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语文答题技巧《文言文阅读》高频试题巩固(2017年最新版)(八)
例:旦子弟及家人皆迎于郊 A.佚之狐言于郑伯曰 B.今反归咎于人 C.良曰“长于臣” D.燕王拜送于庭 |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D
小题3:A
小题4:D?
小题5:(1)现在回过头来又要把罪过归在别人身上,拿什么来显示诚信?(2)皇帝因此更加认为王旦贤能。(3)因为(郑国)对晋国无礼,又对楚国怀有贰心。
本题解析:
小题1:C殆:接近,差不多。理解实词含义应依据具体语境。“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中“殆”意思是“危险”。
小题2:例句“于”是“介词,在。”A引出对象;B引出对象;C介词,比;D介词,在。
小题3:太平兴国五年,进士及第。为大理评事,知平江县,迁殿中丞,通判郑州。断句技巧:1.读全文:拿到断句篇段,不要急于答题,应当先通读,弄清文段大意,知道写的是什么人,什么事,表达了什么内容,力求对内容有个大概的了解,然后根据内容将能断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再集中分析难断的地方,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2.寻找比较明显的文言标志断:⑴句首的语气词 :“其、盖、凡、窃、诸、敬、唯、盍、夫、且夫、若夫”等前面可断句,常用于句首的相对独立的叹词,如嗟夫、嗟乎、呜呼等,前后都可断句;(2) 句末语气词:“也、矣、欤、哉、耶、哉、乎、焉、兮、耳、而已”等后面可断句;(3)以、于、为、而、则等连词常用在句中。3.注意文言特点,固定句式和和修辞:比如古文中固定格式,对比、对偶、排比、顶针、反复等。可以给学生一些固定格式如:者......也,以......为...... ,因......故,无乃......乎,得无.....乎,为.....所...... ,见.....于......等等。
小题4:“这样把王旦接回了家”错。王旦早已回了京师。
小题5:翻译句子以直译为主,单音节字变成双音节字,注意词语的活用和特殊句式。“归咎”“ 何以,宾语前置句”“示”“以是”“贤”“以”“贰”。
附【参考译文】
王旦,字子明,大名府莘地人。王旦幼年时沉稳文静,爱好学问,言语有文采。他的父亲王佑非常器重他,说:“这孩子将来会当卿相。”太平兴国五年,考中进士。担任大理评事、平江县知县。后来晋升殿中丞,任郑州通判。上表请求在全国兴建常平仓,以杜塞兼并的途径。真宗即位,王旦被授予中书舍人的职务。皇帝一向认为王旦贤能,王旦有一次有事向皇帝上奏,退下来的时候,皇帝目送着他说:“帮助我实现太平的,一定是这个人啊。”过了一年,王旦以工部侍郎的职衔参知政事。
契丹入侵,王旦跟随皇帝出征澶州。雍王元份留守东京,忽然得了急病。真宗命令王旦急速返回东京,代理留守事务。临行前王旦对皇帝说:“请求您召见寇准,臣有话要说。”寇准到来后,王旦启奏皇帝说:“假如十天之后我还没有接到前线的捷报,应当怎么办?”真宗沉默了很久,说:“那你就立皇太子为帝吧。”王旦返回京师后,直入宫禁,颁布严令,要求任何人不得走漏消息。等到皇帝班师回朝,王旦的子弟、亲属都赶到郊外去迎接王旦,他们突然听到背后有人大声赶马,吃惊地回头一看,竟然是王旦(这才知道原来他早已回京了)。 景德三年,被任命为工部尚书,授予同中书门下评章事之职。
有一次,宫内发生火灾,王旦闻讯后,立即奔赴现场察看。皇帝很伤感地对王旦说:“两朝的积蓄,我从来不敢任意花费,这一回被一场火灾差不多全烧光了,实在太可惜了!”王旦回答说:“陛下富有天下,损失了一些资财,不必过分忧虑;所最应忧虑的,是政令或有不明,赏罚或有不当。我凑数当了宰相,天降如此灾殃,我有责任,应当罢免。”随即上表请求治他的罪。皇帝也表示天降灾殃应由皇帝承担责任,下了罪己诏,并要求朝廷内外臣民多提意见,议论朝政。后来有人说,火灾是由荣王宫失火延烧进来的,并非天灾,请求将有关人员逮捕治罪,应定罪处死的有一百多人。王旦为此独自奏禀皇帝说:“当初火灾发生后,陛下已经下了罪己诏告知天下人,大臣们也都上了奏章承担责任。现在回过头来又把罪过归在别人身上,拿什么来显示信用?况且火灾的缘起虽然有个过程,既然蔓延到宫里来了,怎能说就不是天灾呢?”(于是)有关人员全都得到赦免。
寇准多次反映王旦的短处,王旦却总是称赞寇准。皇帝对王旦说:“你虽然称赞寇准的优点,而他总是反映你的过错。”王旦说:“道理本来就是这样。我在宰相的位置上时间久了,处理政事的过失必然会多。寇准对陛下没有任何隐瞒,更体现了他的忠心与正直,这就是我看重寇准的原因。”皇帝因此更加认为王旦贤能。
本题难度:简单
3、单选题 下列句中划线字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
A、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 料想
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按次序?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知道、懂得
B、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作动词,灭族
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 使……安宁
乐琴书以消忧 以……为乐
C、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 没有
盘盘焉, 囷囷焉 ……的样子
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 谦语,表敬意
D、才能不及中人 平常的人
不抑耗其实而已 它的实际情况
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 今山东省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1.下列句子中,划线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贰:重复
B. 行李之往来? 行李:出使的人
C.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赐:恩惠
D. 因人之力而敝之? 敝:损害
2.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①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②项王默然不应
B. ①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②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C. ①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②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
D. ①无能为也已? ②沛公已去,间至军中。
3.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
? 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 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
? 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论语·学而》)
下列各项中,对选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子贡受到老师的启发,认为就像《诗经》所说的,完善人格要像玉石器物的磨制一样,精雕细刻,精益求精。
B. 孔子认为“贫而无谄,富而无骄”和“贫而乐,富而好礼”二者是有层次和境界上的区别的。前者只是物质追求;而后者则是更高境界的精神追求。
C. 孔子认为做人不仅要做到在贫穷的时候能够不去讨好人,富裕的时候不骄傲自大;还应该在精神上追求乐和礼,做到居贫乐道,处富好礼。
D. 孔子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能够循循善诱,通过启发引导,使学生有所体会,达到认知。
4.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的画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A?
