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一首唐诗,完成下面问题。
春兴
唐 武元衡
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
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
此诗构思巧妙,笔触灵动,把乡情乡梦写得真实可感,有无限情趣,耐人寻味。请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前两句写景。暮春时节,嫩柳变绿,细雨中残花落尽,疏朗的枝头偶尔可以听见黄莺婉转清脆的啼啭,暮春的颜色渐浓。诗人见此情景,不由思念起故乡,也带着一丝春光渐逝的惆怅。后两句叙事。春风仿佛了解诗人的内心,将故乡吹入梦境,而梦境也仿佛也有生命,能够追随春风回到故园,探看故园的情景。诗人用春风吹梦和梦逐春风两个奇特的想象,强化了乡思的形象,使之生动可感。(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闾门①即事
[唐]张继
耕夫召募逐楼船②,春草青青万顷田。
试上吴门窥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③。
?
苏堤清明即事
[宋]吴惟信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
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
注:①阊门:苏州的西城门,也称吴门。②逐楼船:楼船,古代战舰。逐楼船,从军。③新烟:寒食节禁火,清明日重新生火。
(1)这两首诗,同是写苏州清明节的,作者所描绘的情景有何不同,试作简要分析。(4分)
(2)这两首诗同为即景抒怀诗,但抒发的情感迥然不同,试加以分析。(4分)
参考答案:(1)(4分)张诗:耕夫被征,造成城外万顷良田野草丛生,城内炊烟稀少,少有人迹。(2分)吴诗:春风徐徐,人们纷纷出城踏青。日暮时分,游人散去,黄莺重又在杨柳间欢叫。(2分)
(2)(4分)张诗:表达了对统治阶级“召募百姓”的不满和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抒发了作者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2分)吴诗:表现了对民俗民生的关注,抒发了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2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21-22题。(7分)
[中吕]喜春来·金华客舍
张可久
落红小雨苍苔径,飞絮东风细柳营。可怜客里过清明。不待听,昨夜杜鹃声。
小题1:前两句在小令中起什么作用?请作简要分析。(3分)
小题2:这首小令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结合意象进行分析。(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前两句描写春天的景象:落红轻飘,细雨蒙蒙,苔径苍苍;飞絮袅袅,柳丝摇曳,东风阵阵送暖,这是一幅充满生机的春天画面。(1分)用反衬手法(以乐景写哀情)(1分),抒发了作者强烈的思乡之情。(1分)
小题1:“清明”时分,本来就在家乡与亲朋好友共度,但诗人却成了他乡异客,不免增添了悲愁。(2分)杜鹃声声,有“催归”之意,思归之情与伤春之情交织,抒发了作者深切的思乡之情。(2分)
本题解析:
小题1: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写作特色。前两句是景物描写,景为春天之间,颜色分明,充满生机。答题时具体分析。并写出用什么手法表达的什么感情。
小题1: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思想感情。注意杜鹃声有归去的意思,常用来表达思乡之情。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题目。(5分)
送春
宋·王令
三月残花落更开,小檐日日燕飞来。
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
小题1:诗歌描写的是?时节,简析诗中的哪些景象表现了这个时节的特点?(3分)
小题2:“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参考答案:
小题1:暮春;(1分,答“春天”不给分)诗中的“残花落更开”描述了三月的花谢了又开,表现了春光未逝;“燕飞来”描述了低矮的屋檐下有燕子飞来飞去,表现了春光生机犹在的暮春景象。(意思对即可)(2分)
小题2:后两句以拟人的手法写了杜鹃鸟。(1分)表达珍惜美好时光的心情,表现了自己坚定的信念和乐观的精神。(1分)
本题解析:
小题1: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分析。首先找出诗中的意象,然后进行分析。从诗中的意象花落更开、燕飞来可以看出,描写的是暮春时节。
小题2:本题考查手法以及作者情感。“唤”字可以看出使用了拟人手法;不让“东风”走,表达作者珍惜美好时光的心情。“不信”“ 唤不回”,表现了自己坚定的信念和乐观的精神。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杜甫是唐代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被称为“诗圣”,他的诗歌反映了唐代由盛转衰的这一历史过程,称为“诗史”。
B.孟子名轲,被尊称为“亚圣”,他的主要主张是:民贵、君轻、仁政。
C.李商隐字义山,晚唐著名诗人,与杜甫并称“小李杜”。
D.韩愈字退之,唐朝著名文学家,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唐宋八大家”之一,世称“韩昌黎”。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李商隐与杜牧并称“小李杜”)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