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知识点复习《文言文阅读》高频考点预测(2017年最新版)(七)
2017-11-05 22:24:17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1、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夜航船序
明·张岱
天下学问,惟夜航船中最难对付。盖村夫俗子,其学问皆预先备办,如瀛洲十八学士,云台二十八将之类,稍差其姓名,辄掩口笑之。彼盖不知十八学士、二十八将,虽失记其姓名,实无害于学问文理,而反谓错落一人,则可耻孰甚。故道听途说,只辨口头数十个名氏,便为博学才子矣。
余因想吾八越,惟余姚风俗,后生小子,无不读书,及至二十无成,然后习为手艺。故凡百工贱业,其《性理》、《钢鉴》,皆全部烂熟,偶问及一事,则人名、官爵、年号、地方枚举之,未尝少错。学问之富,真是两脚书厨,而其无益于文理考校,与彼目不识丁之人无以异也。
或曰:“信如此言,则古人姓名总不必记忆矣。”余曰:“不然。姓名有不关于文理,不记不妨,如八元、八恺、厨、俊、顾、及之类是也。有关于文理者,不可不记,如四岳、三老、臧榖、徐夫人之类是也。”
昔有一僧人,与一士子同宿夜航船。士子高谈阔论,僧畏慑,拳足而寝。僧人听其语有破绽,乃曰:“请问相公,澹台灭明是一个人、两个人?”士子曰:“是两个人。”僧曰:“这等尧舜是一个人、两个人?”士子曰:“自然是一个人!”僧乃笑曰:“这等说起来,且待小僧伸伸脚。”
余所记载,皆眼前极肤浅之事,吾辈聊且记取,但勿使僧人伸脚则亦已矣。故即命其名曰《夜航船》。
古剑陶庵老人张岱书。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稍差其姓名,辄掩口笑之?差:记错,说错
B.虽失记其姓名,实无害于学问文理?害:损害,妨害
C.信如此言,则古人姓名总不必记忆矣?信:音讯,消息
D.眼前极肤浅之事,吾辈聊且记取?聊:姑且,暂且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余因想吾八越?②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B.①反谓错落一人,则可耻孰甚?②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C.①而其无益于文理考校?②智勇多困于所溺
D.①僧人听其语有破绽,乃曰?②侯生视公子色终不变,乃谢客就车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篇点明了写作的背景,批判了当时流行的那种不切实际的学习风气,进而提出了学问的识记要有所准备,要博学的观点。
B.文中说到“百工贱业”等,从某种程度上可以看出张岱的思想中存在了一定的局限性:轻视劳动人民。
C.末段中,作者讲述了一僧和一士同宿夜航船中的故事,形象地说明有些关于文理方面的知识还是需要记取的。
D.这是一篇妙趣横生的序文,寥寥数语,言简意深,既交代了编书的目的,又揭示了做学问的真谛。
4.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故道听途说,只辨口头数十个名氏,便为博学才子矣。(3分)
译文:?
(2)偶问及一事,则人名、官爵、年号、地方枚举之,未尝少错。(3分)
译文:?
(3)士子高谈阔论,僧畏慑,拳足而寝。(4分)
译文:?



2、阅读题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据记者了解,中国足球的“反赌工作”将进入破冰期。一条爆炸性消息在足球圈内不胫而走,沈阳一个涉嫌操纵国内联赛的赌球团伙被警方抓获。
B.目前化妆品市场的假冒产品严重侵害了消费者的利益,有关部门多次采取打假行动,但屡试不爽,收效甚微。
C.二胡、筝、笛……很多熟悉的声音,飘荡在耳边,不绝如缕。它们穿越千古的声音特质,纯粹明净、悠远清扬。
D.只有加强思想教育和人格品质的培养,倡导科学的教学与考试方法,从根本上解决

