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文学类文本阅读》在线测试(2017年最新版)(八)
2017-11-10 22:59:32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1、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血色豆浆?   
  “哎,哎,哎!漫出去了!”我大声对店主喊道。
  店主似乎是聋子,对我的话根本没什么反应,右手还是用勺子一个劲地把豆浆往小桌上的小碗里舀去,口里则不紧不慢地数着:“1碗,2碗,3碗,……”
  我本想大骂店主“有毛病”,但想到自己孤身一人第一次到这人生地不熟的H小镇,还是忍住了。于是冒出喉头的话便变成了:“店老板,你有没有搞错?”
  店主闻言,乜了我一眼后,说道:“我开这爿店时,你还没来这世上呢!整整二十六年生意做下来了,从没搞错过!”
  “那,你怎么老是往小碗里舀豆浆呢?”
  “他要买,我要卖!公平合理!”
  “全流到地上去了!为啥不给他弄个大盆装装?”
  “用什么东西装豆浆,这,你我就作不了主了。还得由顾客自己决定!本店讲究的是公平买卖,童叟无欺!”
  我忽然发现,用小碗买豆浆的是一名年仅十一岁左右的小子。我对那小子说:“你这钱花得冤不冤?”
  没想到那小子眉头一皱:“关你屁事!我自己的钱,该怎么花就怎么花!只要我高兴!”
  我忽地对店主大叫:“别让这小子寻开心,别卖他!”
  “有货不卖?你是不想让我开这店了?小兄弟呀,难道死了张屠夫就没人吃猪肉?”“小哥,你是第一次来我们这小镇的吧:你就少说两句吧,那三小公子只要听到有人不服,他就要再加买一碗的!”坐在我边上的一位老伯小声对我说。
  “不!从今天开始,有人不服,我要再加买3碗!”真没想到三小公子的耳朵竟会这么灵。
  我环顾左右,只看到满满一屋子人都在自顾喝豆浆,只听得店主像念经一样地数着:“……28碗,29碗,……”
  流了一地的豆浆,像脓水一样向我就坐的地方流过来,令我感到阵阵恶心。“别跟孩子比见识!”我跑出了那店。回头一瞧,那淌在地面上的豆浆却忽地泛红起来,犹如鲜血一样。(选自浙江作家黄克庭小小说集《白开水》)
(1)你怎么理解店主所说的公平买卖,童叟无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最后一句“回头一瞧,那淌在地面上的豆浆却忽地泛红起来,犹如鲜血一样”,如何理解这一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小说反映了怎样的一种社会现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唯利是图,见钱眼开;只要自己能捞到钱,不管浪费不浪费,合不合情理。
(2)这是作者搞清事情原委后的一种感觉体验,血色豆浆象征着两种价值观念激烈碰撞,是一种畸形社会给人带来的心灵极度扭曲惨象,给人带来的是恐怖与恶心感受。(意对即可)
(3)这一怪诞现象,艺术地再现了在商品经济大潮中,两种价值观念、名利观念的碰撞,反映了一些人见利忘义、图名忘义的丑恶现象。(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①钱玄同到北京之时,虽然学术上已经是大师级学者,但他在思想上仍然认为推翻清朝之后中国的出路是要“光复旧物”,而且“愈古愈好”。但袁世凯借助复古企图恢复帝制和张勋复辟两次丑陋的政治表演,促成了关心国运的钱玄同反思他的复古主张。他由一个复古主义者迅速转变为激烈的反传统主义者。这种转变体现为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全盘否定和对西方文化的全盘接受,对新文化运动的积极参与,全面地展示了他的这种取向。
②今天我们熟知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发起人是陈独秀和胡适,但新文化运动若缺少了钱玄同,是否能造成那么大的声势,则殊可存疑。他积极投身新文化运动,以矫枉过正的方式对中国古典文化的各个方面展开全面攻击。对文学传统,他斥之为“谬种”、“妖孽”,提出“应烧毁中国书籍”;对中国戏曲,他认为“今之京戏,理论既无,文章又极恶劣不通”,他提出“要中国有真戏,非把中国现在的戏馆全数封闭不可”;对中国古典小说,他认为“旧小说中十分之九,非诲淫诲盗之作,即神怪不经之谈。否则以迂谬之见,造前代之野史”。这还不算,最激进的是他甚至提出“废除汉文”,他说:“欲废孔学,不得不先废汉文;欲驱除一般人之幼稚的野蛮的顽固思想,尤不可不先废汉文。”
 ?③然而问题是,若真如钱玄同所说,彻底把古典中国的学问打翻在地,那中国该怎么办呢?钱玄同继续语不惊人死不休,他把希望寄托于欧化。一个精通中国古典学问的大师,竟然能够对自己从事的学问以釜底抽薪的方式彻底颠覆掉,钱玄同可真敢标新立异!
