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中语文答题技巧《文言文阅读》考点特训(2017年冲刺版)(二)
①民失其利,君修复之?②以强直忤巡抚宫兆麟 ③君素闻,疾之?④而其时海塘方急,请移使治海塘 ⑤君改建海岸石塘,塘大治?⑥君卒后,家贫甚 A.①④⑥ B.②③⑥ C.①③⑤ D.②④⑤ |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1:C
小题1:B
小题1:(1)(4分)(周梅圃)修复了风峪山堤坝,堵住山中积水,并疏导水流使它进
入汾河,老百姓感激他。(2)(3分)官吏中有人用征收粮食坑害百姓来取悦上级官员,(他
们对这样的事)习以为常了。(3)(3分)世人说(或:认为)王亶望如果能接受周梅圃的
意见,哪里只是对国家有利,也有利于他自己的身家安全啊。
本题解析:
小题1:逊:退避,让步
小题1:②说明其刚强耿直, ④是王亶望所设奸计,⑥说明其清廉
小题1:“百姓把他主持的治水工程称为周公闸、周公桥”是感激他兴修水利,造福于民,
与周梅圃的“廉洁正直”间并无因果关联
小题1:(1)评分建议:语意通顺,1分;障:堵住、挡住,1分;潦:积水,1分;德:感激,1分。(2)评分建议:语意通顺,1分;毒:坑害,1分;恒:平常的、普通的,1分。(3)评分建议:语意通顺,1分;苟:如果,1分;岂徒:哪里只,1分。
梅圃,长沙人,姓周,名克开,字乾三,梅圃是他的自号。他凭借举人的身份被派到甘肃,并被任命为陇西知县,(后来)调往宁朔。他为人明白事理,敢于担当繁重的事务,做事情不辞劳苦。宁朔属于宁夏府,挨着黄河的有三条水渠:叫做汉来渠、唐延渠、大清渠,都是引黄河水入渠,用来灌溉百姓的农田。唐延渠经过的地方多沙而且容易泛滥,周梅圃整治该水渠使它变得狭长而且深邃,又稍微改变它水流方向,唐延渠的行水得以安全畅通,而且渠道中设有暗洞,用来把过多的水排泄到黄河里,所以旱涝天气都依赖那条水渠。唐延渠的暗洞坏了,宁夏县的官吏想填了暗洞,而把唐渠的水都引入到汉渠,以利于宁夏的百姓,但(这样一来)宁朔就受害了。周梅圃全力监工修复原来的式样,使两县都得到好处。大清渠,是康熙年才开凿的,长三十多里,时间久了,首尾的石门都毁坏了,百姓不能再享受它的好处,周梅圃修复了它,都用时少但功效长远。周梅圃在宁夏有很多良好的政绩,而以治水的功绩最大,百姓把他主持建造的治水工程称为周公闸、周公桥。
不久,周梅圃被提拔为贵州都匀知府。跟从总督吴达善、侍郎钱维城处理贵州苗族的叛乱案件,对依法断案却处置不当的,他据理力争,毫不让步。被调往贵阳,也因为刚强耿直,触犯巡抚宫兆麟,因公事牵累被解除职务。受到引见,又被任命为山西蒲州知府,被调往太原。清理积聚的案件,修复了风峪山堤坝,堵住山中积水,并疏导水流使它进入汾河,老百姓感激他。
周梅圃经多次提拔,官至江西吉南道,因为犯了过错被降了官职,后又被提拔为浙江粮储道。在这个时候,王亶望担任浙江巡抚。官吏中有人以征收粮食加害百姓来取悦上级官员,(他们对这样的事)习以为常了。周梅圃早就听闻(这种事),对此深恶痛绝。周梅圃来到浙江,自己发誓不取丝毫好处,并向巡抚请求铲除积弊,与他约定要同心同德。巡抚表面说“好”,而实际上十分讨厌周梅圃,只是没有办法使他离开。相反上奏朝廷赞誉周梅圃有突出的才能,管理粮食储备是平常的政事,容易处理,而当时海塘正处在危急中,请求将周梅圃调去治理海塘。于是(周梅圃)被调任杭嘉湖海防道。周梅圃改建海岸石塘,石塘得到大的整治,而周梅圃终因积劳成疾死在任上,王亶望在官场中也最终因为贪婪而自毁。世人说(认为)王亶望如果能接受周梅圃的意见,哪里只是对国家有利,也有利于他自己的身家安全啊。周梅圃死后,家中十分贫困,天下人称赞清廉的官吏,都会提到周梅圃。
我认为:周梅圃,是乾隆年间一位守法循理的官吏。为守法循理的官吏写传,是史官的职责,撰写史传的文法非常严谨。我不担任史官的职位,为相互交好的朋友写家传,或许会有不切实的言辞。我称赞周梅圃治理政事的能力,为他作传,选事简单,我认为以后如有好的史官,选取我的文章并将它收录在循吏列传中,我也应该不会感到惭愧了。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文段,完成问题。
