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中语文知识点复习《文言文阅读》试题预测(2017年最新版)(六)
2017-11-10 23:54:57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1、阅读题  圣 人 以 治 天 下 为 事 者 也 必 知 乱 之 所 自 起 焉(意同“乃”) 能 治 之不 知 乱 之 所 自 起 则 不 能 治。(《墨子·兼爱上》)
给这段文言文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不知乱之所自起/则不能治。
B.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不知乱之/所自起则不能治。
C.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不知乱之/所自起则不能治。
D.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不知乱之所自起/则不能治。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参考译文:圣人是以治理天下为事业的人,必须知道混乱从哪里产生,才能治理他;不知道混乱从哪里产生,就不能治理。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晏 子 辞 千 金
晏子方食,景公使使者至,分食食之,使者不饱,晏子亦不饱。使者反,言之公。公曰:“嘻!晏子之家若是其贫也!寡人不知,是寡人之过也。”使吏致千金与市租,请以奉宾客。晏子辞。三致之,终再拜而辞曰:“婴之家不贫,以君之赐泽覆三族延及交游以振百姓君之赐也厚矣,婴之家不贫也。婴闻之,夫厚取之君而施之民,是臣代君君民也,忠臣不为也;厚取之君而不施于民,是为筐箧之藏也,仁人不为也;进取于君,退得罪于士,身死而财迁于它人,是为宰藏也,智者不为也。夫十总之布,一豆之食,足于中,免矣。”
景公谓晏子曰:“昔吾先君桓公以书社五百封管仲,不辞而受,子辞之何也?”晏子曰:“婴闻之,圣人千虑,必有一失;愚人千虑,必有一得。意者管仲之失而婴之得者耶?故再拜而不敢受命。”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晏子食?方:正?B?终再拜而辞曰?再拜:拜两次
C?取于君?进:前进? D?以百姓?振:同“赈”,救济??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的词语,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①分食之     ?②之不以其道
B?①使吏千金与市租?②乃其父兄昆弟而誓之
C?①寡人不?②孰谓汝多
D?①忠臣不也?②父母之爱子,则之计深远
小题3:文中加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以君之赐,泽覆三族,延及交游,以振百姓,君之赐也厚矣
B?以君之赐泽,覆三族延,及交游,以振百姓,君之赐,也厚矣
C?以君之赐,泽覆三族延,及交游,以振百姓,君之赐也厚矣
D?以君之赐泽,覆三族,延及交游,以振百姓,君之赐,也厚矣
小题4:下列各句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使者反,言之公—使者回去后,把这些情况告诉了齐景公
B?晏子之家若是其贫也—晏子的家庭要是真的那样贫穷的话
C?请以奉宾客—请求让他用(千金和市租)来供奉宾客
D?愚人千虑,必有一得—愚蠢的人考虑多了,必定也会有可取之处


参考答案:小题1:C小题1:A小题1:A小题1:B


本题解析:译文
晏子正在吃饭,齐景公派使臣来到,(晏子)把食物分出来,给使臣吃,(结果)使臣没吃饱,晏子也没吃饱。使臣回去后,把(晏子贫困的情况)告诉了齐景公。齐景公惊叹道:“唉!晏子的家真的像(你说的)这样穷!我不了解,这是我的过错。”(于是)派公差送去千金与税款,请他用千金与市租)供养宾客。晏子没有接受。多次相送,最终(晏子)拜两拜而辞谢道:“我的家不贫穷,由于您的赏赐,恩泽遍及父族、母族、妻族,延伸到朋友,并以此救济百姓,您的赏赐够丰厚了,我的家不贫穷啊。我听人这样说,从君主那里拿来厚赏然后散发给百姓,这就是臣子代替君主统治人民,忠臣是不这样做的;从君主那里拿来厚赏却不散发给百姓,这是用筐箧收藏财物归为己有,仁义之人是不这样做的;在朝中,得到君主的厚赏,在朝外,取得君主赏赐不能与士人共享而得罪他们,死后财物转为别人所有,这是为家臣蓄积财物,聪明的人是不会这样做的。有衣穿,有饭吃,(只要)心里满足就可以免于(一切)忧患。”