2.C?
3.B
4.
(1)我不能及早任用您,现在情况危急才求您,这是我的过错。
(2)在东面把郑国作为(它的)边境后,又想扩张它西部的边境,如果不使秦国地土地减少,将从哪里取得土地呢?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周处,字子隐,义兴阳羡人也。处少孤,未弱冠,膂力绝人,好驰骋田猎,不修细行,纵情肆欲,州曲患之。处自知为人所恶,乃慨然有改励之志,谓父老曰:“今时和岁丰,何苦而不乐耶?”父老叹曰:“三害未除,何乐之有!”处曰:“何谓也?”答曰:“南山白额猛兽,长桥下蛟,并子为三矣。”处曰:“若此为患,吾能除之。”父老曰:“子若除之,则一郡之大庆,非徒去害而已。”处乃入山射杀猛兽,因投水搏蛟,蛟或沈或浮,行数十里,而处与之俱,经三日三夜,人谓死,皆相庆贺。处果杀蛟而反,闻乡里相庆,始知人患己之甚,乃入吴寻二陆。时机不在,见云,具以情告,曰:“欲自修而年已蹉跎,恐将无及。”云曰:“古人贵朝闻夕改,君前途尚可,且患志之不立,何忧名之不彰!”处遂励志好学,有文思,志存义烈,言必忠信克己。
入洛,稍迁新平太守。抚和戎狄,叛羌归附,雍土美之。转广汉太守。郡多滞讼,有经三十年而不决者,处详其枉直,一朝决遣。以母老罢归。寻除楚内史,未之官,征拜散骑常侍。处曰:“古人辞大不辞小。”乃先之楚。而郡既经丧乱,新旧杂居,风俗未一,处敦以教义,又检尸骸无主及白骨在野收葬之,然始就征,远近称叹。
迁御史中丞,凡所纠劾,不避宠戚。梁王肜违法,处深文案之。及氐人齐万年反,朝臣恶处强直,皆曰:“处,吴之名将子也,忠烈果毅。”乃使隶夏侯骏西征。伏波将军孙秀知其将死,谓之曰:“卿有老母,可以此辞也。”处曰:“忠孝之道,安得两全!既辞亲事君,父母复安得而子乎?今日是我死所也。”既而梁王肜为征西大将军、都督关中诸军事。处知肜不平,必当陷己,自以人臣尽节,不宜辞惮,乃悲慨即路,志不生还。时贼屯梁山,有众七万,而骏逼处以五千兵击之。将战,处军人未食,肜促令速进,而绝其后继。处知必败,左右劝退,处按剑曰:“此是吾效节授命之日,何退之为!且古者良将受命,凿凶门以出,盖有进无退也。今诸军负信,势必不振。我为大臣,以身徇国,不亦可乎!”遂力战而没。
(节选自《晋书·周处传》)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处少孤,未弱冠,膂力绝人绝:超过
B.梁王肜违法,处深文案之。案:查究
C.言必忠信克己克:克制
D.风俗未一,处敦以教义敦:敦厚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处乃入山射杀猛兽,因投水搏蛟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
B.欲自修而年已蹉跎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
C.始知人患己之甚,乃入吴寻二陆 良乃入,具告沛公
D.以母老罢归以若所为,求若所欲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周处少时为乡里所患,与猛兽、蛟龙一并被列为三害,他自己也早有改励之志,但最终促使他改变的事情是他听见乡里人在庆贺自己的死亡。
B.周处被授予楚内史一职,还未到任,又升任散骑常侍,但他以“古人辞大不辞小”为由,先到楚地任内史官,再赴任散骑常侍。
C.周处执法严明,不避宠戚,朝臣们虽然觉得他处理事情太强硬,但都非常敬重他,认为他是“吴之名将子也,忠烈果毅”,举荐他随夏侯骏西征。
D.周处志存义烈,忠信克己,明知遭人陷害,却义无反顾地选择尽节而死。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古人贵朝闻夕改,君前途尚可,且患志之不立,何忧名之不彰!(5分)
译文:?
(2)忠孝之道,安得两全!既辞亲事君,父母复安得而子乎?今日是我死所也。(5分)
译文:?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C
小题3:C
小题4:(1)古人重视早上听到自己的错误,晚上就改正,你的前途还长,况且有志之人只担心不能立志,哪用担心名声不能显扬呢?(贵、且、患、彰各1分,大意1分)
(2)忠孝的道理,哪里能够两全呢?既然辞别父母事奉君王,又怎么能够尽子女之孝道呢?今天是我为国效命的时候了。(安、既、子、所各1分,大意1分)
本题解析:
小题1:敦,劝勉。
小题2:C于是,A又、接着(就)/凭借,B转折/修饰,D因为/用。
小题3:朝臣们认为他是“吴之名将子也,忠烈果毅”,实际上是陷害他。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总结《语言文字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