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阅读题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风雪夜归?
何蔚萍
早归者与晚归者的心理是不一样的。她是个晚归者,街上早已冷冷清清,多的是风、是雪、是脚印。
拐过这个弯,就可以看到大门了,她觉得心跳得很急,但愿不要关。但愿……她觉得手脚冰凉。在大街的拐弯处,在雪花萦绕的惨淡的灯光下,大门紧紧地闭着。
她拉紧了围巾,向目所能及的地方张望了一番,希望大院里还有一个跟她一样晚归的人。但一个也没有。
只得叫门了。她绕着墙走过去。叫谁呢?金娣是她最好的朋友,可上个月出嫁了,要是在上个月看这场电影就好了,她立刻觉得自己很好笑。算了,叫刘安婶吧,在大院里,打招呼数她最亲热,可她嫌这胖老婆子势利,平常是不大搭理她的。那是好多年前了,她读完高中被下放,妈妈难过得哭,刘安婶却说:“你下放以后就是贫下中农了,以后生了伢也是贫下中农了。”后来招工回城,这刘安婶对她并不坏,可她总忘不了那句话,不能叫她,再说,既然平时没交往,现在打搅人家也不合适。那么只好叫马平平了。这个十四岁的男孩,父母在外省工作,他跟姥姥住。打小时候起,他就总缠着她讲故事,她也不叫他失望。她瞅准了平平家的方向,她象是第一次发觉,墙头怎么这么高哇!声音该传不进吧?唉,就传进了又怎么样呢?十四岁的孩子睡着,哪怕在旁边敲大鼓也不会醒的。
那就叫平平的姥姥吧。那是最慈祥不过的老太太了,全院里也就她最关心她的婚事,三天两头要给她介绍对象。但她却“对”得怕极了。那些衣冠楚楚的小伙子的审视的目光,能把她的人看矮了一截,她心里很痛切地感到了悲哀,她在广阔天地里磨去了最美好的年华。人说,十七十八无丑女,可她,已经三十岁了,如果再年轻五岁,那怕三岁呢,她也要争取一下。她并不笨;可现在,都晚啦,就像去看这场电影,不防门已关上一样。那么,就听天由命,随便找一个,她又不愿意;于是人们背后都讲她会挑剔,只有平平的姥姥没讲过,可是,叫这六十多岁的老人深更半夜、又冒着大雪来给自己开门,这万万使不得!
她觉得很冷。才发现雪更大了,风更紧了,近处远处,都是白茫茫的的世界。当看到大街尽头时,有个黑点朝这边走来。她的眼猛然睁大,如果是大院里的人该有多好啊!她一定会对他说一千声一万声的谢,不管他在不在意。
终于走近了,一个提篮子的中年人。但他丝毫没有拐进大院的意思,匆匆过去了。
她真想顿脚,真想诅咒。不知是诅咒那人,还是诅咒自己;是诅咒天气,还是诅咒运气。她眼巴巴地盯着他的背影,一时充满了羡慕。他是提着东西的,回家一定有人给他开门,是母亲,是妻子?那家,一定是温暖极了的。她也有家、有床、有被、有炉子;尽管有点孤独,却是暖和的,然而她进不去,咫尺天涯,该死的电影。
她不能设想能在门外过一夜。喊吧!笼统地喊,谁愿意谁来开。她发誓,不管开的是谁,以后都要对他很好很好。
她终于放开了嗓子,并用手去捶,“开开门……”
“吱”的一声,门开了。
原来并没有关上。
小题1:根据原文,概述这篇小说的典型环境和故事情节。(4分)
典型环境:
故事情节:
小题2:文章第六段“可现在,都晚啦,就像去看这场电影,不防门已关上一样”这句话反映了“她”怎样的心理? (4分 )
小题3:文章插入对中年男人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4分)
小题4:小说结尾“原来门并没有关上”有什么含义?试作分析。 (5分)
2、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小说,回答后面的问题。
屠 ?夫
于心亮
现在老百姓买点什么,做点什么,总有点提心吊胆的,为啥?怕被人“宰”。三百六十行,行行都有“刀”,老百姓哪里躲得了?所以,现在真的要好好的讲讲职业道德、行业信誉了。
我有个朋友是当医生的,姓汪。这天,汪医生在门诊室里值班,来了一个病人,病人说是鼻子塞了,老是流鼻涕,还有点头疼,咳嗽,可能是感冒了。汪医生问了病人的姓名、年龄,又问他的职业,病人稍稍迟疑了一下,说:“我是杀羊的。” 汪医生问:“杀羊?那一定很赚钱吧?”
