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中语文知识点总结《文言文阅读》试题预测(2017年最新版)(十)
A.徒苦民而功未易集食禄而避难,不可也 B.乃上书其帅臣乃敢上璧 C.以孤军进且吾不以一眚掩大德 D.泽出其不意吾其还也 |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A
小题3:B
小题4:泽兵进至卫南/度将孤兵寡/不深入不能成功/先驱云前有敌营/泽挥众直前与战/败之/转战而东
小题5:翻译:
(1)下令命宗泽与邑令视察黄河堤防,檄文到时,正逢宗泽长子夭折,但宗泽奉命立即动身。
(2)敌人能够悔过退兵固然好,否则,怎么能向金人屈服而使君命受辱呢!
本题解析:
小题1:假:代理
小题2:均表转折;B.前句为“于是”,后句为“才”;C.前句为“凭借”,后句为“因为”;D前句代敌方,后句为副词,表祈使语气。
小题3:不同意派他前往的应是皇上
小题4:略
小题5:略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胡 应 炎 传
高 启
胡应炎,常之晋陵人。父聪淮南节度使计议官。元丞相伯颜南伐,师次常境,知府王洙遁,朝廷以姚訔知府事,訔见应炎喜曰:“得君,敌不足破矣。”署节度判官。
应炎归告父及兄弟曰:“吾家世受国恩,今戎马在郊,王室将危,是吾立功之秋也。父老,兄弟当奉以出避,吾身许国,不得复徇家矣。”父、兄弟并曰:“吾与汝虽父子兄弟,然于国则皆臣也。图报之义,彼此同之,岂可临难而独免乎?”
应炎与訔画曰:“吾州京师北门,不可失守。然城卑堑狭,兵皆市人,非素所抚循者。而北兵锐且众,乘胜远来,其锋不可当,恐未易与战也。宜树木栅傅城,益调粟缮械为守计。” 訔然之。
初洙遁时,其客王虎臣盗郡印,自称知府,诣伯颜军门献之。伯颜不知其诈,命还守常,而遣兵与俱。及城,訔等已先至,不得入,反以民叛告。伯颜怒,命元帅唆都率步骑二十余万围之。应炎与安节、师勇分门出战,各累大捷,杀其将校甚众。唆都请益师,伯颜遂以西城诸部兵来会,攻围益急,饷援俱绝。唆都以栅坚不可拔,剽近野得妇人,刳乳煎膏沃其上,发火矢射之,火炽,栅焚。又运机石击楼堞,尽毁。食尽,唆都侦知之,遣使呼应炎语,谕使出降。应炎骂之,且截纸缕置盂中若汤饼状者以箸引示之,曰:“吾食甚足,若欲得城,需金山长也。”
“金山长”,谚语谓无其期。世呼寺主僧为长老,故唆都即趣召金山僧至军,问以攻城之策。僧不知为计,周行视城曰:“是城龟形也,东南其首,西北其尾。攻尾,则首愈缩,其法,当攻首。”从之,城遂陷。应炎率民兵巷战,至孔子庙前众溃,犹手刃数人。力屈,遂就擒。唆都让之曰:“若即尝多杀吾将校者耶?”应炎曰:“吾欲杀汝,何将校也?恨力不及耳!”唆都怒,腰斩之,时年二十七。?
(选自中国书籍出版社《中国历代传记精选读本》有删改)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元丞相伯颜南伐,师次常境次:驻扎
B.城卑堑狭卑:卑下
C.各累大捷,杀其将校甚众累:连续多次
D.其锋不可当当:抵挡
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胡应炎爱国气节和不屈精神的一组是(?)
①应炎率民兵巷战
②岂可临难而独免乎
③得君,敌不足破矣
④吾身许国,不得复徇家矣
⑤吾食甚足,若欲得城,需金山长也。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④⑤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篇写宋末常州官民抗元之事,叙述按时间顺序展开,从誓死守城、谋划、拒守、巷战、直到殉国,颇为详细。
B.胡应炎不仅作战勇敢,而且虑事颇有谋略,从守城时的谋划到食尽时“截纸缕作汤饼以箸引示”都能显示这一点。
C.元兵非常残忍,攻入常州城中,竟然抢掠妇女,剜下乳房来熬油。
D.文中穿插了守臣的逃遁,与胡应炎的形象形成强烈对照,突出了传主的爱国情操。
小题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吾家世受国恩,今戎马在郊,王室将危,是吾立功之秋也。
译文:?
