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知识点复习《古代诗歌鉴赏》高频考点强化练习(2017年最新版)(四)
2017-11-05 22:25:11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1、其他题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6分)
(1)道之以政,齐之以刑,?;道之以德,齐之以礼,?。(《论语》)
(2)今两虎共斗,?。吾所以为此者,?!?(《廉颇蔺相如列传》)
(3)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白居易《琵琶行》)
(4)??。草拂之而色变,木遭之而叶脱。(欧阳修《秋声赋》)
(5)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参考答案:
(1)民免而无耻;有耻且格。?(2)其势不俱生。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3)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4)丰草绿缛而争茂,佳木葱茏而可悦。
(5)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本题解析: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格”“俱”“幽愁”“缛”“葱茏”“明朝”等。每句1分,句中有误该句不得分。


本题难度:简单



2、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元散曲,然后回答问题。
雁儿落带过得胜令
吴西逸①
  春花闻杜鹃,秋月看归雁。人情薄似云,风景疾如箭。留下买花钱,趱入种桑园②,茅苫③三间厦,秧肥数顷田。床边,放一册冷淡渊明传;窗前,钞几联清新杜甫篇。
  [注]①吴西逸:生平不详,曾当过小官,终看破红尘归隐,此曲为归隐前后所作。②趱:赶快。③苫:用草覆盖。
(1)从归隐角度看,这首元散曲写了几个层次?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元散曲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试作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写了两个层次。前四句为第一层次,主要写向往归隐的理由。由春花秋月引起光阴如箭之叹,由鸟啼雁归生出人情淡薄之慨。后几句为第二层次,主要写向往的隐居生活。其中又分为两层,“留下”句至“秧肥”句为第一层,写归隐后的物质生活;“床边”之后的几句为第二层,写归隐后的精神生活。(意对即可)
(2)①对偶,如“秋月”句对“春花”句等;②比喻,如将“人情”比作“云”,“风景”比作“箭”等;③夸张,将“风景”比作“箭”的同时又兼用了夸张的方法。(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诗词鉴赏(11分)
听流人水调子?①
王昌龄
孤舟微月对枫林,分付②筝音与客心。
岭色千重万重雨,断弦收与泪痕深。
[注]①作者晚年赴龙标(今湖南省黔阳)贬途中,写听到流落江湖的乐人弹奏的筝乐而引起的感慨。?
②分付:安排。
小题1:请指出作者在首句中运用了哪些意象,并指出这些意象构成了怎样的意境。(5分)
小题2:请结合诗句分析第四句诗所包含的复杂情感。(6分)


参考答案:
小题1:三个意象。孤舟,是说作者独自一人乘船前往龙标;微月,是说只有高挂空中的月亮相伴;枫林,点明了秋季。(3分)构成了一种孤寂、凄冷的意境。(2分)
小题2:包含了弹筝的流人和贬谪中的作者两个人的情感。(2分)首先是流人弹筝时内心不由得激动不已,弹断了筝弦;听筝的作者又是被贬龙标,也不由伤感落泪(不由产生“同是天涯沦落人”之感)。(4分)


本题解析:
小题1:这是一道概括诗歌意象的题目,意象主要是“孤舟”“微月”“枫林”。意境要从意象的共同特征中分析,“孤舟”突出“孤单”,“微月”,突出“迷茫”“冷清”,“枫林”点明“秋季”,三者结合,创设出一种孤寂、凄清的氛围。
小题2:这是一道情感的探究的题目,要抓住诗歌的标题、注释和诗中的关键语句,注意正的“流人”是“流落江湖啊”的意思,作者又在“贬谪”途中,二人相遇,可谓“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觉,都为自己的“境遇”而伤感。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清诗,然后回答问题。
追悼
吴伟业
? 秋风萧索响空帏,酒醒更残泪满衣。辛苦共尝偏早去,乱离知否得同归。
?君亲有愧吾还在,生死无端事总非。最是伤心看稚女,一窗灯火照呜机。
【注】①顺治四年(1647),吴伟业刚经历易代之痛,又逢妻子去世,国仇家恨集于一身,内心无比悲痛,写下了这首感人至深的悼亡诗。
?吴伟业的诗一般造语整饬,辞藻华丽,本诗有无此特点?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本诗没有这种待点。全诗平平道来,浅浅写出,不用典故,不假辞藻,以极浅易的语言表现出了极深沉的感情。(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词,回答问题。(8分)
菩萨蛮塞上秋望
(清)冯云骧
龙沙落日山衔水,登台怅望寒云里。猎骑返城西,秋风大将旗。
飞蓬迷鸟路,白雁哀鸣去。绝塞易黄昏,孤城早闭门。
①词的上阕通过哪些意象呼应了词题?这些意象的描写有何作用?(4分)
②一般说来,词的下阕应抒发情感,可文中却看不到抒情的句子。请通读全词,说说词中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参考答案:①答:词的上阕中呼应词题的意象:“龙沙、落日、山、水、寒云、猎骑、大将旗”等,“龙沙、落日、山、水、寒云”等体现了边塞特有的自然风光(1分);而“猎骑、大将旗”等凸现了边塞将士特有的生活(1分)。通过这些意象的描写,作者着意渲染了奇异壮丽、雄浑苍凉的宏阔境界,刻画了边关特有的生活情调。(1分)
②答:词的下阕甚至全词都没有一个完整的抒情的句子,但通读全词,从“登台怅望”一语中,我们还是能感受到主人公登台远眺而生思归之愁;(1分)下阕“飞蓬”句,“飞蓬”原指断根干枯后随风飞转的蓬草,这里就暗喻了行踪漂泊的戍边将士;“鸟路”原指险仄山径,也可比喻归家之路;而一“迷”字,则说明了戍边将士归家之路的遥遥无期(1分);而“白雁哀鸣”既是写景,也烘托了将士们归家无期的内心痛苦(1分)


本题解析:无


本题难度:一般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中语文知识点总结《文学类文本..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