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文言文阅读》在线测试(2017年最新版)(七)
2017-11-05 19:42:16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1、阅读题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孔子迁于蔡三岁,昊伐陈。楚救陈,军于城父。闻孔子在陈蔡之间,楚使人聘孔子。孔子将往拜礼,陈、蔡大夫谋曰:“孔子贤者,所刺讥皆中诸侯之疾。今者久留陈、蔡之间,诸大夫所设行皆非仲尼之意。今楚,大国也,来聘孔子。孔子用于楚,则陈、蔡用事大夫危矣。”于是乃相与发徒役围孔子于野。不得行,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孔子讲诵弦歌不衰。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孔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子贡色作。孔子曰:“赐,尔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曰:“然。非与?”孔子曰:“非也。予一以贯之。”
  孔子知弟子有愠心,乃召子路而问曰:“《诗》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①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子路曰:“意者吾未仁邪?人之不我信也。意者吾未知邪?人之不我行也。”孔子曰:“有是乎!由,譬使仁者而必信,安有伯夷、叔齐?使知者而必行,安有王子比干?”
  子路出,子贡入见。孔子曰:“赐,《诗》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子贡曰:“夫子之道至大也,故天下莫能容夫子。夫子盖②少贬焉?”孔子曰:“赐,良农能稼而不能为穑,良工能巧而不能为顺。子能修道,纲而经之,统而理之,而不能为容。今尔不修尔道而求为容。赐,而志不远矣!”
  子贡出,颜回入见。孔子曰:“回,《诗》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遭非邪?吾何为于此?”颜回曰:“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虽然,夫子推而行之不容何?不容然后见君子!夫道之不修也,是吾丑也;夫道既已大修而不用,是有国者之丑也。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孔子欣然而笑曰:“有是哉颜氏之子!使尔多财,吾为尔宰。”
  于是使子贡至楚。楚昭王兴师迎孔子,然后得免。(取材于《史记·孔子世家》)
  [注]①匪,通“非”。率:循,沿着。这两句诗出自《诗经》,意谓:我们又不是野兽,为什么叫我们整天沿着旷野跑呢?诗歌接下来的两句是“哀我征夫,朝夕不暇”。②盖,通“盍”,何不。
1.下列语句中加粗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者病,莫能——兴:站起来
B.天下莫能夫子——容:接纳
C.夫子盖少焉——贬:降低
D.不容何——病:疾病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粗的词语,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予一贯之——吾一日长乎尔
B.夫道既已大修不用——偃王行仁义丧其国
C.今尔不修尔道而求容——庖丁文惠君解牛
D.夫道不修也,是吾丑也——吾非至子门则殆矣
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于是乃相与发徒役围孔子于野
  理解:于是就都派遣徒役把孔子围在野外
B.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理解:君子安守穷困,小人穷困则放肆非为
C.意者吾未知邪?人之不我行也
  理解:莫非是我们没有智慧吗?别人认为我们不行啊
D.使尔多财,吾为尔宰
  理解:假使你有很多的财产,我(甘愿)做你的管家
