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语文答题技巧《文言文阅读》考点预测(2017年押题版)(三)
2017-11-11 00:00:41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大 中 小】
1、阅读题 阅读《归去来兮辞》的“序”,回答1~4题。 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幼稚盈室,瓶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求之靡途。会有四方之事,诸侯以惠爱为德,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于时风波未静,心惮远役,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何则?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饥冻虽切,违己交病。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自免去职。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乙巳岁十一月也。 1.对加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生生所资(维持生活) B.脱然有怀(轻快的样子) C.寻程氏妹丧于武昌(寻找) D.非矫厉所得(造作、勉强) 2.判断“以”字用法,正确的一项是(? ) ①耕植不足以自给 ②诸侯以惠爱为德 ③家叔以余贫苦 ④足以为酒 A.①④相同,②③相同 B.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C.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D.①③不同,②④相同 3.下列句子在文中的意思错误的一项是(? ) A.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等到过一些日子,便产生留恋故园的怀乡感情。 B.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本性坦率自然,这是勉强不得的。 C.饥冻虽切,违己交病:饥寒虽然来得急迫,但是违背本意去做官,身心都感到痛苦。 D.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就盼望遇上丰年,便辞官归乡。 4.下列选项是对本文文意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陶渊明做官单纯是为了养家糊口。他做彭泽令,仅以“有酒可饮”为理由。 B.陶渊明去做官,既有家贫、求生无术的原由,也有亲故劝告、诸侯惠爱、家叔引荐、彭泽县离家不远的因素。 C.陶渊辞官罢去最根本的理由也是质性自然,感到官场拘束,出仕违背平生志向。 D.其妹新亡,前去奔丧也应是辞官因素之一。
2、单选题 【见】选出解释错误的一项: A.项伯即入见沛公《鸿门宴》(拜见,参见) B.移船相近邀相见(《琵琶行》)(见面,用于一般关系间相见) C.生孩六月,慈父见背(《陈情表》副词。用在动词前,表偏指一方,可译为“我”,“见背”意即“离我而去”。) D.则必铭而见之《寄欧阳舍人书》(看见)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方山子传 苏 轼 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少时慕朱家、郭解为人,闾里之侠皆宗之。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岐亭。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人莫识也。见其所著帽,方耸而高,曰:“此岂古方山冠之遗像乎?”因谓之方山子。 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曰:“呜呼!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余告之故。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余既耸然异之。独念方山子少时,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前十有九年,余在岐下,见方山子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鹊起于前使骑逐而射之不获。方山子怒马独出,一发得之。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自谓一世豪士。今几日耳,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而岂山中之人哉! 然方山子世有勋阀,当得官,使从事于其间,今已显闻。而其家在洛阳,园宅壮丽,与公侯等;河北有田,岁得帛千匹,亦足以富乐。皆弃不取,独来穷山中,此岂无得而然哉!余闻光、黄间多异人,往往阳狂垢污,不可得而见,方山子傥见之欤??(选自人教版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1.下列句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闾里之侠皆宗之——宗:推崇。? B.然终不遇——遇:遇合,如意。 C.适见焉——适:恰巧。 D.世有勋阀——阀:军阀。 2.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能够表现方山子“壮有大志,晚乃归隐”的一组是(? )? ①闾里之侠皆宗之? ②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 ③弃车马,毁约衣冠服,徒步往来山中? ④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 ⑤所著帽,方屋而高? ⑥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 ⑦论用兵及古今成败,自谓一世豪士? ⑧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 ? A.①⑤? B.②③? C.④⑥? D.⑦⑧?