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知识点复习《古代诗歌鉴赏》高频考点特训(2017年必看版)(九)
2017-11-05 19:32:53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1、阅读题  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问题。
夏意
苏舜钦
别院深深夏席清,石榴开遍透帘明。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夏夜追凉
杨万里
夜热依然午热同,开门小立月明中。竹深树密虫鸣处,时有微凉不是风。
1.从体裁看,两首诗都是_____________。
2.对这两首诗,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苏诗“石榴开遍透帘明”一句,用石榴花开写出夏日的燥热,与首句“夏席清”形成对比。
B.从苏诗末句的“梦觉”二字可以看出,前三句写的是午睡前的情景。
C.杨诗中的“追凉”意即“觅凉”、“取凉”,但与“觅”、“取”相比,“追”更能体现对“凉”的渴望。
D.杨诗首句点明追凉之因;末句“不是风”三字,既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
3.两首诗在表现手法上有相同之处,请对此做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题  诗歌鉴赏
塞外杂咏
林则徐
天山万笏②耸琼瑶③,导我西行伴寂寥。
我与山灵相对笑,满头晴雪共难消。
  注释:①这是林则徐被遣戍新疆伊犁途中写的一首诗。②笏,古代大臣朝会时所拿的手板,长方形。③琼瑶:美玉。
⑴请简析首句运用的修辞手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简析诗中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10分)
望远行
李 璟? -
碧砌碧砌花光照眼明,朱扉长日镇长扃。余寒不去梦难成,炉香烟冷自亭亭。
辽阳月,秣陵砧,不传消息但传情。黄金窗下忽然惊:征人归日二毛生。
[注]二毛,指头发斑白。
小题1:上阕前两句的环境描写有哪些作用?(3分)
小题2:请赏析“辽阳月,秣陵砧”的妙处。(4分)
小题3:“黄金窗下忽然惊”一句中“惊”字蕴含了哪些情感?(3分)



4、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各题。(6分)
九日渡江
 ? 明·李东阳①
 ? 秋风江口听鸣榔②,远客归心正渺茫。
  ?万古乾坤此江水,百年风日几重阳。
 ? 烟中树色浮瓜步③,城上山形绕建康。
直过真州更东下,夜深灯火宿维扬。
【注】①李东阳:明代茶陵人。成化八年,以礼部左侍郎兼文渊阁大学士参与机务,后进太子少保、礼部尚书。这首诗是诗人主持应天乡试时所作。在乡试放榜后,诗人从南京渡江经扬州北上,恰逢重阳,佳节思亲,因赋此诗。②鸣榔:捕鱼时敲打船舷所发出的声响。③瓜步:镇名,东临长江。后面的建康、真州和维扬,分别是今南京、仪征和扬州。
小题1:填空:首联交代渡江的时令、景色和?;颔联以万里长江之永恒?百年人生之短暂,寓情于景。(2分)
小题2:颈联、尾联连用四个地名,流转自如。比较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的诗句,比较两者所抒发的感情的异同。(4分)
答:



5、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饮酒(其八)?陶渊明
青松在东园,众草没其姿。凝霜殄异类,卓然见高枝。连林人不觉,独树众乃奇。提壶抚寒柯,远望时复为。吾生梦幻间,何事绁①尘羁。
【注】①绁:捆绑,束缚。
(1)请结合有关诗句,简要分析“青松”的特点。(4分)
(2)从整体上看,诗人运用了哪些方式抒发自己的情感?请简要分析。(4分)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复习资料《文言文阅读》..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