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中语文知识点复习《文言文阅读》试题预测(2017年最新版)(八)
①有梓人款其门,愿隙宇而处焉②吾指使而群工役焉。舍我,众莫能就一宇。③量栋宇之任,视木之能举,挥其杖,曰“斧!④他日入其室,其床阙足而不能理,曰:“将求他工。”⑤食於官府,吾受禄叁倍;作於私家,吾收其宜大半焉⑥画宫於堵,盈尺而曲尽其制,计其毫厘而构大厦,无进退焉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②③⑥ D.①②⑥ |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1:C
小题1:B
小题1:(1)他在墙上画出房屋图样,这一尺见方的图样却完全合乎规格,依据图上的尺寸建造高大的屋宇,没有一点儿差错。
(2)那个木匠师傅是放弃他的手艺,专门发挥他的智力,而且能了解、掌握(建筑学)关键问题的人吧!
本题解析:
小题1:丞相
小题1:①有木匠想要找个地方住,还未表现高超技艺。④表现他不能自己修理床脚。
小题1:说明他是一个贪图工钱和财物的人错。这说明他不是一般的木匠,为后文做铺垫。
小题1:本题考查翻译能力。关键点:(1)堵:墙,?曲:完全,详尽,?进退:差错,失误(2)舍:放弃,?体:掌握, 体察 , 要:关键问题。
参考译文:
裴封叔的住宅,在光德里。有个木匠师傅敲响了他的大门,想在他那里租间空屋居住。他的职业让他随身带有量尺(度量长短的工具)、圆规、曲尺(量方的器具)、墨线和墨斗等东西,家里没有木工用的磨刀石和刀斧这些工具。问他的技能,他说:“我善于计算建筑材料。看房屋建筑的规模,(考虑怎样用料)适合高低、深浅、方圆和长短的需要,(随后)我就指挥工匠们具体劳作。若是没有我,工匠们就无法建成一座房屋。所以,到官府干活谋生,我得到的工资(是工人们的)三倍;到私家干活,我得到的工钱是总收入的大半。”
有一天,(我)到他的屋里去,看见他睡的床缺了一只脚(自己)却不会修理,说:“打算请别的木工来修。”我觉得他很可笑,觉得他是个没有技术却贪图工钱和财物的人。
后来,京兆尹要修建衙门,我经过那里,看到积聚了许多建筑材料,汇聚了许多工人。他们有的拿着斧头,有的拿着刀锯,都围成圈子面对那个木匠师傅站着。木匠师傅左手拿着度量工具,右手拿着一根棒,就站在中间。(他)估量房屋的规格,观察哪根木头可以选用,然后挥着手里的那根木棒说:“砍!”那些拿斧头的工人们就奔向右边。回过头去指着(木料)说:“锯!”那些拿锯子的工人们就奔向左边。一会儿,拿斧头的在砍,拿刀子的在削,都看他的脸色,等他说话,没有哪一个敢自己决定怎么干。其中有个别担当不起任务的,他就生气地斥退那个人,也没有谁敢怨恨他。他在墙上画了一座房屋的图样,只有一尺见方的面积,却可以把房屋结构丝毫不差地全部勾画出来,照着图样的尺寸计算来建造大厦,就不会有出入了。房屋建成以后,在正梁上题字说:“某年某月某日某人建造。”就是他的姓名。所有实际动手造房子的工匠们都不列名,我向四周一看大吃一惊,这才明白那个木匠师傅的技术确实是十分高超。
接着,我感叹道:那个木匠师傅是放弃他的手艺,专门发挥他的智力,而且能了解、掌握(体察)建筑学关键问题的人吧!我听说用脑力的人指挥(役使)人,用体力的人被人指挥(役使),他大概(也许、恐怕)就是用脑力的人吧!有手艺的人使用他的技能,有智慧的人出谋划策,他也许就是有智慧的人吧!这完全可以为辅佐帝王、治理国家的人效法,事情没有什么比这更近似的了。
那些治理国家的帝王,根本在于用人。那些辅佐皇帝、治理国家的宰相,选拔、任命官吏,指挥、使用官吏,分别按照朝廷的法律规定来升降他们,一律按朝廷的制度来整顿他们,就像那个木匠师傅依据规矩绳墨来决定房屋的规格(规制、规模)一样。选择天下的官吏,使他们适合所担当的职务;安定天下的百姓,使他们专心工作。观察了京城就了解乡野,观察了乡野就能了解各地,观察了各地就能了解全国。那些远的近的小的大的各种事情,都可以用手按着图纸来决定怎样处理它们。这就像木匠师傅在墙上先画房屋草图然后照着它建造房屋直到完成一样.有才能的人提拔上来重用他们(并发挥他们的本领) ,使(他们)不必对任何人感激;没有才能的人就辞退,停止他们的工作,也没有人会怨恨自己。
