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第小题(4分)
闻乐天授江州司马①
元稹
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
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注释:#①乐天:白居易,字乐天。授:付予,指授职。江州:州治在今江西省九江市。司马:州刺史的副职,在唐代是个闲职。
小题1:诗歌以景托情,在?的氛围中强烈抒发了作者深受刺激时的?心情。(2分)
小题2:请鉴赏诗中“灯”这一意象的妙处。(2分)
?
?
参考答案:
小题1:凄凉黯淡、悲愤
小题2:作者选取久燃油尽、失去光焰、灯影昏暗、摇曳不定的“灯”来表现,既写出夜深不寐,又衬出心境悲凉,用笔精炼,铺垫下文。
本题解析:
小题1:这首诗是元稹在通州听到白居易被贬的消息时写的。诗的中间两句是叙事言情,表现了作者在乍一听到这个不幸消息时的陡然一惊,语言朴实而感情强烈。诗的首尾两句是写景,形象地描绘了周围景物的暗淡凄凉,感情浓郁而深厚。
小题2:元稹贬谪他乡,又身患重病,心境本来就不佳。此时忽然听到挚友也蒙冤被贬,内心更是极度震惊,万般怨苦,满腹愁思一齐涌上心头。以这种悲凉的心境观景,一切景物也都变得阴沉昏暗了。于是,看到“灯”,觉得是失去光焰的“残灯”;连灯的阴影,也变成了“幢幢”──昏暗的摇曳不定的样子。“风”,本来是无所谓明暗的,而今却成了“暗风”。“窗”,本来无所谓寒热的,而今也成了“寒窗”。只因有了情的移入,情的照射,情的渗透,连风、雨、灯、窗都变得又“残”又“暗”又“寒”了。“残灯无焰影幢幢”、“暗风吹雨入寒窗”两句,既是景语,又是情语,是以哀景抒哀情,情与景融会一体、“妙合无垠”。
本题难度:简单
2、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问题。
蝶恋花
纳兰性德
又到绿杨曾折处,不语垂鞭,踏遍清秋路。衰草连天无意绪,雁声远向萧关去。
不恨天涯行役苦,只恨西风,吹梦成今古。明日客程还几许,沾衣况是新寒雨。
1.上阕前三句借助刻画人物形象来抒发感情。作者刻画了一个怎样的形象?抒发了什么感情?请结合诗句作具体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阕前三句是如何表达诗人思想感情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又到”句点明诗人重到当年分别之地;“不语” 句勾画出诗人驻马立足,默默无言,沉浸在对往事的回忆之中;“踏遍”句写出在清冷的秋季,诗人长久地徘徊在故地,不忍离去。表达了离别之苦,怀念之情,凄凉之意。
2.诗人用“不恨…只恨”形成对举(对比),来突出“西风吹梦成今古”给诗人带来的痛苦。(能从其他角度如反语、比喻等方面进行分析,言之成理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7分)
半山春晚即事
王安石
春风取花去,酬我以清阴。翳翳陂路静,交交园屋深。
床敷每小息,杖履或幽寻。惟有北山鸟,经过遗好音。
小题1:请简要概括“半山春晚” 的特点。(3分)
小题2: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尾联的表现手法。(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春花凋谢,树木清阴,鸟鸣山幽,环境恬静。(3分,每个特点1分)
小题1:以动衬静(或:以有声写无声)。诗歌头两联写出了环境的安静,第三联截取两个生活片断写出了半山主人安静悠闲的生活,在此宁谧的氛围里,突然传来清脆悦耳之声,更衬托出诗歌境界之幽。
或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从“唯有”“好音”可以看出,诗人对半山生活的喜爱之情。
本题解析:
小题1:“半山”对应鸟鸣山幽,环境恬静,“春晚”与春花凋谢,树木清阴照应。
小题1: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考点,能力层次为D,侧重“鉴赏评价”能力的考查。“好音”的动更衬托北山的静,动静结合更衬托出境界之清幽。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明诗,完成后面的题目。(6分)
岳忠武王祠①
于谦
匹马南来渡浙河,汴城宫阙远嵯峨。
中兴诸将谁降敌,负国奸臣主议和。
黄叶古祠寒雨积,清山荒冢白云多。
如何一别朱仙镇②,不见将军奏凯歌?