  ④钱玄同在新文化运动中提出的这些主张,当然不可能全都实现,但也不是全无成绩。至于他提出新文学要新做的主张,则正是他促成鲁迅加入新文化运动,是《狂人日记》这篇中国乃至世界文学史上的新文学杰作的催生者。鲁迅在《呐喊自序》里也说,是因为不忍抹煞钱玄同们“毁坏这铁屋子的希望”,“终于答应也做文章了,这便是最初一篇《狂人日记》”。今天,鲁迅成为中国新文化无可争议的一面旗帜,钱玄同的催生之功不可谓不大。
  ⑤钱玄同在新文化运动中的功绩显而易见,最明显的事实是,今天我们熟知并广泛运用的标点符号、阿拉伯数字及汉字横排等等,都是钱玄同率先提出的,正是钱玄同“提倡白话文的努力”的结果。虽然时光流逝,白云苍狗,今天的读者大多很难再想起是钱玄同奠基了这一事业,更不会想到我们每天都在使用的标点符号、司空见惯的横排汉字正是出自这位文字音韵大家之手。
  ⑥钱玄同曾说:“我所爱的中国是欧化的中国!”这很容易使钱玄同被误认为是一个崇洋媚外的家伙,但这显然不是事实,否则就不能理解钱玄同晚年的抗日行为。实际上,钱玄同不是当时普通的“全盘西化”论者,他对“欧化”有自己独特的解释:“所谓欧化,便是全世界之现代化,非欧洲人所私有,不过欧洲人闻道较早,比我们先走了几步。我们倘不甘‘自外生成’,唯拼命去追赶这位大哥,务期在短时间之内赶上。”他认为,只要不三心二意,左顾右盼,就一定能赶上这位大哥,到那时,我们就可以“和他们并辔前驱,笑语徐行”了。从这我们可以看出,钱玄同激烈的反传统行为,其实是对当时祖国的落后和混乱怒其不争,因爱之深才痛之切的正常反应。
(节选自袁贺《钱玄同:引领风气的一代宗师》)
小题1:下列各项表述中,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钱玄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全盘否定和对西方文化的全盘接受表明他已由一个复古主义者迅速转变为反传统主义者。
B.在新文化运动中,钱玄同主张全盘欧化,把中国的古典文化彻底打翻在地,有助于新文化运动的发展。
C.钱玄同由复古主义者转变为激烈的反传统主义者,其因素完全在于袁世凯称帝和张勋复辟这两次丑陋的政治事件。
D.精通中国古典学问的大师钱玄同能够对自己从事的学问以釜底抽薪的方式彻底颠覆掉,真是敢标新立异。

小题2:下面有关钱玄同的主张或行动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钱玄同到北京之时,是大师级学者,他认为推翻清朝之后中国的出路是要“光复旧物”。
B.钱玄同晚年的抗日行为证明了他所说的话:“我所爱的中国是欧化的中国!”