齐景公对晏子说:“从前我们前代的君主桓公用五百里的土地人口授予管仲,(他)接受了并没有推辞,你推辞不接受是为什么呢?”晏子回答说:“我听人这样说,圣明的人考虑多了,也难免会有失误。愚蠢的人经过多次考虑,也有可取之处。想来这是管仲的错,是我的对吧?因此再次拜谢而不能接。”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题。
  郅都者,杨人也。以郎事孝文帝。孝景时,都为中郎将,敢直谏,面折大臣于朝。尝从帝入上林,贾姬如厕,野彘卒入厕。上目都,都不行。上欲自持兵救贾姬,都伏上前曰:“亡一姬复一姬进,天下所少宁贾姬等乎?陛下纵自轻,奈宗庙太后何!”上还,彘亦去。太后闻之,赐都金百斤,由此重郅都。
  济南瞷氏宗人三百余家,豪滑,二千石莫能制,于是景帝乃拜都为济南太守。至则族灭瞷氏首恶,余皆股栗。居岁余,郡中不拾遗。旁十余郡守畏都如大府。
  都为人勇,有气力,公廉,不发私书,问遗无所受,请寄无所听。常自称曰:“已倍亲而仕,身固当奉职死节官下,终不顾妻子矣。”
  郅都迁为中尉。丞相条侯至贵倨也,而都揖丞相。是时民朴,畏罪自重,而都独先严酷,致行法不避贵戚,列侯宗室见都侧目而视,号曰“苍鹰”。
  临江王征诣中尉府对簿,临江王欲得刀笔为书谢上,而都禁吏不予。魏其侯使人以间与临江王。临江王既为书谢上,因自杀。窦太后闻之,怒,以危法中都,都免归家。孝景帝乃使使持节拜都为雁门太守,而便道之官,得以便宜从事。匈奴素闻郅都节,居边,为引兵去,竟郅都死不近雁门。匈奴尝为偶人像郅都,令骑驰射莫能中,见惮如此。匈奴患之。窦太后乃竟中都以汉法。景帝曰:“都忠臣。”欲释之。窦太后曰:“临江王独非忠臣邪?”于是遂斩郅都。(选自《史记·酷吏列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岁余,郡中不拾遗/居:过了
B.临江王征中尉府对簿/诣:往,到
C.野彘入厕/卒:最终
D.临江王非忠臣邪/独:难道
2.下列各组中,加粗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令骑驰射莫能中,惮如此/生孩六月,慈父背?
B.旁十余郡守畏都大府/安见方六七十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C.列侯宗室见都侧目视/我决起而飞,枪榆枋
D.而便道官,得以便宜从事/胡为乎遑遑欲何
3.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郅都不畏强权、敢于对抗豪强权贵的一组是(?)
①问遗无所受,请寄无所听
②独先严酷,致行法不避贵戚?
③陛下纵自轻,奈宗庙太后何
④丞相条侯至贵倨也,而都揖丞相?
⑤列侯宗室见都侧目而视,号曰“苍鹰”?
⑥太后闻之,赐都金百斤,由此重郅都
A.①④⑤?
B.②④⑤
C.②③⑥?
D.④⑤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郅都被汉景帝任命为济南郡太守后,雷厉风行地打击济南豪强,影响极大,周围十几郡太守对他衷心敬服,视他如上司。
B.临江王被传到中尉府受审,郅都责讯甚严,临江王恐惧,请求郅都给他刀笔,欲写信直接向汉景帝谢罪,郅都不许。
C.郅都执法不阿,从不趋炎附势,难免得罪权贵,后因其对头魏其侯故意陷害,致使临江王自杀,郅都也因此遭窦太后记恨,最终被处决。
D.景帝欲救遇险的贾姬却遭到郅都的阻止,可见郅都是一个能考虑宗庙社稷而直言进谏的难得的忠臣。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已倍亲而仕,身固当奉职死节官下,终不顾妻子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匈奴素闻郅都节,居边,为引兵去,竟郅都死不近雁门。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C
2.D
3.B
4.C
5.(1)我既然离开父母出来做官,那本来就应该奉公守节以身殉职,无论如何不能再顾及妻子儿女。
