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特训(2017年最新版)(六)
2017-11-05 22:21:12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1、阅读题  文学名著阅读(10分)
小题1: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A.妻子一命呜呼,葛朗台未及穿上衣服,就逼迫女儿放弃继承权,得逞之后,便忘了亡人,欣喜若狂地拥抱女儿说:“你给了我生路,我有命啦……”
B.1827年10月葛朗台患上疯瘫,不久便告别了人世。弥留之际,他吩咐女儿看住金钱,“把一切照顾得好好的,到那边来向我交账”。
C.欧也妮把自己的私房钱全部送给了查理,她的母亲发现这件事之后,就把她幽禁在房里。欧也妮没有火取暖,只有面包和冷水度日。查理给欧也妮做点好吃的,只能在夜里送给她。
D.葛朗台软禁女儿的事在城里传开后,引起了公愤。德·篷风所长自告奋勇要去打官司,欧也妮谢绝了他的好意。公证人克罗旭告诉葛朗台,根据法律,如果太太死了,他的财产就要和女儿共有,葛朗台这才饶恕了女儿。

E.拿侬由于身材粗壮,相貌丑陋,没人愿意娶她。早先,在一家农庄里放牛,农庄失火,她丢了饭碗,便进城来找事做。葛朗台虽然嫌弃这个到处吃闭门羹的姑娘,但出于同情心,便用极少的酬劳雇佣了她。
小题2:请简述葛朗台向女儿传授持家诀窍的过程。
小题3:“倘若无儿女,则夫妻双方的财产,包括动产与不动产,毫无例外,均不予保留,悉数以互赠形式合在一起;如一方去世,免除遗产登记手续,因为免除该手续才不至于损害继承人或权益持有者,须知该财产互赠实为……等等,等等。”德·篷风这样做的目的何在?事情发展的结果如何?请简要叙述。


参考答案:
小题1:CE
小题1:葛朗台尽管还硬朗,也觉得需要让女儿学习管家诀窍。(1分)他叫欧也妮当着他的面吩咐饭菜,收欠账,并且把庄园田地的名称内容陆续告诉给她。(2分)到第三年,他已将自己一整套吝啬做法传授给女儿,并成为习惯,才放心地让她正式当家。(2分)
小题1:德·篷风的目的是在欧也妮死后能得到她的全部财产。(2分)可是他不但没有得到欧也妮的遗产,在欧也妮三十三岁时,他当上代表索漠的国会议员之后仅仅一星期就死了;(2分)而且把自己的财产连同他两位叔叔的遗产都给了欧也妮。(1分)


本题解析:
小题1:C项,“母亲”应为“父亲”,给欧也妮送吃的不是“查理”而是“拿侬”。 E项,葛朗台并没有嫌弃她,也不是出于同情心,而是认为这样粗壮像大力士的姑娘大可利用,便用极少的酬劳雇佣了她。
小题1:本题考查“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考点,能力层次为C,侧重“分析综合”能力的考查。
小题1:本题考查“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考点,能力层次为C,侧重“分析综合”能力的考查。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红利税”该不该调整
李宁
  红利税征收一直是证券市场投资者关注的焦点之一。近几年两会上多位代表委员提出取消或减免红利税的提案,“强化投资者回报和权益保护”写入了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而证监会主席郭树清关于“证监会正在和有关部门探讨资本市场税收优惠政策”的表态也让红利税调整的预期再度升温。(《证券日报》3月20日)
  那红利税是否应该调整?笔者认为不然。首先,“红利税”实质是针对上市公司向投资个人分红派息所征收的个人所得税,并不是新税种。按照《个人所得税法》:个人因持有中国的债券、股票、股权而从中国境内公司、企业或其他经济组织取得的利息、股息、红利所得,需按20%的比例缴纳个人所得税。2005年,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发布通知,规定暂减50%计入个人应纳税所得额。自此,个人投资者从上市公司获得的现金分红实际按10%征税。