遥襟甫畅,逸兴遄飞。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雎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四美具,二难并。穷睇眄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
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1.下列加粗字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四美具,二难并——关山难越,准悲失路之人
B.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C.北海虽赊,扶摇可接——时赊市百姓物,不还钱
D.怀帝阍而不见——远行多所怀
2.下列加粗词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B.时运不齐,命途多舛
C.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D.童子何知,躬逢胜饯
3.下列句子与例句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 )
例:纤歌凝而白云遏
A.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
B.龟玉毁于椟中
C.若属皆且为所虏
D.皆以美于徐公
4.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穷睇眄于中天”,引出“天高地迥”两句;“极娱游于暇日”引出“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作者以委婉曲折的引述,吐露出内心深层的孤独感。
B.“望长安于日下”以下十句,联系个人身世,对此作多侧面的具体发挥。从“长安”“南溟”“北辰”“帝阍”诸语,可见个人宦途失意之悲,作者用的是全方位观望与“登临四望”的艺术手法。
C.“所赖”一提,振起全篇。“老当益壮”几句,勉励自己莫因年华易逝和处境困顿而自暴自弃,片言居要,为全篇警策。
D.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的感慨,引出冯唐、李广、贾谊、梁鸿等人加以申述。借历代怀才不遇的人物,表达有志难伸的悲慨。
E.用《庄子·逍遥游》典,以大鹏作比,表明扶摇直上九霄的凌云之志;用《汉书·冯异传》“失之东隅,收之桑榆”的成语,表示早年虽然失意,但拯时济世的信心并没泯灭。
F.本段中,作者自如地驱遣历史典故,以跌宕之笔述志言情,典故繁多但贴切达意,气势充畅而语约意丰,展示了抑扬深沉的情感发展轨迹,披露了交织于内心的失望与希望、痛苦与追求、失意与奋进的复杂感情。
参考答案:1.D
2.B
3.D
4.AE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下列句中加粗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赵良淳,字景程,丞相汝愚曾孙也。少学于其乡先生饶鲁,知立身大节。及仕,所至以干治称,而未尝干人荐举。初以荫为泰宁主簿,三迁至淮西运辖,浮沉冗官二十余年。考举及格,改知分宁县。分宁,江西剧邑,俗尚哗讦,良淳治之,不用刑戮,不任吏胥,取民之敦孝者,身亲尊礼之,至甚桀骜者,乃绳以法,俗为少革。成淳末,除知安吉州。良淳至,日与僚吏论所以守御之备,悉举行之。时岁饥,民相聚为盗,所在蜂起。或请以兵击之,良淳曰:“民岂乐为盗哉?时艰岁旱,故相率剽掠苟活耳。”命僚属以义谕之,众皆投兵散归,其不归者众缚以献。有掠人货财诣其主谢过而还之者。良淳劝富人出粟振之,尝语人曰:“使大守身可以济民,亦所不惜也。”其言恳恳,足以动人,人皆倒囷以应之。已而范文虎遣使持书招降,良淳焚书斩其使。大兵至,军其东西门。先是,朝廷遣将吴国定援宜兴,宜兴已危,不敢往,乃如安吉见良淳,愿留以为辅。良淳见国定慷慨大言,意其可用也,请于朝,留戍安吉。已而国定开南门纳外兵,兵入城呼曰:“众散,元帅不杀汝。”于是众号泣散去。良淳命车归府,兵士止之曰:“事至此,侍郎当为自全计。”良淳叱去之。命家人出避,乃闭阁自经。有兵士解救之,复苏,众罗拜泣曰:“侍郎何自苦?逃之犹可求生。”良淳叱曰:“我岂逃生者邪?”众犹环守不去,良淳大呼曰:“尔辈欲为乱邪?”众涕泣出,复投缳而死。(节选自《宋史·赵良淳传》)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而未尝干人荐举——干:请求。
