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语文知识点《古代诗歌鉴赏》高频考点强化练习(2019年最新版)(十)
2019-03-15 14:27:43
【 大 中 小】
|
1、阅读题 蒿里行 曹操 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 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 淮南弟称号,刻玺于北方。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小题1:对这首诗词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关东义士”指讨伐董卓的诸军首领。“群凶”指董卓等军阀。 B.“初期……”两句借历史典故对“关东义士”寄予厚望,希望他们能灭掉董卓。 C.“军合……”两句是说诸军在讨伐中貌合神离,各自观望不前。 D.“白骨……”句表现了战争的残酷。“千里无鸡鸣”表明连鸡都害怕战争。
| 小题2: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本诗反映了动乱的社会现实,表现了对割据势力的痛恨和对人民苦难的同情。 B.诗中也暗含着作者要削平战乱,进而篡夺汉朝政权的野心。 C.本诗以叙事为主,叙事、描写、抒情有机结合,内容丰富,语言朴实。 D.本诗前半部分写原因,后半部分写结果,思路贯通,层次清晰。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B
本题解析: 小题1:D项,“‘千里无鸡鸣’表明连鸡都害怕战争”错误解,该句同样是表明战争的残酷。 点评:这是诗歌鉴赏的新题型,降低了考试的难度。但从命题的角度来看把握了诗歌鉴赏的本质,首先必须理解诗歌,否则鉴赏是空中楼阁,这一点值得推广。 小题2:B项,“诗中也暗含着作者要削平战乱,进而篡夺汉朝政权的野心”错误,本诗是表达了诗人希望义军能团结起一心,除去奸臣。 点评:鉴赏诗歌的主旨、表达技巧等都是难点,本题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既降低了难度,也给学生以提示和示范,有利于学生鉴赏能力的逐步提高。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古诗,完成问题。 秋兴八首(其一) 杜?甫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1.有人评价此诗“意境恢弘,气势磅礴”,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诗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在抒情方法的运用上有什么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俯视江中波涛连天涌动,仰观塞上风云接地而来,一片阴沉。上天下地,跟前江水,跟外边塞,意境阔大,气势非凡。 2.本诗抒发了悲秋之情及对故乡的思念。在抒情方法上采用了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融情于景、借景抒情)相结合的方式。 (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唐多令 吴文英 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纵芭蕉不雨也飕飕。都道晚凉天气好。有明月,怕登楼。 年事梦中休,花空烟水流。燕辞归、客尚淹留。垂柳不萦裙带住,谩注长是,系行舟。 注:谩:徒然。 小题1:“离人心上秋” 自古为人称道,请简要赏析。作者为什么说“有明月,怕登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词的下片手法多样,感情丰富,试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小题1:①该句将“愁”巧妙地拆分为“心上秋”,既突出季节为“秋”,又委婉地表明了内心因离别而愁。②明月之夜不敢登楼,是因为登高怀远,望月思人,月明之夜,更让人增添愁苦,表达了月夜思乡怀人而又充满矛盾的心理。 小题2:①借景抒情。往事如梦,花落成空,美好年华如水,表达了时光流逝的感慨。②对比(反衬)。“燕归客留”,人不如物,更突出了无法归家的哀愁。③拟人。词人责备垂柳不能留住恋人,却总是缠留自己的行舟,表达了对恋人的思念。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4、其他题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限选6小题)(6分) (1)?,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2)执手想看泪眼,?。 (3)遥岑远目,?,?。 (4)元嘉草草,封狼居胥,?。 (5)?,?,如今有谁堪摘。 (6)?,徒慕君之高义也。 (7)市列珠玑,?,?。 (8)羽扇纶巾,谈笑间,?。
参考答案:(1)重湖叠巘清嘉(2)竟无语凝噎。(3)献愁供恨,玉簪螺髻。(4)赢得仓皇北顾。(5)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6)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7)户盈罗绮,竞豪奢(8)樯橹灰飞烟灭。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对中国古代优秀诗文作品及其重要语句的默写识记。意在引导考生重视诵读,培养语感,强调语文学习中的积累、感悟及熏陶,提高人文素养。注意不要写错别字,作家和作品要对应,不出现常识性错误。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巘”“噎”“髻”“憔悴”“樯橹”等。每句1分,句中出现错字、别字、漏字、添字等情况,该空不给分。学生对于常见名句名篇的准确背诵和规范书写能力,平时要夯实基本功。
本题难度:简单
5、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6分) 登快阁① [宋]黄庭坚 痴儿②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朱弦已为佳人③绝,青眼聊因美酒横。 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④。 [注] ①此诗作于元丰五年作者任泰和令时。②痴儿:作者自称。③朱弦:这里指琴。佳人:美人,引申为知己、知音。④白鸥盟:出自《列子·黄帝篇》,鸥鸟只与没有心机的人做伴。 小题1:请从景和情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3分) 答:? 小题2:请简要分析尾联的思想内涵。(3分) 答:?
参考答案: 小题1:(3分)①本联写了登高所见秋景:千山重叠,无边落木,江水澄明,夜月清明(或:远望群山,落木萧萧。天空开阔明朗,眺望江水,澄净江面上的月色皎洁明净);②写出了秋景高远壮阔的特点(或:营造了一种空明阔大的意境);③表现了诗人轻松明快的心情(或:表现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投身自然的喜悦)。(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小题2:(3分)①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归隐江湖的志趣,②暗示了诗人愿告别尔虞我诈现实社会、追求逍遥自在理想生活的心灵世界。(答出一点,2分;答出两点,3分。意思对即可。)
本题解析: 小题1:本题考查对艺术手法的理解。答题时应先解释诗句的内容,因为是从景与情的角度,因此可以想到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类似的术语,同时要注意概括景物的特点。概括特点抓住“天远大,澄江明”来体会。另外写景角度可想到动静结合,远近、色彩、上下等。 小题2:抓住诗中“痴儿了却公家事”与“万里归船弄长笛”来揣摩,同时可考虑黄庭坚的个性特点与时代背景。“痴儿了却公家事”表达了诗人归隐江湖的志趣,“万里归船弄长笛” 暗示了诗人愿告别尔虞我诈现实社会、追求逍遥自在理想生活的心灵世界。
本题难度:一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