这样以后,做宰相的道理才算懂得,各诸侯国才得到了治理。做宰相的方法真正掌握好了,全国各地真正治理好了,天下的人就会抬头仰望着说:“这是我们宰相的功劳呀!”后人也会根据史书记载的事迹仰慕地说:“这是那个宰相的才能呀!”就像那个木匠师傅把自己的名字写在梁上表明自己的劳绩一样,而实际动手造房子的工人们是不能列名的。宰相真是伟大呀!懂得这个道理的,只有我们所说的宰相罢了。
我认为做木匠师傅的道理跟做宰相的道理相似,因而写了这篇文章并且将之保存起来。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文后问题。
南越王尉佗者,真定人也,姓赵氏,秦时用为南海龙川令。至二世时,南越尉任嚣病且死,召龙川令赵佗语曰:“秦为无道,天下苦之,陈胜等州郡各共兴军聚众,虎争天下,中国扰乱,未知所安。南海僻远,吾恐盗兵侵地至此,吾欲兴兵绝新道,自备,待诸侯变,会病甚。且番禺负山险,阻南海,东西数千里,颇有中国人相辅,此亦一州之主也,可以立国。郡中长吏无足与言者,故召公告之。”即被佗书,行南海尉事。嚣死,佗即移檄告横浦等诸关曰:“盗兵且至,急绝道聚兵自守!”因稍以法诛秦所置长吏,以其党为假①守。秦已破灭,自立为南越武王。高帝已定天下,为中国劳苦,故释佗弗诛。汉十一年,谴陆贾因立佗为南越王,与剖符②通使,和集百越,毋为南边为患。
高后时,有司请禁南越关市铁器。佗曰:“高帝立我,通使物,今高后听谗臣,别异蛮夷,此必长沙王计也,欲倚中国击灭南越而王之,自为功也。”于是佗乃自尊号为南越武帝,发兵功长沙边邑,败数县而去焉。高后谴将军隆虑侯灶往击之。越暑湿,士卒大疫,兵不能逾岭。岁余,高后崩,即罢兵。佗因此以兵威边,财物赂遗闽越,役属焉,东西万余里。乃乘黄屋,左纛③,称制④,与中国侔⑤。 (节选自《史记?南越列传》)
[注]①假:代理。?②剖符:皇帝分封诸侯用的符信。?③纛:古代军队里的大旗。?④称制:自称皇帝。?⑤侔:相等。
1、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扰乱,未知所安?扰乱:扰攘、动乱
B、且番禺负山险?负:背靠
C、即被佗书,行南海尉事?被:给予
D、财物赂遗闽越?遗: 遗产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①南越尉任嚣病且死?②吾攻赵,旦暮且下
B、①待诸侯变,会病甚?②会使者交驰,北邀当国者相见
C、①为中国劳苦,故释佗弗诛 ②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
D、①岁余,高后崩,即罢兵?②即捕得三两头,又劣弱不中于款
3、下列各句中“之”字称代内容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秦为无道,天下苦之?称代前文的“秦为无道”
B、郡中长吏无足与言者,故召公告之?称代前文的“郡中长吏无足与言者”
C、欲倚中国击灭南越而王之?称代前文的“南越”
D、高后谴将军隆虑侯灶往击之?称代前文的“赵佗”
4、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赵佗能够“割据自立”的因素的一组是
①秦为无道,中国扰乱?②恐盗兵侵地至此?③番禺负山险,阻南海?④颇有中原人相辅?⑤高帝已定天下,为中国劳苦?⑥高后听谗臣,别异蛮夷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②③? D、④⑤⑥
5、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秦二世时,赵佗担任南海郡龙川县县令,是任嚣的下属;后得到任嚣的信任,代任南海郡尉的职务。
B、汉高祖刘邦平定天下后,由于中原百姓困苦,无暇他顾,被迫封赵佗为南越王,以保持南方的安定。
C、高后执政时期,禁止赵佗在边关设市进行铁器贸易,并派大军征讨赵佗,攻占了赵佗的好几座县城。
D、高后驾崩后,赵佗用财物收买百越各部落,使他们归附南越,进而扩展疆土,与汉朝天子分庭抗礼。
