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选择一个角度,写一篇文章,不少于800字,文体自选,题目自拟。有学者在评价金庸时说,一部射雕,表面上是写武侠,骨子里却全是至情至性的文人。其中最称心如意的当是那个旷世的黄东邪,他有一个外人进入不了的桃花岛。岛上,桃花盛开,山石奇秀,黄东邪在这里有箫有剑有明月有好风有爱女有一望无际的大海,他因此懒得与外人来往,他只爱他自己的岛。难怪有人说,做人一定要学黄东邪:你可以顽皮,也可以偶尔犯点邪气,但你一定要有一个属于你自己的美丽的岛。?写作提纲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2、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课堂上,老师说:“今天我们来做个小实验。”随后,他拿出一个装满石块的玻璃广口瓶,放在讲台上,问道:“瓶子满了吗?”所有学生答:“满了!”“真的?”老师从桌下拿出一小桶沙子,慢慢倒进去,填满石块的间隙,“满了吗?”学生们若有所思。老师又拿来一壶水倒了进去,直到水面与瓶口持平。“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老师问道。课堂活跃起来。
一个学生说:“很多事情看起来到达到了极限,实际上还存在很大空间。”
一个学生说:“顺序很重要。先放这桶沙子,石块肯定就放不进去了。”
一个学生说:“对,得先放石块。有些分量重的东西就得优先安排。”
一个学生说:“也不一定,先放沙子和水就一定不行么?”
……
请就以上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选文体(除诗歌外),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参考答案:
参考例文
变与不变
世界日新月异,新技术席卷着社会发展的风暴疾速而来,很多东西都悄然改变。不过,也有一些在逝去的时光中定格,成为不变的风景。
变的是科技的日益更新,不变的是人们之间的真情。傅雷家书至今仍被奉为经典,那一句句发自肺腑的言语无不饱含对孩子的爱意,循循善诱的教导自然地从家书的字句中流淌出来。“读书足以明智,足以怡情,足以成才”这些名句也给我们启迪。科技发展了,家信也渐渐被取而代之,但我们的情意不变。一条用心编写的短信,一句亲切的问候,一张节日快乐的贺卡,都是情真意切的体现。这些切实存在的情意是不能被新科技取代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也不再是遥想,一个电话就能把相隔很远的情谊连接起来。人们之间的真情在急速发展的社会中永存。
变的是环境的日益喧嚣,不变的是人们心里的纯真。社会发展带来了灯红酒绿的城市,静谧的氛围被喧闹取代,可史铁生始终保持内心的纯真。他摇着轮椅来到安静的地坛,把外面的吵闹隔离开来,用心感知生活。在许多人对名利趋之若鹜之时,他以孩子般真挚的心灵看待世界,忘了身体上的疼痛,用心写作,为读者留下一篇篇脍炙人口的文章,给我们感动和支持。国家变富了,可我们的心不能变,勤俭节约不能变成铺张浪费,脚踏实地不能变成好高骛远,坚守自我不能变成左右逢源。环境可以变,心内的纯真不能变。
变的是名气的日益增长,不变的是不忘本的朴实。温暖的阳光散落在朱之文黝黑的脸庞上,浓浓的笑意染亮了天空。“大衣哥”朱之文凭着在舞台上出色的表演逐渐为大家所知,名气增加了,可他却完全没有“星样”,一心把“草根”文化贯彻到底。有记者去采访他,他却早已跑到老家干起农活,辛勤的汗珠在他幸福的笑脸上流淌,不少人为之感动。是啊,我们为什么要因为外界的变化而改变呢?“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是最美的人生姿态么?我们不管在怎样变化的环境中,都不能忘本,改变自己本身的意愿。
日子越来越好,科技越来越发达,变的东西也越来越多。可有些不能变的东西,无论经过多少时光的洗涤,都应该不改本色,永葆常青。
本题解析: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要求考生依据材料来立意、构思,材料所反映的中心就是文章中心的来源,不能脱离材料所揭示的中心来写作,故材料作文又叫“命意作文”,即出题者已经把作文的“基本中心(意)”提供给考生了,审题时要抓住关键语句重点思考。针对题中材料内容特点,可采用“提炼中心法”。这是写材料作文最为常见且最为稳妥的审题立意方法。首先认真阅读材料,抓住关键词句,或分析其中的人物活动和情节发展,从中提炼出一个中心来,并以其作为文章的主旨,如此一定会使所写文章既切题又有深度。
此则材料大致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立意:1.学无止境;2.变与不变;3.过程与结果、方法与结果;4.思维的魅力、思维灵活性;5.相对空间与绝对空间等等。可以写成思辨议论文也可以写成优美的散文。
本题难度:一般
3、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喜爱并走进阳光的人/阴影会更引人注目/但他朝阳的一面/总在反射着亮光/ 害怕并躲避阳光的人/阴影会躲过人的眼睛/但他本人的整个存在/也裹在一片灰黑色之中(杜运燮《光和影》有删节)
这些诗句引发了你的哪些联想?请你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自选文体(诗歌除外);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其含意的范围作文;不得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拥抱阳光
