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中语文知识点复习《语言文字运用》高频试题预测(2017年最新版)(八)
2017-11-11 00:09:40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1、语言运用题  把下列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并将序号写在后面的横线上。
①这是说,诗与画的意境可以相通,读诗时仿佛是欣赏一幅画,而观画时又好像是吟诵一首诗。
②文学与艺术意境是可以相通的。
③由此意推而广之,我们在读古人诗词时,不但常是如同观画,而且有时仿佛是看电影或聆听乐曲。
④苏轼说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⑤因为词的上片利用彩色字面描摹当年欢聚情况,宛如一幕电影;下片抒写久别相思不期而遇的惊喜之情,利用声韵配合,宛如一首乐曲。
⑥晏畿道的《鹧鸪天》一词即是如此。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②④①③⑥⑤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考点,能力层次为E,侧重“表达应用”能力的考查。解答这类题,注意理清各句之间内在逻辑关系。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下列各句加横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这篇文章层次不清晰,语句不通顺,错别字太多,书写马虎,阅卷老师真是不忍卒读。
B.“织围脖”(即“写微博”)是当前的时尚,如今互联网已迅速进入“围脖时代”,不仅名人热衷于“织围脖”,普通人也纷纷成为“织男”“织女”,乐此不疲。
C.我们对高一入校新生进行了一次摸底测试,结果是成绩悬殊,良莠不齐。
D.他闭着眼睛,嘴里振振有词,可是没有人能听懂。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A不忍卒读:卒:尽,完。不忍心读完。常用以形容文章内容悲惨动人。此处误用为形容文章写得不好。C良莠不齐:莠,比喻品质坏的人。指好人坏人都有。一群人中有好有坏,侧重于品质。不用于水平、成绩等。D振振有词:形容理由似乎很充分,说个不休,其实是强词夺理,贬义。此处应改为“念念有词”,指低声自语或含糊不清地说个不停。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不同的一组是?(?)
A.咫尺    唇若施脂   虫豸   扺掌而谈
B.瑰奇    揆情度理    逾矩    皈依佛门
C.翰藻    卓尔不群    穿凿    蹉跎岁月
D.檄文    唇吻翕辟    弓缴    寒气袭人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A.zhǐ,zhī,zhì,zhǐ; B.guī,kuí,jǔ,guī; C.zǎo,zhuó,záo,cuō;D.xí,xī,zhuó,xí)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我在十八日早晨,    知道上午有群众向执政府请愿的事;下午      得到噩耗,说卫队    开枪,死伤至数百人,    刘和珍君即在遇害者之列。
A.已才果然并且
B.才便居然而
C.才已居然并且
D.便已居然而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辨别相近虚词的能力。题中,“已”表示过去的事,“才”表示刚才,“便”也可表示已经:此三词虽都可表示时间,但“已”和“便”都有“事情发生的时间较长”的意思,而“才”却有“嫌事情来得太迟”的意思。根据文意,第一道横线应填“才”。“果然”和“居然”的区别在于,前者有早已料到之意,后者有料想不到之意,根据文意,第二道横线应填“居然”。“并且”和“而”的区别在于,前者有明显的递进意思,后者只是一般意思上的承接。根据文意,第三道横线应填“而”。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选择标点正确的一项?(?)
A.大量事实证明:爱国主义教育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所以要经常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B.我国许多图书馆年经费仅一二万元,除去工资、办公费用、购书费可以想见还有多少。
C.怎样保卫每一寸土地呢?怎样使每一寸土地都发挥它巨大的威力?一天天更加美好呢?
D.参加会议的有作家、记者,电影、音乐、美术工作者。整个会场洋溢在欢乐的气氛之中。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顿号、逗号、冒号、问号的用法。A项中的冒号应为逗号。因为用冒号,后面的内容就是结果,而这个句中又用了“所以”,两者重复。B项中“办公费用”之后应为逗号。C项中“威力”之后用逗号,不然“一天天更加美好呢”就没了着落。D项加了个逗号,使前后内容有了不同层次。


本题难度:一般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总结《古代诗歌鉴..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