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乐府诗,完成下面的题。
咏?怀
阮籍①
朝阳不再盛,白日忽西幽。
去此若俯仰,如何似九秋。
人生若尘露,天道邈悠悠。
齐景升牛山,涕泗纷交流②。
孔圣临长川,惜逝忽若浮。
去者余不及,来者吾不留。
愿登太华山,上与松子游③。
渔父知世患,乘流泛轻舟。
注:①阮籍:“竹林七贤”之一,好老庄哲学,与嵇康齐名,蔑视礼教,政治上则采谨慎避祸的态度,对司马氏集团怀有不满,但又感到世事已不可为,于是采取不涉是非、明哲保身的态度,得以保卒余年。②春秋时期的齐景公晚年登上临淄城外的牛山,见山川之美,感叹自身生命短暂而痛哭。③松子:赤松子,是古代传说中的仙人。
1.“朝阳不再盛,白日忽西幽”象征着什么?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诗主要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①象征着时光的流逝,表现了诗人对光景西驰,白驹过隙,盛年流水,一去不再的忧伤之感。
②也喻指曹魏政权由显赫繁盛趋于衰亡,一去不返,终归寂灭。表达了诗人对国运衰落的担忧。
2.①对比。“人生若尘露,天道邈悠悠”形成强烈对比,在“悠悠”天道和永恒的宇宙中,曹魏政权都去若俯仰,何况区区一介寒士,不过如尘似露,倾刻消亡罢了。
②运用典故。“齐景升丘山”句运用齐景公惜命的典故,“孔圣临长川”运用孔子伤逝的典故,极写人生与国运的短促。最后四句运用赤松子和渔父的典故,表达了要跟从赤松子,追随渔父,即或仙或隐,远离尘世之纷扰,庶几可以避患远祸,得逍遥之乐的思想。(举出一个例子分析即可)
③比兴。首二句从象征时光流逝的白日写起,运用比兴的艺术手法,使诗意含蓄。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哭晁卿衡①
李白
日本晁卿辞帝京,征帆一片绕蓬壶②。
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③。
注①李白的日本朋友,名晁衡。②蓬壶,指传说中的蓬莱仙岛。③苍梧,山名,在淮安府东北海中。
诗题中的“哭”字,显现了诗人对失去好友的深切悲痛。这样的感情,在诗中是怎样表达出来的,请结合全诗,作简要赏析。(6分)
参考答案:
诗人在第三、四句中运用比兴手法,对晁衡作了高度评价,表达了对好友的无限怀念之情。第三句以“明月”比晁衡,流露出对品德高洁的好友不幸遇难的无限惋惜;
第四句又用拟人手法,通过写白云的“愁”来表达自己的“愁”,使诗句含蓄深沉,悲剧气氛浓郁,令人回味无穷。(总说2分,第三句以比喻表惋惜2分,第四句以拟人寓悲情2分)
本题解析:无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对下列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偶 成
戴望舒
如果生命的春天重到,
古旧的凝冰都哗哗地解冻,
那时我会再看见灿烂的微笑,
再听见明朗的呼唤——这些迢遥的梦。
这些好东西都决不会消失,
因为一切好东西都永远存在,
它们只是像冰一样凝结,
而有一天会像花一样重开。
1945年5月31日
A.诗歌通过抒写“如果生命的春天重到”的“梦”,表达了诗人对光明未来的深情呼唤和抗战胜利的坚定信念。
B.第一节中“古旧的凝冰”喻指中华民族因历史悠久和专制暴政而被冰结、窒息的生命力。
C.诗歌第一节写想象中的美好情境,第二节再给出其中道理,这种结构使传达的信念更富说服力和感染力。
D.诗歌多次出现“重到”“再看见”“再听见”“重开”等字眼,隐含着生命循环的悲观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