  当前,呼吁减免红利税的主要理由有:一是存在重复征税,即上市公司从税后净利润中分红,已缴纳了企业所得税,现在对这部分又征收个税,有重复征税嫌疑。二是税制不公平。与个人投资者纳税不同,机构投资者则获得免缴待遇(企业所得税免征),同样获得现金分红,却不能一视同仁,有违公平。
  笔者认为不能对上市公司分红再减免个人所得税,理由如下:
  第一,红利所得缴纳个税,是对收入的再分配,应该加强而不是弱化。当前中国收入分配差距逐步拉大,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税收调节分配收入的力度不强,对部分高收入者不能进行调控。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之一就是对劳动所得课以重税,而对资本市场所得课税较轻或没有课税。购买股票、基金等收入的个人所得税负较轻,是其中一个重要方面。
  第二,红利税并不存在重复征税情形。所谓重复征税,主要是对同一项收入征收了相同税收,比如第三产业的营业税重复征税问题,就是针对同一项收入在不同环节和纳税人之间征收了同一个税种。个人红利税缴纳的个税,与之前的企业所得税是两个不同的纳税主体和征税范围。如果说对个人取得的红利算重复征税,那中国的个人所得税就算整体重复征税,因为个人所取得的每一项收入都不同程度地缴纳了流转税、财产税和行为税。
  第三,机构和个人投资者就红利不同税负的问题,笔者认为大家存在认识误区。机构投资者在《企业所得税法》中享有减免股息、红利所得税的权利,就是因为这一部分收入始终在机构投资者企业内部流转,并没有流出生产主体,因此对机构投资者已经征收了企业所得税的红利免征企业所得税,是真正的消除重复征税。但是个人就不同,红利是退出了再生产环节,进入个人收入和消费环节,征的是个税,因此没必要在现有优惠基础上再优惠,甚至免税。
  另外,当前税制改革的方向是减少流通环节流转税,增加直接税比例,减免“红利税”也不符合改革趋势。不过,有人提出要通过减税增加居民收入,若要达到这一目的,改革方向是降低企业流转环节税负,通过减轻企业税负让企业收入多,能向个人多分红,增加企业工人工资,而不是对有名无实的红利税减税。(节选自2012年3月《中国青年报》)
1.下列关于“红利税”的说法符合原文的一项是(  )
A.红利税的征收是全国人民所关注的焦点之一,近几年来,两会代表们也提出相关的提案,政府工作报告中也写进了与之相关的内容。
B.红利税是上市公司向投资个人所得的利息、股息、红利征收的个人所得税,《个人所得税法》对此也有征税规定。
C.国家相关税法中明确要求对个人所得红利征收20%的个人所得税,但国家机关在后期也进行了调整,对个人投资者从上市公司获得的现金分红按10%征税。
D.社会上对是否减免红利税已产生了分歧,焦点之一是这样做是否存在重复征税。
2.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笔者认为在机构和个人投资者获得现金分红后,国家税收部门免征了机构投资者所得税,但却征收了个人投资者所得税,这的确存在着不公平征税的问题。
B.征收个人所得税是对收入的再分配,加强此项税收能够对当前中国收入分配差距过大起到适当调控的作用。
C.鉴于机构投资者股息、红利所得收入始终在机构投资者企业内部流转,没有流出生产主体,所以《企业所得税法》规定机构投资者享有股息、红利所得税的减免权利。
D.实际上个人投资者所获的红利已退出了再生产环节,进入个人收入和消费环节,所以对个人红利征收的税款还属于个税,没必要再给予优惠甚至免税了。
3.根据原文的意思来判断,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的一项是(  )
A.目前我国在个人劳动所得与个人投资资本市场所得上的征收税率有轻有重,这是造成中国收入分配差距逐步拉大的重要原因。
B.中国个人所得的每一项收入都不同程度地缴纳着流转税、财产税、行为税,可见。我国对个人所得已经整体重复收税了,这也是为了增加国家财政收入、提升国家经济实力而为之。
C.中国国家税法分为两类,一类是针对个人收入的《个人所得税法》,一类是针对机构的《企业所得税法》,而每部税法中又都分列出若干税种。
D.国家税制改革是要增加直接税的比例,减少流通环节流转税,而红利税对是个人直接所得征收的税款,要是对此减免是有违税制改革的趋势的。


参考答案:1.C
