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提分技巧《古代诗歌鉴赏》试题特训(2017年最新版)(八)
2017-11-05 22:36:36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1、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元曲,然后回答问题。(6分)
〔中吕·红绣鞋〕天台瀑布寺?张可久①
绝顶峰攒雪剑,悬崖水挂冰帘。倚树哀猿弄云尖。血华啼杜宇,阴洞吼飞廉②。比人心,山未险。
【注】①张可久(约1270—1348后),元曲作家。多年任下级官吏,时官时隐,足迹遍及江、渐、皖、闽、湘、赣等地,一生坎坷不得志。②飞廉:传说中的风神。
这首曲子是怎样抓住景物的特点写天台山的?表达怎样的感情?(6分)


参考答案:
这首诗以“雪剑”来形容山峰,以“冰帘”来修饰悬崖,突显这两种实景之险峻高寒,(2分)再以猿之哀、鸟之啼、风之吼三种声音作进一步的渲染烘托,使天台山染上更为悲凉凄厉的氛围,突出了天台山“险恶”的势态。(2分)本曲借写景来讽刺世情,借山势之险恶抒写人心更险恶,从中可见作者对元代世道危艰、人心险恶的社会现实的慨叹与愤懑。(2分)


本题解析:此曲写天台瀑布的壮观,突出天台的高险,并连类取譬,针砭世情,将写景和讽世巧妙而自然地结合在一起,独出一格。笔势峭拔雄健,景观瑰奇,针砭有力。末句画龙点睛,振起全篇。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少年游?早行?
林仰
霁霞散晓月犹明,疏木挂残星。山径人稀,翠萝深处,啼鸟两三声。
霜华重迫驼裘冷,心共马蹄轻。十里青山,一溪流水,都做许多情。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词的开篇两句写景,与柳永名句“杨柳岸晓风残月”的意境、情感相似,异曲同工。
B.“啼鸟两三声”句,营造了山径中幽静清雅的气氛,是以动衬静,以有声衬幽静。
C.下片前两句,借“霜华重迫驼裘冷”与“心共马蹄轻” 形成对比,表现了作者的心情。
D.下片后三句运用拟人的手法,令路上的青山流水也有了感情,融情于景,读来赏心悦目。

小题2:词的题目为“早行”,词人在上阕是如何表现“早”的?请结合诗句作具体说明。(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A(3分)
小题2:诗人用“霁霞”“晓月”“残星”、行人稀少的山径和啼鸟声等意象(景物)表现早的。(3分)有以动衬静(以声衬静)的表达效果。(2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鉴赏。
阅读下面一首唐毅夫的套曲,完成下面问题
? [南昌]一枝花·怨雪?
  不呈六出祥,岂应三白瑞。易添身上冷,能使腹中饥。有甚稀奇。无主向沿街坠,不着人到处飞。暗敲窗有影无形,偷入户潜踪蹑迹。?
  [梁州]才苫上茅庵草舍,又钻入破壁疏篱。似扬花滚滚轻狂势。你几曾见贵公子锦衣绣褥?你多曾伴老渔翁箬笠蓑衣?为飘风胡作非为,怕腾云相趁相随。只着你冻的个孟浩然挣挣痴痴,只着你逼的个林和靖钦钦历历,只着你阻的个韩退之哭哭啼啼。更长,漏迟。被窝中无半点儿阳和气。恼人眠,搅人睡。你那冷燥皮肤似铁石,着我怎敢相偎。
  [尾]一冬酒债因他累,千里关山被你迷。似这等浪蕊闲花,也不是久长计。尽飘零数日,扫除做一堆,我将你温不热薄情儿化做了水。
注:孟浩然曾雪中骑驴觅诗,林和靖酷爱雪中赏梅,韩退之贬潮州时雪阻秦岭。此三人均可谓雪中寒士。
1.下列对这套曲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套曲表达了对雪的赞美之情。?
B.该曲首段入题,突出写雪花散漫轻浮、行踪诡秘,使?人饥寒交迫、困苦不堪的丑态。?
C.[梁州]曲运用孟、林、韩三人的事典,说明雪专门为难寒士,生动地写出了雪的罪孽。?
D.[尾]曲将作者的怨恨抒发到了极点,并开始采取行?动,将这不通人情的“薄情儿”,“扫除做一堆”,“化?做了水”
2.很明显该曲的雪极富比喻和象征意义。试对这一层含意进行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A
2.雪在这里象征了某些人的不良品性:到处闲逛,危害百姓,气势汹汹,欺贫怕富。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小题(7分)
鹧 鸪 天
辛弃疾
有客慨然谈功名,因追念少年时事,戏作。
壮岁旌旗拥万夫,锦檐突骑渡江初。燕兵夜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5、阅读题  鹧鸪天
室人降日,以此奉寄
元·魏?初
去岁今辰却到家,今年相望又天涯。一春心事闲无处,两鬓秋霜细有华。
山接水,水明霞,满林残照见归鸦。几时收拾田园了,儿女团圆夜煮茶。
注:室人降日:妻子生日。
小题1:具体分析词的前两句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你认为这两句中最生动形象的是哪个词?请简要分析。(5分)
答:?
小题2:有人说“万里悲愁长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两句抒发了杜甫的八种思想感情。试结合全词具体分析这首词表达出了词人的哪些思想感情?(6分)
答:?


