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中语文答题技巧《古代诗歌鉴赏》考点特训(2019年冲刺版)(八)
2019-03-15 13:53:41 【

1、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22-23题。(6分)
禾?熟①
宋·孔平仲
百里西风禾黍香,鸣泉落窦②谷登场。
老牛粗了③耕耘债,啮草坡头卧夕阳。
[注]①此诗很像一幅古代农村风俗画。清初画家曾借此题画。诗人做过地方官吏,熟悉农村情况。他多遭贬谪,厌倦官场,正好借这乡村的野朴淘洗心情,抒发胸中的积郁。②窦:水道,水沟。③粗了:刚了结。
22.一、二两句,勾勒出了农村?的景象。(2分)
23.三、四两句取象老牛,诗家评说“用意很深”。对诗人的“用意”,你是怎样理解的?(4分)


参考答案:22.丰收
23.诗人借刚释重负、卧坡吃草的老牛抒发内心的郁闷:自己仕途坎坷,官场劳顿,何异于老牛的耕耘之债?然而老牛的役债有了结的时日,而自己何尝不想卸却重负,舒闲疲惫的心呢。((4分。意思基本符合即可,有欠缺酌扣)


本题解析:小题22:“百里西风禾黍香”,大笔勾勒出农村金秋季节的画面。诗人或骑马、或乘车、或登高,放目四野,百里农田尽收眼底。那结满累累果实的稻谷黍粱,在西风吹拂下,波翻浪涌,香气袭人。“鸣泉落窦谷登场”一句,诗人收束目光,由阔大之景集中到泉水沟窦和一派繁忙景象的打谷场上。“鸣泉落窦”是眼前所见。淙淙流泉落于溪潭之上,发出清越的响声,与打谷场上繁忙的声响交杂一起,构成一幅喜人的农村秋景。
小题23:诗的主旨是通过对老牛的赞赏,抒发长期蕴积胸中的郁闷之情。诗人仕宦的坎坷,官场生活的劳苦,就如同老牛的“耕耘之债”一样。然而老牛的役债终有了结的时日,而他也希望尽早了却役债、像老牛那样释却重负、舒闲一下长期疲惫的心灵。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陌上桑(汉乐府)
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
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罗敷喜蚕桑,采桑城南隅。
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
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
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
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
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
使君遣吏往,问是谁家姝?
?“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罗敷年几何?”“二十尚不足,
?十五颇有余。”“使君谢罗敷,
宁可共载不?”罗敷前置辞:
“使君一何愚!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
“东方千馀骑,夫婿居上头。
何用识夫婿?白马从骊驹;
青丝系马尾,黄金络马头;
腰中鹿卢剑,可值千万馀。
十五府小吏,二十朝大夫,
三十侍中郎,四十专城居。
为人洁白晳,鬑鬑颇有须。
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
坐中数千人,皆言夫婿殊。”
1.作者是如何描绘罗敷的外貌之美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人说,这首诗歌的主旨是表达罗敷对爱情的忠贞,你同意这个观点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作者采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式来描绘罗敷的美貌。正面描写:“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侧面描写: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解析:此题考查对诗歌主旨的分析鉴赏,难度较大,要有较高的鉴赏能力。要抓住其中的内容点来分析。
2.《陌上桑》可以说有双重主题:一是美和情感的主题,它所表现的是异性间的吸引,是人类爱美的天性;二是道德的主题,罗敷反驳太守的调戏,忠贞于自己的丈夫。(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问题。
减字木兰花
秦观
天涯旧恨,独自凄凉人不问。欲见回肠,断尽金炉小篆香。
黛蛾长敛,任是春风吹不展。困倚危楼,过尽飞鸿字字愁。
  【注】篆香:盘香,因其形状回环如篆,故称。
1.请简要分析诗歌中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困倚危楼,过尽飞鸿字字愁”与温庭筠《望江南》中“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的意蕴相似。请从表现手法和情感表达两方面做以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诗歌中描绘了一位春天登楼远眺思念归人,心中满怀离愁别恨的女子形象。“天涯旧恨”、“独自凄凉”写出了女子的离愁别恨,而回肠寸断,春风吹不展黛娥写出愁苦之深,故“困倚危楼”。
2.情感上,两诗都表现的是思妇登楼远眺,盼望思念之人归来,却迟迟未归的失望之深;表现手法上,都是以景衬情,将情感融入所写景物中,“飞鸿”和“千帆”都是能令她高兴的消息,但是缺让她深深失望。(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按要求答题。
端居
李商隐
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
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注:①“端居”,即闲居之意。
(1)诗歌首句的“悠悠”二字用的巧妙,含义丰富。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的最后两句在抒情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悠悠”就是悠远,悠长的意思,这二字既形象地写出远书、归梦的杳邈难期,也巧妙地暗示了别后经年的时间、空间远隔,更传神地表现出诗人在希望两皆落空时,怅然若失的意态和难遣的寥落之情。(意对即可)
(2)在抒情手法上,这首诗第三,四句的最大特点是借景抒情。诗人借助对青苔,红树以及雨景,月色的描写,赋予客观景物以浓厚的主观色彩,营造出了冷寂,凄清的氛围,表达了悲愁,孤寂和思亲的情感。(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补出下列名句名篇的空缺部分。(4分)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
?, 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参考答案: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答题技巧《正确使用词语..

问题咨询请搜索关注"91考试网"微信公众号后留言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