2.A
3.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1~4题。
山高路远
汪国真呼喊是爆发的沉默
沉默是无声的召唤
不论激越
还是宁静
我祈求
只要不是平淡
如果远方呼喊我
我就走向远方
没有比人更高的山
如果大山召唤我
我就走向大山
双脚磨破
干脆再让夕阳涂抹小路
双手划烂
索性就让荆棘变成杜鹃
没有比脚更长的路
没有比人更高的山
1.写出这首诗的诗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简要指出“夕阳”“杜鹃”这两个意象的表达技巧和具体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让夕阳涂抹小路”“让荆棘变成杜鹃”表达了作者( 或当代青年) 怎样的生活态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这首诗取的题目“山高路远”有什么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
2.表达技巧:运用比喻(或“化抽象为具体形象”);具体含义:“夕阳”比喻奋斗者洒下的鲜血;“杜鹃”比喻染血的荆棘。
3.蔑视困难,以乐观的精神战胜困难。(或:乐观进取、昂扬向上、笑对苦难等。)
4.“山高路远”表面意思是前方路途坎坷充满挑战,实则表明了诗人不畏艰险、乐观进取的精神。(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的小题。
羊皮筏子划过的岁月
安福学
  ①在兰州穿城而过的古老黄河上,现代大都市的喧嚣中还保留着一幅令人心醉神迷的古老图画,它像是远古的图腾,又像是奶奶娓娓讲述的故事。这就是至今还保留在黄河上游地区的古老渡河工具——羊皮筏子。而在黄河波涛上奋力挥动着船桨的筏子客们,他们那浓烈的西部口音、发达的高原胸肌,还有黑里透红的粗糙脸膛,都会在乘坐过羊皮筏子的人们心中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那博大、雄浑,甚至还有几分原始的画面,总会复去还来地令人心旌神摇。
  ②除了老中青年的男性外,偶尔也会有中青年女性,操持着筏子客这古老的营生。在靖远的黄河岸边,我就曾遇到过一位漂亮的黄河女筏子客。这个双颊上有如盛开着艳丽桃花的黄河妹子,心甘情愿地把自己的豆蔻年华和青春梦想,浸泡在爷爷那只能熏醉长天和落日的老酒壶里。她高举着桨橹,把三村六寨里的过河人渡过来又渡过去,她的眼神里,柔情与野性并存,装束中,古朴与时尚同在。乘坐在她驾驭的羊皮筏子上,你的心中会泛起许多联想与遐思:这片土地真费人啊,费男人也费女人,这个费就是过快地消磨人的青春;这条黄河也养人啊,养男人也养女人,这个养就是滋润与调养人的精神。
  ③在兰州穿城而过的黄河上,尽管早已有YAMAHA快艇劈波斩浪,尽管游弋着各种豪华游轮,可这里的羊皮筏子仍不知疲倦地上演着古老的童谣。老爷爷那背负着半个世纪人间沧桑的双肩,把一代又一代黄河人对生命的渴望与执著,都划向那令人情牵魂绕的黄河岸上。羊皮筏子上的西北妹子,也曾羡慕都市少女的红唇短裙,曾眼热贵妇人在出租车里的高谈阔论,可她们至多也就是一声叹息。羊皮筏子上的哥哥只要望见晴空里的太阳停留在崖畔上,看到老辈人眯起昏昏的睡眼,一对有情人就又出现在黄河滩头或筏子上。正是这一代又一代的筏子客们,把现代都市边的风景一次又一次地摇向远古,把昨天荡气回肠的花儿调一遍又一遍地唱给未来。
  ④这羊皮筏子上生生不息的古老岁月哟,伴着一泻千里的大黄河,牵着多梦多歌的季节,春种秋收,把所有的情爱与希冀都溶入永恒的老河口。不知疲倦的高原风也和他们一起辛劳,而他们共同忙碌的结果,就是想把苦日子扔进河里让它流走;黄黄的一河高原雪水冲刷着黄黄的一山黄土,黄黄的一串老日子装点着这一道黄黄的风景线。爷爷的爷爷年轻时就划着这筏子运走了村里人的笑声;奶奶的奶奶年少时就乘着这筏子送走了山里人的叹息。?
  ⑤霓虹闪烁的都市里,官场、商场、情场,也许正上演着金戈铁马的战事;西部的天空下,旱塬、戈壁、窑洞,也许正吟唱着古老的情诗与歌谣;而额头长满褶皱的筏子客只管吸着几代人传下来的水烟锅子,凭着一身胆气和汗水,把原本平平淡淡的光阴,划出像平川上那一朵朵牡丹花一样光鲜的日月。?