生活象一团充满了辨证色彩的谜,而每个人对生活的态度决定了你的颜色。有时候我们喜欢红色的积极热情、橙色的欢乐奔放、黄色的机灵生动、绿色的朝气蓬勃,但有时我们也会酷爱蓝色的冷静恬淡、黑色的沉默肃穆。阳光正是这样五彩缤纷,才创造出如此丰富多姿的生活世界。拥抱阳光,给人生更多灿烂;接受阴影,让生活充满期待。
记得一位诗人纪伯伦说过,欢乐与痛苦,喜悦和忧伤,恰似光与影,紧紧相依相行。雨过就是天晴,如果没有离别的泪,就不会有相逢的笑颜;如果没有失败的垂头,就不会有胜利的昂头;如果没有尝过苦,就品味不出甜蜜。是的,任何事物的背面都有阴影,阴影是无法被人拒绝的,可当你面对着灿烂,又何必在意当初的困苦和艰难呢?换一个角度看,这些阴影衬托了阳光的色彩,让我们明白,拥抱阳光的心态是多么可贵,而接受阴影的坦然又是人生坚定潇洒的品质。
光和影,好比一个人的优点和缺点。越是站在阳光之下,“阴影会更引人注目。”没有缺点是最大的缺点,这话很对。有一篇小说就象征性地描写了一个去掉影子的孩子本以为自在得意,却让众人感到恐惧和唾弃,最后又找回了影子的故事。当人们望见阳光的明媚就必将发现黑影的灰暗,对比是如此强烈,以至于我们常常要背过身去,走到一个更大的阴影里,企图抹杀掉这滩洗不掉的印记。此时我们整个“也裹在一片灰黑之中”。骑士王小波说,我不愿再做一只老鼠,钻回黑暗的货仓。
拥抱阳光是一种勇气,在阴影之上,光亮永远明朗;拥抱阳光是一种自信,不要畏惧阴暗的副作用,况且这阴影,也是一道独特的风景。
可是,就是在见不着阳光的天气里,人依然要去接受阴影。顾城说:“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当我们无法抗拒被裹在一片灰黑之中的时候,不丧失对阳光的渴望和向往,努力寻找生活的亮点,总有一天将获得万里晴空。
做个喜爱并拥抱阳光的人吧,拉开窗帘,摘掉墨镜,走出封闭,尽情地展现和享受生活的美好!
本题解析:写好作文,有赖于对诗歌材料本身的解读。要仔细品读,揣摩意蕴,把握主旨,从而确定写作的重点, “阳光”代表什么?“阴影”代表什么?两者有怎样的关系?何为“走进阳光”?何为“躲避阴影”?诗句的主旨是什么?它给我们那些启示?这些问题想清楚去写,立意就不会有偏差。?
要完整地把握诗句的内涵,既要兼顾“阳光”与“阴影”两个方面,注意辩证思考,走进阳光又不回避阴影;又要思考阳光和阴影的寓意,在此基础上再展开遐想,立意才不会偏离,也才会有深度。?本诗的陈述对象有二:喜爱并走进阳光的人和害怕并躲避阳光的人。这两个不同的陈述对象,表现了两种不同的人生态度;两种不同的人生态度,带来两种不同的人生结果。在对比中,诗意凸显,观点自明。再加上“以?走进阳光?为话题”这一要求,我们更要抒写对“喜爱并走进阳光的人”的礼赞,表达对“害怕并躲避阳光的人”的批判——命题人潜在的情感倾向性。因此,文体上选择抒情、议论性散文或议论文较佳。便于感情的抒发和观点的表达。?
参考拟题 《与阳光共舞》《心灵的阳光》《阳光生活的调料》《走进阳光,让心透亮》《接受阳光的洗礼》《涉足阳光,绽放美丽》?
立意角度举例:?(一)把阳光理解为“优点、长处”,阴影理解为“缺点、不足”,写“走进阳光”要敢于在众目睽睽下展示自我,不要怕暴露自己的缺点。《走进阳光》《勇于面对阳光》。?(二)把阳光理解为“成功与辉煌”,阴影理解为“挫折和失败”,写要敢于奋斗拼搏不能害怕失败。《阳光总在风雨后》。?(三)把阳光理解为“乐观开朗、积极向上”,阴影理解为“悲观封闭绝望”。《拥抱阳光》《让心灵充满阳光》《剪一束阳光贴在心窗》。?(四)谈光与影的辩证关系并由此展开联想。《光与影的启示》《光影遐想曲》。 (五)着重从一个方面来谈自己的感悟。《生命之光》《追寻生命的光亮》;《直面阴影》《正视阴影》
本题难度:一般
4、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法国化学博士别涅迪克做实验时,有一个烧瓶掉在地上裂而不碎。他很好奇又一时找不到答案,就将烧瓶贴上标签,注明问题,保存起来。一天,他偶然看见报道说,有两辆客车相撞,司机和乘客都被挡风玻璃碎片划伤了。他立刻联想到那个烧瓶,经过化验,发现烧瓶曾经盛过硝酸,纤维素已经溶解,这种溶液蒸发后留下一层无色透明的薄膜,牢牢地黏附在瓶壁上起到了保护作用。“如果将这种溶液用到汽车玻璃上,车里的人不是更安全吗?”因为这个意外的发现,别涅迪克博士获得20世纪法国科学界突出贡献奖。对此,有人评论说,创造需要机遇,更需要执著的追求。也有人评论说,创造并不像我们想像的那么困难,那么崎岖,那么遥远。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利抄袭。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5、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
有一棵小树,一天它看见蜗牛在爬来爬去很是羡慕,它就想了,为什么我不能享受移动的快乐呢?从此它郁郁寡欢,它发誓下辈子呀,一定要当个蜗牛,它的愿望实现了,它变成了一只蜗牛。
又一天,它又看见了一只奔跑的小兔,它就想了,为什么我不能享受奔跑的快乐呢?从此它又郁郁寡欢,它发誓下辈子呀,一定要当只兔子,它的愿望又实现了,它变成了一只小兔。?
又一天,它又看见了飞翔的大雁,它又想了,为什么我不能享受飞翔的快乐呢?从此它又郁郁寡欢,它又发誓下辈子呀,一定要当只大雁……?
你读了这则材料有什么感悟?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