C.钱玄同在新文化运动中提出的主张,不可能全都实现,但他还是取得一些成绩的。
D.钱玄同以矫枉过正的方式投身于新文化运动,最后却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小题3:钱玄同在新文化运动中的功绩有哪些?怎样理解他的全盘欧化中国文化的主张?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B
小题3:新文化运动中的功绩:①提出新文学要新做的主张;②催生鲁迅成为中国新文化无可争议的一面旗帜;③率先提出运用标点符号、阿拉伯数字及汉字横排等。
对其全盘欧化主张的理解:①全盘欧化不表明钱玄同崇洋媚外;②钱玄同的全盘欧化主张是指要向西方学习一切先进的东西,并最终赶上西方;③钱玄同的全盘欧化主张是钱玄同强烈的爱国心的具体表现。


本题解析:
小题1:“其因素完全在于”不对,只是“促成”因素。原文是“但袁世凯借助复古企图恢复帝制和张勋复辟两次丑陋的政治表演,促成了关心国运的钱玄同反思他的复古主张”。
小题2:两者之间无直接的证明与被证明的关系。原文是“这很容易使钱玄同被误认为是一个崇洋媚外的家伙,但这显然不是事实,否则就不能理解钱玄同晚年的抗日行为”,这里暗含的意思是钱玄同并非崇洋媚外,因为“所谓欧化,便是全世界之现代化”。
小题3:在新文化运动中的功绩从④⑤段可概括出。对其全盘欧化主张的理解从⑥段可概括出。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9分,每小题3分)
中国古代星宿
当远古的人们第一次仰望星空时,就对这个世界的存在发出了疑问。渐渐的,各个民族都形成了自己对星空的认识。如今的我们似乎很习惯用西方的星座解读生活,却忽略了我们中华自己的智慧,几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已经对我们头顶的星空进行了深刻的思考与探索。
我们中国古代的对星空的认识是在天上重新塑造了一个社会,地面上所有的东西能都在天上对应的找到,那里有皇帝,有皇后,有军队,还有房屋、马车……,在天上形成了一个与地面上类似的人间体系。由于种类繁多,所以中国的古代星宿比较复杂,零乱。但它是对纷扰世界的反映。
古人通常把天上的恒星几个几个地组合在一起,每个组合给一个名称。这样的恒星组合称为星官。各个星官所包含的星数多寡不等,少到一个,多到几十个。所占的天区范围也各不相同。在众多的星官中,三垣二十八宿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这样把所有的星星都划分到不同的星宿里,这不仅方便观测和测量这些恒星并且古人还有更重要的用途。中国古代天文最重要的特点是经世致用,就是每一种星宿划分方法都有一定的用途。通过对星空的观测,我们发展出了精确的历法。还有占星术,它专以战争胜负、年承丰歉、王朝盛衰、帝王安危等军国大事为占测对象,在古代拥有强大的政治功能、军事功能和文化功能,并且由于与皇权的这种特殊关系,决定了它在政治运作中可能扮演重要的角色。大体上我们把星空划分成了“三垣”和“四象”。“三垣”是北天以北极星为中心的一大片星区,“垣”就是城墙的意思,三垣分别是太微垣、紫微垣和天市垣。而“四象”是黄道以及黄道附近围绕天区一周的星宿体系,分别是东方苍龙、西方白虎、南方朱雀、北方玄武。而进一步把每一象再划分成七宿,于是又形成了二十八星宿。
此外,古代的占星家为了用天象来占卜人间的吉凶祸福,分别将天上的星星与地面上的国州相对应,称为分野,具体就是将某个星宿作为某个州的分野,例如,王勃的《滕王阁序》中写道“星分翼轸,地接衡庐”中的翼轸就是说江西的南昌地处翼轸的分野之内。
在中国传统上,北极星有非比寻常的意义,例如公元前1097年周公时代称北极星“微帝”等。这是由于它看起来在天空中固定不动,被众星拥护,故被视为群星之主。《论语·为政》记载“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
而北斗七星是我们最熟悉的星宿之一,由于它醒目的形状和它重要的位置,所以它在中国古人的心目中的地位及其重要,它就像一个巨大的勺子悬挂在北方的天空。随着历史的发展,北斗七星的地位一天比一天高起来,后来成了掌管人们生死的星宿,在道教中,北斗七星被称为七元解厄星君,居北斗星宫,根据人的出生时刻,人的生命可以被七个星君分管。根据这个原理,我们就可以找到自己的主管星。
