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省级导航 | |
|
|
|
高考语文知识点汇总《文言文阅读》高频考点特训(2017年必看版)(七)
A.“对”,奏对、对策,原本用于臣子向君主陈述见解,提出建议。本文借用“对”的形式,以小喻大,借物讽人,言在此而意在彼,耐人寻味。 B.本文由生活小事入笔,从闻蚊、拍蚊写到照蚊、驱蚊,然后引发议论,逐步推进,最后以天台生“叩心太息”、“坐以终夕”作结,照应开篇。 C.本文描写细致生动,颇富情趣;议论鞭辟入里,启人深思;句式长短交错,整散结合,加之韵脚的巧妙运用,读来淋漓酣畅,令人击节赞叹。 D.本文借童子与天台生的对话,既揭露了同类相残的黑暗的社会现实,又批判了忽视异类生存权利的错误认识,阐发了万物平等、物我为一的主题。 |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游东山记
杨士奇
洪武乙亥,余客武昌。武昌蒋隐溪先生,年已八十余,好道家书。其子立恭,能诗。皆意度阔略。然深自晦匿,不妄交游,独与余相得也。
是岁三月朔,余三人者,携童子四五人,载酒肴出游。天未明东行,过洪山寺二里许,折北,穿小径可十里,度松林,涉涧。涧水澄澈,深处可浮小舟。旁有盘石,容坐十数人。松柏竹树之阴,森布蒙密。时风日和畅,草本之葩烂然,香气拂拂袭衣,禽鸟之声不一类。遂扫石而坐。
坐久,闻鸡犬声。余招立恭起,东行数十步,过小冈,田畴平衍弥望,有茅屋十数家,遂造焉。一叟可七十余岁,素发如雪,被两肩,容色腴泽,类饮酒者。延余两人坐。牖下有书数帙,立恭探得《列子》,余得《白虎通》,皆欲取而难于言。叟识其意,曰:“老夫无用也。”各怀之而出。
还坐石上。指顾童子摘芋叶为盘,载肉。立恭举匏壶注酒,传觞数行。立恭赋七言近体诗一章,余和之。酒半,有骑而过者,余故人武昌左护卫李千户也,骇而笑,不下马,径驰去。须臾,具盛馔,及一道士偕来,遂共酌。道士出《太乙真人图》求诗。余赋五言古体一章,书之。立恭不作,但酌酒饮道士不已。道士不能胜,降跽谢过,众皆大笑。李出琵琶弹数曲。立恭折竹,窍而吹之,作洞箫声。隐溪歌费无隐《苏武慢》。道士起舞蹁跹,两童子拍手跳跃随其后。已而道士复揖立恭曰:“奈何不与道士诗?”立恭援笔书数绝句,语益奇,遂复酌,余与立恭饮,少皆醉。
已而夕阳距西峰仅丈许,隐溪呼余还,曰:“乐其无已乎?”遂与李及道士别。中道隐溪指道旁冈麓顾余曰:“是吾所营乐丘①处也。”又指道旁桃花语余曰:“明年看花时索我于此。”
既归,立恭曰:“是游宜有记。”属未暇也。
是冬,隐溪卒,余哭之。明年寒食,与立恭豫约诣墓下。及期余病,不果行。未几,余归庐陵过立恭宿别,始命笔追记之。未毕,立恭取读,恸哭;余亦泣下,遂罢。然念蒋氏父子交好之厚,且在武昌山水之游屡矣,而乐无加乎此,故勉而终记之。手录一通,遗立恭。
既游之明年,八月戊子记。
(选自《东里集》,有删节)
①丘:坟墓。
小题1: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田畴平衍弥望弥望:满眼
B.延余两人坐延:邀请
C.与立恭豫约诣墓下诣:前往,到
D.故勉而终记之勉:勉强
小题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
B.
C.
D.
小题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然深自晦匿,不妄交游,独与余相得也
但他们自己隐迹深藏,不随便结交朋友,只是和我相处融洽
B.叟识其意,曰:“老夫无用也。”各怀之而出
老人知道了我们的心思,说:“我是个无用之人了。”(于是我们)各自揣着书出来了
C.已而道士复揖立恭曰:“奈何不与道士诗?”
一会儿道士又向立恭拱手行礼说:“为什么不给我写诗呢?”
D.既归,立恭曰:“是游宜有记。”属未暇也
回来后,立恭说:“这次游览应该写篇游记。”(但是我)没有闲暇写作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蒋隐溪先生喜欢读道家书,他的儿子蒋立恭擅长写诗,他们都乐观旷达。
B.作者与立恭在出游时,探访了在茅屋中居住的脸色丰腴润泽的白发长者。
C.野游中巧遇李千户,大家饮酒作乐,或奏乐,或歌吟,或跳舞,好不热闹。
D.第二年寒食节,作者和立恭为隐溪先生扫墓,回忆那次郊游,都十分伤感。
小题5: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画线部分断句。(3分)
杨 朱 之 弟 曰 布 衣 素 衣 而 出 天 雨 解 素 衣 衣 缁 衣 而 反 其 狗 不 知 迎而 吠 之。杨布怒,将扑之。杨朱曰:“子无扑矣,子亦犹是也。向者使汝狗白而往,黑而来,岂能无怪矣?”
4、阅读题 阅读语段,完成文后问题。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⑴下列句中的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参乘:古时站在车右的卫士?
