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第16届亚运会结束了,但网上的热议还在继续。
网友甲:亚运会上总是中、韩、日三个国家的国旗升来升去,这三个国家的运动员实在是太强了。
网友乙:有同感,好多国家的运动员都在陪玩儿,唉……
网友丙:能参与亚运会这样的比赛,也很不错嘛!
网友丁:我不认为只有站在领奖台上的才是最棒的。
对以上的讨论,你的看法如何?请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与感受,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自选角度,自主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答案不一,属于开放性题。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2、写作题 作文
远和近
作者:顾城
你,
一会看我,
一会看云。
我觉得,
你看我时很远,
你看云时很近。
读完顾城的这首诗,对于远和近的关系,你有何思考?请你以远和近的关系为话题写一篇议论文或记叙文。
要求:题目自拟,立意自定,体裁自选;800字以上;字迹工整;不得抄袭或套文。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远和近》虽只有短短的六句,却容纳了对历史反思的丰富内涵。“远”、“近”:是物理距离概念,这是客观存在,有科学的衡量标准。但在情感作用下产生的心理距离却不同,“远”可以变“近”,“近”可以变“远”。诗中用“你”、“我”、“云”心理距离的变换,曲折地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的隔阂、戒备以及诗人对和谐、融洽的理想人际关系的向往、追求。
写作时可以抓住远与近的辨证关系来写,也可以写如何使远变成近。当然也可以叙事,讲述远与近的转换,远与近的故事等。只要突出远与近的关系即可。
本题难度:一般
3、写作题
题目:遭遇“二难”
要求:不要写成诗歌,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无
本题解析:
年无少长,位无高低,地无中外,时无古今,人生活在世上,总是不可避免且不止一次地要遭遇“二难”。如左右为难、进退维谷、取舍不由、上下不得,有时甚至在生死攸关之际不知如何是好……由于人们的信仰、地位、年龄、阅历、文化教养以及所处的时代千差万别,因而在“二难”面前所采取的态度也各不相同。中学生,虽然刚刚经历了短短十几年的人生,但在生活学习过程中,也肯定会“遭遇”到这样那样的“二难”,关键在于怎样对待。所以,本题在审题方面没有为难学生,很容易调动他们的真情实感,让他们畅所欲言。具体来说,学生既可结合“自己”(这个“自己”可以虚拟)的亲身经历侃侃而谈,写成一篇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心理独自;也可纵横捭阖,历数古今中外正反人物遭遇“二难”时的最终抉择,略加评点,表明自己的观点和立场;还可以构写一篇小说,细致刻画人物心理活动,塑造人物形象,表现中心思想。
本题难度:一般
4、写作题 古诗云:“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青山缭绕疑无路,忽见千帆隐映来”。这些诗句表达了诗人经历了一段“曲折”以后,观赏到美景的喜悦之情。
请联系自己的生活感受,以“‘曲折’后的乐趣”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不要写诗歌)。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5、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位作家到一个残疾人学校作报告。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