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语言运用题
某班举办“经典作品评介”活动,每位同学都写了书评,在班内交流。假如你是主持人请你在下面提供的信息之间加上一段衔接性的文字。
某同学评介《红楼梦》与《罗密欧与朱丽叶》。
主持人:?
某同学评介海明威《老人与海》。
某同学:?
2、单选题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
人能走多远?_________________,目标实现不了,人生也会因这一路风雨跋涉变得丰富而充实,在我看来,这就是不虚此生。
①于是,我想用青春的热血给自己树起一个高远的目标
②人又能攀多高
③目标实现了,便是光荣
④这事不是要问双手而是要问意志
⑤这话不是要问双脚而是要问志向
⑥不仅是为了争取一种光荣,更是为了追求一种境界
A.②④⑤①⑥③
B.⑤②④①⑥③
C.②⑤④⑥①③
D.⑤②④①③⑥
3、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2011年12月20日,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大会宣布9个省会城市摘取“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称号,长春首次跻身此项殊荣,终圆文明城之梦。
B.在第十二届全国冬运会上,被誉为“最美赛事”的花样滑冰项目,让观众不但获得了精神的陶冶和升华,而且获得了审美愉悦。
C.专家认为,如果全国实行统一的药品编码,就可以建立药品信息系统及用计算机对种类繁多的药品进行科学管理打下坚实基础。
D.粮食不同于其他产品,其生产环节明显的季节性决定了它不能像工业产品一样可以零库存周转,因此储备粮食十分重要。
4、语言运用题 阅读下列两则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曾在夏令营见到一个中学生给大家发自己的名片,上面有她的各种头衔和所获荣誉,如学生会副主席、××报小记者、×市三好学生、某大赛一等奖等,她通过这种方式向大家介绍自己,令夏令营的营员们刮目相看,印象深刻。
材料二:在一所中学的高三年级,笔者对四个班的学生进行了调查,统计数字显示,被卷入名片交换热旋风的人数比例是相当高的,占30%以上;其中有一个班级,全班48名学生,居然有17名学生曾与同学交换过名片,占全班人数的35%以上。
(1)用一句话概括以上材料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对中学生使用名片有何看法?请简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单选题 下列句子中,没有正确使用逗号的一项是()
A.我们提出的口号是“努力把握机遇,拼搏造就未来”。
B.五百名矿工全部下岗,不是一件小事情。
C.“干什么呀你?”他说,“你呀,别太过了!”
D.他呀,什么都好,就是太贪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