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中语文答题技巧《古代诗歌鉴赏》高频考点巩固(2019年最新版)(七)
2019-03-15 14:16:13 【

1、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回答问题。
三衢道中
曾几
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注释:①泛,乘船
(1)这首绝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心情?诗人是怎样来表现这种心情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人评价这首诗“看似平淡无奇,读来却耐人寻味”。试以“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为例谈谈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题  阅读陶渊明的两首诗歌(6分)
饮酒(其五)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读《山海经》(其十)
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
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
同物既无虑,化去不复悔。
徒设在昔心,良辰讵可待!
[注释]
刑天:神话人物,因和天帝争权,失败后被砍去了头,埋在常羊山,但他不甘屈服,以两乳为目,以肚脐当嘴,仍然挥舞着盾牌和板斧。
同物既无虑:精卫既然淹死而化为鸟,就和其他的物相同,即使再死一次也不过是从鸟化为另一种物,所以没什么可忧虑。
化去不复悔:刑天已被杀死,化为异物,但他对以往和天帝争神之事并不悔恨。
徒设在昔心:徒然还有从前的雄心。
良辰:实现壮志的好日子。
讵:岂,难道
小题1:将“悠然见南山”中的“见”改为“望”好不好?请简要说明理由。(2分)
小题2:两首诗歌可以看出陶渊明的两种形象,请结合诗句分别说明。(4分)



3、单选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选出不恰当的一项
雪水河
 阿红
雪水河
是太阳和雪花的女儿
天山并没有恩遇她
一路给摆满了卧牛石
她毅然从雪峰上下来
连眼皮也没皱
一步一声巨响
像夏雷滚滚而过
一步一串浪花
像茉莉花倾满了河
流着,她一路流着
太阳的激情
雪莲的纯洁
鹰鹫的勇敢
塔松的坚毅
和她奔向绿洲的拼搏
A.“雪水河/是太阳和雪花的女儿”这出奇的想象使“雪水河”成为一个柔美的艺术形象。
B.“天山并没有恩遇好/一路给摆满了卧牛石”,这是“雪水河”的“人生道路”,使“她”必然获得由磨难而来的阳刚之气。
C.即使是写阳刚之气,作者也不忘完美和和谐谐的境界,所以“雪水河”顽强的前进是“一步一串浪花/像茉莉花倾满了河。”
D.“雪水河”是一个人格化的形象,她集激情、纯洁、勇敢、坚毅于一身,是作者心目中完美女性的象征。



4、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
苏氏别业
祖咏
别业居幽处,到来生隐心。南山当户牖,澧水映园林。
竹覆经冬雪,庭昏未夕阴。寥寥人境外,闲坐听春禽。  
1.高步瀛在《唐宋诗举要》中以“极力出奇”来评价该诗颔联和颈联两联。请从写景的角度分析这两联是如何“出奇”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中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形象?请结合诗歌内容,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早兴
自居易
晨光出照屋梁明,初打开门鼓一声。犬上阶眠知地湿,鸟临窗语报天晴。
半销宿酒头仍重,新脱冬衣体乍轻。睡觉心空思想尽,近来乡梦不多成。
  [注]觉:睡。本诗是诗人到任杭州第二年时所作。
(1)诗人善于从细微处表现生活情趣,请从这一角度赏析画线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结合全诗,简析尾联中诗人流露出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总结《语言文字运..

问题咨询请搜索关注"91考试网"微信公众号后留言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