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阅读题 根据提示默写。(每横线1分)
(1)问君何能尔??。?(陶渊明《饮酒(其五》)
(2) ?,不思其反。?(《诗经·氓》)?
(3)乘骐骥以驰骋兮,?。?(屈原《离骚》)
(4)纤纤擢素手 ,?。?(《迢迢牵牛星》)
(5) 久在樊笼里,?。?( 陶渊明《归园田居》)
(6) ?,风正一帆悬。?(王湾《次北固山下》)
(7)秋风萧瑟,?。?(曹操《观沧海》)
(8)?,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9)感时花溅泪,?。?(杜甫《春望》)
(10)长风破浪会有时,?。?(李白《行路难》)
参考答案:
(1)心远地自偏?(2)信誓旦旦? (3)来吾道夫先路?(4)札札弄机杼?
(5)复得返自然?(6)潮平两岸阔?(7)洪波涌起?(8)会当凌绝顶
(9)恨别鸟惊心?(10)直挂云帆济沧海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水调歌头
宋·杨炎正
把酒对斜日,无语问西风。胭脂何事,都做颜色染芙蓉。放眼暮江千顷,中有离愁万斛,无处落征鸿。天在阑干角,人倚醉醒中。
千万里,江南北,浙西东。吾生如寄,尚想三径菊花丛。谁是中州豪杰,借我五湖舟楫,去作钓鱼翁。故国且回首,此意莫匆匆。
(1)有人认为上片写愁“从淡笔轻写到暗笔意写,再转为明笔直写,最后又加以浓笔重写,层层递进,层层渲染”,请结合上片内容简要说明是如何“淡写”“暗写”“明写”“浓写”的。(4分)
答:?
?
(2)词的下片着重刻画了词人怎样的心理矛盾?请简要分析。(4分)
答:?
?
参考答案:
(1)起首两句,轻描淡写愁态;“芙蓉”两句,暗写愁怀;“中有离愁成斛”句,是明写愁多;“无入落征鸿”句,浓写愁重。(每答对一点得1分,4分)
(2)报国与归田。(2分)词人先自言自己的人生道路,发出人生如寄的感叹,化用陶渊明“三径就荒。松菊犹存”的诗句,寄寓田园之思。接着肯定国中豪杰舍我其谁,无奈英雄无用武之地,只好做个钓鱼隐士无奈之情。(2分)
本题解析:
无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1959年,书画家潘天寿画了一幅《诚斋诗意》(有附图),“诚斋”是南宋诗人杨万里的别号,下列杨万里所作七绝符合画境的一项是
[? ]
A.《诚斋》:浯溪见了紫岩回,独笑春风尽放怀。谩向世人谈昨梦,便来唤我作诚斋。
B.《小池》: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C.《晓坐荷桥》:四叶青苹点绿池,千重翠盖护红衣。蜻蜓空里元无见,只见波间仰面飞。
D.《秋凉晚步》:秋气堪悲未必然,清寒正是可人天。绿池落尽红蕖却,荷叶犹开最小钱。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青玉案
[宋]贺铸
?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华年谁与度?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 飞云冉冉蘅皋①暮,彩笔新题断肠句。若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 [注]①蘅皋:生长着香草的水边高地。
(1)上片写“目送”美人“芳尘”离去后,词人想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片的末四句“若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历来为人所称道。试简要分析词句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你说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不超过10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词人想到美人于“月桥花院,琐窗朱户”的住处独居,虚度青春年华,除一年一度的春光以外,无人能至,自己当然也无从寄相思,思恋之情十分殷切。
(2)抒发了词人的无限愁思。词人连用三个比喻,以“烟草”、“风絮”、“梅雨”三个意象合成一幅江南暮春烟雨图,这样写,将不可捉摸的抽象情感,转化为可见、可闻、可触、可感的客观景物(或:化抽象为具体,形象生动,新颖别致,富有意境),而且形象地表现出闲愁的无处不在及无法排遣(或:有力地抒发了词人的无限愁思)。(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江乡故人偶集客舍
戴叔伦
天秋月又满,城阙夜千重。还作江南会,翻疑梦里逢。
风枝惊暗鹊,露草泣寒虫。羁旅长堪醉,相留畏晓钟。
小题1:清代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一切景语皆情语”,请体会并说出“风枝惊暗鹊,露草泣寒虫”一句描绘了怎样的情景,表达了怎样的感情。(4分)
小题2:古人写诗讲究“炼字”,“ 羁旅长堪醉,相留畏晓钟”一句中哪两个字用得最好?有怎样的表达效果?(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①这两句通过乌鹊的惊动和秋虫的悲鸣表现了夜色的沉寂和凄凉。②抒写了身世飘泊之感和宦海浮沉之痛,寓有怀乡思亲的悲凉况味。(意思对即可)
小题1:①长、畏。②“长”意即永远沉醉不愿醒来,只有在这样的境界中,才能忘却飘零之苦,暂得欢愉;侧面表现了流离的痛苦。“畏”是说害怕听到报晓的钟声,曲折地表达了不忍与朋友分别的心理,传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飘泊在外的痛楚。(其他言之成理亦可)
本题解析:
小题1: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形象和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理解此联中景物的内涵特征需要整体考虑环境特点,更需体会诗人的心理心境。颔联“还作”“翻疑”等写出了诗人对他乡遇故人的怀疑心理,委婉地写出了凄苦的心境;再结合首联中夜色的沉寂这一特征可以领会出:该联是借乌鹊和秋虫烘托秋夜的沉寂,更是以此景象烘托诗人悲凉的心境。
小题1: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要找出“用得最好”的字,这类字多半是富有动态、生动形象的动词或能体现意象特点的形容词等。仔细分析锁定为“长”“畏”二字。联系诗歌情境及作者情感可知,“长”说明作者愿永远沉浸醉中,不愿醒来饱受流离之苦;“畏”说明作者害怕天明,与朋友分别,再度沉入孤苦之中。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