学以致用的问题,才能对现有的舞弊现象起到釜底抽薪的作用。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袁聿修传(节选)
袁聿修,字叔德,陈郡阳夏人。性深沉有鉴识,清净寡欲,与物无竞,深为尚书崔休所赏识。年十八,领本州中正。寻兼尚书度支郎,仍历五兵、左民郎中。?
天统中,出除信州刺史,即其本乡也,时人荣之。为政清靖,不言而治,长使以下,爰逮鳏寡孤幼,皆得其欢心。武平初,御史普出过诣诸州,梁、郑、兖、豫,疆境连接,州之四面,悉有兴劾,御史竟不到信州,其见知如此。及解代还京,民庶道俗,追别满道,或将酒脯,涕泣留连,竞欲远送。还京后,州民郑播宗等七百余人请为立碑,敛缣布数百匹,托中书侍郎李德林为文以纪功德。府省为奏,敕报许之。
聿修少平和温润,素流之中,最有规检。以名家子历任清华,时望多相器待,许其风鉴。在郎署之日,值赵彦深为水部郎中,同在一院,因成交友,彦深后被沙汰停秩,门生藜藿,聿修独以故情,存问来往。彦深任用,铭戢甚深,虽人才无愧,盖变由其接引。为吏部尚书以后,自以物望得之。
在官廉谨,当时少匹。魏、齐世,台郎多不免交通饷遗,聿修在尚书十年,未受升酒之馈。尚书邢劭与聿修旧款每于省中语戏常呼聿修为清郎大宁初聿修以太常少卿出使巡省仍命考校官人得失经历兖州时邢劭为兖州刺史别后遣关白?为信。聿修退?不受,与邢书云:“今日仰过,有异常行,瓜田李下,古人所慎,多言可畏,譬之防川,愿得此心,不贻厚责。”邢邵忻然领解,报书云:“一日之赠,率而不思,老夫忽忽,意不及此,敬承来旨,吾无间然。弟为清郎,今日复作清卿矣。”?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清净寡欲,与物无竞竞:争。
B.府省为奏,敕报许之报:报告。
C.台郎多不免交通饷遗遗:赠送。
D.敬承来旨,吾无间然间:嫌隙,不满。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聿修独以故情,存问往来。②具以沛公言报项王。
B.①为政 清靖,不言而治②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C.①素流之中,最有规检。②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D.①瓜田李下,古人所慎。②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小题3: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尚书邢劭与聿修旧款/每于省中/语戏常呼聿修为清郎/大宁初/聿修以太常少卿/出使巡省/仍命考校官人得失/经历兖州时/邢劭为兖州刺史/别后/遣关白?为信。
尚书邢劭与聿修旧款/每于省中/语戏常呼聿修为清郎/大宁初/聿修以太常少卿出使巡省/仍命考校官人得失/经历兖州/时邢劭为兖州刺史/别后遣关/白?为信。
尚书邢劭与聿修旧款/每于省中语戏/常呼聿修为清郎/大宁初/聿修以太常少卿/出使巡省/仍命考校官人得失/经历兖州时/邢劭为兖州刺史/别后遣关/白?为信。
尚书邢劭与聿修旧款/每于省中语戏/常呼聿修为清郎/大宁初/聿修以太常少卿出使巡省/仍命考校官人得失/经历兖州/时邢劭为兖州刺史/别后/遣关白?为信。
小题4: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袁聿修出身于名门,自幼清净寡欲,与世无争,受到赏识。十八岁就担任本 州中
正官, 后不断升迁,历任清要之职。
B.在担任信州刺史期间,袁聿修为政清靖,不言而治,深受信任。在离职时,百姓
争相来送,挤满道路;后又立碑以记述他的德政。
C.袁聿修和水部郎中赵彦深结为朋友,赵彦深免职后,门前冷落,聿修念及旧情,
仍去看望。赵彦深后来复出,对袁聿修感念甚深。
D.袁聿修以太常少卿的身份出使巡察,考核官员的得失。途径兖州,特意拜访旧友
邢劭,以叙别情,但没有接受邢劭所赠的白?。
小题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⑴天统中,出除信州刺史,即其本乡也,时人荣之。(3分)
译文:?
⑵以名家子历任清华,时望多相器待,许其风鉴。(3分)
译文:?
⑶一日之赠,率而不思,老夫忽忽,意不及此。(4分)
译文:?



4、阅读题  阅读下列文段,完成后面问题。(15分)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小题1:根据上面的第二段文字填空。(7分,每空1分)
樊哙闯帐后表情是?,他的慷慨陈词中,先提怀王约的意图是?,直接指责项羽的话是?,收到的效果是?。该段文字中有几个成语现在仍在使用,请写出三个??,??,?
小题2:项羽说:“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从中可以看出项羽什么样的性格特征。(2分)
小题3:刘邦亲赴鸿门宴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这几段文字表现了刘邦什么样的性格特点?(4分)
小题4:毛泽东主席在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中用两句是深刻总结了项羽在鸿门宴上的历史教训,用以指导革命战争。请写出这两句诗。(2分)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19分)
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孝文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与李斯同邑而尝学事焉,乃征为廷尉。廷尉乃言贾生年少,颇通诸子百家之书。文帝召以为博士。
是时贾生年二十馀,最为少。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
贾生以为汉兴至孝文二十馀年,天下和洽,而固当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兴礼乐。乃悉草具其事仪法,色尚黄,数用五,为官名,悉更秦之法。孝文帝初即位,谦让未遑也。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悉就国,其说皆自贾生发之。于是天子议以为贾生任公卿之位。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乃短贾生日:"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乃以贾生为长沙王太傅。
贾生既辞往行,闻长沙卑湿,自以寿不得长,又以谪去,不自得。及渡湘水,为赋以吊屈原。
贾生为长沙王太傅三年。后岁馀,贾生征见。孝文帝方受釐,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至夜半,文帝前席。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居顷之,拜贾生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文帝之少子,爱,而好书,故令贾生傅之。
文帝复封淮南厉王子四人皆为列侯。贾生谏,以为患之兴自此起矣。贾生数上疏,言诸侯或连数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文帝不听。
居数年,怀王骑,堕马而死,无后。贾生自伤为傅无状,哭泣岁馀,亦死。贾生之死时年三十三矣。
[注]:①遑:闲暇。②釐:福,神的赐福。?(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小题1:下列划线词的词的意义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秀才:优异的才学
B.与李斯同邑而尝学事焉故:所以
C.又以谪去,不自得意:心情
D.贾生自伤为傅无状:无状:无成绩,没当好
小题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说明贾生很有才学的一组是(3分)(? )
①颇通诸子百家之书?②贾生尽为之对?③居顷之,拜贾生为梁怀王太傅
④是时贾生年二十余最为少?⑤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⑥贾生自伤为傅无状
A.①⑤⑥
B.②③④
C.①②⑤
D.②④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贾谊十几岁时就因能诗善文闻名当地。为官之初,曾得到同僚们的肯定,也深得皇上的赏识,一度被破格提拔。
B.贾谊受到皇上的重用,奉命制定出许多新的法令制度,但遭到朝中绛、灌等人的忌妒,诽谤他年轻学浅,总想着擅权弄事。
C.贾谊被从长沙召回,当时皇上正在虔诚地接受神的降福保佑,就向贾谊询问鬼神的本原,贾谊便详细地说明鬼神形成的情状。
D.贾谊多次上奏疏给皇上,陈述有的诸侯封地太多,甚至多达几郡之地,不符合古代的制度,应该逐渐削弱他们的势力。
小题4:翻译下面的句子。(10分)
①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悉就国,其说皆自贾生发之。(5分)?
②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5分)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提分技巧《语言文字运用..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