病人没说话,只是点了点头。汪医生又问,杀羊有什么诀窍,病人说:“那当然,不说别的,给羊放不放血就有学问呢,放了血,分量就轻了;不放血,分量就重了。”汪医生听了,突然想到一个问题,他问:“听说杀羊的时候,有的羊会哭?”
病人说:“是呀,有的羊的确会哭。”说着,他的表情突然兴奋起来,滔滔不绝地讲起一件往事:有一次杀羊,杀的是自己家的一只母羊,很肥。他手里抓着一个绳扣,慢慢地靠近那羊,那羊朝他流泪了,但他不能不杀呀,他狠了狠心,把绳扣套在了羊的脖子上,这个时候,那羊前腿一屈,下跪了……他心软了,想放了它,可家里等着杀了这羊,卖了买米买煤呢,他又一次狠了狠心,最终还是把那?羊杀了。可一剖开它的肚子,俺的娘呀,肚子里竟然有三只小羊,他那个后悔哟……
汪医生说:“你不应该杀它……”
病人说:“是呀,我当时真恨自己,干嘛要杀它呀,等它生下三只小羊后再杀,我就可以多赚钱了!”
汪医生想不到那病人竟是因为少赚钱才后悔!接下来,汪医生就给病人试脉搏,观舌苔,量体温,测血压,慢慢的他的脸色就变得凝重起来,他让那病人先去查个血,然后再去拍几张片子。
医生这么一说,病人哪敢怠慢?他查了血,验了尿,拍了X光,做了心电图,还有B超和CT,然后他捧了一大摞单子坐到了江医生面前。汪医生把单子一一看过,眉头一会儿紧,一会儿松,把那病人紧张得心头“怦怦”跳,眉头也是一会儿紧,一会儿松。然后汪医生就开始摇头,吓得那病人的脸色也是一会儿青一会儿紫。接着,汪医生叹了一口气,说:“慢慢调养吧,先给你开点儿药。”
病人吓得战战兢兢的,捧着一叠处方去划价、交款、取药。汪医生暗自好笑:他回去大概可以开药铺了!汪医生洗了洗手,悠然自得的坐在躺椅上,心想:这个月的任务又超额完成了,等着发奖金吧!
下班的时候,汪医生在走廊上,有同事走过,问:“今天杀了几只羊?”
汪医生说:“就杀一只,羊毛却挣了不少钱。”
同事问:“那人是大款吗?”
“不,他是个杀羊的。”
同事又问:“啥病?”
“感冒。”
1.如何理解:“汪医生想不到那病人竟是因为少赚钱才后悔!”这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病人杀羊的诀窍和汪医生杀“羊”的诀窍是一样吗?试举例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结尾汪医生的回答“感冒”,发人深思,这对表现主题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题目为“屠夫”,好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小题。
英雄的舞蹈
路?翎
在两条澄碧的、细瘦的、美丽的小河像亲爱的姊妹一般地会合的地方,有一座小的村镇。它总共不到两百户人家,然而,中国应有的东西,它都有了。在很长的一段时期里面,可爱的、和善的居民们,是生活在一种非常古旧的英雄的气氛中,而且厉害地激动着。这种气氛,是从镇上的一座茶馆里散发出来的。天黑下来的时候,一只蜡烛亮了,有名的说书人张小赖,爬上了高台。
“今天,我们来说华容道,关公知恩放曹操!”张小赖用神秘的、轻微的声音说,拍了一下惊堂木。
但他的听众只有往常的一半。同时斜对面的茶馆里男人装做女人的声音突然地叫起来了。他寒颤了一下,望着街上的摊子上的、阴雨里的凄迷的灯光。他看见有人冒着雨从他这边向对面跑去了。
在寂静中,听到雨落在瓦上的清晰的声音,斜对面的甜甜的胡琴的声音,和男人装做女人的尖厉的、淫荡的歌声:“哎呀呀,我的心!”