6、将文言文阅读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因稍以法诛秦所置长吏,以其党为假守。
⑵越暑湿,士卒大疫,兵不能逾岭。
参考答案:DDBAC⑴(赵佗)乘机(或“于是”)用刑法逐步诛杀秦朝设置的官员,(任)用自己的亲信(或“党羽”)做代理官员。 ⑵南越的气候(或“天气”)炎热潮湿,军中发生严重疫症,大军无法翻越山岭。
本题解析:1(遗:给)? 2(①副词“随即”;②连词“即使”)? 3(指“防御外侵,自立国家的事”) 5(文中并无“攻占了赵佗的好几座县城”,“败数县而去”的是赵佗)
[参考译文]
南越王尉佗,是真定郡人,姓赵,在秦朝时被任命为南海郡龙川县的县令。到秦二世时,南海尉任嚣病重快死的时候,召见龙川县令赵佗,告诉他说:“秦朝的政治暴虐无道,天下人感到很痛苦,陈胜等人在他们所属的州郡各自组织军队,集合民众,龙争虎斗般地夺取天下,中原动乱,不知什么时候才会安定。我们南海郡偏僻遥远,我担心那些作乱的军队侵略到我们这里来,我想发动军队断绝我们和秦朝的通道,自我防备,以静待诸侯的变乱,恰好我的病这么重。况且番禺这个地方,后有险固的山塞可以依靠,前有南海横阻着,从东到西,有数千里之大,也有不少中原人在辅助,这也可以成为一州的主人,可以建立一个国家。郡中的官吏没有谁值得我和他商量,因此召见阁下,把我的心意告诉您。”就颁授任命的文书给赵佗,让他执行南海尉的职务。任嚣死后,赵佗就立即传送檄文通知横浦等关隘的官吏说:“乱军就要到了,赶快断绝通道,集合军队,各自好好防守!” 乘机用刑法逐步诛杀秦朝设置的官员,用自己的亲信做代理官员。秦朝灭亡后,赵佗自己立为南越武王。汉高帝平定天下后,顾虑到中原百姓的劳苦,因此放弃对赵佗的征讨,不诛杀他。汉高帝十一年,派陆贾去立赵佗为南越王,与他剖符定约,互通使节,要他集中百越的民心,和睦相处,不要成为中原南边的祸害。
高后时,官吏请求禁止对南越开设关市和出售铁器。赵佗说:“汉高帝立我为南越王,互通使节信物,现在高后听信臣子的谗言,故意分别汉朝和蛮夷的不同,这一定是长沙王的计谋,想要依赖中原消灭南越,兼做南越的君王,当作自己的功劳。”于是赵佗就尊称自己为南越武帝,派军队攻打长沙王的边邑,打败了好几个县才离去。高后派遣将军隆虑侯灶往去攻打南越。恰好南越的气候炎热潮湿,军中发生严重疫症,大军无法翻越山岭。一年后,高后驾崩,就罢兵回朝了。赵佗乘此机会便以他的兵力威服南越边界各小国,用财物讨好闽越各国的候王,使他们归附南越,领土从东到西有一万多方里之大。于是就乘坐天子的黄屋车,左边竖着天子的大纛,自称皇帝,一切规模制度都和中原相似。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小洋
【明】王思任
由恶溪登括苍,舟行一尺,水皆污①也。天为山欺,水求石放,至小洋而眼门一辟。
吴闳仲送我,挈睿孺出船口,席坐引白,黄头郎以棹歌赠之,低头呼卢,俄而惊视,各大叫,始知颜色不在人间也。又不知天上某某名何色,姑以人间所有者仿佛图之。
落日含半规,如胭脂初从火出。溪西一带山,俱以鹦鹉绿,鸦背青,上有猩红云五千尺,开一大洞,逗出缥天,映水如绣铺赤玛瑙。
日益曶②,沙滩色如柔蓝懈白,对岸沙则芦花月影,忽忽不可辩识。山俱老瓜皮色。又有七八片碎剪鹅毛霞,俱黄金锦荔,堆出两朵云,居然晶透葡萄紫也。又有夜岚数层斗起,如鱼肚白,穿入出炉银红中,金光煜煜不定。盖是际,天地山川,云霞日彩,烘蒸郁衬,不知开此大染局作何制。意者,妒海蜃,凌阿闪③,一漏卿丽④之华耶?将亦谓舟中之子,既有荡胸决眦之解,尝试假尔以文章,使观其时变乎?何所遘⑤之奇也!
夫人间之色仅得其五,五色互相用,衍至数十而止,焉有不可思议如此其错综幻变者!曩吾称名取类,亦自人间之物而色之耳。心未曾通,目未曾睹,不得不以所睹所通者,达之于口而告之于人;然所谓仿佛图之,又安能仿佛以图其万一也!嗟呼,不观天地之富,岂知人间之贫哉!
(选自《新编古文观止》)
【注】①污:不流动之水,谓此江多滩石,水流不畅,船行艰难。②曶:昏暗。③阿闪:佛名。此指佛的奇妙。④卿丽:祥瑞的云彩。⑤遘,遇合。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⑴挈睿孺出船口?(?)
⑵姑以人间所有者仿佛图之?(?)
⑶又有夜岚数层斗起?(?)
⑷衍至数十而止?(?)