  ⑥倒在筏子上的这把喝醉了几辈人的老酒壶还是那么古色古香,筏子客正是从这把酒壶里品出了活人的滋味;挥动在水面上这只劈波斩浪的旧船桨,放筏人正是从这桨声中听惯了风声水声和男女对歌的花儿声。他们对这个世界别无所求,就这样生生不息地放筏在滔滔黄水之上,打从天上来,又划向天边去,让这现代都市边的远古风景一代一代地传下去——就这么田园牧歌般地悠然着,就这么波峰浪谷之间里颠簸着,就这么平淡从容地划过春秋,又送走冬夏……(选自《光明日报》2008年7月11日)
1.文章第一段开头说“现代大都市的喧嚣中还保留着一幅令人心醉神迷的古老图画”,请说说这幅画为什么令人心醉神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联系全文,谈谈第三段中“可她们至多也就是一声叹息”这句话的含义和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多处写到了“酒壶”、“水烟锅子”、“船桨”,这些意象有何共同点?作者写这些意象的用意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传统文明不断受到现代文明冲击的今天,面对羊皮筏子这种古老、传统的运输工具,有人在渴望它的改变,有人在期待它的延续。对此,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①博大、雄浑,甚至还有几分原始。
  ②它与现代大都市的喧嚣形成鲜明对比,让人感到一种难得的纯净与原始的美。
2.她们偶尔羡慕城里人的富裕生活,感叹自己身处僻陋的乡村,有过片刻的消沉;/但更多的是沉沦后的积极和从容,想通过自己的辛劳和忙碌让苦日子一去不复返。/这句话写出了黄河妹子真实的人性和心理,赞扬了筏子客淳朴本分的生命状态。
3.古老。与羊皮筏子这一古老的营生相衬;体现黄河人对生命执著追求生生不息,代代相传。
4.①传统文明的延续与现代文明的发展本质上并无冲突之处。
  ②传统文明应保持自己独特的个性,超然物外,不卑不亢。
  ③传统文明只有融入到现代文明之中才能为自己获得更多的发展空间。(言之有理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送徐无党南归序
欧阳修
草木鸟兽之为物,众人之为人,其为生虽异,而为死则同,一归于腐坏渐尽泯灭而已。而众人之中,有圣贤者,固亦生且死于其间,而独异于草木鸟兽众人者,虽死而不朽,逾远而弥存也。其所以为圣贤者,修之于身,施之于事,见之于言,是三者所以能不朽而存也。修于身者,无所不获;施于事者,有得有不得焉;其见于言者,则又有能有不能也。施于事矣,不见于言可也。自诗书史记所传,其人岂必皆能言之士哉?修于身矣,而不施于事,不见于言,亦可也。孔子弟子,有能政事者矣,有能言语者矣。若颜回者,在陋巷曲肱饥卧而已,其群居则默然终日如愚人。然自当时群弟子皆推尊之,以为不敢望而及。而后世更百千岁,亦未有能及之者。其不朽而存者,固不待施于事,况于言乎?
予读班固艺文志,唐四库书目,见其所列,自三代秦汉以来,著书之士,多者至百余篇,少者犹三四十篇,其人不可胜数;而散亡磨灭,百不一、二存焉。予窃悲其人,文章丽矣,言语工矣,无异草木荣华之飘风,鸟兽好音之过耳也。方其用心与力之劳,亦何异众人之汲汲营营①,而忽然以死者,虽有迟有速,而卒与三者同归于泯灭,夫言之不可恃也。盖如此。今之学者,莫不慕古圣贤之不朽,而勤一世以尽心于文字间者,皆可悲也!
东阳徐生,少从予学为文章,稍稍见称于人。既去,而与群士试于礼部,得高第,由是知名。其文辞日进,如水涌而山出。予欲摧其盛气而勉其思也,故于其归,告以是言。然予固亦喜为文辞者,亦因以自警焉。?
