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知识点汇总《古代诗歌鉴赏》高频试题特训(2019年最新版)(四)
2019-03-15 14:00:07 【

1、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一首唐诗,完成下面问题。
春兴
唐 武元衡
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
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
此诗构思巧妙,笔触灵动,把乡情乡梦写得真实可感,有无限情趣,耐人寻味。请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前两句写景。暮春时节,嫩柳变绿,细雨中残花落尽,疏朗的枝头偶尔可以听见黄莺婉转清脆的啼啭,暮春的颜色渐浓。诗人见此情景,不由思念起故乡,也带着一丝春光渐逝的惆怅。后两句叙事。春风仿佛了解诗人的内心,将故乡吹入梦境,而梦境也仿佛也有生命,能够追随春风回到故园,探看故园的情景。诗人用春风吹梦和梦逐春风两个奇特的想象,强化了乡思的形象,使之生动可感。(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闾门①即事
[唐]张继
耕夫召募逐楼船②,春草青青万顷田。
试上吴门窥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③。
?
苏堤清明即事
[宋]吴惟信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
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
注:①阊门:苏州的西城门,也称吴门。②逐楼船:楼船,古代战舰。逐楼船,从军。③新烟:寒食节禁火,清明日重新生火。
(1)这两首诗,同是写苏州清明节的,作者所描绘的情景有何不同,试作简要分析。(4分)
(2)这两首诗同为即景抒怀诗,但抒发的情感迥然不同,试加以分析。(4分)


参考答案:(1)(4分)张诗:耕夫被征,造成城外万顷良田野草丛生,城内炊烟稀少,少有人迹。(2分)吴诗:春风徐徐,人们纷纷出城踏青。日暮时分,游人散去,黄莺重又在杨柳间欢叫。(2分)
(2)(4分)张诗:表达了对统治阶级“召募百姓”的不满和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抒发了作者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2分)吴诗:表现了对民俗民生的关注,抒发了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2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21-22题。(7分)
[中吕]喜春来·金华客舍
张可久
落红小雨苍苔径,飞絮东风细柳营。可怜客里过清明。不待听,昨夜杜鹃声。
小题1:前两句在小令中起什么作用?请作简要分析。(3分)
小题2:这首小令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结合意象进行分析。(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前两句描写春天的景象:落红轻飘,细雨蒙蒙,苔径苍苍;飞絮袅袅,柳丝摇曳,东风阵阵送暖,这是一幅充满生机的春天画面。(1分)用反衬手法(以乐景写哀情)(1分),抒发了作者强烈的思乡之情。(1分)
小题1:“清明”时分,本来就在家乡与亲朋好友共度,但诗人却成了他乡异客,不免增添了悲愁。(2分)杜鹃声声,有“催归”之意,思归之情与伤春之情交织,抒发了作者深切的思乡之情。(2分)


本题解析:
小题1: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写作特色。前两句是景物描写,景为春天之间,颜色分明,充满生机。答题时具体分析。并写出用什么手法表达的什么感情。
小题1: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思想感情。注意杜鹃声有归去的意思,常用来表达思乡之情。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题目。(5分)
送春
宋·王令
三月残花落更开,小檐日日燕飞来。
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
小题1:诗歌描写的是?时节,简析诗中的哪些景象表现了这个时节的特点?(3分)
小题2:“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参考答案:
小题1:暮春;(1分,答“春天”不给分)诗中的“残花落更开”描述了三月的花谢了又开,表现了春光未逝;“燕飞来”描述了低矮的屋檐下有燕子飞来飞去,表现了春光生机犹在的暮春景象。(意思对即可)(2分)
小题2:后两句以拟人的手法写了杜鹃鸟。(1分)表达珍惜美好时光的心情,表现了自己坚定的信念和乐观的精神。(1分)


本题解析:
小题1: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分析。首先找出诗中的意象,然后进行分析。从诗中的意象花落更开、燕飞来可以看出,描写的是暮春时节。
小题2:本题考查手法以及作者情感。“唤”字可以看出使用了拟人手法;不让“东风”走,表达作者珍惜美好时光的心情。“不信”“ 唤不回”,表现了自己坚定的信念和乐观的精神。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杜甫是唐代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被称为“诗圣”,他的诗歌反映了唐代由盛转衰的这一历史过程,称为“诗史”。
B.孟子名轲,被尊称为“亚圣”,他的主要主张是:民贵、君轻、仁政。
C.李商隐字义山,晚唐著名诗人,与杜甫并称“小李杜”。
D.韩愈字退之,唐朝著名文学家,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唐宋八大家”之一,世称“韩昌黎”。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李商隐与杜牧并称“小李杜”)


本题难度:一般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答题技巧《古代诗歌鉴赏..

问题咨询请搜索关注"91考试网"微信公众号后留言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