(2)应炎曰:“吾欲杀汝,何将校也?恨力不及耳!”
译文:?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D
小题3:C
小题4:
(1)我们家世世代代蒙受国家的恩宠,现在元人的战马已经逼近都城,国家危在旦夕,这正是我们杀敌立功的时候。(戎,少数民族的代称,指元兵;郊,都城外百里以内的地方;秋,时候;判断句;句意;各1分)
(2)胡应炎说:“我是想要杀死你,哪里只是想要杀死你的那些将领?我真怨恨自己没有办到!”(何,哪里;恨,怨恨;及,做得到;每词1分,句意2分)
本题解析:
小题1:此类题目一定要在答题时把实词放回到原文中进行结合具体语境和上下文来理解。卑:低矮。
小题2:
试题分析②是胡应炎的父兄的语言③是赞扬胡应炎有勇有谋。
小题3:并非所有的都不予提拔,要看是否“其材可取”。可取的,严词相加,但不久即得以拔擢;材不可取的,就和颜悦色对待来人,免致其心生怨愤。
小题4:此类题目在翻译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
译文:
胡应炎,是常州晋陵人。他的父亲胡聪做淮南节度使的幕僚。元朝丞相伯颜南下攻打宋朝的时候,元军已驻扎到常州境内,常州知府王洙逃走,朝廷任命姚訔掌管常州,姚訔见到胡应炎高兴地说:“有你在,敌军就不值一打了。”任命他代理节度判官之职。胡应炎回家后告诉父亲和兄弟说:“我们家世世代代蒙受国家的恩宠,现在元人的战马已经逼近都城,国家危在旦夕,这正是我们杀敌立功的时候。父亲年纪大了,弟弟应当侍奉在身边离开险地去避难,我将以身报国,不能再顾及家里了。”他的父亲和弟弟说,“我们虽是父子和兄弟,然而,对于国家却都是臣子。图谋报效国家的忠诚之义,是相同的,怎么能够临难而独自逃脱呢?”
胡应炎与姚訔一起谋划守城的办法时说:“我们常州是京城的北部大门,决不能失守。可是常州城墙低矮,护城河狭窄,士兵都是普通市民,不是平素训练和调度出来的军队。而且元兵是精锐部队数量众多,他们乘胜而来,锋芒锐不可当,我担心与之作战不容易取得胜利。应该在城墙上再增设木栅、多征调粮食、整修军械,把这作为守城办法。”姚訔认为胡应炎说得对。
当初王洙逃跑后,他的幕僚王虎臣到去了郡里的官印,自己冒充知府,到伯颜的营地献郡印表示投降。伯颜不知道他是假知府,命令他返回常州守城,并且派军队与他一起驻守。等到王虎臣回到常州城,姚訔等人已经先到了,王虎臣等不能进入城中,返回元营报告伯颜说常州城百姓叛乱占据了城池。伯颜大怒,命令元帅唆都率领步兵骑兵共计20多万人包围常州城。胡应炎和安节、师勇分头从不同城门出战迎敌,各自连续多次获胜,杀死元军很多将领。唆都请求增兵,伯颜就调遣西城的兵力来会和支援,对常州城的进攻更加急迫,城内的食物补给和增援都断绝了。唆都认为城上的木栅牢固难以攻城,就在郊外抢掠到一些妇女,剜下她们的乳房来熬油,把这些油浇到木栅上,用弓弩发射点火的箭头,分少了城墙上的木栅。又运来机械和石头,往城上扔,城上的矮墙都被毁坏了。城里的粮食完全消耗掉了,唆都侦查得知这个情况,派遣使者向城上给胡应炎喊话,劝他投降。胡应炎大骂元兵,并且把一些纸和布剪成面片状放到盆里用筷子挑起吃给城下的元军看,说:“我们的食物很充足,你们想要攻下城池,永无期限。”
“金山长”谚语的意思是没有期限。人们都称寺里的住持为长老,所以唆都就迅速派人召金山寺的住持到军中,向他询问攻城的办法。和尚没有什么妙计,绕着城假装巡视了一圈瞎诌道:“这座城是一个乌龟的形状,东南方是乌龟的头部,西北面是乌龟的尾部。攻打尾部,那么头部就会缩回去,恰当的办法,应当攻打乌龟头所在的东南方。”唆都听信了和尚的建议攻城,常州城陷落了。胡应炎率领市民与元兵展开了巷战,打到孔子庙那里众人溃散了,胡应炎仍然坚持作战,亲手杀死很多元兵。最后筋疲力尽被元兵活捉。唆都审讯他说:“你就是曾经杀了我很多将领的那个人?” 胡应炎说:“我是想杀死你,哪里只是想杀死你的那些将领?我真怨恨自己没有办到!”唆都大怒,腰斩了胡应炎,他年仅27岁。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一)廉夫人吴芝瑛传(有删节)
