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中语文基础知识《常见题型》试题特训(2019年最新版)(六)
2019-03-15 14:10:34 【

1、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第16届亚运会结束了,但网上的热议还在继续。
网友甲:亚运会上总是中、韩、日三个国家的国旗升来升去,这三个国家的运动员实在是太强了。
网友乙:有同感,好多国家的运动员都在陪玩儿,唉……
网友丙:能参与亚运会这样的比赛,也很不错嘛!
网友丁:我不认为只有站在领奖台上的才是最棒的。
对以上的讨论,你的看法如何?请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与感受,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自选角度,自主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答案不一,属于开放性题。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2、写作题  作文
远和近
作者:顾城
你,
一会看我,
一会看云。
我觉得,
你看我时很远,
你看云时很近。
读完顾城的这首诗,对于远和近的关系,你有何思考?请你以远和近的关系为话题写一篇议论文或记叙文。
要求:题目自拟,立意自定,体裁自选;800字以上;字迹工整;不得抄袭或套文。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远和近》虽只有短短的六句,却容纳了对历史反思的丰富内涵。“远”、“近”:是物理距离概念,这是客观存在,有科学的衡量标准。但在情感作用下产生的心理距离却不同,“远”可以变“近”,“近”可以变“远”。诗中用“你”、“我”、“云”心理距离的变换,曲折地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的隔阂、戒备以及诗人对和谐、融洽的理想人际关系的向往、追求。
写作时可以抓住远与近的辨证关系来写,也可以写如何使远变成近。当然也可以叙事,讲述远与近的转换,远与近的故事等。只要突出远与近的关系即可。


本题难度:一般



3、写作题  
题目:遭遇“二难”
要求:不要写成诗歌,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无


本题解析:
年无少长,位无高低,地无中外,时无古今,人生活在世上,总是不可避免且不止一次地要遭遇“二难”。如左右为难、进退维谷、取舍不由、上下不得,有时甚至在生死攸关之际不知如何是好……由于人们的信仰、地位、年龄、阅历、文化教养以及所处的时代千差万别,因而在“二难”面前所采取的态度也各不相同。中学生,虽然刚刚经历了短短十几年的人生,但在生活学习过程中,也肯定会“遭遇”到这样那样的“二难”,关键在于怎样对待。所以,本题在审题方面没有为难学生,很容易调动他们的真情实感,让他们畅所欲言。具体来说,学生既可结合“自己”(这个“自己”可以虚拟)的亲身经历侃侃而谈,写成一篇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心理独自;也可纵横捭阖,历数古今中外正反人物遭遇“二难”时的最终抉择,略加评点,表明自己的观点和立场;还可以构写一篇小说,细致刻画人物心理活动,塑造人物形象,表现中心思想。


本题难度:一般



4、写作题  古诗云:“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青山缭绕疑无路,忽见千帆隐映来”。这些诗句表达了诗人经历了一段“曲折”以后,观赏到美景的喜悦之情。
请联系自己的生活感受,以“‘曲折’后的乐趣”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不要写诗歌)。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5、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位作家到一个残疾人学校作报告。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复习资料《文学类文本阅..

问题咨询请搜索关注"91考试网"微信公众号后留言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