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中语文知识点总结《文言文阅读》试题预测(2017年最新版)(二)
2017-11-05 19:52:32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1、阅读题  
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文,完成第8—10题。
圬①者王承福传
韩愈
圬之为技,贱且劳者也。有业之,其色若自得者。听其言,约而尽。问之,王其姓,承福其名,世为京兆长安农夫。天宝之乱,发人为兵。持弓矢十三年,有官勋。弃之来归,丧其土田,手馒②衣食,馀三十年,舍于市之主人,而归其屋食之当焉。视时屋食之贵贱,而上下其圬之佣以偿之,有馀,则以与道路之废疾饿者焉。
又曰:“粟,稼而生者也,若布与帛,必蚕绩而后成者也,其它所以养生之具,皆待人力而后完也,吾皆赖之。然人不可遍为,宜乎各致其能以相生也。故君者,理我所以生者也。而百官者,承君之化者也。任有大小,惟其所能,若器皿焉。食焉而怠其事,必有天殃。故吾不敢一日舍馒以嬉。夫馒易能,可力焉。又诚有功,取其直,虽劳无愧,吾心安焉。夫力易强而有功也,心难强而有智也。有力者使于人,用心者使人,亦其宜也。吾特择其易为无愧者取焉。
“嘻!吾操馒以入富贵之家有年矣。有一至者焉。又往过之,则为墟矣。有再至、三至者焉,而往过之,则为墟矣。问之其邻,或曰:‘噫!刑戮也。’或曰:‘身既死而其子孙不能有也。’或曰:‘死而归之官也。’吾以是观之,非所谓食焉怠其事,而得天殃者邪?非强心以智而不足,不择其才之称否而冒之者邪?非多行可愧,知其不可而强之者邪?将富贵难守,薄功而厚飨之者邪?抑丰悴有时,一去一来而不可常者邪?吾之心悯焉,是故择其力之可能者行焉。乐富贵而悲贫贱,我岂异于人哉?”
又曰:“功大者,其所以自奉也博,妻与子,皆养于我者也。吾能薄而功小,不有之可也。又吾所谓劳力者,若立吾家而力不足,则心又劳也。一身而二任焉,虽圣者不可为也。
注:①圬:(wū)粉刷墙壁。②馒:通“镘”(màn),镘子,粉刷墙壁的工具。
8.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天宝之乱,发人为兵发:派遣
B.而归其屋食之当焉归:返回
C.夫力易强而有功也功:成效
D.抑丰悴有时时:时运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而上下其圬之佣以偿之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
B.身既死而其子孙不能有也莫春者,春服既成
C.薄功而厚飨之者邪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D.一身而二任焉,虽圣者不可为也虽与府吏要,渠会永无期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名为人物传记,实为宣扬与发挥作者本人的思想观点。
B.本文继承了孟子“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主张,作者借人物之口,肯定了社会分工的必要性。
C.作者对当时社会吏治腐败现象作了深刻的揭露,并认为“君子之泽,五世而斩”是不可避免的结局。
D.本文议论时政,言辞犀利,高瞻远瞩;写人叙事,言简意赅,寥寥数语便能勾勒出人物的音容笑貌。
1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 然人不可遍为,宜乎各致其能以相生也。(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有再至、三至者焉,而往过之,则为墟矣。(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功大者,其所以自奉也博,妻与子,皆养于我者也。(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8、B
9、B
10、D
11、11.(1) 但是人们不可能样样都亲手去制造,最合适的做法是各人尽他的能力,相互协作来求得生存。
(2) 有的我曾去过两次,三次,后来经过那里,也成为废墟了。
(3) 贡献大的人,他用来供养自己的东西多,妻室儿女都能由自己养活。


本题解析:
8.B (归:偿付)
9.B 已经(A来;以为? C表转折;表修饰? D即使;虽然)
10.D(文中并无对人物的音容笑貌的描写)
11.(1) 关键词:遍为?相生
(2) 关键词:再往过