严复
廉夫人氏吴,名芝瑛,以慈善爱国称中外女子间。父宝三,官山东州县数十年,有循绩。独生夫人,钟爱之。年十九,适江苏举人度支部郎中廉泉,称佳偶。郎中夙敦风义,有干略。光绪甲辰,主事王某,以党案牵连入刑部狱,郎中独力百方营救,卒令得脱,海内义之。仕不称意,一旦携妻子家海上,然伉俪交勉,为义益力。于国群公益,朋友患难,赴之若不及者。
光绪三十二年,夫人以庚子赔款为国大累,宜通国之民共起分任,则咄咄可释巨负。乃倡女子国民捐,一时景从,召集甚巨。夙擅书法,为时所珍,则自制小万柳堂帖以售,得资悉充捐款。其忠于国家,自奋其力如此。
夫人以为国弱种困,坐失教无学,且立学固先人意也,则于其乡创办小学堂,名以父字,曰鞠隐。
杭州有女子赵麟者,父死,长庐墓旁不嫁。夫人与邂逅,乃大感动,为出资葺其先墓,手草募启,为孝女募金买田资衣食,得二千金焉。其至性过人,锡类无穷如此。
光绪三十三年六月,皖有妄男子徐锡麟,怀火器,乘间窃发击杀巡抚恩中丞徐素主革命邪说而浙人也由是浙中官吏大恐上下求索得山阴女子秋瑾。用绅士言,谓其力足为乱,展转周内杀之。既杀,其家族惧连坐,弃柩中野,莫敢营葬。夫人素识秋瑾,伤其暴露。三十三年十二月,乃与石门徐女士寄尘,购隙地西冷桥畔葬焉。其隐刑愍辜,不欺其意又如此。
严先生曰:吾国禁女子干外事者,四千余年。干外事者,微论恶也,即善有不可。世变大异,至今思想议论,乃略殊前。顾女子行事,稍稍露锋颖,循常之徒,辄相视大诧,甚者以为宜诛。嗟夫!使吾国礼俗长此终古,则亦已耳。必以进步为期,凡此皆所必至应有者也,又何讶乎?廉夫人者,吾先友挚甫先生犹子,平生多闻长者精至独往之言,故能不循常自树立如此。呜呼!男子可以兴矣。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适江苏举人度支部郎中廉泉适:出嫁
B.则咄咄可释巨负释:消除
C.微论恶也微:稍稍
D.得资悉充捐款悉:全都
小题2:下列各组语句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A.至今思想议论,乃略殊前
B.廉夫人者,吾先友挚甫先生犹子
度我至军中,公乃入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C.夙擅书法,为时所珍
D.以党案牵连入刑部狱
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
小题3:下列对原文内容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廉夫人之夫廉泉因营救入刑部狱的王某而得罪于人,仕途不称意,因此携家眷离开官场。
B.廉夫人雅擅书法,为时所重,她便自制帖子出售,将售资皆充入捐款。
C.廉夫人邂逅杭州孝女赵麟,为她的孝道所感,出资为她的先人修缮墓地,并为她募得二千金。类似这样的事情,廉夫人还做了很多。
D.严复认为中国禁止女子干预外事已四千年,女子行事稍露锋芒,便被寻常人认为是出格之举,这种想法应当随着时代的进步而改变。
小题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乘间窃发击杀巡抚恩中丞徐素主革命邪说而浙人也由是浙中官吏大恐上下求索得山阴女子秋瑾。
小题5:将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7分)
(1)乃倡女子国民捐,一时景从,召集甚巨。(3分)
