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知识点复习《文言文阅读》高频考点巩固(2017年最新版)(七)
2017-11-10 22:09:42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1、阅读题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答吴充秀才书
欧阳修
前辱示书及文三篇,发而读之,浩乎若千万言之多,及少定而视焉,才数百言尔。非夫辞丰意雄,沛然有不可御之势,何以至此!然犹自患伥伥莫有开之使前者,此好学之谦言也。
修材不足用于时,仕不足荣于世,其毁誉不足轻重,气力不足动人。世之欲假誉以为重,借力而后进者,奚取于修焉?先辈学精文雄,其施于时,又非待修誉而为重、力而后进者也。然而惠然见临,若有所责,得非急于谋道,不择其人而问焉者欤?
夫学者未始不为道,而至者鲜焉。非道之于人远也,学者有所溺焉尔。盖文之为言,难工而可喜,易悦而自足。世之学者往往溺之,一有工焉,则曰:“吾学足矣。”甚者至弃百事不关于心,曰:“吾文士也,职于文而已。”此其所以至之鲜也。
昔孔子老而归鲁,六经之作,数年之顷尔,何其用功少而至于至也!圣人之文虽不可及,然大抵道胜者文不难而自至也。故孟子皇皇,不暇著书,荀卿盖亦晚而有作。若杨雄、王通,方勉焉以模言语,此道未足而强言者也。后之惑者,徒见前世之文传,以为学者文而已,故愈力愈勤而愈不至。此足下所谓终日不出于轩序,不能纵横高下皆如意者,道未足也。若道之充焉,虽行乎天地,入于渊泉,无不之也。
先辈之文浩乎沛然,可谓善矣。而又志于为道,犹自以为未广,若不止焉,孟、荀可至而不难也。修学道而不至者,然幸不甘于所悦而溺于所止。因吾子之能不自止,又以励修之少进焉。幸甚幸甚。修白。(略有删减)
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莫有开之使前者?开:开导
B.修材不足用于时?修:学习,自修
C.发而读之?发:启封,打开
D.而至者鲜焉?鲜:少,很少
2.下列各组虚词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修学道而不至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B.又以励修之少进焉?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C.方勉焉以模言语?申之以孝悌之义
D.不甘于所悦而溺于所止?业精于勤荒于嬉
3.对这篇文章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下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主要阐述了道与文的关系,二者之间,道应为先,主张文章应该追求道。
B.欧阳修认为,学写文章应先学道,道理充足,文章也就自然有了文采。
C.欧阳修赞扬吴充的文章“辞丰意雄,沛然有不可御之势”,可见他并不反对文采。
D.欧阳修主张要在实践中“充道”,反对作家脱离实际,在书斋里空谈作文。
4.翻译文中加横线的句子。(9分,每题3分)
(1)盖文之为言,难工而可喜,易悦而自足。
译文:?
(2)圣人之文虽不可及,然大抵道胜者文不难而自至也。
译文:?
(3)此足下所谓终日不出于轩序,不能纵横高下皆如意者,道未足也。
译文:?
5.作者在文中以孔子、孟子和杨雄、王通为例,意在证明什么样的观点?请简要述之。(3分)
答:?



2、阅读题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1)~(3)题。
(1)用斜线(/)给下面的文言文画线处断句(限6处)。
  庆 历 中 有 近 侍 犯 法 罪 不 至 死 执 政 以 其 情 重 请 杀 之 范 希 文 独 无 言 退 而 谓 同 列 曰:“ 诸 公 劝 人 主 法 外 杀 近 臣, 一 时 虽 快 意, 不 宜 教 手 滑。” 诸 公 默 然。(选自沈括《梦溪笔谈》,有删节)
(2)文中提到的范希文就是指宋代文学家__________,他的作品有____________。
(3)范希文对“执政”的做法持____________态度,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课内文段,完成下面的题。
  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夫!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杜牧《阿房宫赋》)
1.下列句中加粗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使栋之柱/支负
B.使天下之人/致使
C.使六国各其人/爱护
D.则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依次
2.下列各句中“而”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后人哀之不鉴之
A.倚歌和之
B.逝者如斯,未尝往也
C.客逾庖
D.某所,母立于兹
3.对下列句子的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秦人不暇自哀
A.余自束发读书轩中
B.妪,先大母婢也
C.戍卒叫,函谷举
D.而今安在哉?



4、单选题  【奇】下列各选项中选出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六国论》(特殊的,罕见的)
B.今日违情义,恐此事非奇。《孔雀东南飞》(奇异)
C.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单数,零数)
D.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移居》(佳,美)



5、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为”的意义和用法解释不当的一项是【?】
A.为仲卿母所遣。(介词,表被动)
B.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介词,表被动)
C.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助词,表诘问)
D.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行为)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名句》高频考点..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