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小题1:第二联中的“钟”与“割”字极为传神,富有表现力。请简要分析。(4分)
小题2:结合全诗,请简要分析“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含义及作用。(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①“钟”有钟情之意(或“积聚”也可),大自然似乎钟情于这里,把神奇与秀美集中在这里;表现了泰山的壮美。“割”有分割之意,高高的山峰,把泰山南北分割成阴阳两面(或“傍晚与早晨”也可);表现了泰山的险峻与巍峨高大。评分标准:“钟”与“割”的分析各2分,其中解释1分,作用1分。
小题2:②此联是说一定要登上泰山之巅,看那群山在自己的脚下变得矮小;表现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展现了蓬勃的朝气。
评分标准:解释诗句2分,情感2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2、阅读题 诗歌阅读(12分)
根 牛汉
我是根,
一生一世在地下
默默地生长,
向下,向下……
我相信地心有一个太阳
听不见枝头鸟鸣
感觉不到柔软的微风
但是我坦然
并不觉得委屈烦闷
开花的季节
我跟枝叶同样幸福
沉甸甸的果实
注满了我的全部心血
【小题1】这首诗中作者选用了哪些意象?描绘了一个怎样的场景?(6分)
【小题2】这首诗主要运用了拟人和象征的手法。 “根”有什么象征意义?“根”这一形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6分)
参考答案:
【小题1】根、太阳、鸟鸣、微风、花、叶和果实,描绘了根默默奉献、信心十足、欣然无私地不懈地为花和果实输送水分和养料的场景。(6分)
【小题2】诗中的“根”,既是一生默默奉献的诗人自身的象征,更是不计报酬、甘当陪衬的幕后英雄及其精神的象征。“根”这一形象表达了诗人对为了大局、甘愿默默奉献自我的人格和不计个人得失的人梯精神的礼赞。(6分)
本题解析:
【小题1】解答此题,应先将诗中所写的意象列出,再根据诗句内容,概括其所描写的场景。诗中,用“听不见枝头鸟鸣”和“感觉不到柔软的微风”描绘了根的默默奉献精神。用“开花的季节,我跟枝叶同样幸福”表现了根的信心。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小题2】回答此题,要根据诗句内容概括“根”的象征意义。然后再根据诗句分析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诗中的“根”虽然“听不见枝头鸟鸣”和“感觉不到柔软的微风”,但是,“开花的季节”它“跟枝叶同样幸福”;这是对根的赞美。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8分)
去 蜀
杜 甫
五载客蜀郡①, 一年居梓州。
如何②关塞阻, 转作潇湘游。
万事已黄发, 残生随白鸥。
安危大臣在, 不必泪长流。
【注】①蜀郡,成都。②如何,岂料。
【小题1】简要分析“白鸥”意象的作用。(4分)
【小题2】“安危大臣在,不必泪长流”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以“白鸥”自喻,(1分)写自己像江上白鸥一样飘泊、无依;(2分)营造一种凄清、伤感的意境。(1分)(4分。意思对即可)
【小题2】国家安危自有大臣负责,自己何必老泪长流!(1分)既有对自己的宽慰,(1分)又表达出位卑忧国的情怀。(2分)(4分。意思对即可)
本题解析:
【小题1】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意象。“白鸥”喻示漂泊,诗人回顾平生万事,一无所成,可头上发丝已由白转黄,年纪大了,身衰体弱了,而今只能以抱病残生像江上白鸥一样到处飘泊了。体弱多病,而且到处漂泊,营造一种凄清、伤感的意境。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小题2】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情感。“安危大臣在,不必泪长流”,意思是说国家安危的大计,自有当政的王公大臣支撑,我这个不在其位的寒儒何须杞人忧天,枉自老泪长流呢!表面是在负气说话自我解脱,其实是位卑忧国的肺腑之言。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本题难度:困难
4、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没蕃①故人
张籍
前年戍月支②,城下没全师。
蕃汉断消息,死生长别离。
无人收废帐,归马识残旗。
欲祭疑君在,天涯哭此时。
注:①蕃:指少数民族政权。
②月支:汉代以来西域古国,此处指吐蕃。
小题1:诗歌的颈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此联的景物描写有何作用?(4分)
小题2:《初白庵诗评》评价本诗的尾联“结意深惨”,请结合诗句加以赏析。(6分)
参考答案:
小题1:颈联描绘了战后的残酷场景(1分),全军战败后,遗弃的营帐无人收拾,只有逃回的战马还识得残破的军旗(1分)。营造了孤独、悲凉的氛围(1分),为下文抒情铺垫(1分)。
小题2:尾联与题目照应,是全诗主题所在(2分)。“我”有心祭奠你,又疑心你尚活在人间,此时只有遥望天涯而哭(2分)。尾联隐寓了作者对故人逃过劫难的希望和对残酷战争的痛恨与控诉(2分)。
本题解析:
小题1:试题分析:本题是关于诗歌中的意境类的题目,答这类题,首先是描述所给诗句的画面。颈联“无人收废帐,归马识残旗”一句形象描写战场的情景,全军战败后,遗弃的营帐无人收拾,只有逃回的战马还识得残破的军旗;其次是概括画面的特点,“无人”“归马”可看出孤独、悲凉的氛围。作用的回答,应从内容与结构上来回答,内容上与前一小问有交叉的地方,结构是为下文抒情作铺垫。
小题2:试题分析:对诗句的赏析,应着眼于手法与表达效果这两个方面。从手法上看,尾联与题目相照应。在表达效果的表述时,要围绕“深惨”这一中心。这里包含两点,一是结意深,二是结意的悲惨。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后面问题。
易水送别
骆宾王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这首诗虽然名为“送人”,实际上借描写燕太子丹送_______________,表现出今日送别的壮烈情景,__________________,曲折地表达了诗人苦闷的心境。
参考答案:荆轲;抒怀咏志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