(2)夫人以为国弱种困,坐失教无学,且立学固先人意也,则于其乡创办小学堂,名以父字,曰鞠隐。(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B
小题3:A
小题4:乘间窃发击杀巡抚恩中丞/徐素主革命邪说/而浙人也/由是/浙中官吏大恐/上下求索/得山阴女子秋瑾
小题5:(1)于是倡导女子进行“国民捐”,一时之间天下趋从,募集的捐款很多。
(2)夫人认为国家贫弱困顿,是因为(人民)没有受教育的机会,况且建立学堂本来就是先辈的意愿,就在她的家乡创办了小学,用父亲的字为(学校)命名,名为鞠隐
本题解析:
小题1:试题分析:微,应释为“不要”。
点评:一词多义是文言实词的重要特点,要注意结合具体的语境即上下文来推断词义。一方面我们应该掌握大纲规定应掌握的觉见的文言实词,既要了解文言实词的本义,学会根据本义去推断其引申义。一方面要学会借助上下文语言环境进行推断,掌握文言文实词推断的方法,并能熟练地去运用。
小题2:试题分析:A项均为副词,才。B项:助词,放在主语之后,表示提顿或判断;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C项:都为介词,表被动。D项;都为介词,因为。
点评:对于文言虚词,应熟练掌握《考试大纲》中列举的文言虚词。识记时,可分级识记,先把握词性,再理解意义。做题时,应看其在句子中所处位置来判断词性,再根据具体语境来确定它的意思。
小题3:试题分析:“因营救入刑部狱的王某而得罪于人,仕途不称意”错,强加因果关系,救王某与仕途不顺并无因果关系。
点评:在做此类题时,要特别注意选项中的所涉及的这样一些要素:何时何地何人做何事等。弄清楚此后,把选项回扣到原文之中进行对照,字字句句落实。此类考查,考的往往很细,做题时读题(选项内容)和原文都须仔细。
小题4:试题分析:要求断句的这个语段,出现了较多的人名和地名,因此要抓住句中的名词,弄清楚哪些作主语,哪些作宾语。据此可断:乘间窃发击杀巡抚恩中丞/徐素主革命邪说/而浙人也/由是/浙中官吏大恐/上下求索/得山阴女子秋瑾。
点评: 断句的基础在于领会全篇的文意,因此断句前先要读几遍原文,力求对原文内容有个大致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分析难断的句子。断句时还要注意文章的体裁、语言风格等。语感对断句有很大的帮助,除此之外,还可以借助一定的条件,比如文言虚词,对称句式等等。
小题5:试题分析:第一句“景从”是关键词,这在课文中学过,应能迁移。“景”通“影”,“景从”就像影子一样跟随。第二句要把握这几个关键词:坐,因为;固,本来;名,名词活用作动词,命名。
点评:文言文翻译的原则是信达雅,落实时应直译为主,字字落实。翻译时要首先看有无文言句式,有句式必须按文言句式的特点去翻译。文言句式往往是赋分点。然后要看有无词类活用,这也是赋分点,必须落实好。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22分)
张柬之传
张柬之,字孟将,襄州襄阳人。少涉经史,补太学生。祭酒令狐德棻异其才,而以王佐期之。中进士第,始调清源丞。永昌元年,以贤良召,时年七十余矣。对策者千余,柬之为第一。授监察御史,迁凤阁舍人。时突厥默啜有女请和亲,武后欲令武延秀娶之。柬之奏:“古无天子取夷狄女者。”忤旨,出为合、蜀二州刺史。故事,岁以兵五百戍姚州,地险瘴,到屯辄死。柬之力陈其弊,疏奏
不纳。俄为荆州大都督府长史。
长安中,武后谓狄仁杰曰:“安得一奇士用之?”仁杰曰:“陛下求文章资历,今宰相李峤、苏味道足矣。岂文士龌龊,不足与成天下务哉?”后曰然仁杰曰荆州长史张柬之虽老宰相材也用之必尽节于国即召为洛州司马它日又求人仁杰曰臣尝荐张柬之未用也后曰迁之矣。曰:“臣荐宰相而为司马,非用也。”乃授司刑少卿,迁秋官侍郎。后姚崇为灵武军使,将行,后诏举外司可为相者,崇曰:“张柬之沉厚有谋,能断大事,其人老,惟亟用之。”即日召见,拜同凤阁鸾台平章事,进凤阁侍郎
