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答题技巧《古代诗歌鉴赏》高频考点预测(2019年最新版)(六)
2019-03-15 13:59:46 【

1、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问题。
旅次洋州寓居郝氏林亭①
方干
举目纵然非我有,思量似在故山时。
鹤盘远势投孤屿,蝉曳残声过别枝。
凉月照窗欹枕倦,澄泉绕石泛觞迟②。
青云未得平行去,梦到江南身旅羁。
  注:①这首诗,是诗人旅居洋州时写的。洋州,今陕西洋县,在汉水北岸。 ②泛觞:是一种游戏。 1.颔联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描写景物有什么技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简要分析尾联在全诗中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写了鹤从高空向孤屿盘旋而下、蝉鸣不已拖着尾声飞向别的树枝的孤寂、冷清景象。运用了视觉听觉结合(或绘形绘声)的技巧。诗人眼耳并用,写出了鹤盘旋之形和蝉鸣之声,传神逼真。(意对即可)
2.①点出内心隐痛的原因:怀才不遇、仕途不畅:旅居异地、思念故乡。
  ②扣诗题“旅次”(或呼应首联的“非我有”,或“故山”)。(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其他题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小题1:吾尝终日而思矣,________________。(《荀子·劝学》)
小题2:________________,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贾谊《过秦论》)
小题3:卧龙跃马终黄土,________________。(杜甫《阁夜》)
小题4:狗吠深巷中,________________。(陶渊明《归田园居〈其一〉》)
小题5:可惜流年,________________,树犹如此!(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小题6:兄弟不知,________________。静言思之,躬自悼矣。(《诗经·氓》)


参考答案:
小题1: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小题2:一夫作难而七庙隳
小题3:人事音书漫寂寥
小题4:鸡鸣桑树颠
小题5:忧愁风雨
小题6:咥其笑矣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易错字:小题1:须臾;
小题2:隳;
小题3:事,寥;
小题4:颠;
小题6:咥。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小题。(8分)
南柯子? 春景? (宋) 田为
梦怕愁时断,春从醉里回。凄凉怀抱向谁开?些子⑴清明时候被莺催。? 柳外都成絮,栏边半是苔。多情帘燕独徘徊,依旧满身花雨又归来
【注释】⑴ 些子:唐宋俗语,少许,一点点的意思。
小题1:从词的字数上看,本词属于?。(1分)
小题2: 对本词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词人开篇就着“梦”、“醉”二字,开门见山,直抒愁怀。
B.栏干边的苔痕,暗示人迹罕至,与下文的“独”呼应紧密。
C.下片写春将逝去,暗扣上片“催”字,意脉过渡十分自然。
D.全词风格典雅深婉隽永,却哀而不伤,总体基调乐观旷达。

小题3:结合整首词,鉴赏“依旧”的妙处。(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小令
小题1:D
小题1:(4分)燕子有恋旧巢的特性,“依旧”体现了燕子的“多情”。(1分)“依旧”二
字,还唤起词人对于当年燕子“满身花雨”归来时的回忆,(1分)触发了词人的感慨:当
年栖巢的燕子又归来了,当年欢聚的人儿却不在(或者当年栖巢的燕子又归来了,逝去的春
天会不会归来呢?)。(1分)一个“依旧”含蓄地道出伤春(怀人)的主题。(1分)


本题解析:小题1:本题考查对诗歌体裁的认识。从字数上来看,字数较少的是小令,多的为套曲。
小题1:错在“乐观旷达”
小题1:本题考查鉴赏诗眼。依旧满诗人的惜春之情。本题四分,至少答出四点。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雨霖铃》,回答下列问题。
(1)一切景语皆情语,写景必反映人物的思想感情。请根据这一说法分析柳永《雨霖铃》中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的情与景。(不超过8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对全词的结构、词中情感与词的语言特色有什么感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雨霖铃》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柳永在汴京仕途失意,内心充满惆怅,决计离京赴外地。但一想到要与恋人分别,将失去爱的慰藉,便觉凄苦万种,无以名状。
B.全词基调极其低沉。词人又善于借助人物与神态来烘托心情,如“执手相看泪眼”“无语凝噎”,使低沉的基调更显低沉。
C.词人擅长移情于景,擅长渲染氛围,使人物情感明朗化。像“兰舟催发”就是情化了语言,产生了鲜明的美学价值和诱人的魅力。
D.诗人充分发挥想象,进行了精心的构思:上阕面对秋天的傍晚,写出实事、实景、实情;下阕设想别后情景,无疑为虚写。全词正是运用这种虚实结合的手法,塑造了完美意象,提高了艺术品位。


参考答案:(1)作者想象孤舟独行的情景。酒醒后,唯有依依杨柳、凄凄晓风、淡淡残月,景致凄凉清寂,使离人陷进痛入骨髓、不堪忍受的离别深情。这一千古名句使全词魅力倍增。
(2)①词分上下两阕。上阕写一对恋人难舍难分,依依惜别的场面;下阕一落笔便流泻出别后的痛苦。②全词围绕词眼“伤离别”而构思和展开情节-先写离别之前,重在勾勒环境氛围;次写离别时刻,重在刻画情态;后写别后想象,重在描摹心理。这样构思,便层层深入,步步推进,摄人心魂。③诗人擅长将通俗的语言诗化和情化,且运用这诗化与情化的语言,移情于景,使情感明朗化,催生读者的审美愉悦。比如“月挂树梢”本是一种自然现象,然而,柳永着一“残”字,就将凄清冷落之感点化了出来。(言之有理即可)
(3)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7分)
梅 花
陈亮
疏枝横玉瘦,小萼点珠光。
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
欲传春信息,不怕雪埋藏。
玉笛休三弄①,东君②正主张。
注释:①三弄:指笛曲名“梅花三弄”。古有笛曲谢梅花之说。
②东君:司春之神。
小题1:诗中梅花形象具有怎样的特征?(3分)
?
小题2:这首诗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和愿望?(4分)
?


参考答案:
小题1:清瘦明丽,敢为花先,传报春信,傲雪凌霜。(答对三点得即可,每点1分,共3分;意思对即可。
小题2:寄寓了对梅花高洁、坚韧品格的由衷赞美之情和让梅花及其品格永留世间的愿望。(情感愿望各2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


本题解析:
小题1:结合前三联描写梅花诗句的翻译,进行适当的归纳可以得出。注意首联的比喻“玉瘦”“珠光”,颔联写其早开,颈联则写其为传春信而不畏雪寒。由分值可见最好写三点。
小题2:前三联描写梅花,表达诗人对梅花的赞美之情,这不难理解,难点是对尾联的理解。玉笛不要再吹奏那伤感的“梅花三弄”曲调了,春神就要来到人间,主宰大地。表达了诗人爱梅、惜梅之情,请东君为梅花作主,让玉笛不要再吹“三弄”了,留住春天,不要让梅花凋谢。


本题难度:一般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答题技巧《语言文字运用..

问题咨询请搜索关注"91考试网"微信公众号后留言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