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读后回答问题。
春日
[南宋]吴锡畴①
韶光大半去匆匆,几许幽情递不通。
燕未成家寒食雨,人如中酒落花风。
一窗草逆濂溪老②,五亩园私涑水翁③。
无赋招魂成独啸,且排春句答春工。
【注】①吴锡畴:南宋末年诗人,死后第三年南宋灭亡。②濂溪老:即周敦颐,晚年定居于庐山,世称濂溪先生。③涑水翁:指司马光,陕州夏县(今属山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
(1)有人认为《兰皋集》(宜秋馆汇刊宋人集)把颈联中“逆”“私”二字分别作“忆”“思”二字不妥,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答:?
(2)怎样理解诗中的“幽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答:?
参考答案:(1)“逆”是迎接的意思,“私”是偏爱的意思。颈联使用拟人手法,赋予绿草田园以人性人情,写出它们对其主人的亲昵之状,曲折而又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这两字写活了田园,深化了人物性格。如果作“忆”“思”,则使诗意单调,面面呆板,诗意索然。(对诗歌语言表达效果的考查。) ?
(2)“幽情”在本诗中有两个层面的意思:一是伤春之情。一是忧国之情。盛春已经过去了,而南宋也是国运衰微,盛景不再,大势已去,故这“幽情”从表面看似是伤春,从全诗看它暗含着忧国伤时的隐痛。(对诗歌语意理解及思想内容的考查。)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写出下列名句的上句或下句。
(1)孔子登东山而小鲁,?。(《孟子·尽心》)
(2)?,要留清白在人间。(明·于谦《石灰吟》)
(3)?,死亦为鬼雄。(宋·李清照《乌江》)
参考答案:
(1)登泰山而小天下 (2)粉骨碎身浑不怕 (3)生当作人杰
本题解析:
略
本题难度:简单
3、阅读题 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旅次洋州寓居郝氏林亭①
方干
举目纵然非我有,思量似在故山时。
鹤盘远势投孤屿,蝉曳残声过别枝。
凉月照窗欹枕倦,澄泉绕石泛觞迟②。
青云未得平行去,梦到江南身旅羁。
注:①这首诗,是诗人旅居洋州时写的。洋州,今陕西洋县,在汉水北岸。
②泛觞:是一种游戏。
小题1:颔联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 描写景物有什么技巧?(5分)
小题2:简要分析尾联在全诗中的作用。(6分)
参考答案:
小题1:写了鹤从高空向孤屿盘旋而下、蝉鸣不已拖着尾声飞向别的树枝的孤寂、冷清景象。(3分)运用了视觉听觉结合(或绘形绘声)的技巧。诗人眼耳并用,写出了鹤盘旋之形和蝉鸣之声,传神逼真。(技巧1分,解释1分)
小题2:①点出内心隐痛的原因:怀才不遇、仕途不畅:旅居异地、思念故乡。(4分)(写出一条原
因得2分,共4分)
②扣诗题“旅次”(或呼应首联的“非我有”,或“故山”)。(2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过山农家
顾况
板桥人渡泉声,茅檐日午鸡鸣。
莫嗔焙茶烟暗,却喜晒谷天晴。
(1)标题的含意是拜访山农,诗中无一“山”字,而“山”却在其中,你从哪些地方看出作者在写“山”?诗中写出了山间怎样的意境?请作简要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三、四两句是以山农的口吻写的,你认为哪些词语传达了山农的什么性格和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诗中并没有出现“山”字,但诗人选取了与山景相关的“板桥”与“泉声”,间接地表现了“我”行走在“山”中;同时诗人通过“泉声”及山农家咯咯的“鸡鸣”,反衬出山间幽静的意境。
(2)“莫嗔”、“却喜”反映了山农的豪爽性格,体现了淳朴的本色。“莫嗔”,即忙不迭地招呼客人,不要因焙制山茶时烟雾弥漫而见怪;同时与“却喜”相对,表现了山农在丰收以后赶晴天晒粮食的喜悦之情。(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问题。
夜步
明·高攀龙
幽人夜未眠,月出每孤往。
繁林乱萤照,村屋人语响。
宿鸟时一鸣,草径露微上。
欣然意有会,谁舆共心赏。
1.诗人描写了“夜步”时所见所闻的怎样景象,运用了那些写作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繁茂的林中萤火虫飞舞,村屋中传出人们的闲谈声;栖宿的鸟偶尔发出一声鸣叫,小路边的草上也挂上了小小露珠。诗人在描写所见所闻的景物时,运用了动静结合与细节描写的手法。(意对即可)
2.此诗表达了诗人不愿与阉党同流合污的高洁情感。一、二两句,写诗人家居幽隐,喜欢月夜闲步,这种月夜独步的雅兴表现了诗人远离官场后胸怀的澄澈。后四句,写因无人与自己欣赏这夜间美景,而想到千载以前的陶渊明,诗人以这种知音难求的思古幽情委婉地表达了自己的情感。(如有其他理解,只要符合诗意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