诛二张也,柬之首设其谋。以功擢天官尚书、同凤阁鸾台三品、汉阳郡公,实封五百户。不半岁,以汉阳郡王加特进,罢政事。柬之既失权,愿还襄州养疾,乃授襄州刺史。临行,中宗为之赋诗祖道,又诏群臣饯于定鼎门外。至州,持下以法,虽亲旧无所纵贷。会汉水涨啮城郭,柬之因垒为堤, 以遏湍怒,阖境赖之。又恳辞王爵,不许。俄及贬,又流泷州,忧愤卒,年八十二。景云元年,赠中书令,谥曰文贞,授一子官。柬之性刚直,然邃于学,论次书数十篇。
(选自《新唐书·列传第四十五》,有删改)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而以王佐期之期:约定
B.俄为荆州大都督府长史俄:不久
C.会汉水涨啮城郭会:适逢
D.然邃于学邃:精深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
A.而以王佐期之臣荐宰相而为司马
B.而以王佐期之其人老,惟亟用之
C.后诏举外司可为相者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D.其人老,惟亟用之柬之首设其谋
小题3:下列各句编为四组,都能表现张柬之“刚直”的一组是(3分)(?)
①对策者千余,柬之为第一?②柬之奏:“古无天子取夷狄女者。”
③柬之力陈其弊,疏奏不纳?④诛二张也,柬之首设其谋
⑤又恳辞王爵,不许?⑥虽亲旧无所纵贷
A.①②⑥
B.③④⑤
C.②③⑥
D.②④⑤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张柬之年轻时涉猎经书史籍,补缺为太学生。他先后担任清源县丞、监察御史、凤阁舍人等职务。
B.张柬之先后得到狄仁杰、姚崇的推荐,逐渐被武后赏识并担任重要官职。
C.张柬之启程前往襄州前,中宗为他赋诗祭路神,还下诏命令群臣在定鼎门外为他饯行。
D.张柬之死后,景云元年被追赠为中书令,谥号文贞,他唯一的儿子也被授予官职。
小题5: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4分)
后 曰 然 仁 杰 曰 荆 州 长 史 张 柬 之 虽 老 宰 相 材 也 用 之 必 尽 节 于 国 即 召 为 洛 州 司 马 它 日 又 求 人 仁 杰 曰 臣 尝 荐 张 柬 之 未 用 也 后 曰 迁 之 矣
小题6: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①岁以兵五百戍姚州,地险瘴,到屯辄死。
②至州,持下以法,虽亲旧无所纵贷。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B
小题3:C
小题4:D
小题5:后 曰/ 然/ 仁 杰 曰/ 荆 州 长 史 张 柬 之 虽 老 /宰 相 材 也 /用 之 必 尽 节 于 国 /即 召 为 洛 州 司 马/ 它 日 又 求 人/ 仁 杰 曰/ 臣 尝 荐 张 柬 之/ 未 用 也/ 后 曰 /迁 之 矣(共12处,每错漏3处扣1分,扣完为止)
小题6:①每年派兵五百驻守姚州,此地险恶有瘴气,(士兵)到驻地往往就死了。②到襄州后,他以法纪对待下属,即使是亲朋旧故也没有放纵宽免的。
本题解析:
小题1:试题分析:A(期:期望、期待)
点评:对于实词的理解,要注意联系原文相关内容,可用代入法,在理顺文章大意的时候就将这道实词题解决。每次遇到带点的实词,就将选项中的实词的含义代入,看是否通顺,这样以来,文章看完了,实词题也就解决了。
小题2:试题分析:B.之,代词,代张柬之。(A.连词,表因果/连词,表转折; C.动词,担任/动词,献; D.人称代词,他/指示代词,那)