  (2)匈奴人早就听说过郅都的为人,郢都一到任后,匈奴便自动地把军队撤走了,直到郅都死都没有再靠近雁门。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外扮监斩官上,云)下官监斩官是也。今日处决犯人,着做公的把住巷口,休放往来人闲走。(净扮公人,鼓三通、锣三下科。刽子磨旗、提刀,押正旦带枷上。刽子云)行动些,行动些,监斩官去法场上多时了。(正旦唱)
  【正宫】【端正好】没来由犯王法,不提防遭刑宪,(甲)。顷刻间游魂先赴森罗殿,怎不将天地也生埋怨。
  【滚绣球】①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着生死权。②天地也!只合把清浊分辨,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③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④天地也!(乙),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⑤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⑥哎,只落得两泪涟涟。
1.将下面两句话分别填入文中甲、乙处,并体会其表达作用。  
  A.做得个怕硬欺软  B.叫声屈动地惊天
  甲:(  ) 乙:(  )
2.请从【滚绣球】中找出符合下列分析的相应句子,将序号填入后面的括号中。  
A.用对比对偶修辞方式痛陈现实的不公道。(    )  
B.采用对偶和大声呼告对天地加以否定控诉。(    )  
C.丢掉了幻想和敬畏,用呼告对天地进行指责和揭露,得出了结论。(   )  
D.用呼告和反问句对天地悲愤地质问。(    ) 
3.请把窦娥指斥天地,否定鬼神,表现其强烈反抗性格的重点词语找出来。(至少找出3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甲:(B) 乙:(A)
2.A.③  B.⑤  C.④  D.② 
3.怕硬欺软、顺水推船、清浊不辨、不分好歹、错勘贤愚等。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叔文①,越州人,以棋入东宫。颇自言读书知理道,乘间常言人间疾苦。上将大论宫市事,叔文说中上意,遂有宠。因为上言:“某可为将,某可为相,幸异日用之。”密结韦执谊,并有当时名,欲侥幸而速进者:陆质、吕温、李景俭、陈谏、刘禹锡、柳宗元等十数人,定为死交;而凌准、程异等又因其党而进,交游踪迹诡秘,莫有知其端者。贞元十九年,补阙张正买疏谏他事,得召见。正买与王仲舒、常仲孺相善,数游止。正买得召见,诸往来者皆往贺之。有与之不善者,告叔文、执谊,云:“正买疏似论君朋党事,宜少诫!”执谊、叔文信之。执谊尝为翰林学士,父死罢官,此时虽为散郎,以恩时时召入问外事。执谊因言成季等朋宴聚游无度,皆谴斥之,人莫知其由。叔文既得志,与王伾、李忠言等专断外事,遂首用韦执谊为相,其常所交结,相次拔擢,至一日除数人,日夜群聚。叔文颇任事自许,微知文义,好言事,上以故稍敬之。上疾久不瘳,内外皆欲上早定太子位,叔文默不发议。已立太子,天下喜,而叔文独有忧色。常吟杜甫《题诸葛亮庙》诗末句,云:“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因歔欷流涕,闻者咸窃笑之。虽判两使事,未尝以簿书为意,日引其党,屏人切切细语,谋夺宦者兵,以制四海之命。既令范希朝、韩泰总统京西诸城镇行营兵马,中人②尚未悟。会边上诸将各以状辞中尉,且言“方属希朝”,中人始悟兵柄为叔文所夺,乃大怒曰:“从其谋,吾属必死其手。”密令其使归告诸将曰:“无以兵属人。”希朝至奉天,诸将无至者。韩泰白叔文,计无所出,唯曰:“奈何,奈何!”无几而母死,执谊益不用其语。叔文怒,与其党日夜谋起复,起复必先斩执谊,而尽诛不附己者,闻者皆凶惧。皇太子既监国,遂逐之,明年乃杀之。
(选自韩愈《顺宗实录》第五卷)
【注】①叔文:姓王,唐朝著名政治改革家。他所领导的改革史称“永贞革新”。 ②中人:宦官。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异日用之幸:希望
B.程异等又因其党而进:进宫
C.叔文颇任事自许:赞许
D.无以兵人属:隶属

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可能成为王叔文被杀原因的一组是(3分)(?)