小题1:下列关于星宿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古代星宿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我们的祖先对现实社会的认识。
B.由于强调星空和人间的对应,种类繁多,中国古代的星宿划分比较复杂。
C.三垣是以北极星为中心的星区,在二十八宿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D.星宿的划分方便对星空的观测,对发展精确的历法有很大意义。
小题2: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各个民族都有对星空不同的认识,今天我们似乎很熟悉西方星座,却忽略了中国古代对星空更为深刻的思考。
B.把星星都划分到不同的星宿,每一种划分方法都有一定的用途,这体现出中国古代天文学经世致用的特点。
C.中国古代的占星术的占测对象都是军国大事,并且与皇权关系密切,对政治、军事活动能有很大的影响。
D.古代的占星家将星宿和国州对应,认为通过对天上的星星的观测,能预测出它所对应的地面区域吉凶祸福。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四象”是将黄道及其附近围绕天区一周的星空,按东西南北四个方位划分的星宿体系。
B.北极星因为在天空中特殊的位置,往往被古人视作统治者的象征,地位自然非比寻常。
C.北斗七星像一个巨大勺子的形状十分醒目,地位十分重要,也是我们最熟悉的星宿之一。
D.道教将北斗七星称为七元解厄星君,认为是掌管生死的星宿,所以其地位越来越高。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A
小题3:D


本题解析:
小题1:C三垣并不在二十八宿之内。
小题2:A “中国古代对星空更为深刻的思考”表述错误。
小题3:D 原文是“随着历史的发展,北斗七星的地位一天比一天高起来,后来成了掌管人们生死的星宿”。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阅读下面语段,按要求回答问题:
民事主体的人格生而平等,每个人都可依自己的精神生活、物质生活的需要自由支配自己的人格,他人不得支配,否则将是对他人独立人格的否定。当然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需要法定代理人代其进行民事活动,甚至支配其人格利益。从形式上讲,这种情况似乎是对民事主体独立人格的否定,但从实质上讲,______。
填人横线上最恰当的是(? )。
A.这种情况是为了实现民事主体的人格
B.这种情况是对民事主体独立人格的肯定
C.这种情况是对民事主体独立人格的冲击
D.这种情况是对民事主体独立人格的侵犯


参考答案:
A。这里考查的是应试者的文字理解能力和法律知识。民法规定:法定代理人,是为了帮助其进行民事活动,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是为了实现民事主体的人格。B、C、D三项显然与民法不符。故正确答案为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18分)
泣红
潘国本
日子就是路。过日子,就是人在走一条路。
他叫周祖福,不过,我更想称他周先生。6岁时,父亲过劳病故,从此靠母亲当佣做“女红”糊口。日子够艰辛了,偏偏他又喜欢需要财力支撑的书画,偏偏他又精细、聪颖,想干出番事业。他的路,很不好走。他将自己比拟为一只嘴角出血的杜鹃,再前缀一个“瘦”字,瘦鹃在啼血。那时他还在读中学,居然一个月写成八幕大剧《爱之花》发在《小说月报》上,文前署名,已是“泣红”——文字未到,愁苦已在。
做了老师后,少年情窦点开了活泼秀丽的女生周吟萍的心扉,郎才女貌,爱得死去活来。可是,再深的爱,怎敌得过殷实富户对一个穷酸书生的鄙薄?最后,只留下宝黛那样的残局。“紫罗兰”是周吟萍的英文名字,之后他办的刊物叫《紫罗兰》,他的文集叫《紫罗兰集》,他的花园叫“紫兰小筑”——他这样啼血!
这样的身世,决定了他的缠绵悱恻,决定了他属于“哀情巨子”,他成了“鸳鸯蝴蝶”里的主角。他购得苏州一个废园,辟出周家花园,畜养绿毛老龟,移植五人墓畔义士梅,伺候白居易手栽的槐树古桩。这个人,吝啬的上帝,只给了他这样一副弱骨柔肠。
也是这个人,当日寇虎视中国时,仍然爱国情挚,坚持正丈和善良。他写下《亡国奴日记》《祖国之徽》等,并与21个文人一道发起文艺界同仁“团结御侮”的宣言。
