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中语文知识点复习《常见题型》试题强化练习(2017年最新版)(八)
2017-11-05 20:37:20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1、写作题  作文(40分)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有一个人非常幸运地获得了一颗硕大而美丽的珍珠,然而他并不感到满足,因为在那珍珠上面有一个小小的斑点。他想若是能够将这个小小的斑点剔除,那么它肯定会成为世界上最珍贵的宝物。于是,他就下狠心削去了珍珠的表层,可是斑点还在;他又削去了一层又一层,直到最后,那个斑点没有了,而珍珠也不复存在了。
有人说:“十岁不应再计较零花钱,二十岁不应再计较家庭出身,三十岁不应再计较容貌,四十岁不应再计较别人的议论,五十岁不应再计较世事的不公平,六十岁不应再计较利的大小、位的高低。”
请以“不计疵瑕”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诗歌除外,文体不限,但要有明显的文体特征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世上没有完美的事物,追求完美是天性,但不是必然。适可而止,懂得满足。才是生活。
若说世上没有完美的,那么世上也便不存在不完美的,不完美并非是完美的对立面,相反,完美是不完美的结局,不完美衍生了完美。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那刚中带柔的光芒,渐渐带走今日的残破与美好,夕阳本完美,然而它的短暂让人漠视了它的完美,人们总是肤浅地认为它的短暂是它的缺陷,其实不然,短暂正是它所占据的优势,它的短暂让人们对它更眷恋,更爱怜。若是它恒久地呆在地平线之上,人们会对它感到厌倦、目眩。短暂恰恰塑造了夕阳的完美,不恒久的完美在遥远的天边留下一弯弧形的曲线。


本题难度:一般



2、写作题  请以“听话”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
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一)?关于题意与切题
1.“听话”的所指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听+话”,即耳听别人的话语;二是指听从、顺从长辈、领导的意思、意志。
2.无论直接还是间接,只要文章能表现出“听话”的任意一个方面的意思,即可视作基本切题。
3.切题的深浅及立意的高下,关键是看对“听话”内蕴的思考或解读。只平平地叙述“听话”的人与事或笼统地议论“听话”的是与非,属基本切题;能呈现对“听话”的思辨,即为非常切题。
4.评卷时,可以从写的是不是“听话”入手,再看有无对“听话”的价值意义的思考。完全偏离题意的情况主要指通篇所写都不属于“听话”的范畴,或者抛开命题自说自话。
(二)关于文体与表达
1.除诗歌外文体不限,叙、议应一视同仁,主要看立意与所采用的表达方式贴切的程度。体貌清晰的可适当高1到2分。
2.围绕“听话”的表达,水平的高低,主要看其有无自我的感悟、体察、认知、评判,深浅只要适配文体和表达即可。
3.对叙、议不明的“考试体”作文,在优先考虑是否切题、立意的同时,要重点关注行文的思路。
(三)关于档次与赋分
1.可以叙述描写“听话”的人与事,可以议论阐发“听话”的点与面。以所写是不
是“听话”为评判的基准点,包括记叙文叙述的人事、议论文所论述的问题。?
2.基本符合题意的可由三类卷(49-55)切入,再视表达作上下浮动。切题且立意
和语言上乘的可按一类卷(63-70)标准给分。凡所写并非“听话”的所指,按四
类卷(42-48)评判,完全脱离题意题旨的为五类卷(28-41)。
3.有下列情况的,按标准在总分确定后再扣问题分。
①字数不足,按缺50个字(空三行)扣1分计。所缺字数超过150字,可直接下
降赋分的档次,不再另扣分。
②书写错误,每三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的不计),扣完5分为止


本题难度:一般



3、写作题  ?阅读所给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
1.繁华大道,乞讨者众,这里乞丐的生存产业链黑幕刚刚被媒体披露。
孩子问:我们为什么不给他们一些零钱?给,还是不给?
难题是:教孩子仁慈,还是识别欺骗?
2.曾经有过这样的新闻:大街上,一位老人被自行车撞倒,肇事者逃跑。一位骑自行车女孩停止上前扶助,不想竟被周围公众指认为肇事者,而受到帮助的老人居然不说明真相。
孩子问:应不应该去帮助受伤者?救,还是不救?
难题是:教孩子见义勇为,还是凡遇“闲事”装聋作哑?
3.高考命题作文中,阅卷老师每年都会发现许多雷同的有关父母罹患绝症之类的凄惨故事。后来老师们发现,这些故事脱胎自一篇曾获高分的作文。
孩子问:博取同情或许可以得到高分,不可以这么做吗?该,还是不该?
难题是:教孩子诚实,还是实用主义?
……?……
以上列举的种种现象反映了当前社会中人们内心的一些困惑,面对这些难题,你有什么看法?你会怎样选择?
上述材料透射出的共性信息是:道德·选择。请联系实际,写一篇800字的议论文。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注意观点明确,有理有据。


