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语文基础知识《文言文阅读》高频考点强化练习(2017年最新版)(七)
2017-11-10 23:56:14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大 中 小】
1、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 陈汝咸,字华学,浙江鄞县人。少随父锡嘏讲学证人社,黄宗羲曰:“此程门之杨迪,朱门之蔡沈也。”康熙三十年,会试第一,成进士,选庶吉士,散馆授福建漳浦知县。民好讼,严惩讼师,无敢欺者。县中赋役故责户长主办,版籍混淆,吏缘为奸。汝咸躬自编审人丁,各归现籍。以三百户为一保,第其人口多寡供役。五年一编丁,而役法平。吏胥以不便挠之,大吏摇惑,汝咸毅然不回,奸人无所施技。民乐输将,赋无逋负。 俗轻生,多因细故服断肠草死,挟以图财。汝咸力惩其弊,令当刑者掘草根赎罪。禁舁神疗病,晓示方证。自制药以济贫者。毁学宫伽蓝祠,葺故儒陈真晟、周瑛、高登诸人所著书,表章之。归诚书院,乃黄道周讲学地,为僧据,逐而新之。无为教①者,男女群聚茹蔬礼佛,籍其居为育婴堂。西洋天主教要大吏将于漳浦开堂,却止之。修文庙,造祭器,时会邑中士绅于明伦堂讲经史性理诸书。设义学,延诸生有学行者为之师。修朱子祠。教养兼施,风俗为之一变。会大水骤涨,几及城堞,负钱登城,多为木筏,渡一人与钱三十,人皆以钱助拯,活者数千。多方抚恤,虽灾不害。 土寇伏七里洞,将入海,发兵击之,走山中。密招贼党,诱擒其渠曾睦等,余党悉散。又擒海盗徐容,尽得贼中委曲,赦其罪,责以招抚。诸盗归诚,海氛遂清。汝咸任漳浦凡十有八年,大吏因南靖多盗,调使治之,县民请留不得,构生祠曰月湖书院,岁时祀之。汝咸至南靖,诸盗自首就抚,开示威信,颂声大作。 四十八年。内迁刑部主事,擢御史。会海盗陈尚义乞降,汝咸自请往抚。圣祖命郎中雅奇偕汝咸所荐阮蔡生往,尚义率其党百余人果就抚,擢通政使参议。五十三年,命赴甘肃赈荒,徒步穷乡,感疫,卒于固原。漳浦士民闻之,奔哭于月湖书院,醵金置田,岁祀不绝。 选自《清史稿》卷四百七十六,有删节) 【注】无为教:创建于明正德、嘉靖年间,教义近于禅宗南派的教派。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民乐输将,赋无逋负逋:拖欠 B.葺故儒陈真晟、周瑛、高登诸人所著书葺:修筑 C.男女群聚茹蔬礼佛茹:吃,食用 D.诸盗自首就抚 就:接受
| 小题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直接体现陈汝咸为官兴利除弊的一组是(3分) ①成进士,选庶吉士,散馆授福建漳浦知县?②汝咸躬自编审人丁,各归现籍③禁舁神疗病,晓示方证,自制药以济贫者④无为教者,男女群聚茹蔬礼佛⑤设义学,延诸生有学行者为之师⑥尚义率其党百余人果就抚 A.①②④ B.②③⑤ C.①③⑥ D.④⑤⑥
|
小题3: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证人社讲学时,陈汝咸的父亲受到大儒黄宗羲的称赞;陈汝咸自幼深受父亲影响,长大以后也不同凡响。
B.漳浦县户口登记情况长期混乱,猾吏趁乱为奸。陈汝咸任知县后,亲自审核,重新登记,清除了多年积弊。
C.陈汝咸深谙治民之道,重视文化建设,教养兼施,多措并举,改变县内多年的陋习,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D.南靖多盗,上级调陈汝咸前去治理;漳浦士民请求留任,但未获准,于是就为汝咸修筑生祠以表感念之情。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⑴吏胥以不便挠之,大吏摇惑,汝咸毅然不回,奸人无所施技。(4分)
⑵又擒海盗徐容,尽得贼中委曲,赦其罪,责以招抚。(3分)
⑶予虽浩然无所愧怍,然微以自文于君亲,君亲其谓予何!(3分)
2、单选题 对“临”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面对、迎)
B.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临时)
C.居高临下(从高处往低处看)
D.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将要)
3、单选题 对下列古今异义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参:验,检查。今常用义为:加入)
B .声非加疾也(疾:强,宏亮。今常用义为:疾病,或快)
C .蟹六跪而二螯(跪:脚或腿。今指动词“跪下”的“跪”)
D .金就砺则利(金:黄金。今指刀剑等金属制品)
4、阅读题 阅读《论语》中的一段文字,完成小题。(5分)
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小题1:在第二段文字中,孔子借用“风”与“草”的比喻,说明了什么道理?(请用文中的原句回答)(1分)
小题2:孔子一方面强调“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的熏陶作用,另一方面又号召自己的学生对求“鸣鼓而攻之”,这样做是否自相矛盾?请对此谈谈你的看法。(4分)
5、阅读题 用斜线(/)给下面的短文断句。(限划8处)(4分)
余方悟钓者之将下钩必先投食以引之鱼图食而并吞钩久乃知凡下食者皆将有钩矣然则名利之薮独无钩乎不及其盛下食之时而去之其能脱钩而逝者几何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