B.杀人如不能举?举:列举 ?
C.窃为大王不取也?窃:敬词,私下里?
D.故遣将守关者?故:特地
⑵下列句中划横线词古今同义的一项( ) ?
A.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
B.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
C.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D.坐须臾,沛公起如厕
⑶与“此亡秦之续耳”句式不相同的一项( )
A.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B.客何为者?
C.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D.亚父者,范增也
⑷对樊哙在席上的讲话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樊哙在席上讲的话与刘邦的话,不只是语句上稍有变化而已,说话的语气语调也明显不一样。?
B.两人讲话的中心大体一样,但侧重点不同。刘邦侧重于辩解,樊哙则是理直气壮斥责项羽。
C.从策略上看,刘邦之言属于“以屈求伸”,樊哙义责项羽已是“以攻为守”了。
D.樊哙在席上讲的话与刘邦的一模一样,这完全是张良一人事先安排好的。
⑸翻译句子。
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 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阅读题 沈思孝,字纯父,嘉兴人。举隆庆二年进士。又三年,谒选。高拱署吏部,欲留为属曹,思孝辞焉,乃授番禺知县。
思孝迁太常少卿,御史龚仲庆希指诋之,思孝遂求去,不许。寻迁顺天府尹,坐宽纵冒籍举人,贬三秩视事。
二十三年,吏部尚书孙丕扬掌外察,黜参政丁此吕。思孝与东之素善此吕。会御史赵文炳劾文选郎蒋时馨受贿,时馨疑思孝嗾之,遂讦思孝先庇此吕,后求吏部不得,以此二事憾已,遂结江东之、刘应秋等,令李三才属文炳。帝恶时馨,罢其官。思孝等疏辨,且求去。丕扬言时馨无罪,此吕受赃有状,思孝不当庇。因上此吕访单,乞归。访单者,吏部当察时,咨公论以定贤否,廷臣因得书所闻以投掌察者。事率核实,然间有因以中所恶者。帝降诏慰留丕扬,逮此吕,诘让思孝。御史俞价、强思、冯从吾,给事中黄运泰、祝世禄,皆为时馨讼冤,语侵思孝、东之。给事中杨天民、马经纶、马文卿又各疏劾思孝,大抵言文炳之疏由思孝,藉以摇丕扬也。思孝屡乞罢,因诋丕扬负国。员外郎岳元声言大臣相攻,宜两罢,似并论丕扬、思孝,而其指特攻时馨以及丕扬。疏方上,文炳忽变其说,谓:“元声、东之述思孝意,迫之救此吕、劾时馨,非己意也。”帝皆置不问。
思孝素以直节高天下,然尚气好胜,动辄多忤,以此吕故,颇被物议。然时馨、此吕皆非端人,丕扬、思孝亦各有所左右。其明年,御史林培请辨忠邪,又力诋思孝、东之;且言:“丕扬杜门半载,辞疏十上,意必得请而后已。思孝则杜门未几,近见从吾、运泰等罢,谓朝廷不难去言官五六人以安我。此人不去,为朝端害。”帝顾思孝厚,谪培官。乾清宫灾,思孝请行皇长子冠礼以回天心。又以日本封事大坏,请亟修战守备,并论赵志皋、石星误国。其秋,丕扬去位,思孝亦引疾,诏驰传归,朝端议论始息。久之,丕扬复起为吏部,御史史记事复诋思孝与顾天埈合谋欲构陷丕扬。顾宪成、高攀龙力辨其诬,而思孝卒矣。天启中,赠太子少保。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坐宽纵冒籍举人——坐:因……犯罪
B.令李三才属文炳——属:归属
C.诘让思孝——让:责备
D.然时馨、此吕皆非端人——端:正直
2.下列各组划线虚词意义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欲留为属曹——吾从板外相为应答
B.大抵言文炳之疏由思孝——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C.而其指特攻时馨以及丕扬——吾尝终日而思矣
D.又以日本封事大坏——晋侯秦伯围郑,以无礼于晋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沈思孝中进士后等待分配,掌管吏部的高拱想让他留在吏部,沈思孝没有答应。他在任太常少卿时,御史龚仲庆诋毁他,沈思孝于是请求离职,但没被批准。不久,他升职作了顺天府尹,后来因事被贬。
B.吏部尚书孙丕扬掌管在外官员的考察,罢黜参政丁此吕。沈思孝平时与丁此吕交好,就先庇护丁此吕,然后向吏部求情,但没有成功。蒋时馨以此事攻击沈思孝,受到皇帝厌弃,被罢免了官职。
C.御史林培请求辨别忠臣和奸邪,谴责沈思孝,并且将沈思孝的行为和孙丕扬半年闭门不出坚持辞官进行对比。他认为沈思孝不予罢免,就会成为朝廷祸害。皇帝看重沈思孝,贬降了林培的官职。
D.沈思孝在孙丕扬离职后,也称病辞官回乡。过了很长时间,孙丕扬再次被启用任职吏部,御史史记事又谴责沈思孝与顾天埈合谋想要陷害孙丕扬。顾宪成、高攀龙竭力为沈思孝申辩,但是沈思孝已经去世了。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丕扬言时馨无罪,此吕受赃有状,思孝不当庇。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思孝素以直节高天下,然尚气好胜,动辄多忤,以此吕故,颇被物议。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 下一篇:高中语文答题技巧《语言文字运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