日本人来了以后,那样的文章没地方发了,但积压的忧愤和才华仍在。他在找可走的路,找上了水石、花木盆景,一条独特的宣泄蹊径,居然也给世间亮出了一位“大师”。先生开创了以历史名画为蓝本、构筑神情俱妖的立体意境先河,又结交苏州盆景名家,切磋琢磨,突破套路,注入文化灵魂,形成粗扎细剪、活泼细腻的苏派风格。上海举办中西莳花盆景大赛,先生两次夺魁。
这样到了新中国成立以后,大气磅礴和暴风骤雨成了社会主旋律。待他蓦然回首,一些旧体制过来的朋友已调整了视角和步履,有了新业绩。而他旧学太多太深,转不过身来,自觉与时代有了距离。我想象他,像只惊兔,呆在窟中,敏感而胆怯。虽也得到了政府的许多关怀和看重,他的一花一木也端坐大雅之堂,接受公众的深爱和赞赏。但即使他谨慎作文,小心做人,依然不时见到报刊揭他伤疤,说他不是。他畅想着融入洪流,大干一场,实现“要他海外虬髯客,刮目相看郭橐驼”,但他觉得还是退避三舍,置身事外比较明智。他也像一只特爱惜羽毛的瘦鸟,就这样,仍有《花前琐记》、《花前续记》等相继出手,且篇篇清丽可诵。这“瘦鸟”,柔情似水,且有关癖,即使池中金鱼也另取爱称:“珠帘卷”、“眼儿媚”、“玲珑女”……先生的境界很理想,可以说他给花木、水石的浇灌,是生命,做着做着,他自己也成了一盆高雅而脆弱的盆景。先生其实清楚,他不是山,不是江,不可能雄伟或者奔腾,他只是枫林雅集外的一条涓流,半窗晴翠间的一只瘦鸟,或竹海饮马,或孤山樵归。
这样又到了“文革”,他当然成了“革命对象”。1968年8月20日,他再次站到批斗席上。批斗延续到午后,高而瘦的他,体躯失衡,两脚发抖,脱肛下坠又趁火打劫袭来,他右手下意识地伸向患处,顶了一下那阵难耐的疼痛,没想到右手还握着红宝书。就这个动作,他被定为“罪大恶极”和“十恶不赦”。
那天,他回到家中,古木伤残,花草呻吟,原先塞满古董的一排大柜七倒八歪,空空如也,一生收藏的珍贵书籍和手稿——这也是他的命根之一,早成灰烬。院外广播震耳,大幅标语越过院墙,直闯院内。能见的路口全被塞死,两天后他投了井。
他用得最多的名字,是周瘦鹃。
泣红,本来是他的一个笔名,不幸成了他的宿命。
(节选白2010年4月6日《文汇报》,有删改
小题1:请理解下面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4分)
(1)过日子,就是人在走一条路。
(2)他自己也成了一盆高雅而脆弱的盆景。
小题2:结合全文,说说本文为什么取名为“泣红”而不是“纪念周瘦鹃先生”。(4分)
小题3:作者在文中把周瘦鹃分别比作“惊兔”“瘦鸟”“盆景”“涓流”等,分别揭示了周先生的什么特点?请简要说说你的理解。(6分)
小题4:请简要说说最后一段话在文中的作用。(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2分)运用比喻,生动形象的揭示了人生之路充满坎坷、布满艰辛的哲理,为下文写文人周瘦鹃的一生定下了基调。(2分)(实指)周瘦鹃把他的才情生命都倾注到了花木水石上,成为著名的盆景艺术家;(虚指)他自己也性情高雅,弱骨柔肠,终难融入新的时代,只能像盆景一样点缀生活,不能自保。
小题1:(4分)“泣红”本只是周瘦鹃的一个笔名,但由于他一生坎坷多难,最终愤而投井,仿佛芳菲委地,催人泣下。 用(泣红)为题,既能与文章的内容相呼应,又有利于揭示周瘦鹃先生悲苦的命运, 比单纯写“纪念周瘦鹃先生”具有更丰富的内涵,更能发人深省。
小题1:(6分)“像只惊兔,待在窟中”,揭示了他的敏感而胆怯;
“像只特爱惜羽毛的瘦鸟”,揭示他的清瘦而悲苦;
他“境界很理想,用生命给花木浇灌”,揭示他的高雅而脆弱;“他不是山,不是江,不可能雄伟或奔腾,只是涓流瘦鸟,或竹海饮马,或孤山樵归”,揭示他的平凡而淡泊。
小题1:(4分)结构上,总结全文,呼应标题与开头;
内容上,高度概括周瘦鹃悲苦多难的一生,表达作者对周先生由衷的敬佩和深切的惋惜之情。


本题解析:
小题1: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考点,能力层次为B,侧重“理解”能力的考查。
小题1: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意”考点,能力层次为B,侧重“理解”能力的考查。
小题1:结合“惊兔”“瘦鸟”“盆景”“涓流”分析性格特点。
小题1:此题考查段尾句的作用,从结构上和内容上两个角度答题。


本题难度:一般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中语文知识点总结《常见题型》..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