令群臣在他回京之日制旗到帐前来迎接,杨廷和认为这些要求不妥,执意不从,皇上只好作罢。
D.杨廷和爱惜民力。江东一带连年歉收,宦官请求派官员督促织造,杨廷和等不奉命,趁机极力说明人民困顿、财物枯竭,请求不要派遣,终于阻止了此事。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帝方猎宣府,使使赐廷和羊酒银币,廷和疏谢。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因请究拟旨者何人,疑有假御批以行其私者。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D
2.C
3.D
4.(1)当时武宗正在宣府打猎,派使臣赐给杨廷和羊、美酒、银两(解为“财物”“礼物”均可)。杨廷和上疏推辞(译为“谢恩”、“感谢”也可以)
(2)因而请求追究拟旨的是何人,怀疑有人假借御批来实现私欲。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下列加粗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有碑仆道,其文漫灭?漫:全都。?
B.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穷:穷尽。?
C.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相:帮助。?
D.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悲:感叹。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总结《文言文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