小题2:下列各项中对本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全文四个层次:第一层次写小洋前水路的艰险;第二层写令人心情豁然开朗的小洋印象;第三层写小洋夕照的美妙绝伦;第四层写作者对小洋天上人间的无尽感慨。
B.文章出语简练而新奇,“天为山欺,水求石放”中的“欺”和“放”两字,尤为奇绝,不仅表现出水路的惊险,也为小洋的出现做了铺垫。
C.文章写小洋夕照,先是用了一连串的色彩比喻,再以突发奇想的“大染局”来概括这种色彩的丰富与美妙,可谓绝妙。
D.最后一段感慨,很有些对人间的不满和无奈,在大自然的富庶面前,作者突然悟到了人间的贫穷,流露出对民生疾苦的同情。
小题3:文中加下画线的句子。
⑴天为山欺,水求石放,至小洋而眼门一辟。
⑵落日含半规,如胭脂初从火出。
⑶意者,妒海蜃,凌阿闪,一漏卿丽之华耶?
⑷曩吾称名取类,亦自人间之物而色之耳。
⑸何所遘之奇也!
参考答案:
小题1:⑴牵拉?⑵描绘?⑶争相?⑷变增
小题2:D
小题3:⑴天被山所遮蔽,水请求石头放行,抵到小洋,视野顿时开朗。
⑵太阳要落山了,落日像被含着的半个圆,宛如胭脂刚从火中拿出。
⑶(我)猜想啊,(眼前之美)胜过海市蜃楼和佛的妙境,(是要)露现一点祥云的华美吗?
⑷从前,我称谓名物、取称类别,也是用人世间物品来叫出颜色。
⑸为什么遇到的景象是如此的奇异呢?
本题解析:
小题1:⑴牵拉?⑵描绘?⑶争相?⑷变增
小题2:D(贫,是贫乏,即人间创造的美没有造化之美来得丰富。与贫穷、民生疾苦无关。)
小题3:⑴天被山所遮蔽,水请求石头放行,抵到小洋,视野顿时开朗。
⑵太阳要落山了,落日像被含着的半个圆,宛如胭脂刚从火中拿出。
⑶(我)猜想啊,(眼前之美)胜过海市蜃楼和佛的妙境,(是要)露现一点祥云的华美吗?
⑷从前,我称谓名物、取称类别,也是用人世间物品来叫出颜色。
⑸为什么遇到的景象是如此的奇异呢?
译文:从恶溪登括苍山,得走一条水路。小舟在恶溪中行走非常艰险。水底石多,阻挡水流,溪水弯弯曲曲。天被山所遮蔽,水请求石头放行,抵到小洋,视野顿时开朗。吴闳仲送我到小洋,他领着个聪明孩子走出船口,同大家一起坐下,举杯饮酒,船夫边划船边唱歌,船里不时传出博戏得彩的呼卢声。一会儿,人们抬头一看,不禁惊奇大叫,被美丽的景色惊呆,这才知道美丽颜色在天上,不在人间。这种奇异的景色,不知道天上叫什么颜色,还得用人间所有能叫出名的颜色来描绘。太阳要落山了,落日像被含着的半个圆,宛如胭脂刚从火中拿出。小洋西岸的一带群山呈现鹦鹉绿、鸦背青之色。山的上空有猩红云一大片,中间开一大洞,露出淡青色的天空,倒映水中,像锦绣上铺着红色玛瑙。天空越来越昏暗,近处沙滩变成浅蓝、灰白色,对岸沙滩则是芦花月影,一片朦胧。群山也都成了老瓜皮色。而太阳落山的上空,又有七八片像剪碎鹅毛的晚霞,全是黄金锦荔色,逐渐堆出两朵云,竟然是晶透葡萄紫的奇异色彩。山中夜雾层层涌起,如鱼肚白,穿入出炉银红中,金光闪闪。此刻,天地山川,云霞日彩,烘蒸郁衬,好像一个大染坊,却不知要染什么。(我)猜想啊,(眼前之美)胜过海市蜃楼和佛的妙境,(是要)露现一点祥云的华美吗?又像是给心胸荡漾,眼眶睁裂的舟中人以心灵的启示,老天赐给的自然文彩,使他们观赏景色随时变化的奇妙。为什么遇到的景象是如此的奇异呢?世间的主要颜色不过五种,五种颜色不断组合调配,变至数十种。这数十种颜色,哪有此景的错综变幻不可思议!从前,我称谓名物、取称类别,也是用人世间物品来叫出颜色。还有好多景色是眼睛不曾看见,语言无法表达的。由于惊叹小洋晚景的美妙,不得不把所看见的,用语言表达出来告诉别人;但是,描绘出来的,也只是实际景色的万分之一!唉,不看到天地富有,怎么能知道人间贫乏呢!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对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粗词语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
①夙遭闵凶
②而刘夙婴疾病
③门衰祚薄
④日薄西山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B.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也相同
C.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也不同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总结《语言文字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