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中语文答题技巧《古代诗歌鉴赏》高频考点巩固(2019年最新版)(十)
2019-03-15 14:16:13 【

1、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水口行舟
宋·朱熹
昨夜扁舟雨一蓑,满江风浪夜如何。
今朝试卷孤篷看,依旧青山绿树多。
(1)这首诗中诗人的情感变化富有层次,请结合具体词语简析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诗人描绘的画面中蕴含着人生哲理,请细加品味,说一说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夜如何”写出诗人心中的担忧。“试卷”刻画诗人既抱希望而又疑虑不安的心态。“依旧”则透露诗人无限欣喜之情。(意对即可)
(2)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角景生情)或对比。(答对一种即可)风雨总是暂时的,青山绿树是永恒的,一切美好事物的生命力终究不可遏止。(或人生道路不会一帆风顺,只要搏击风雨,就能达到绿水青山的理想境界,享受胜利的乐趣)(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诗歌鉴赏题:(5分)
咏怀八十二首(其七十九)
阮籍
林中有奇鸟,自言是凤凰。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
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适逢商风起,羽翼自摧藏。
一去昆仑西,何时复回翔。但恨处非位,怆悢使心伤
小题1:诗中“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四句体现了凤凰怎样的品性?(2分)
小题2:这首诗整体上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3分)


参考答案:
小题1:高洁;志向远大?(答超凡脱俗,清高或心忧天下均可)
小题1:表现手法:托物言志(或者比兴、象征)1分
分析:以凤凰自喻,(或者象征诗人自己),抒发了诗人孤独无奈的苦闷心情和壮志难酬的悲伤情怀。(2分)


本题解析:
小题1: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根据凤凰“饮醴泉”、“栖山冈”、“彻九州”、“望八荒”的举动,可以初步判断出凤凰志向远大。结合后面的几句及作者阮籍《咏怀》组诗的特点,可以初步判断为“高洁”。
小题1: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和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和情感。可以回答托物言志、象征、比兴其中的一种,这也是“咏怀”诗歌的总的特点。至于情感,显然作者以凤凰自比(自况),根据它的心情“催藏”、“恨”、“心伤”几个词及伤心的原因的描写“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和 “一去昆仑西,何时复回翔。但恨处非位,怆悢使心伤”可以推知,作者是孤独苦闷、壮志难酬。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问题。
月下独酌
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眷。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1)诗人笔下,月亮不仅是美好事物的象征,也成了诗人思想感情的寄托。“月”的形象有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人与明月之间亲密欢洽的举动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诗人借助丰富的想象,赋予月亮浓厚的感情色彩,把它描绘得善解人意,可喜可亲,仿佛成了诗人倾诉心声的知音。
(2)诗人与明月之间亲密欢洽,更加反衬出诗人在人世间的孤独寂寞情怀,从侧面表现了诗人对现实社会的愤懑和厌恶,也表现了诗人遗世独立的高洁人格。(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
[双调]清江引·秋怀
张可久
西风信来家万里,问我归期未?雁啼红叶天,人醉黄花地,芭蕉雨声秋梦里。
(1)作者抓住哪些景物点染出怎样的画面?“芭蕉雨声”烘托出怎样的情思?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小令的后三句与“问我归期未”是什么关系?试从表现手法上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用西风、红叶、黄花、芭蕉、雨声点染出一幅萧瑟的秋景。“芭蕉雨声”烘托出作者功名未就,展转反侧的愁思。(答出“辗转反侧”即可得分)
(2)后三句并未从正面回答“归期”是否已定,而是触景生情,情景相生。借北雁在霜林如醉的长空里唉啼,行人在黄花已瘦的疏篱边痛饮,把“有家归未得”的矛盾心情和“家乡何处是,忘了除却醉”的深沉乡思作出了出色表达。而秋雨打蕉,惊醒了神游故国的美梦。句句写景,句句抒情,情景高度统一。(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其他题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6分)
(1)道之以政,齐之以刑,?;道之以德,齐之以礼,?。(《论语》)
(2)今两虎共斗,?。吾所以为此者,?!?(《廉颇蔺相如列传》)
(3)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白居易《琵琶行》)
(4)??。草拂之而色变,木遭之而叶脱。(欧阳修《秋声赋》)
(5)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参考答案:
(1)民免而无耻;有耻且格。?(2)其势不俱生。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3)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4)丰草绿缛而争茂,佳木葱茏而可悦。
(5)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本题解析: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格”“俱”“幽愁”“缛”“葱茏”“明朝”等。每句1分,句中有误该句不得分。


本题难度:简单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总结《语言文字运..

问题咨询请搜索关注"91考试网"微信公众号后留言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