①乘间常言人间疾苦?②与王伾、李忠言等专断外事
③正买疏似论君朋党事?④内外皆欲上早定太子位,叔文默不发议
⑤因歔欷流涕,闻者咸窃笑之?⑥谋夺宦者兵,以制四海之命
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③⑤
D.②④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王叔文没有多少文化,关心百姓疾苦,有志于改革朝政。受到宠信后常常向皇帝进言,推荐那些他认为优秀的人。
B.王叔文与韦执谊、李景俭、刘禹锡、柳宗元等结交,相互间交往甚密。他掌握大权之后,大量提拔自己的同党。
C.王叔文强烈反对皇帝立太子,因此遭到太子忌恨。太子听政后,就利用宦官的力量把王叔文逐出京城并杀了他。
D.韦执谊曾担任翰林学士,做散郎时受到皇帝宠信。后来在王叔文的支持下做了宰相,但后来他又背叛了王叔文。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其常所交结,相次拔擢,至一日除数人,日夜群聚。(5分)
(2)中人始悟兵柄为叔文所夺,乃大怒曰:“从其谋,吾属必死其手。”(5分)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1:D
小题1:C
小题1:(1)他们平常所交结的人,相继得到提拔,以至于一天提拔好几个人,日夜相聚在一起。
(2)宦官们才明白兵权被王叔文夺走了,于是大怒道:“如果顺从了他的谋划,我们这些人一定死在他手里。”


本题解析:
小题1:进:做官,被任用。
小题1:②有专权的嫌疑,宜遭皇帝之忌;④得罪了太子;⑥得罪了受皇帝宠信的宦官。
小题1:王叔文反对立太子,但并没有直言反对。“利用宦官的力量”是无中生有。
小题1:(1)“所”字结构1分、“相次”1分、“除”1分,句意2分(2)“中人”1分、被动句式1分、“吾属”1分,句意2分。
【参考译文】
王叔文是越州人,凭借棋艺被召入东宫。经常说自己读过书,而且懂得治理国家的道理,经常找机会向皇上谈论百姓的疾苦。皇帝将要对宫市的事情大加讨论,叔文的说法合乎了皇帝的心意,于是得到了宠幸。他趁机对皇帝说:“某人可以做大将,某人可以做宰相,希望以后能任用他们。”秘密地结交韦执谊,和当时那些有名望,又想通过侥幸的机会迅速得到任用的陆质、吕温、李景俭、陈谏、刘禹锡、柳宗元等十几个人,互相之间定为生死之交;而凌准、程异等又因为是他们的同伙而得到任用。相互之间交游的踪迹非常诡秘,没有人知道其中的底细。贞元十九年,补阙张正买上疏进谏别的事情,得到皇帝的召见。正买与王仲舒、常仲孺互相交好,经常往来。正买得到皇帝召见,那些与他来往的人都前往道贺。有与他关系不好的人,告诉王叔文、韦执谊,说:“正买上疏好像在说你们朋党的事,你们应该稍加注意。”韦执谊、王叔文相信了他的话。韦执谊曾经担任翰林学士,父亲去世时罢了官职,这时候虽然仅仅是个散郎,却因为皇帝的恩宠常常被召入宫中询问宫外的事情。韦执谊趁机说成季等人结党宴会聚游没有节制,他们就都受到谴责而贬斥,人们都不知道什么原因。王叔文得志以后,和王伾、李忠言等人专制独断宫外的大事,首先将韦执谊任命为宰相,他们平常所交结的人,相继得到提拔,以至于一天提拔好几个人,日夜相聚在一起。王叔文很是以承担大事而自我赞许,也略略懂得一些文辞,喜欢向君王进谏议论政事,皇帝因此对他很是尊敬。皇帝的病长期不能痊愈,朝廷内外的人都希望皇帝早日立下太子,王叔文默然不发议论。太子确立以后,天下人都很高兴,可是王叔文独独面带忧色。常常吟诵杜甫《题诸葛亮庙》诗的末句,说:“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这样的时候就歔欷流泪,听到的人都私下里嘲笑他。虽然他主管两使之事,但从来没有留意过簿书的事,每天都是召集他的同党,屏退他人窃窃私语,谋划夺取宦官手中的兵权,来控制四海之内的命令。王叔文命令范希朝、韩泰总领京西诸城镇行营兵马后,宦官还没有醒悟。恰逢边关上的各位将领都呈上状子向中尉辞官,并且说“将要归属于范希朝”,宦官们才明白兵权被王叔文夺走了,于是大怒道:“如果顺从了他的谋划,我们这些人一定死在他手里。”密令那些信使回去告诉各位将领说:“不要把兵权交给别人。”范希朝到了奉天,那些将领没有一个去拜会他。韩泰把这件事报告王叔文,他们一点办法也想不出来,只是说:“怎么办?怎么办?”不久,王叔文的母亲去世,韦执谊更加不听信他的话。王叔文大怒,与他的同党日夜策划再次被起用,而要起用就必须先杀死韦执谊,全杀掉那些不依附自己的人,听到这个消息的人都惶恐不安。皇太子监国以后,就将王叔文逐出京城,第二年又把他杀了。


本题难度:一般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中语文答题技巧《语言文字运用..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