参考答案:参考范文:道德是石,敲出希望之火;道德是火,点燃希望之灯;道德是灯,照亮人生之路;道德是路,引导人们走向灿烂的辉煌!
乐于助人,是贴近我们学生最常见的道德。难怪某杂志社对学生最赞赏的品质进行调查,“乐于助人”被排在第一位。雷锋,被人们传唱了30多年,因为他总是乐于助人,好事做了一火车,扶老携幼,解囊相助,雪中送炭,成为当之无愧的楷模。秋云,一个身残志坚的好姑娘,用自己柔弱之躯谱写了一曲助人之歌,使那些“孤帆远影”的人们重新“直挂云帆济沧海”。徐虎,上海滩上最受欢迎的老百姓,十几年如一日上门排忧解难,把乐于助人这一中华民族流传的美德唱得绯红,表现得淋漓尽致……难怪康德老人曾说:“在这个世界上,惟有两样东西深深地震撼着我们的心灵,一是我们头上灿烂的星空,一是我们内心崇高的道德。”
但在回答另一份调查问卷时,“繁华大道,乞讨者众,这里乞丐的生存产业链黑幕刚刚被媒体披露。孩子问:我们为什么不给他们一些零钱?给,还是不给?”;的确,选择不给可以让那些行骗乞讨的人得到报应,可是当我们一狠心走的时候,内心就已开始激荡,无数个问号开始浮现在自己的脑海“他如果是真的乞丐该怎么办?”“大街上,一位老人被自行车撞倒,肇事者逃跑。一位骑自行车女孩停止上前扶助,不想竟被周围公众指认为肇事者,而受到帮助的老人居然不说明真相。孩子问:应不应该去帮助受伤者?救,还是不救?”一些人却作出“悄悄走开”的选择。的确,“悄悄走开”的选择省得了一时的麻烦,但你同时却背离了社会道德的准则。在美丽的西子湖畔,有幸掩埋岳飞、秋瑾一代名将的地方,曾上演了一幕令人心痛的悲剧:一位小孩掉进湖中,在生与死的旋涡中挣扎,旁观者数百,却无一相救,居然有人提出“出价一百才救”的主意,孩子在人们的麻木中停止了挣扎,黑发送幼童的悲剧终于上演,可悲,可恶,可叹! 伸出你的手,足以使一个生命苏醒;停住你的脚,足以使一份道德重现。
现代价值观必须摆脱自我与自私的束缚,跨越金钱与名利的栅栏,走出道德沦丧的怪圈,跳出明哲保身的沟壑,才能使道德之花绚烂,才能使助人为乐温暖人们的心。
现代价值观不能到文艺复兴的个性解放中挖掘,不能到萨特的存在主义中挑捡,不能到卡夫卡的人性异化中剪取,必须立足于社会主义的广阔背景,吸取五千年的道德精髓。让我们的明天美德随处可见,让看到别人困难却走开的人重新负起助人为乐的责任!


本题解析:材料中所讲的故事,在现实生活中发生的比较普遍。对于这个普遍的很容易的解决的问题人们内心却感到困惑和变成了难题。到底是什么地方出了问题,作者给出了答案,即“道德”的问题。究竟应不应该进行道德的选择,这是写本文的中心论点。文题中出现了联系实际,所以考生要结合自身情况去写。


