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题。
夏日三首(其一)
张耒
长夏村墟风日清,檐牙燕雀已生成。
蝶衣晒粉花枝舞,蛛网添丝屋角晴。
落落疏帘邀月影,嘈嘈虚枕纳溪声。
久斑两鬓如霜雪,直欲樵渔过此生。
小题1:诗的颈联中,有两个字用得十分传神,请找出来并说明理由。(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请分析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小题1:“邀”“纳”两字用得传神。(1) “邀”字是拟人手法(把月光写得很有情味),晃动的月影好像是疏帘请来一样;(2) “纳”字展开想象,化虚为实(化抽象为具体),溪声好像可以用虚枕装起来一样。(2)
小题2:这首诗写了清静的夏日村落,乡村中的疏朗的月影,嘈嘈的溪声,(3)表现出诗人喜爱乡村生活,追求清闲(清净、安宁)的心境以及归隐村野、终老乡间的愿望(或抒发诗人淡泊名利、归隐田园的情怀)。(3)
本题解析:
小题1:此题要反复品读颈联,在理解诗歌意境的基础上,从诗句中,找出能形象生动的展现景物特点,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和想象的词,一般都是连接名词的动词。如“落落疏帘邀月影”,一个“邀”字,即把把疏帘和月光写活了,富有人一样的情味,答题时,可以结合着拟人手法的运用来作答;“嘈嘈虚枕纳溪声”一句,“纳”字化抽象为具体,给人以丰富的想象,答题时,可以结合着对句意的分析,从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角度来作答。
小题2:此题要通过分析概括景物描写的内容,来体会诗人寄寓在景物描写中的情感,要理解情景相生,融情于景的写法。如诗人在首联和颔联中,通过描写夏日村里里的燕雀、蝴蝶、蜘蛛等,表现出了“清静”的意境;通过运用拟人和想象及化虚为实的表现手法来写月影和溪声的意境美,由此可以体会出诗人对乡村生活的喜爱,然后再由对乡村生活的喜爱,而进一步体会出诗人的追求及情怀,可以从追求清静、归隐田园等方面作答。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夜半闻横管
[宋]程俱①
秋风夜搅浮云起,幽梦归来度寒水。一声横玉静穿云,响振疏林叶空委。
曲终时引断肠声,中有千秋万古情。金谷②草生无限思,楼边斜月为谁明。
[注]①程俱:在南宋小朝廷为官,正直敢言,颇著气节。②金谷:即金谷园,位于中原洛阳。
(1)此诗对笛声的描写出色,请你指出笛声描写的主要艺术手法并概括笛声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人夜半闻笛感慨万千,请你简要分析七、八两句中诗人寄托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此诗运用夸张修辞,夸写笛声穿云振林,树叶尽落和蕴涵千秋万古之浓情来表现笛声强烈高亢、悲伤沉郁。(或:此诗二联描写音乐效果声振叶落,从侧面表现笛声的高亢强烈;三联则正面描摹,笛声中蕴涵的感情悲伤沉郁)
(2)在被金人占领的北方故土,萋萋秋草让人产生无限惆怅之情,今夜斜射的月光同样照耀着过去在北方所住的楼房。七、八两句含蓄地写出了诗人家国之思的沉痛、孤寂之情。(以上主观题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问题。
观魏博①何相公猎
张祜
晓出禁城东,分围浅草中。
红旗开向日,白马骤迎风。
背手抽金镞,翻身控角弓。
万人齐指处,一雁落寒空。
[注]①魏博:古地名。
1.诗歌前两联描写了怎样的场景?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诗歌后两联,简要分析何相公形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这两联为我们描绘了一幅色彩艳丽、壮阔宏大的晨猎场景(晨猎图),“浅草”“红旗”“白马”,写出环境色彩的艳丽,“分围”“向日”“迎风”,写出场面的宏大。此四句烘托了晨猎的氛围,为人物的出场作了铺垫。(意对即可)
2.塑造了一个身手矫健、技艺高超的猎手形象。“背手抽”写出了取箭动作的娴熟利落。“翻身控”展现了猎手动作难度大,正面表现其技艺高超。尾联通过描写人们的惊叹和大雁应声而落侧面表现出射箭技艺的高超。(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以下小题。(10分)
秋日三首(其二)
高翥①
庭草衔秋自短长,悲蛩传响答寒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5、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题目。
鹧鸪天 代人赋①
辛弃疾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②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注:①这首词作于作者遭弹劾解官归居时。②青旗:酒旗,酒店门外用青布做的幌子。
(1)词的上阙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请简要叙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词的最后两句作者用了哪种写作手法?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词的上阕描绘了初春时乡村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田间桑树萌发出新芽,东邻家蚕卵已孵出幼蚕;平缓的山坡上长着细嫩青草,黄色的牛犊在那儿鸣叫;夕阳斜照着初春傍晚的树林,晚归的乌鸦散落在那儿栖息。(意对即可)
(2)运用了对照(或对比)的写作手法。作者将城里愁风畏雨的桃李,与乡间溪头迎春开放的荠菜花相对照,借景抒情,表达了他解官归居后鄙弃城市官场,热爱田园生活的感情。(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