点评:翻译这个文言虚词成现代汉语进行比较,看是否翻译成同一个词。先理解翻译所学课文中的虚词,再比较文段中的虚词。联系文句的整体意义和上下文的意义,注意辨明上下文的关系。借助语句的结构,看两句中该虚词词性和所作的成分是否相同。
小题3:试题分析:C(①表现的是张柬之过人的才华;④表现的是张柬之的谋略过人;⑤表现的是张柬之的淡泊。)
点评:做本题首先要理解“刚直”的含义,然后能明确各个分句里说的到底是什么。这种题型一般都会设置一些障眼法,有的是张柬之的行为,却不能体现他的“刚直”,有的可能能体现“刚直”,却是别人的行为。所以做这类题一定要细心。
小题4:试题分析:D“他唯一的儿子也被授予官职”属于理解错误,“授一子官”意思是“授予他一个儿子官职”。
点评:这类题是对文言文整体阅读能力的考查,涵盖广泛,要求考生整体把握文意,是对文言文阅读能力的高层次要求。题目所给选项特点是差别细微,似是而非,稍不留神就可能致误。做题要诀是严格比照原文,细心辨察正误。
小题5:试题分析:翻译:武后说:“是的。”狄仁杰说:“荆州长史张柬之虽然年老,却是宰相之才。用他必定为国家尽心竭力。”武后立即召请张柬之任洛州司马。过了一阵,武后又求才,狄仁杰说:“臣曾举荐张柬之,您没用他。”武后说:“提升他了。”
点评:我们可以借助“特征”,巧妙断句。“特征”即特殊词语主要有两类:一类是“曰”“云”之类的动词,一类是虚词。尤其要注意虚词,因为虚词使用频率高,语法功能强,借助虚词,能帮助我们准确断句。像上述文段中“而”表承接,使“见”和“爱”有内在联系,前后都不能断开;“之”为代词,通常作宾语,这里指代香炉峰与遗爱寺之间的风景,后面应当断;“因”为连词,意思是“于是”,前面应当断。
小题6:试题分析:(1)在翻译这个句子的时候, “岁”译为“每年”1分,“辄”译为“往往”“就”1分,句意完整1分。(2)这个句子中“待”译为“对待”,“贷”译为“宽恕” “宽免”1分,句意完整1分。
点评:翻译句子时应注意找准得分点,通假字、词类活用、特殊句式、古今异义这些都很容易被设置为得分点。第一个句子里有四个词是活用的,第二句里有一个省略句,这些都是得分点。
参考译文
张柬之传
张柬之,字孟将, 襄州襄阳人。年轻时涉猎经书史籍,补缺为太学生。祭酒令狐德棻认为他有奇才,便以帝王的辅臣期待他。中进士后,起初调任清源县丞。永昌元年,凭借贤良科目召试,这时他七十多岁了。对答策问的一千余人,张柬之名列第一。授官监察御史, 后升任凤阁舍人。这时突厥首领默啜请以女儿和亲,武则天皇后想让武延秀娶她。张柬之进言说:“自古从无天子娶异民族女子的事。”触犯了武后旨意,被调出朝廷任合、蜀二州刺史。旧例,每年派兵五百驻守姚州,此地险恶有瘴气,(士兵)到驻地往往就死了。张柬之力陈其弊端,奏议不被采纳。不久调任荆州大都督府长史。
长安年间,武后问狄仁杰:“从何处能得到一位奇士使用他?”狄仁杰说:“陛下若求文章、资历,现宰相李峤、苏味道足够了。难道是文士拘泥小节,不足以和他们共成天下大业吗?”武后说:“是的。”狄仁杰说:“荆州长史张柬之虽然年老,却是宰相之才。用他必定为国家尽心竭力。”武后立即召请张柬之任洛州司马。过了一阵,武后又求才,狄仁杰说:“臣曾举荐张柬之,您没用他。”武后说:“提升他了。”狄说:“臣举荐宰相却任司马,这不是用才。”于是张柬之被授官为司刑少卿,迁升秋官侍郎。其后姚崇出任灵武军使,即将启程,武后诏令举荐宫外百官中可任宰相的人,姚崇说:“张柬之深沉稳重,有谋略,能决断大事。他已年老, 要赶快任用。”武后当天就召见他, 授官同凤阁鸾台平章事,晋升凤阁侍郎。