(选自《居士集》)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逾远而存也弥:久长
B.不见于可也言:著作
C.无异草木荣华之飘风荣华:茂盛
D.稍稍见称于人稍稍:渐渐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一归腐坏渐尽泯灭而已是鸟也,海运则将徙南冥
B.是三者所以能不朽而存也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C.而散亡磨赂秦而力亏,破之道也
D.亦以自警焉遗策,南取汉中,西举巴蜀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感慨于当时学者“立言传世以求不朽”的世风,强调了“修身为本,精神不朽”观点,具有振聋发聩的警示作用。
B.颜回无甚功和言,竟然受当世和后世如此推崇。文章以此为例,有力地说明了君子务本,修身立德,精神不朽的道理。
C.文中用“草木荣华之飘风,鸟兽好音之过耳”来比工丽文辞,意在说明立言是不能传世永存的,尽心于文字是可悲的。
D.文末“然予固亦喜为文辞者,亦因以自警焉”一句,意味深长,增添了劝诫的力量,更激励人自省自醒。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一小题,共9分)
(1)今之学者,莫不慕古圣贤之不朽。(3分)
(2)予欲摧其盛气而勉其思也,故于其归,告以是言。(3分)
(3)(课内)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3分)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A
小题3:C
小题4:(1)现在的读书人,没有不羡慕古代圣贤的不朽的。
(2)我想挫减你的锐气,勉励你树立求学之道,因此在你南归之时赠送此文给你。
(3)中原地区的英雄豪杰同时起义,推翻了秦王朝。


本题解析:
小题1:C荣华:茂盛的花。A项主要考查根据对称结构的进行推断,B、D项考查根据上下文确定词语的大意。
小题2:A介词,到。B……的原因/用来……的。C消失/灭亡。D依据/沿袭。
小题3:“立言是不能传世永存的,尽心于文字是无用的”与原文不符。原文“今之学者,莫不慕古圣贤之不朽,而勤一世以尽心于文字间者,皆可悲也!”
小题4:本题考查学生翻译句子的能力。翻译句子以直译为主,语句要通顺,特殊句式要体现出来,关键词语翻译要准确。注意下列词语的翻译:学者、莫、摧、勉、告、山东、亡。
附【参考译文】
各种草木鸟兽被归类为“物”,人被归类为“人”, 他们活着的时候虽然有所不同,但死后却都一样,完全归于腐烂败坏消灭净尽罢了。但是在碌碌终生之中存在着(一些)圣贤,(他们)固然也是生死在这里面,但独特地和草木鸟兽不同,即使死了却能永垂不朽,超越久远的时空而更加凸显他们的存在。他们之所以成为圣贤,就在于他们能修养自己,施展在事功上,表现在文字言辞上,这是这三种人之所以能长存不朽的原因啊。能修养自己,一定能有所成就;施展在事功上,有时可以实现,有时不能实现;要表现在文字言辞上,(须看才分,)有时可以做到,有时不能不到。施展在事功上,不表现在文字言辞上是可以的。从《诗》、《书》、《史记》所记载的来看,难道建立事功者一定都要是能著书立说的人吗?修养个人操守,不施展在事功之上,不表现在文字言辞上,也是可以的。孔子的弟子中,有能在政事上建立功业的啊,有能著书立说的啊。像颜回这样的人,在偏僻的巷子里弯曲着臂膀,饥肠辘辘地躺着罢了,他和人相处时,就整天沉默,像愚笨的人。然而从当时起,孔门众弟子都推崇、尊重他,认为(自己)不敢奢望赶上他。就是后世千百年来也没有人能(在德行上)胜过他的。颜渊能够永存不朽的原因,本来就不需要等到施展在事功上,更何况著书立说呢?
我曾读班固的《汉书·艺文志》、唐《四库书目》,发现当中所列举的,从上古三代、秦汉以来,著书立说的,多的写了一百多篇,少的也有三四十篇,这样的人数不胜数;但是都几乎散佚消亡殆尽,一百篇当中,不过一、二篇还保存着罢了。我私下里悲叹这些人,(他们的)文采辞章很华丽呀,言语韵律很工整呀,(但)都无异于草木的繁华随风飘去,鸟兽悦耳的鸣叫掠过耳边。当他们(为此)竭尽心力时,又与世人忙忙碌碌、苦心钻营有什么分别呢?但是很快地就死了,虽然有早有迟,但是最后都和草木、鸟兽、庸人一样全部归结为消失灭亡。像“立言”不可以倚仗到了这个地步啊!现在的读书人,没有不羡慕古代圣贤的不朽的,因而一辈子勤奋地在文字之间穷尽心力,都是可悲啊。
东阳徐生,(你)从小便跟随我学习写文章,渐渐地在人前获得称赞。学成后,又和诸多读书人在礼部应考科举,名列前茅,从此声名鹊起。你的文字辞章日渐进步,好像泉水涌出山间一样。(不过)我希望挫一挫你的锐气,勉励你的思想啊,因此在你南归之时,把这篇文章送给你。然而我自己本来也喜爱写文章,也据此来自我警示罢了。


本题难度:一般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总结《语言文字运..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