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的题。
饮 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前两句诗刻画了诗人自己的形象,这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句有什么寓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采菊”这一动作包含了诗人怎样的志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一个悠闲自得的文人形象。
2.这句是写景,太阳都下山了,倦鸟也知道回家,实际上是劝告那些奔波于龌龊立场中的人们要返回到美好安静的大自然中来。
3.“采菊”这一动作包含了诗人超脱尘世、热爱自然的情趣。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诗词,回答下列问题。(7分)
孤桐
王安石
天质自森森,孤高几百寻。凌霄不屈己,得地本虚心。
岁老根弥壮,阳骄叶更阴。明时思解愠,愿斫五弦琴。
小题1:这是一首咏物诗,着重刻画了与众不同孤桐的形象。你认为最能表现出孤桐独特品格的两句诗(一联)是(3分)
?,??
小题2:结合尾联“明时思解愠,愿斫五弦琴”,简要赏析诗人在诗中流露出来的内心情感。(4分)
?
参考答案:小题1:凌霄不屈己,得地本虚心。(3分)
小题1:结尾两句是说在清明盛世不忘解决民间疾苦,愿被砍伐制作成五弦琴。从全诗看,“孤桐”的形象就是诗人自身的人格写照,他借“孤桐”以言志,尽管为变法屡遭打击,但志存高远,正直不屈;表达了愿像“孤桐”那样,磨难越多,斗志越坚,为了天下苍生,不惜粉身碎骨的内心情感。(4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8分)
[双调]水仙子
无名氏
青山隐隐水茫茫,时节登高却异乡。孤城孤客孤舟上,铁石人也断肠,泪涟涟断送了秋光。黄花梦,一夜香,过了重阳。
【题文1】诗中的“孤客”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结合全曲简要分析。(4分)
【题文2】赏析结尾句“黄花梦,一夜香,过了重阳”的妙处。(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诗中的孤客是一个思乡游子的形象。他身处异乡,思亲念家;登高望乡,倍感孤独;流泪思乡,泪水涟涟;做梦归乡,百无聊赖。(4分)
小题2:①结句借物抒情,紧承上句,写目中秋光虽断而菊香萦绕,点明时间,体现乡思之浓。②“黄花”这一重阳节的特定景物,即呼应诗歌开头的“登高”,又统收全曲,使全曲结构浑然一体。③虚实结合,情味悠长。实写菊花菊香,有色有味;虚写梦境和心中思家念亲之情。(或者以梦境的美好,反衬真实处境的凄凉,以虚衬实,以乐写悲,感情更加深厚强烈。) (4分)
本题解析:
小题1:本题在鉴赏过程中,要抓住诗歌里的人物形象,在此基础上感悟人物描写的特征,解答时一定要注意与诗句的结合。
小题2: “表达技巧”分为四个理解层面由低到高(字词一句子—段落一篇章),分别是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夸张、借代等)、表达方式(记叙、说明、描写、抒情、议论,诗歌中主要是描写和抒情)、表现手法(对比、衬托、象征、比兴等)、谋篇布局手法(开头、结尾、过渡、照应等)。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古诗,回答下面的问题。
飞来双白鹄
吴迈远①
可怜双白鹄,双双绝尘氛。
连翩弄光景,交颈游青云。
逢罗复逢缴②,雌雄一旦分。
哀声流海曲,孤叫出江渍③。
“岂不慕前侣④?为尔不及群。
步步一零泪,千里犹待君。
乐哉新相知,悲来生别离。
持此百年命,共逐寸阴移。
譬如空山草,零落心自知。”
注:①吴迈远(?-474),南朝宋诗人。代表作品有《长相思》《长别离》等。这首诗歌是古乐府《飞鹄行》(又名《艳歌何尝行》)的拟作。②罗,罗网。缴,指箭。③江渍,江边。④前侣;前面的同伴。
1.这首诗的前四句描写了怎样的情景?诗人为什么连用三个“双”字描述这对白鹄?
?
2.“逢罗复逢缴,雌雄一旦分”两句的含意是什么?在诗歌中具有怎样的作用?
?
3.诗歌的后十句是雄白鹄的告白,从这段告白中你读出了两只白鹄之间怎样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
?
参考答案:1.诗歌开头四句描述了一双白鹄在高空一前一后,一左一右,戏弄着,邀游着,自由快乐亲昵的情景。一连用三个“双”,突出它们的形影不离,恩爱之深。
2.这两句的意思是它们遭到了地面上人们罗网和弓箭的伤害,使雌雄白鹄不得不生死分离;两个“逢”,可见人世的险恶,仿佛人间在嫉妒它们似的,非得拆散它们不可。这是故事由乐到悲的转折,有过渡的作用。
3.从上文的“孤叫”,可见它已是一只失群的孤鹄了。“步步一零泪,千里犹待君”表现了雄鹄的极度悲哀。“持此百年命,共逐寸阴移”意思是:本来打算同爱侣厮守在一起,度过每一寸时光。可见其恩爱,但现在“如空山草”一般“零落”。这段雄白鹄的心灵独白,像是对亡鹄倾诉心曲,很是感人。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小题。(8分)
清平乐?李清照
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 挼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
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
[注]挼,读ruó,“揉搓”之意。
小题1:这首词处处跳动着词人生活的脉搏。词人对“赏梅”的感受因生活阶段不同而不同,请结合词句说明写了哪几个阶段的怎样感受?(4分)
小题2:这首词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来表现赏梅的不同感受。请选择其中一种手法来说明。(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写了三个阶段的生活感受:“常插梅花醉”写了词人早年陶醉于赏梅;“赢得满
衣清泪”写了词人中年在赏梅时伤心流泪;“故应难看梅花”则写了词人晚年没有心思赏梅。
小题1:例如:采用了对比的手法,把早年因生活的欢乐闲适而陶醉于赏梅、中年因生活的幽怨而在赏梅时伤心流泪以及晚年因生活的沦落飘零而没有心思赏梅这三个不同阶段的不同感受形成鲜明的对比,表现了词人生活的巨大变化和飘零沦落饱经磨难的忧郁心情。
或答:运用了衬托的手法,上阕写过去,下阕写现在,以昔衬今,表现出当时作者飘零沦
落、衰老孤苦的处境和饱经磨难的忧郁心情。(今昔之感和家国之忧)
本题解析:
小题1:此题考查概括能力,三句分别写了三个阶段的生活感受,答对一个阶段1分,两个3分,三个4分。
小题1: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考点,能力层次为D,侧重“鉴赏评价”能力的考查。手法1分,分析1分,感情2分。以上两点任答一种均可,其他如自圆其说亦可酌情给分。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