(3) 关键词:自奉?养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粉刷墙壁作为一种手艺,是卑贱而且辛苦的。有个人以这作为职业,样子却好像自在满意。听他讲的话,言词简明,意思却很透彻。问他,他说姓王,承福是他的名。祖祖辈辈是长安的农民。天宝年间发生安史之乱,抽调百姓当兵,他也被征入伍,手持弓箭战斗了十三年,有官家授给他的勋级,但他却放弃官勋回到家乡来。由于丧失了田地,就靠拿着馒子维持生活过了三十多年。他寄居在街上的屋主家里,并付给相当的房租、伙食费。根据当时房租、伙食费的高低,来增减他粉刷墙壁的工价,归还给主人。有钱剩,就拿去给流落在道路上的残废、贫病、饥饿的人。
他又说:“粮食,是人们种植才长出来的。至于布匹丝绸,一定要靠养蚕、纺织才能制成。其他用来维持生活的物品,都是人们劳动然后才完备的,我都离不开它们。但是人们不可能样样都亲手去制造,最合适的做法是各人尽他的能力,相互协作来求得生存。所以,国君的责任是治理我们,使我们能够生存,而各种官吏的责任则是秉承国君的旨意来教化百姓。责任有大有小,只有各尽自己的能力去做,好像器皿的大小虽然不一,但是各有各的用途。如果光吃饭不做事,一定会有天降的灾祸。所以我一天也不敢丢下我泥馒子去游戏嬉戏。粉刷墙壁是比较容易掌握的技能,可以努力做好,又确实有成效,还能取得应有的报酬,虽然辛苦,却问心无愧,因此我心里十分坦然。力气容易用劲使出来,并且取得成效,脑子却难以勉强使它获得聪明。这样,干体力活的人被人役使,用脑力的人役使人,也是应该的。我只是选择那种容易做而又问心无愧的活来取得报酬哩!
“唉!我拿着镘子到富贵人家干活有许多年了。有的人家我只去过一次,再从那里经过,当年的房屋已经成为废墟了。有的我曾去过两次,三次,后来经过那里,也成为废墟了。向他们邻居打听,有的说:‘唉!他们家主人被判刑杀掉了。’有的说:‘原主人已经死了,他们的子孙不能守住遗产。’也有的说:‘人死了,财产都充公了。’我从这些情况来看,不正是光吃饭不做事遭到了天降的灾祸吗?不正是勉强自己去干才智达不到的事,不选择与他的才能相称的事却要去充数据高位的结果吗?不正是多做了亏心事,明知不行,却勉强去做的结果吗?也可能是富贵难以保住,少贡献却多享受造成的结果吧!也许是富贵贫贱都有一定的时运,一来一去,不能经常保有吧?我的心怜悯这些人,所以选择力所能及的事情去干。喜爱富贵,悲伤贫贱,我难道与一般人不同吗?”
他还说:“贡献大的人,他用来供养自己的东西多,妻室儿女都能由自己养活。我能力小,贡献少,没有妻室儿女是可以的。再则我是个干体力活的人,如果成家而能力不足以养活妻室儿女,那么也够操心的了。一个人既要劳力,又要劳心,即使是圣人也不能做到啊!”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加粗词语与现代汉语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B.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C.深巷寒犬,吠声如豹
D.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含义和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
A.他人贤者,丘陵也
B.夫子不可及也,犹天之不可阶而升也
C.道斯行,绥之斯来
D.抑为不厌,诲人不倦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行不可不孰。不孰,如赴深溪,虽悔无及。君子计行虑义,小人计行其利,乃不利。有知不利之利者,则可与言理矣。荆平王有臣曰费无忌,害太子建,欲去之。王为建取妻於秦而美,无忌劝王夺。王已夺之,而疏太子。无忌说王曰:“晋之霸也,近於诸夏;而荆僻也,故不能与争。不若大城城父而置太子焉,以求北方,王收南方,是得天下也。”王说,使太子居于城父。居一年,乃恶之曰:“建与连尹将以方城外反。”王曰:“已为我子矣,又尚奚求?”对曰:“以妻事怨,且自以为犹宋也。齐晋又辅之。将以害荆,其事已集矣。”王信之,使执连尹,太子建出奔。
左尹郄宛,国人说之。无忌又欲杀之,谓令尹子常曰:“郄宛欲饮令尹酒。”又谓郄宛曰:“令尹欲饮酒於子之家。”郄宛曰:“我贱人也,不足以辱令尹。令尹必来辱,我且何以给待之?”无忌曰:“令尹好甲兵,子出而寘之门,令尹至,必观之己,因以为酬。”及飨日,惟门左右而置甲兵焉。无忌因谓令尹曰:“吾几祸令尹。郄宛将杀令尹,甲在门矣。”令尹使人视之,信。遂攻郄宛,杀之。国人大怨.动作者莫不非令尹。沈尹戍谓令尹曰:“夫无忌,荆之谗人也。亡夫太子建,杀连尹奢,屏王之耳目。今令尹又用之杀众不辜,以兴大谤,患几及令尹。”令尹子常曰:“是吾罪也,敢不良图?”乃杀费无忌,尽灭其族,以说其国。动而不论其义,知害人而不知人害己也,以灭其族,费无忌之谓乎!