【注】①这首诗作于土木堡之变后,明英宗被俘,几十万精锐全军覆没,鞑靼大军压境,明王朝危在旦夕。很多人劝皇上放弃国都,迁都南京,于谦力排众议,极力要求坚守北京,坚决打击鞑靼大军。②朱仙镇:指岳家军朱仙镇大捷。
小题1:颈联写到了哪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3分)
答:?
小题2:咏史怀古诗常常借古讽今,试简析本诗这方面的特点。(3分)
答:?
参考答案:
小题1:写到了黄叶、古祠、寒雨、清山、荒冢、白云等意象,营造了岳王祠庙冷清荒寒的意境,很好地烘托了岳飞的悲剧命运。
小题2:)这首诗作于明王朝危在旦夕之际,很多人力主迁都南京,于谦则力排众议,力主坚守北京。在国家生死存亡的重要关头,不应退缩,而应迎难而上!为此,诗人建议明王朝汲取南宋从汴梁迁都杭州偏安一隅、主战将领备受非议和奸臣阻扰的历史教训,避免再次上演岳飞那样的历史悲剧。全诗借古讽今,强烈地浸透着作者的立场主张。
本题解析:
小题1:本题第一问考查对典型意象的把握,抓住每一句中的名词加以概括即可;第二问考查意境的理解,解答时可抓住诗句中“黄、寒、清、荒”这些富有感情色彩的词来揣摩。
小题2:本题考查对艺术手法的理解。由题目“岳忠武王祠”就应想到南宋时大的背景,然后结合注释再理解,就难鉴赏出借古讽今的内涵。具体答题时要结合句子简要分析,分析时要准确理解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解答此类题时易忽视对思想感情的概括,应强化答题的规范性。
本题难度:简单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宋诗,回答问题。(8 分)
落 梅
尤袤①
清溪西畔小桥东, 落月纷纷水映红。
五夜②客愁花片里, 一年春事角声中,
歌残玉树③人何在? 舞破山香④曲未终。
却忆孤山醉归路, 马蹄香雪衬东风。
注释:①尤袤(mào),南宋诗人。当时宋室山河破碎,偏安江南。②五夜:即五更。③玉树:即南朝陈后主所创的《玉树后庭花》。④山香:羯鼓曲名,唐玄宗好羯鼓。
【小题1】首联描绘了怎样一幅画面?有何作用?(4分)
【小题2】颔联中说到“五夜客愁花片里”,请结合全诗说说作者的“愁”体现在哪些方面。(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诗人描绘了一幅在月色照耀下,红梅纷纷扬扬,飘落在清溪西边小桥东面的水中,因而显得清雅冷寂的月夜落梅映水图,(2分)渲染了悲凉的氛围,(1分)为后文抒发愁情做了铺垫(1分)。
【小题2】全诗抒写了作者月夜落花时彻夜难眠的山河破碎之愁(1分)。具体表现为:在凄厉的军号声里开始农耕之事的战乱动荡之愁(1分),对南宋君臣只知沉湎享乐的痛心之愁(1分),只能沉醉于酒的无奈之愁(1分)。
本题解析:
【小题1】回答首联描写的画面,较为容易,把诗句用自己的话翻译出来即可;至于作用,诗句的首联,一般要从渲染某种气氛,和为下文做个铺垫等加以分析。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小题2】回答此题,注意从文中“五夜客愁花片里, 一年春事角声中,歌残玉树人何在? 舞破山香曲未终。”,联系注释,加以概括即可得出答案。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