4.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孔子因受到陈、蔡诸大夫的嫉妒而被困野外,一行人饥寒交迫。
B.孔子对被困的境遇感到沮丧、无助,遂召子路等弟子来商量对策。
C.孔子对子路的怀疑心态和子贡的短浅志向都不认可,加以反对。
D.孔子对颜回认为道“不用”问题在统治者而非己的看法赞赏有加。



2、阅读题  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15分)
马怀素,润州丹徒人也。寓居江都,少师事李善。家贫无灯烛,昼采薪苏,夜燃读书,遂博览经史,善属文。举进士,又应制举,登文学优赡科,拜郿尉,四迁左台监察御史。
长安中,御史大夫魏元忠为张易之所构,配徙岭表,太子仆崔贞慎、东宫率独孤祎之饯于郊外。易之怒,使人诬告贞慎等与元忠同谋,则天令怀素按鞫,遣中使促迫,讽令构成其事,怀素执正不受命。则天怒,召怀素亲加诘问,怀素奏曰:“元忠犯罪配流,贞慎等以亲故相送,诚为可责,若以为谋反,臣岂诬罔神明?昔彭越以反伏诛,栾布奏事于其尸下,汉朝不坐,况元忠罪非彭越,陛下岂加追送之罪。陛下当生杀之柄,欲加之罪,取决圣衷可矣。若付臣推鞫,臣敢不守陛下之法?”则天意解,贞慎等由是获免。时夏官侍郎李迥秀恃张易之之势,受纳货贿,怀素奏劾之,迥秀遂罢知政事。怀素处事平恕,当时称之。使还,迁考功员外郎。时贵戚纵恣,请托公行,怀素无所阿顺,典举平允,擢拜中书舍人。
开元初,为户部侍郎,加银青光禄大夫,累封常山县公,三迁秘书监,兼昭文馆学士。
怀素虽居吏职,而笃学,手不释卷,谦恭谨慎,深为玄宗所礼,令与左散骑常侍褚无量同为侍读。每次阁门,则令乘肩舆以进。……会怀素病卒,年六十,上特为之举哀,废朝一日,赠润州刺史,谥曰文。
(选自《旧唐书》)
小题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则天令怀素按鞫。按:查办
B.怀素无所阿顺,典举平允。典:主管
C.时夏官侍郎李迥秀恃张易之之势,受纳货贿。受:同“授”,接纳。
D.遣中使促迫,讽令构成其事。讽:用含蓄委婉的话暗示。

小题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说明马怀素“处事平恕”的一组是(?)(3分)
①家贫无灯烛,昼采薪苏,夜燃读书,遂博览经史,善属文。
②元忠犯罪配流,贞慎等以亲故相送,诚为可责。
③陛下当生杀之柄,欲加之罪,取决圣衷可矣。
④李迥秀恃张易之之势,受纳货贿,怀素奏劾之,迥秀遂罢知政事。
⑤讽令构成其事,怀素执正不受命。
⑥上特为之举哀,废朝一日。
A.①④⑤
B.②③⑤
C.②④⑤
D.②④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马怀素家境贫寒,他白天砍柴割草,在晚上燃柴读书,终于博览群书,尤其擅长文章写作。
B.马怀素用汉朝不给向被处死的彭越奏事的栾布判罪,说明判处给被流放的朋友送行的崔贞慎等人是不恰当的,从而使武则天改变了初衷。
C.张易之诬陷崔贞慎和独孤祎之,武则天让马怀素按照诬辞审问,但马怀素坚持正义,最终使崔贞慎和独孤祎之获免。
D.当时权贵和外戚放纵无忌,请求怀素假以官府的名义行(他们的私事),但怀素没有阿谀顺迎他们。
小题4: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⑴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2分)
??
⑵ 陛下当生杀之柄,欲加之罪,取决圣衷可矣。(4分)
??



3、阅读题  阅读《论语》中的两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一)“然则管仲知礼乎?”(子)曰:“邦君树塞门,管仲亦树塞门;邦君为两君之好,有反坫,管仲亦有反坫。管仲而知礼,孰不知礼?”
  (二)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
(1)从这两段文字看,孔子对管仲这个人物有怎样的评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孔子的评价中可以看出孔子具有怎样的仁爱观?(150字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单选题  下列各组中每句均有通假字的一组是
[? ]

A、焉用亡郑以陪邻?