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方山子出身贫寒,自幼苦读,意欲以此驰骋当世,但不得意,晚年隐逸光州、黄州一带,自得其乐。 ? B.方山子少年、壮年时血气方刚,一身侠气;而晚年时却安贫乐道,心境恬淡。这种对比手法的运用,极大地丰富了人物形象。 C.最后一段中,作者以疑问的口吻问方山子能否见到那些“阳狂垢污”的“异人”,从“岂山中之人哉!”这句话中可以看出,答案应该是否定的。 D.作者写方山子,实际上是悲己“不遇”。但他此时以诗文遭祸,不便直言,于是在文中隐约其辞。从这个意义上说,《方山子传》是苏轼当时心态的一种形象的折射。 4.用“/”给文中画线的语句断句。? 鹊?起?于?前?使?骑?逐?而?射?之不?获?。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此岂古方山冠之遗像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皆弃不取,独来穷山中,此岂无得而然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杨炎,字公南,凤翔人。祖哲,以孝行有异,旌其门闾。父播,登进士第,隐居不仕,玄宗征为谏议大夫,弃官就养,亦以孝行祯祥,表其门闾。 炎美须眉,风骨峻峙,文藻雄丽,汧、陇之间,号为小杨山人。释褐辟河西节度掌书记。神乌令李大简尝因醉辱炎,至是与炎同幕,率左右反接之,铁棒挝之二百,流血被地,几死。节度使吕崇贲爱其才,不之责。后副元帅李光弼奏为判官,不应,征拜起居舍人,辞禄就养岐下。丁忧,庐于墓前,号泣不绝声,有紫芝白雀之祥,又表其门闾。孝著三代,门树六阙,古未有也。服阕久之,起为司勋员外郎,迁中书舍人,与常衮并掌纶诰,衮长于除书,炎善为德音,自开元已来,言诏制之美者,时称常、杨焉。 炎乐贤下士,以汲引为己任,人士归之。尝为《李楷洛碑》,辞甚工,文士莫不成诵之。元载自作相,常选擢朝士有文学才望者一人厚遇之,将以代己。载亲重炎,无与为比。载败,坐贬道州司马。德宗即位,议用宰相,崔祐甫荐炎有文学器用,上亦自闻其名,拜银青光禄大夫。 以数初,国家旧制,天下财赋皆纳于左藏库,是以天下公赋,为人君私藏,有司不得窥其多少,国用不能计其赢缩,殆二十年矣。中官以冗名持簿书,领其事者三百人,皆奉给其间,连结根固不可动。及炎作相,顿首于上前,论之曰:“夫财赋,邦国之大本,生人之喉命,天下理乱轻重皆由焉。是以前代历选重臣主之,犹惧不集,往往覆败,大计一失,则天下动摇。请出之以归有司,度宫中经费一岁几何,量数奉入,不敢亏用。惟陛下察焉。”帝许。炎以片言移人主意,议者以为难,中外称之。 炎子弘业不肖,多犯禁,受赂请托,兼得其他过。初,炎将立家庙,先有私第在东都,令河南尹赵惠伯货之,惠伯为炎市为官廨。御史以炎为宰相,抑吏货市私第,贵估其宅,贱入其币,计以为赃。开元中,萧嵩将于曲江南立私庙,寻以玄宗临幸之所,恐置庙非便,乃罢之。至是,炎以其地为庙,有飞语者云:“此地有王气,炎故取之,必有异图。”上怒。及台司上具狱,诏三司使同覆之。后赐死,卒年五十五。?(节选自《旧唐书》,有删减) 小题1: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以孝行有异,旌其门闾以勇气闻于诸侯 B.服阕久之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C.天下理乱轻重皆由焉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D.惠伯为炎市为官廨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 小题2:以下各组中,全都表现杨炎“有文才”和“善为官”的一组是 A.风骨峻峙,文藻雄丽辞禄就养岐下 B.孝著三代,门树六阙炎乐贤下士,以汲引为己任 C.炎善为德音载亲重炎,无与为比 D.尝为《李楷洛碑》,辞甚工以片言移人主意
|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杨炎的祖父和父亲都是因为孝行,受到表彰,杨炎秉承父辈,也恪守孝道,但是杨炎的儿子却是不孝之子,辱没了家风。
B.杨炎在做河西节度掌书记时,神乌令李大简因为酒醉侮辱过杨炎,后来做同僚时又率领部下责打他,节度使吕崇贲爱惜李是个人才,并没有因此责罚他。
C.杨炎曾深受当时的宰相元载的赏识,后来因为元载败落而受贬,但终因才华出众,为皇上赏识,再度被起用。
D.杨炎让官员把自己的私宅卖给了官府,御史认为有贪赃之嫌。后来他把玄宗临幸的地方做了家庙,触怒了皇上,最终被赐死。
小题4:把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元载自作相,常选擢朝士有文学才望者一人厚遇之,将以代己。
(2)请出之以归有司,度宫中经费一岁几何,量数奉入,不敢亏用。
5、阅读题 阅读韩愈的文章《李实①》,完成第1-4题。
实谄事李齐运②,骤迁至京兆尹,恃宠强愎,不顾文法。是时春夏旱,京畿乏食,实一不以介意,方务聚敛征求,以给进奉。每奏对,辄曰:“今年虽旱,而谷甚好。”由是租税皆不免,人穷,至坏屋卖瓦木,贷麦苗以应官。优人成辅端为谣嘲之,实闻之,奏辅端诽谤朝政,杖杀之。
实遏待御史王播于道。故事,尹与御史相遇,尹下道避。实不肯避,导骑如故,播诘让导骑者,实怒,遂奏播为三原令,廷诟之。陵轹③公卿已下,随喜怒诬奏迁黜。朝廷畏忌之。尝有诏免畿内逋租,实不行用诏书,征之如初。勇于杀害,人吏不聊生。至谴市里欢呼皆袖瓦砾遮道伺之实由间道获免。
注:①李实:唐宗室,道王元庆(高祖李渊之子)的四世孙。②李齐运:唐宗室,蒋王恽(太宗李世民之子)之孙。德宗朝,官至礼部尚书。③陵轹:欺负压迫。
1.写出划线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①骤迁至京兆尹 迁:__________
②每奏对,辄曰 辄:__________
③优人成辅端为谣嘲之 为:___________
④遂奏播为三原令,廷诟之 诟:___________
⑤廷诟之 廷:___________
2.在下面适当的地方加上逗号。
至 谴 市 里 欢 呼 皆 袖 瓦 砾 遮 道 伺 之 实 由 间 道 获 免。
3.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由是租税皆不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文章内容,概括出李实对皇帝、官吏、百姓的不同态度。
①对皇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对官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对百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