“曹操心中一想!”高台上的那个精灵,突然地缩下去了,那一块木头猛力地击在桌子上;然而,这假做的精灵的衰弱的人的心,却瞥见了,他的听众们,有些涣散,有的在谈话,有的在听着斜对面而笑着。突然地他觉得有一阵眩晕,他听见对面的歌声唱:“摸一下幺妹的手呀,幺妹生得乖!”
他呆住了。同时他觉得手脚发冷,“不好!”他想。忽然地周围的一切都变得模糊了。
“喂,张小赖,曹操啷个的呀!”酒馆的肥胖的老板喊。
张小赖突然地惊觉,发着颤,不顾一切地叫了起来,叫喊着曹操、关公、青龙偃月刀、大火和参天的古树。但酒馆的老板,却摇摆着走了出去了。跟着来的一种极端的、奇特的欢笑,使张小赖发狂了。他吸引了几对紧张的视线了,这使他陶醉起来,并觉得自己已经从那个失望,那些可怕的印象得到了解放——他愤怒、欢笑而发狂,和这个失望做着殊死的搏斗,而胜利了。
精瘦的、可怕的魔鬼在高台上嘶喊,跳跃。他要唤回那些古代的英雄们来,以与现在的生命、丑恶、失望抗衡,这些古代的崇高的英雄们一个一个地回来了,使这间茶馆,使那些简单的年轻人严肃而激动。但这神圣的瞬间迅速地消逝,突然间可怜的张小赖语无伦次了。
“不是吹的话,要是生在几百年前,我还不是一个吕布!”
他说,站在高台上,举着手,“兄弟我有一手魔法,不是吹的话,”他拼命地,愤怒地叫,“十八般武艺件件精通!”于是他耸起肩膀,鼓起嘴来,弯着腰,向空中拚命地吹着气。他听见了歌声、胡琴声、笑声,他歪着头轻蔑地倾听。“啊,杀啊!”
他喊。
台下的人们,有趣地笑起来了。他的嘶哑的大声使得很多人从街上跑过来了,于是茶馆里就挤满了人。那些简单的人们,把一切都认为是有趣,当然的,不觉得这里面有什么特别的东西,快乐地哄笑着。
精赤的、狂热的张小赖突然地就唱起来,并且打起拳来。
随后他跳了下来拾起了地上的一根竹棍——他在台上挥舞起竹棍来了。
他觉得窒闷,可怕的窒闷,于是拚命地叫喊了一声。这叫喊引来了无数的人,他听见对面的胡琴声和歌声停止了——它们被他征服了。然而这窒闷继续强大,他又叫喊了两声,并且拚死命地舞着竹棍。忽然地觉得他心里的什么东西碎裂了。
他大叫一声扑翻了条桌,跌在地上了。茶馆里腾起了一阵惊异的、失望的喊声,有挤动和茶杯碎裂的声音。然后是突然地寂静。
“死了。”一个苍老的、严肃、安静的声音,在寂静中说。
一九四五年七月九日
小题1:小说第一段有什么作用?请简要说明。(4分)
小题2: 文中画线句,对小说情节的发展有什么作用?请具体说明。(4分)
小题3: 张小赖的疯和死说明了什么?请简要分析。(6分)
小题4: 试探究题目中的“英雄”在小说中的多重含义。(6分)
4、阅读题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9分)
当代中国知识分子与权力
和传统知识分子一样,当代知识分子仍然可以分为体制内和体制外两大类。我们先来看体制外的那些对权力不感兴趣的知识分子群体。传统上,这个群体是道家。当代中国也存在着“道家”,他们对知识感兴趣,自愿边缘化。和传统“道家”不一样,除了在宗教意义上的当代道家外,这个群体的很多人不得不关注社会现实。
体制内依附型知识分子还是中国知识分子群体的主体。这个群体传统上是儒家,但现在则比较复杂。这里有几个变化。第一个大的变化就是传统儒家里面的“规范”“忠诚”派已经接近消失。说真话是有很多代价的,一些儒家为了“国家”而批评“君”导致生命的丧失。这里,不管是为了“君”还是“国”,很多儒家的忠诚是绝对的。从秦始皇帝的“焚书坑儒”到毛泽东的“反右”,长达数千年,儒家的这种忠诚精神从未消失。这也就是传统中国知识分子所说的“良知”。知识分子和权力之间的这种紧张关系非常重要。传统中国的王权所受的制约不多,由知识分子的这种“良知”所产生的道德对帝王的影响算是相当重要的。