无能为也已
共其乏困
朝济而夕设版焉
B、秦王必说见臣
今日往而不反者
卒起不意
秦王还柱而走
C、不可不蚤自来谢
沛公军霸上
失其所与,不知
夫晋,何厌之有
D、要项伯
令将军与臣有卻
籍吏民
距关,毋内诸侯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郭震,字元振,魏州贵乡人。长七尺,美须髯,少有大志。十六,与薛稷、赵彦昭同为太学生,家尝送资钱四十万,会有缞服者叩门,自言“五世未葬,愿假以治丧”。元振举与之,无少吝,一不质名氏。稷等叹骇。十八举进士,为通泉尉。任侠使气,拨去小节,尝盗铸及掠卖部中口千余,以饷遗宾客,百姓厌苦。武后知所为,召欲诘,既与语,奇之。索所为文章,上《宝剑篇》,后览嘉叹,诏示学士李峤等,即授右武卫铠曹参军,进奉宸监丞。
会吐蕃乞和,其大将论钦陵请罢四镇兵,披十姓之地,乃以元振充使,因觇虏情。还,上疏曰:“吐蕃倦徭戍久矣,咸愿解和;以钦陵欲裂四镇,专制其国,故未归款。陛下诚能岁发和亲使,而钦陵常不从,则其下必怨,设欲大举,固不能,斯离间之渐也。”后然其计。后数年,吐蕃君臣相猜携,卒诛钦陵,而其弟赞婆等来降,因诏元振与河源军大使夫蒙令卿率骑往迎。授主客郎中。
神龙中,迁左骁卫将军、安西大都护。西突厥酋乌质勒部落盛强,款塞愿和,元振即牙帐与计事。会大雨雪,元振立不动,至夕冻冽;乌质勒已老,数拜伏,不胜寒,会罢即死。其子娑葛以元振计杀其父,谋勒兵袭击,副使解琬知之,劝元振夜遁,元振不听,坚卧营为不疑者。明日,素服往吊,道逢娑葛兵,虏不意元振来,遂不敢逼,扬言迎卫。进至其帐,修吊赠礼,哭甚哀,为留数十日助丧事,娑葛感义,更遣使献马五千、驼二百、牛羊十余万。
玄宗诛太平公主也,诸宰相走伏外省,独元振总兵扈帝,事定,宿中书者十四昔乃休。进封代国公,俄又兼御史大夫,复为朔方大总管,以备突厥。未行,会玄宗讲武骊山,既三令,帝亲鼓之,元振遽奏礼止,帝怒军容不整,引坐纛下,将斩之。刘幽求、张说扣马谏曰:“元振有大功,虽得罪,当宥。”乃赦死,流新州。开元元年,帝思旧功,起为饶州司马,怏怏不得志,道病卒,年五十八。十年,赠太子少保。
(《新唐书·郭震传》,有删节)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项是(?)(3分)
A.一不质名氏质:问
B.因觇虏情觇:窥视
C.款塞愿和款:赔款
D.修吊赠礼吊:慰问死者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两个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以钦陵欲裂四镇以备突厥
B.乃以元振充使宿中书者十四昔乃休
C.则其下必怨后然其计
D.因觇虏情因诏元振与河源军大使夫蒙令卿率骑往迎
小题3: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郭元振“有勇有谋”的一组是(?)(3分)
①尝盗铸及掠卖部中口千余?②陛下诚能岁发和亲使
③元振不听,坚卧营为不疑者?④独元振总兵扈帝
⑤元振遽奏礼止?⑥十年,赠太子少保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⑥
D.②④⑤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郭震仗义疏财,不拘小节,曾以铸私钱、卖人口得来的钱财馈赠宾客,老百姓十分厌恶并深以为苦。
B.在对待吐蕃请和的问题上,郭震献出了离间之计,武后听从此策并因此授其左骁卫将军、安西大都护的官职。
C.乌质勒的儿子娑葛认为是郭震设计害死自己的父亲,打算率兵袭击,部下劝郭震逃跑,郭震没有听从。
D.唐玄宗因他人劝谏而赦免了郭震的死罪,将他流放到新州,后来念其旧功,又起用他为饶州司马。
小题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武后知所为,召欲诘,既与语,奇之。(4分)
(2)会大雨雪,元振立不动,至夕冻冽。(3分)
(3)元振有大功,虽得罪,当宥。(3分)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正确使用词语(..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