本题难度:简单



4、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古人云:“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镜”是认识自我和世界的另一双眼睛。今天,更多种类的镜丰富了我们感知的层次和色彩;望远镜将我们的视线引向远方,显微镜撩开微观世界的神秘面纱,反光镜让我们瞻前仍可顾后,哈哈镜变幻出多样的自己,三棱镜在我们面前架起一道美丽的彩虹。这些镜为我们打开了多维的空间,使我们的视野更加开阔,思维更加深邃,心灵更加明澈。
  请从望远镜、显微镜、反光镜、哈哈镜、三棱镜中至少选择两种镜,结合自己的感悟,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题目。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③不少于800字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5、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一篇字数不少于800字的作文,可以写记叙文,也可以写议论文。
自习课上,高二某学生翻出了中午买来的《读者》,津津有味地看了起来。前来检查自习的老师发现了,向这个学生走过来的时候,其他同学也不敢做声。老师从甚是紧张的那位学生手里拿起杂志看了一眼后,轻声地说:“看吧。”老师走后,旁边的同学对这个学生说:“这要是原来的老师,早就没收了,还得挨批评呢!”
要求:叙事清晰,描写形象,主旨突出;说理明晰,有理有据;请避免真实的人名、班级、校名出现;书写工整清晰,力求美观。


参考答案:
【习作例文】
一节自习课
经常练习说话是一种锻炼口语的好方式,但在自习课上违反纪律说话的话,就不是一回事了。
有一次,老师开会去了,我们班同学“三分钟热度的写作业水平”,让他们控制不了自己,由“淘气包”们带头,开始说话了。
你听,我们班的,“男生组合”唱起了《一起来看流星雨》主题曲,有的伴奏,有的在动情的唱着:“每一天,在玻璃窗上出现你的笑脸,突然间,就点燃我的天……”他们唱得声情并茂,有滋有味。唱完一首后,很多同学都为他们鼓掌,他们也一本正经地表示感谢,还真把自己当成明星歌手了。
“轰轰轰……哗哗哗……”男生们的地下活动又开始了,他们分成两组开始对攻:一个又一个的“战士”倒下了,梯队兵力急剧下降。终于,被方队消灭了。方队兵取得了最后的胜利,他们的队员都一蹦三尺高,为自己的胜利而庆祝。庆祝完毕,又开始想着作战策略了,准备新一轮突击活动的开始。再看看梯队兵,一个个垂头丧气。但不久,他们又振奋起来了,想着怎样对付方队兵的思路,看他们一个个热火朝天的样子,我不忍心打扰他们了,我又把目标对准了女生们。
女生们更是惨不忍睹,一个个像叽叽喳喳的小麻雀,一样,谈天说地:“你今天看《一起来看流星雨》吗?”“《一起来看流星雨》里你最喜欢谁?”哎呀!太吵了!看看别的女生现在是什么样的吧!
还有一群“勤奋型”的女生。这不,老师布置的作业三下五除二就写完了,又开始写晚上的作业了!唉,不想看了,太死板了!还说漏了一部分女生,唉,我这个“主持人”到底是怎么当的?
就留下最后一部分女生的介绍了:“他们是文静的,可爱型女生,做完作业,也不说话,又做着自己想做的事情了。”对她们能用两个词来形容她们了:安静、可爱!
唱歌声、战斗声、谈天说地声、竞争声响成一片,成为了一首交响乐。不过这是一首麻烦的,像苍蝇一样“嗡嗡”叫着的交响乐。
不知是谁喊了一声,“老师回来了!”教室里立刻变得鸦雀无声,一点动静也没有了。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像我们这样的吵闹声,还能容得下“纪律”两个字吗?自习课,可以说是同学们自由自在的“乐园”,也可以说是同学们不守纪律的时间……


本题解析:这是一道新材料作文题。构思时应先读懂材料所包含的意蕴。材料写的是高二一节自习课上的事,但反映的却是老师应该怎样对待学生的课外阅读这一问题。材料很切合学生实际生活,作文是应该表达出自己对材料中提及的事件的真实态度。若写议论文,观点应明确鲜明;若写记叙文,也应通过所叙事件或所记人物表达出观点。
在“评分细则”中,命题者提出了作文赋分的如下七个等级:①言辞不道德、偏激者,按0分处理;②只写完标题,6分;③未形成完整文章者,只写二三百字,24分以下;如果相对完整,达到500字以上,可以按及格文章处理36-38分;④抄袭文、跑题文差者24分;⑤跑题文较好者、不跑题没特色文,分数36分,向上浮动不超5分;⑥较成型,叙事完整,描写形象,主题明了;观点明了,有理有据。稍有瑕疵者,分数48分,上下浮动5分;⑦特色文章(只要具备以下特征之一的),构思新颖:叙事有波澜且描写精彩,语言畅美,论据新鲜,论证充分,54分,上浮4分。


本题难度:一般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中语文基础知识《识记字音》高..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