诛除张易之、张昌宗,张柬之首先设这个计谋。凭借功劳提升为天官尚书、同凤阁鸾台三品、汉阳郡王,封给实纳租税的食户五百户。不到半年, 他以汉阳郡王加特进衔,被免除治理政事。张柬之失权后,愿回襄州养病,便任命他为襄州刺史。启程前,中宗为他赋诗祭路神,还下诏群臣到定鼎门外给他饯行。到襄州后,他以法纪对待下属,即使是亲朋旧故也没有放纵宽免的。适逢汉水暴涨侵及外城,张柬之就军营壁垒筑堤,遏制急流怒涛,全境依赖它防洪。他又恳切地辞去王爵,朝廷不准。不久遭贬,并流放到泷州,忧愁愤懑而死,享年八十二岁。睿宗景云元年,被追赠为中书令,谥号文贞,授予他一个儿子官职。张柬之性情刚直,但是在学术方面研究精深,有评议篇次的书文数十篇。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朱晖字文季,南阳宛人也。晖早孤,年十三,王莽败,天下乱,与外氏家属从田间奔入宛城。道遇群贼,白刃劫诸妇女,略夺衣物。昆弟宾客皆惶迫,伏地莫敢动。晖拔剑前曰:“财物皆可取耳,诸母衣不可得。今日朱晖死日也!”贼见其小,壮其志,笑曰:“童子内刀。”遂舍之而去。初,光武与晖父岑俱学长安,有旧故。及即位,求问岑,时已卒,乃召晖拜为郎。晖寻以病去,卒业于太学。性矜严,进止必以礼,诸儒称其高。
永平初,显宗舅新阳侯阴就慕晖贤,自往候之,晖避不见。复遣家丞致礼,晖遂闭门不受。就闻,叹曰:“志士也,勿夺其节。”后为郡吏,太守阮况尝欲市晖婢,晖不从。及况卒,晖乃厚赠送其家。人或讥焉,晖曰:“前阮府君有求于我,所以不敢闻命,诚恐污君令名。今而相送,明吾非有爱也。”骠骑将军东平王苍闻而辟之,甚礼敬焉。正月朔旦,苍当入贺。故事,少府给璧。是时阴就为府卿,贵骄,吏慠不奉法。苍坐朝堂,漏且尽,而求璧不可得,顾谓掾属①曰:“若之何?”晖望见少府主簿持璧,即往绐之曰:“我数闻璧而未尝见,试请观之。”主簿以授晖,晖顾召令史奉之。主簿大惊,遽以白就。就曰:“朱掾义士,勿复求。”苍既罢,召晖谓曰:“属者掾自视孰与蔺相如?”帝闻壮之以晖为卫士令。再迁临淮太守。数年,坐法免。
晖刚于为吏,见忌于上,所在多被劾。自去临淮,屏居野泽,布衣蔬食,不与邑里通,乡党讥其介。建初中,南阳大饥,米石千余,晖尽散其家资,以分宗里故旧之贫羸者,乡族皆归焉。后迁为尚书令,以老病乞身。
(选自《后汉书?朱晖传》,有改动)
注:①掾属:佐治的官吏。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乃召晖拜为郎拜:授官
B.自往候之,晖避不见候:等候
C.今而相送,明吾非有爱也爱:吝惜
D.顾谓掾属曰:“若之何?”谓:对……说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性矜严,进止必以礼至通州,几以不纳死
B.漏且尽,而求壁不可得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C.晖寻半病去,卒业于太学故燕王欲结于君
D.我数闻璧而未尝见源不深而望流之远
小题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直接表明朱晖不惧权势的句子是(3分)
①诸母衣不可得。今日朱晖死日也!?②复遣家丞致礼,晖遂闭门不受。
③就闻,叹曰:“志士也,勿夺其节。”?④太守阮况尝欲市晖婢,晖不从。
⑤骠骑将军东平王苍闻而辟之,甚礼敬焉。?⑥主簿以授晖,晖顾召令史奉之。
A.①②⑤
B.②③④
C.②③⑥
D.②④⑥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朱晖路遇群盗抢劫,为使长辈不受羞辱,他挺身而出,群盗被其胆识所感动,放过了朱晖及与他同行的人。
B.朱晖一再违背阴就的意志,甚至让阴就难堪,而阴就之所以没有打击报复,是因为他也佩服朱晖的人格。
C.朱晖以智慧和勇气将璧拿到手,挫败了阴就的图谋,人们因此比之为蔺相如,皇帝听说后,也很赞许朱晖。
D.朱晖重义轻财,在南阳发生饥荒、米价飞涨之时,他尽力救助宗族中的贫穷体弱者,由此获得乡亲信赖。
小题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主簿大惊,遽以白就。
译文:?
