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阅读题 补写出下面各句的空缺部分。
(1)清末进步思想家龚自珍的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诗句常被呼吁大胆破格使用人才的雄辩家所引用。
(2)《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诗人由自身贫寒推己及人地想到他人的困苦,表现杜甫博大胸襟的著名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表现诗人蔑视权贵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杜甫《蜀相》中高度概括、评价诸葛亮一生伟大功业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杜甫在《登岳阳楼》中由个人身世转写国事危难,感伤涕零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我劝天公重抖擞 不拘—格降人才
(2)安得广厦千万间 大庇天下寒土俱 风雨不动安如山
(3)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4)三顾频烦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
(5)戎马关山北 凭轩涕泗流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题目。(8分)
行香子①·天与秋光?李清照
天与秋光,转转情伤,探金英知近重阳。薄衣初试,绿蚁②新尝,渐一番风,一番雨,一番凉。
黄昏院落,凄凄惶惶,酒醒时往事愁肠。那堪永夜,明月空床。闻砧声捣,蛩声细,漏声长。
注: ①行香子,词牌名。②绿蚁,一种新酿成的酒,上浮绿色泡沫。
小题1:“凄凄惶惶”四字让人自然想起李清照的《声声慢》“凄凄惨惨戚戚。 ?”句。(1分)
小题2: 说说“砧声”这个意象在词中的表达作用。(3分)
答:?
?
小题3:探究本词的语言特点。(4分)
答:?
?
参考答案:
小题1: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小题2:“砧声”:砧,古代捣衣用的石头。妇女多在秋季为亲人拆洗缝制衣服,忙到深夜。作者明月之夜“往事愁肠” 夜阑不寐,听闻沉重的捣衣之声,与细微的蛩鸣声,迢递的滴漏声,组成一个哀怨、凄凉、婉转的交响乐曲,表现出对逝去丈夫的无比怀念,悲苦甚之。
小题3:①叠字:运用“转转”“凄凄惶惶’六个叠字,加浓了词的凄凉气氛,把词悲凉的心境表达得更为深切,增强了诗词的音律美。
②排句:前后结句均用排比 “渐一番风一番雨一番凉”, “ 闻砧声捣蛩声细漏声长” 声声凄切,句句血泪。她的哀愁与一般的离愁别苦不同,这是在异族残酷进犯,南宋统治集团屈辱投降之时,一个难民发出的痛苦呻吟,国破家亡,夫死子散,这是整个时代的悲音。
本题解析:
小题1:此题应该问题不大,这是李清照词中为有名的诗句,但是要注意其中“乍”和“将息”两词的写法,要避免写错,最好是搞懂诗句的意思。
小题2:先明确这个意象的内涵,从而根据这个意象的内涵去把握其社会意义。具体理解时,还要结合诗句的内容来把握,如,本诗是通过“砧声”来表现出思妇对逝去丈夫的怀念。
小题3:本题题目有点大,大要从小处着眼。一是上片的“转转”,下片的“凄凄惶惶”这是叠词,加深某种程度,增加诗词的音律美。二是“渐一番风,一番雨,一番凉。”这是排比。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习题。
?忆秦娥娄山关
?1935年2月?毛泽东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1.填空
(1)“忆秦娥”是这首词的___________,它跟词的_____________有关;“娄山关”是这首词的____________,它跟词的______________有关。
(2)这首词颇具音韵之美,读起来琅琅上口,主要原因在押韵上,如上阕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下阕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次,作者使用了顶针修辞格,将每阕的中间部分紧密连接在了一起。
2.判断下列说法正误,在括号后打“√”“×”。
(1)从“西风”“雁”“霜”这些意象的使用上,我们可以推断出这是在秋季。?(?)
(2)“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意思是清晨时分,西风凛冽,雁声穿空,霜华铺地,残月在天。?(?)
(3)上阕前两句作者通过感觉、听觉、视觉勾勒出一幅铁铸似的清晨凄清的画面,其用词造境,呈现出一种暗淡冰冷的色调。?(?)
(4)“马蹄声碎”中“碎”的意思是“凌乱”,生动地刻画出撤退时急行军的景象;“喇叭声咽”中的“咽”字意思是发不出声,写出了当时物质条件的恶劣。?(?)
(5)“漫道”,意思是道路漫长,“真如铁”的意思是真的像铁一样坚固。作者用这两个词来说明前行之路漫长而艰难。? (?)