参考答案:
小题1:对比手法(1分)。未说“今年”,先忆“去岁”,词的前两句通过对比,写出去年妻子生日之时自己还在家里,现在却在天涯与之相望,不能团聚,从而表达了作者漂泊中深切思念家中亲人的心情(2分)。“却”是“才”的意思,形象深刻地写出了漂泊之久的愁苦;“又”字含蓄地暗示了频繁地离家漂泊的无奈。(2分,分析任一个词即可,其它词的分析言之有理即可。)
小题2:相望天涯写出了漂泊之苦,两鬓秋霜写出了老迈之悲,残照归鸦反衬出了思乡之苦,儿女团圆绘出思念亲人之苦。(任写出三项可给6分,别的答案言之成理即可)


本题解析:
小题1:词的前两句,分写了“去岁今辰”和“今年”的情景:去年妻子生日时候自己还在家里,而今年现在却在天涯与之相望,不能团聚。这两种情景形成对比,突出了对亲人的思念。七言炼字,一般在第五个字上。前一句中的“却”,后一句中的“又”,都是副词。先要知道它们的表层义,也就是字面义,却,才;又,再一次。然后要理解它们的深层义,也就是情感义。却,形象写出漂泊之久的愁苦;又,不止一次离家漂泊的无奈。
小题2:要求结合全词具体分析这首词表达出了词人的哪些思想感情,需对全词的内容进行梳理,并根据此来分析词人的思想感情。词前两句词的前两句,分写了“去岁今辰”和“今年”的情景,写出了词人漂泊之久、漂泊次数之多的愁苦与无奈;“一春心事闲无处,两鬓秋霜细有华”两句,写出了词人岁月易失年华已老的伤感;“山接水,水明霞,满林残照见归鸦”,词人借景抒情,以鸦归巢与人不能归家对比,运用反衬手法,表现出乡思之苦,归家之切;最后两句,白天亲自拾掇田园,晚上阖家围炉欢聚,这是词人的企盼。
点评:评价思想内容就是理解诗歌所表现的生活内容,把握其情感基调,分析其社会意义,评判其社会价值。要求考生在对诗歌意象感悟、理解的基础上,对其深层内涵进行准确的提示,合理的分析评价;对古代诗歌中流露的复杂情感,能站在一定的高度,具体客观地进行分析评价。诗歌的思想感情和主旨往往依附于诗歌所写的景物与人事,所以我们在分析时,不仅要注意诗歌所写的景物特征和人事性质,把握情由景出,情由事生等普遍性规律,还要注意诗歌中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和借古讽今等手法的运用情况;同时我们要具备鉴赏诗歌的综合理解分析能力,准确把握作品的风格和意境。另一方面,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表现手法主要有抒情方式、描写手法和修辞手法等。鉴赏诗词表达技巧的目的不在于辨识诗词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而主要在于分析、评述使用这种技巧的作用和效果。所以,对一些常见的技巧,我们平时就要归纳出它的作用和效果。


本题难度:一般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汇总《语言文字运..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