(2)晖刚于为吏,见忌于上,所在多被劾。
译文:?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1:D
小题1:D
小题1:C
小题1:(1)(3分)主簿非常吃惊,立即把(这件事)禀告阴就。
(2)(3分)参考答案一:朱晖做官很刚直,被上司忌恨,所到之处,他都被人弹劾。
参考答案二:朱晖在做官时很刚正,被上司忌恨,在任职之处,他都被人弹劾。
本题解析:
小题1:候:探望,问候
小题1:D表转折。A按照,因为;B将要,尚且;C在,和;
小题1:做此题时要注意题干中的“直接”二字,①句讲的是朱晖不畏强暴,③句是阴就对朱晖的赞叹,⑤句写东平王对朱晖的尊敬,三句都不能直接表现朱晖不惧权势。
小题1:“挫败了阴就的图谋”在文中找不到依据,阴就只是“骄横”而不奉法给璧,并非“图谋”,另外,与蔺相如相比是王苍的说法。
小题1:(1)得分点:句式(省略句)1分,“遽”1分,“白”1分。(2)得分点:句式(被动句)1分,“为吏”1分,“所在”1分。
【文言文参考译文】
朱晖字文季,南阳宛城人。朱晖早年死去父亲,十三岁时,王莽败亡后,天下大乱,跟着外氏家属,从田间奔逃到宛城。路上遇到一群贼寇,持刀劫掠随行的妇女,抢夺她们身上的衣物。兄弟宾客们都惊惶失惜,趴在地上吓得不敢动弹。朱晖拔剑走上前说:“财物你们都可以拿走,各位女长辈的衣物你们不能动一下,否则,今天就是朱晖的死日!”贼人见他年纪小,秉性刚烈,笑着说:“小孩子还是收起刀吧。”于是丢下他离开了。当初,光武帝刘秀和朱晖的父亲朱岑一起在长安求学,两人有老文情,等到刘秀即皇帝位后,访求朱岑,他已经死了,于是召来朱晖授他郎官。朱晖不久因病离职,在太学完成了学业。朱晖性格端庄严肃,举止行动一定依照礼仪,众位儒生都称赞他的高尚品德。
永平初,显宗的舅舅新阳候阴就仰慕朱晖的贤能,来自前往拜访他,朱晖躲避不见,阴就又派家丞给他送礼,朱晖就闭门不接受。阴就听说后,赞叹说:“真是志士啊,还是不要改变他的气节吧。”后来做郡吏,大守阮况曾经想买朱晖的婢女,朱晖不答应。等到阮况死了,朱晖才厚赠给他家。有人为此讥讽朱晖,他说:“以前阮府君有求于我,之所以不敢听命,实在是怕砧污府君的好名声,现在相送,表明我并非有所吝惜呀。”骡骑将军东平王苍听说朱晖的事后,就征召他做官,对他的礼节很是恭敬。正月初一,王苍应当进府祝贺新年。按照惯例,少府应该给璧作为答礼。当时阴就做府卿,富贵骄纵,不奉行法令。王苍坐朝堂上,沙漏将要滴尽(时间很久),所要的璧还没有得到,回头问掾属说:“怎么办?”朱晖望见少府主簿拿着壁,就前去对他说:“我多次听说这块璧,却不曾见到,请让我瞧一瞧。”主簿把璧交给了他,他回头叫令史棒着璧。主簿非常吃惊,立即把这件事禀告阴就。阴就说:“朱掾属是个义士,不要再去要了。”王苍等事情结束后,召朱晖对他说:“你认为你和蔺相如比怎么样?”皇帝听说了这事很是震动,让朱晖做了卫士令。后来又升任临淮太守。几年后,因犯罪被免官。
朱晖做官很刚直,被上司忌恨,所任职之处,他都被人弹劾。离开临淮后,隐居于田野荒泽中,穿布衣吃粗食,不和邑里的人交往,乡党讥讽他的刚直。建初年间,南阳发生了大的饥荒,米价一石,涨到千余钱,朱晖散尽家产,来分给宗族故旧中贫弱的人,乡族的人心都顺服他了。后来官升到尚书令,因年老多病而乞求退休。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汇总《语言文字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