但是,这种知识的“良知”在很快消失。今天,中国的知识分子面临外在世界的无穷的压力和诱惑。传统上,知识分子所面临的压力和诱惑只来自权力。物质和经济利益对传统知识分子的影响即使有,也不具实质性。在“士、农、工、商”的社会等级里,知识分子把自己放在了第一位。所以,人们称知识分子为“清高”,也就是说,他们和经济利益不是一体的。“不为五斗米折腰”是知识分子的信念。现在呢?现在的知识分子面临权力和物质利益双重的压力和诱惑。中国知识分子在数千年农业社会里一直坚持的“良知”精神,在现在商业革命的冲击下很快就解体了。失去了这个“忠诚”的群体,中国体制内知识分子里面只剩下“依附型”知识分子了,要不依附权力,要不依附利益。
体制内各个次群体拿什么来依附和支持权力的呢?简单地说,有二。一是从西方输入的知识,二是从中国传统承继的知识。无论是西方输入的还是传统承继的,都是为现存政权辩护的。当然,人们很容易发现这两者之间的深刻矛盾。不管怎样,这两者都希望自己能够影响权力,并且成为权力者的意识形态。辩护者对他们所持学说的信仰,并不亚于欧洲中世纪教会对宗教神学的信仰。
体制外的权力反对者又如何呢?应当再次强调的是,反对权力者也是为了权力。问题是这个群体拿什么来反对权力呢?实际上,和“依附型”群体一样,这里面也有两个次群体,一是输入的西方知识来反对权力,二是拿中国传统,主要是儒家传统来反对现存权力。
其中,第一个次群体是主流。但是,辛亥革命失败之后,自由主义在竞争中退出,胜出的是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民族主义和社会主义。当然,这里还有一个外在的条件和一个内部条件。外部条件就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和苏俄革命的成功。在当时中国的政治人物和知识分子看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表明西方自由主义的失败,西方资本主义的失败。而苏俄革命的成功,则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成功。内部条件就是在像中国那样的落后国家,要实现西方自由主义制度并没有什么现实可能性。
自由主义并没有演变成为中国的政治制度,但西方的价值则生存下来。马克思列宁主义成为掌权者的意识形态之后,西方自由主义就成为其竞争者和反对者。不过,接受了西方自由主义观的人,和传统儒家的思维有惊人的一致性。上面已经提到,依附性知识分子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上升为政治意识形态,来论证政权的合法性。同样,反对者也试图把西方自由主义上升为一种“反意识形态”的意识形态,来论证政权的不合理性。
(摘自2012-03-27《联合早报网》)
小题1:关于当代知识分子的表述不正确的是(?)(3分)
A.体制外知识分子对知识感兴趣,自愿边缘化。但许多人又不能摆脱社会的干扰。
B.体制内依附型知识分子还是中国知识分子群体的主体。这个群体传统上是儒家,但现在则比较复杂。一个大的变化就是传统儒家里面的“规范”“忠诚”派已经接近消失。
C.体制外的权力反对者有两个次群体,一是输入的西方知识来反对权力,二是拿中国传统,主要是儒家传统来反对现存权力。
D.传统上,知识分子所面临的压力和诱惑来自权力,也来自物质和经济利益,而现在的知识分子却面临更严重的权力和物质利益双重的压力和诱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