凡乱人之动也,其始相助,后必相恶。为义者则不然,始而相与,久而相信,卒而相亲,后世以为法程。
[注释]①宋:当时楚国北方的一个小国。②动胙者:周天子派来送祭肉的使者。胙,祭祀用的肉。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C? )。(3分)
A.行不町不孰孰:深思熟虑
B.害太子建,欲去之去:除去、去掉
C.屏王之耳目屏:摒弃、撇开
D.以说其国说:取悦、讨好

小题2:全都体现费无忌行事阴险诡诈的一项是(? C? )(3分)
①王为建取妻于秦而美?②不若大城城父而置太子焉
③工说,使太子居于城父?④建与连尹将以方城外反
⑤令尹好甲兵,子出而置之门,今尹至,必观之已,因以为酬
⑥吾几祸令尹,,郄宛将杀令尹,甲在门矣?
A.①④⑤? B②③⑥? C.②④⑥? D.①③⑤
小题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泽成现代汉语。(9分)
(1)王为建取妻于秦而美。(3》)
(2)我且何以给待之?(3分)
(3)以灭其族,费无忌之谓乎!(3分)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C
小题3:(1)楚平王为太子建从秦国娶了个妻子,她很美丽。
(2)我将拿什么供奉招待他呢?
(3)以致他的宗族被诛灭,说的就是费无总吧!


本题解析:
小题1:C(遮蔽)
小题2:C(①③两项不对)
小题3:详见译文
参考译文:
行动不可不深思熟虑,不深思熟虑,就会像(人)跃入深谷,即使后悔也来不及。君子谋划行动考虑道义,小人谋划行动时谋求利益,(结果)反而不利。(假如)有人懂得不谋求利益实际上就包含着利益,那么就可以跟(他)谈论道义了。
楚平王个臣子名叫费无忌,嫉怕太子建,想除掉他。楚平王替太子建从秦国娶了个妻子,她长得漂亮,费无忌就鼓动楚平王强占为已有。楚平王已经强占这个女子,因而疏远了太子,费无忌又劝楚平王悦:“晋国称霸,是因为靠近小原各国。楚国地域偏远,所以不能同(晋国)争霸。不如(扩建)使楚同北部城父成为大的城邑把太子安置在那里,来谋求北方各国(的尊奉),您自己收取南方各国,这样就能得到天下了。”楚平王很高兴,让太子产居住在城父。过了一年,费无忌义诋毁太子建说:“太子建和连尹伍奢将凭借方城要塞在外谋反”楚平王说:“(他)已经做了我的太子了,还谋求什么?”费无忌回答说:“(他)因为娶妻的事怨恨您,而且自己把城父看做像宋国一样的独立小国。齐国和晋国又帮助他。(他)将要借此危害楚国,事情已经准备停当了。”楚平王相信了费无忌的活,派(人)逮捕了连尹伍奢,太子建出逃到国外。
左尹郄宛,受国人爱戴?无忌又想杀掉郄宛,他对令尹子常曰:“郄宛想请令尹您喝酒。”又对郄宛说:“令尹想到你家来喝酒,”郄宛说:“我是个(身份)低贱的人,不值得使令尹屈尊。(假如)令尹—定屈尊光临,找将拿什么侍奉招待他呢?”费无忌说:“令尹喜欢铠甲兵器,你把这些东西搬出来放在门口,令尹来了,一定会观赏它们,观赏完了,你就乘势把(这些东西)作为进献给他的礼物”等到宴享这天,(郄宛)在门口帷幕两旁放置铠甲兵器。费无忌于是对令尹说:“我差—点害厂您、郄宛想杀您,已经把铠甲兵器藏在门口了。”令尹派人去察看,真是这样。于是派兵进攻郄宛,杀死了他。国人非常痛恨令尹,连周天子派来送祭肉的人也都指责他。沈尹戍对令尹说:“费无忌是楚同的谗佞小人。使太子建出亡,杀害连尹伍奢,掩蔽国君的视听。现在您又因他的谗言杀害无辜的人们,从而招致严厉的指责,祸患很快就会来到您的身上。”令尹子常说:“这是我的罪过,怎么敢不好好地想法对付呢?”于是就杀死了费无忌,并把他的宗族个部诛灭,以此取悦国人。行动不考虑其中的道义,只知道陷害别人却不知道别人也会危害自己,以致他的宗族被诛灭,说的就是费无忌吧!