B.初以荫为泰宁主簿——荫:功绩。
C.分宁,江西剧邑,俗尚哗讦——尚:盛行。
D.取民之敦孝者,身亲尊礼之——身:自己。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赵良淳关心百姓疾苦的一组是
[? ]
参考答案:1.B
2.D
3.D
4.(1)赵良淳见吴国定情绪激昂地高谈阔论,料想他可以任用,向朝廷请示后,留下他来防守安吉。
(2)众人仍守在四周不走,赵良淳大声呼喊说:“你们想作乱吗?”众人流着泪出去,他再次上吊而死。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一4题。
公讳德用,字符辅,其先真定人也。
至道二年,太宗五路出师,以讨李继迁之叛,而武康公①出夏州。当是时,公为西头供奉官而在武康之侧,年十七,自护②兵当前,所俘斩及得马羊,功为多。及归,公又请殿将。至隘,公以为:“归之至隘而争先,必乱;乱而继迁薄我,必败。”于是又请以所护兵驰前至隘而阵。武康为公令于军曰:“至阵而乱行者,斩!”公亦令曰:“至吾阵而乱行者,吾亦如公令!”至阵,士卒帖③然,以此行而武康公亦为之按辔④。继迁兵相随属,左右皆望公,莫敢近。于是武康公叹曰:“王氏有儿矣!”
明道元年,除福州观察使。军人挟内诏,求为军吏。公争曰:“军人敢挟诏以干军制,后不可复治;且军吏不可使求而得,得则军人必大受其侵。”明肃太后固使与之,公固不奉诏。已而太后亦寤,卒听公。于是天子心贤公,遂以公检校太保、签署枢密院事。公固辞:“武人不学,不足以当大任。”
始,人或以公威名闻天下,而状貌奇伟,疑非人臣之相。御史中丞孔道辅因以为人言如此,公不宜典机密,在上左右。天子不得已,以公为武宁军节度使、徐州大都督府长史,赴本镇,赐手诏慰遣。或闻孔道辅死,以告曰:“是尝害公者,今死矣。”公愀然曰:“孔中丞岂害某者乎?彼其心所以事君,当如此也,惜乎朝廷无一忠臣。”
嘉佑九年,进封鲁国公。明年二月辛未,公以疾薨。
公忠实乐易,与人不疑,不诘小过,望之毅然有不可犯之色。及就之,温如也。平生少玩好,不以名位骄人。而所得禄赐,多散之亲党。善治军旅,宽仁爱士卒,士卒乐为之用。与士大夫游,士大夫亦多服其度,以为莫能窥也。(选自王安石《临川文集》,有删节)
【注】①武康公:王德用之父王超,谥武康。②护:统率。③帖:安定,顺从。④按辔:扣紧马缰缓行。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乱而继迁薄我,必败——薄:轻视
B.除福州观察使——除:授予官职
C.继迁兵相随属——属:连接
D.公愀然曰:孔中丞岂害某者乎——愀然:忧愁凄怆的样子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于是又请以所护兵弛前至隘而阵——拔剑切而啖之
B.武康为公令于军——不求闻达于诸侯
C.而所得禄赐,多散之亲党——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D.惜乎朝廷无一忠臣——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3.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能表现王德用“善治军旅”和“坦荡无私”的一组是(? )
A.至阵,士卒帖然 ——彼其心
B.及归,公又请殿将——与人不疑,不诘小过
C.至阵而乱行者,斩——武人不学,不足以当大任
D.左右皆望公,莫敢近——士大夫亦多服其度
参考答案:1.A
2.C
3.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汇总《正确使用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