(6)“雄关”点出了娄山关的艰险,“从头”一词,可见作者已经是再过此隘了。(?)
3.关于这首词的基调,一般有三说:悲凄说、悲壮说、雄壮说,你认为哪种较合适,请申述理由(写自己的新认识也可)。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1)词牌?曲调?词题?内容 (2)烈?月?咽?铁?越?血?
2.(1)√(2)√(3)√(4)×(5)×(6)√?
3.“略”。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回答问题。(8分)
午枕
王安石
百年春梦去悠悠,不复吹箫②向此留。
野草自花还自落,鸣鸠相乳亦相愁。
旧蹊埋没开新径,朱户敧③斜见画楼。
欲把一杯无侣伴,眼看兴废使人愁。
【注】①诗人一生从政,致力新法,但神宗去世后,新法被全部废除。②吹箫,《列仙传》萧史偕弄玉吹箫跨凤飞升,这里泛指神仙道术。③敧(qī),倾斜、歪向一边。
小题1:本诗的诗眼是什么,并试述诗歌的主旨。(4分)
小题2:诗人善于在逆境中用深刻的哲理开拓自己心胸,诗歌中间两联“表面上句句是景语,实际上句句是理语”,请作简要赏析。(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诗眼:“兴废使人愁”(2分),诗中主要通过梦醒后的所思所感,抒发兴废之愁。由于眼前的“兴废”不是除旧布新,而是除新布旧,诗人不能不感到寂寞与愁闷。(2分)
小题2:颔联写野草、鸣鸠表现欣欣向荣的勃勃生机,诗人从中汲取力量,并对此感到欣慰。颈联通过旧蹊开新径,朱户、画楼的兴废迭代,暗示旧事物必然会被新事物代替和富贵荣利的不足慕。
本题解析:
小题1:答题时,首先要答出本诗歌的诗眼,诗眼即诗歌的着重点。所以分析时,要结合着注释了解写作背景,反复品读,理解文意,然后再做判断诗眼。诗人一生从政,致力新法,由于新法的废除,使诗人心情愁闷,所以诗眼应为“兴废使人愁”。诗人通过运用典故和景物的渲染,把内心的寂寞与愁苦寄寓在了诗歌里面。
小题2:答题时,要先找到中间两联,颔联和颈联,从中找出关键词语,分析其写的内容和写作角度以及运用的表现手法。分析颔联时,要通过分析诗人对“野草”“鸣鸠”的描写,来体会诗人的感悟。颈联则要抓住“旧”“新”的变化来分析旧事物必然会被新事物代替的哲理性。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寒
陈与义①
二月巴陵日日风,春寒未了怯园公。
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
同儿辈赋未开海棠二首(之二)
元好问②
海棠不惜胭脂色,独立蒙蒙细雨中。
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
【注】①陈与义:南北宋之交的著名诗人。诗人曾自注,“借居小园,遂自号园公”。此诗写于南宋高宗建炎三年(1129)二月。当时金兵连陷青州、徐州,进攻楚州,大有席卷江北之势。②元好问:金代著名文学家、诗人、历史学家。金亡不仕,隐居故里,潜心编纂著述。
1.请分析陈诗前两句在全诗中所起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简要分析两首诗中诗人借助海棠花的形象所表达的不同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前两句交代了阴冷的自然环境:早春二月,日日风寒,细雨飘零,春寒袭人。为下文描写海棠在寒风冷雨中独立开放做铺垫,烘托出海棠花的大无畏精神。(如答“一语双关,‘风’‘寒’不仅仅是自然界的风寒,更主要的是社会的风寒——金兵南侵,南宋小朝廷处于风雨飘摇之中”亦可。)
2.陈诗中海棠花冒寒在风雨中开放,表现了海棠与春寒斗傲的孤高绝俗的精神,寄托了诗人虽处家国离乱之中却仍不畏艰难困苦,忠贞爱国的情怀。
元诗中海棠红蕾深藏,不像桃李那样在春风中炫耀自己,赞扬了海棠的矜持高洁,不趋时,不与群芳争艳的品格,这正是作者坚守自已节操,独善其身形象的写照。(答“元诗中诗人借海棠暗示、告诫自己的儿女们要稳重行事,要像海棠一样不轻易显露自己的芳心,保持自己的心的纯洁”亦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