大凡邪恶的小人做事,开始的时候:互相帮忙,而到后来一定互相陷害。坚守道义的人却不是这样,开始时互相交往,时间越长越互相信任,最后更是互相亲近,后代把(这种做法)当做行为准则。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阅江楼记
宋濂?
  金陵为帝王之州。自六朝迄于南唐,类皆偏据一方,无以应山川之王气。逮我皇帝定鼎于兹,始足以当之。由是声教所暨,罔间朔南,存神穆清,与天同体,虽一豫一游,亦可为天下后世法。京城之西北,有狮子山,自卢龙蜿蜒而来,长江如虹贯,蟠绕其下。上以其地雄胜,诏建楼于巅,与民同游观之乐。遂锡嘉名为“阅江”云。? ?
  登览之顷,万象森列,千载之秘,一旦轩露。岂非天造地设,以俟大一统之君,而开千万世之伟观者欤?当风日清美,法驾幸临,升其崇椒,凭阑遥瞩,必悠然而动遐思。见江汉之朝宗,诸侯之述职,城池之高深,关阮之严固,必曰:“此朕栉风沐雨、战胜攻取之所致也。”中夏之广,益思有以保之。见波涛之浩荡,风帆之上下,番舶接迹而来庭,蛮琛联肩而入贡,必曰:“此朕德绥威服,覃及外内之所及也。”四陲之远,益思有以柔之。见两岸之间,四郊之上,耕人有炙肤皲足之烦,农女有捋桑行馐之勤,必曰:“此朕拔诸水火而登于衽席者也。”万方之民,益思有以安之。触类而推,不一而足。臣知斯楼之建,皇上所以发舒精神,因物兴感,无不寓其致治之思,奚止阅夫长江而已哉!?
  彼临春、结绮,非弗华矣;齐云、落星,非不高矣。不过乐管弦之淫响,藏燕赵之艳姬,一旋踵间而感慨系之,臣不知其为何说也。虽然,长江发源岷山,委蛇七千馀里而入海,白涌碧翻。六朝之时,往往倚之为天堑。今则南北一家,视为安流,无所事乎战争矣。然则果谁之力欤?逢掖之士,有登斯楼而阅斯江者,当思圣德如天,荡荡难名,与神禹疏凿之功,同一罔极。忠君报上之心,其有不油然而兴者耶??
  臣不敏,奉旨撰记。欲上推宵旰图治之功者,勒诸贞珉。他若留连光景之辞,皆略而不陈,惧亵也。?
1.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自六朝于南唐——迄:到
B.亦可为天下后世——法:效仿
C.登览之顷,万森列——象:景象
D.其有不油然而者耶——兴:高兴
2.下列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描写朱元璋“登览”所见的一项是(? )
①自卢龙蜿蜒而来,长江如虹贯,蟠绕其下。
②诸侯之述职,城池之高深,关阮之严固。
③此朕栉风沐雨、战胜攻取之所致也。
④见波涛之浩荡,风帆之上下。
⑤六朝之时,往往倚之为天堑。
⑥耕人有炙肤皲足之烦,农女有捋桑行馈之勤。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③⑥
D.②④⑤
3.下列各项内容与文章不相符的一项是(? )
A.文章虽为奉命应制之文,但本文的结构比较巧妙,且言语简洁,写景叙事和议论穿插得比较自然,具有宽阔舒展的气势。
B.朱元璋于金陵狮子山,察看地形地貌,并高度赞叹其为帝王之洲,应将此地改为“阅江楼”。
C.作者认为,兴建阅江楼,是皇上用来振奋精神的,且由不同事物而产生不同的感慨,都寄寓着使天下大治的理念。
D.文章为应制文章,浓郁的歌功颂德之气,且用临春楼、结绮楼、齐云楼、落星楼来反衬阅江楼的磅礴气势。?
4.将材料中画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自六朝迄于南唐,类皆偏据一方,无以应山川之王气。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万方之民,益思有以安之。触类而推,不一而足。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D
2.B
3.B
4.(1)从六朝到南唐,大抵都是偏安一方,不能与山川出现的王气相称。?
  (2)天下有这样多的臣民,就更觉得要想办法让他们安居乐业。接触到类似的事物,便引起联想,不止一桩。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汇总《语言文字运..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