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中语文答题技巧《文言文阅读》试题特训(2019年最新版)(二)
A.①黯以父任②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B.①以数切谏②群臣或数黯 C.①公卿皆为黯惧②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D.①宁令从谀承意②宁死不屈 |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C?
小题3:C
小题4:B
小题5:汲黯真是太鲁莽!
本题解析:
小题1:文言文中一词多义现象比较多,所以答题时一定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中,结合上下文及本句语法关系来推断实词的含义。由选文可知汲黯请“伏矫制之罪”的背景是“臣谨以便宜,持节发河南仓粟以振贫民”,也就是他假传旨意开仓放粮,可推知,“矫制”就是假托皇帝的旨意。“矫”,假托。
小题2:A.因为/用 B.屡次,多次/数落、责备 C.替,为,介词 D.难道/宁可。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是高考的一个高频考点,平时复习中要注意了解文言虚词在高考中的考查要求及题型种类。积累常考文言虚词的意义和基本用法。另外虚词大多是多义的,具体解答时要根据它在句中的作用来确定它的词义。
小题3:A.闺阁:古义,内室;今义,女子住的闺房。B.文法:古义,文书法令;今义,语法。 C.辅弼:辅佐、辅助,古今义相同。D.文学,古义,有学问的、有学识的;今义,文学。古今异义词是文言实词的重要考查内容,平时的文言文学习和复习中应对古今异义词加以分类整理,了解古今异义词的古今义,牢固掌握古今异义词的古义。
小题4:综合近些年来的高考设题情况来看,此类题目选择肢中设错类型可分为信息错位、错解词语、强加因果(或因果倒置)、无中生有、颠倒是非将文中未然的信息说成必然等。解题时考生应审准题干,依文索义,正确分析。B选项强加因果,由原文“岁余,东海大治。称之”,可以看出人们对汲黯称赞的是他所管辖的地区“大治”。
小题5:本题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甚”译为“太……”,“ 戆”译为鲁莽,句式为主谓倒装,翻译时要调整成正常的顺序,应该为“汲黯之戆甚矣!”
译文:
汲黯,字长孺,是濮阳人。他的先人被古时的卫君宠幸。到汲黯是第七代,代代做卿大夫。汲黯因为父亲的任职,在孝景帝时做了太子洗马,因为严肃使人畏惧。孝景帝驾崩,太子即皇位,汲黯做谒者。东越人互相攻打,皇上派汲黯去视察。汲黯还没到达地点,到了吴郡就回来了,报告说:“越人互相争斗,本来是他们的风俗,不足以劳顿天子的使臣前往。”黄河以北地区失火,连着烧及千余家,皇上派汲黯前往视察情况。汲黯回来报告说:“家里人弄着了火,屋子并排,所以连带烧了,不值得担忧。臣经过黄河南面,黄河南面的穷人有万余家受到水灾、旱灾的侵害,有的父子互相残食,臣以职务之便,拿令牌分发了黄河以南仓库的粟米来赈济贫民,臣还回令牌,请皇上治我假传圣旨的罪过。”皇上认为他贤能就放了他。改任荥阳县令。汲黯耻于做县令(这么小的官职),就托病回家乡了。皇上听说,就把他召回来任为中大夫。因为汲黯多次急谏,不能久留宫内,改任东海郡太守。汲黯学习黄老学说,领导官吏、治理百姓,喜好清静,选择郡丞和书史来任用他们。他治理政事,只管大的方面,不苛求细节。汲黯多病,躺在内室里不出来。一年多,东海郡大治(治理得非常好),人们称赞他。皇上听说了,召见他,任命为主爵都尉,地位在九卿之列。汲黯做官,务求无为而治,宏扬大体,不拘泥文书法令。
这个时候,太后的弟弟武安侯田蚡为丞相,职位在中二千石以上的官吏来拜见,田蚡都不答礼。但是汲黯见田蚡不曾行跪拜礼,只是常常拱拱手。天子正招求会做文章和有学问的人,皇上说我想如何如何,汲黯应答说:“陛下内心多欲望却表面上行仁义,怎么能效法唐虞之治呢!”皇上不说话,怒气冲冲,变了脸色下了朝。公卿都为汲黯害怕。皇上退下后,对左右的人说:“汲黯真是太鲁莽!”群臣中有人责备汲黯,汲黯说:“天子把公卿辅佐的大臣放在一起,难道让我们讨好奉承,把主上置于不义的地方吗?况且我已身在其位,纵使爱惜自己,那又怎能辱没朝廷呢!”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许将,字冲元,福州闽人。举进士第一。欧阳修读其赋,谓曰:“君辞气似沂公①,未可量也。”签书昭庆军判官,秩满,当试馆②职,辞曰:“起家为官,本代耕尔,愿以守选余日,读所未见书。”宰相善其志,以通判明州。神宗召对,除集贤校理、编修中书条例。自太常丞当转博士,超改右正言;明日,直舍人院;又明日,判流内铨③:皆神宗特命,举朝荣之
契丹以兵二十万压代州境,遣使请代地,岁聘之使不敢行,以命将。将入对曰:“臣备位侍从,朝廷大议不容不知。万一北人言及代州事,不有以折之,则伤国体。”遂命将诣枢密院阅文书。及至北境,居人跨屋栋聚观,曰:“看南朝状元。”及肄射,将先破的。契丹使萧禧馆客,禧果以代州为问,将随问随答。归报,神宗善之,以将知审官西院,判尚书兵部。
进翰林学士、权知开封府,为同进所忌。会治太学虞蕃讼,释诸生无罪者,蔡确、舒亶因陷之,逮其父子入御史府,逾月得解,黜知蕲州。
明年,以龙图阁待制起知郓州。上元⑤张灯,吏籍为盗者系狱,将曰:“是绝其自新之路也。”悉纵遣之,自是民无一人犯法,三圄皆空。父老叹曰:“自王沂公后五十六年,始再见狱空耳。”郓俗士子喜聚肆以谤官政,将虽弗禁,其俗自息。召为兵部侍郎。
绍圣初,章惇为相,与蔡卞同肆罗织,贬谪元祐诸臣,奏发司马光墓。哲宗以问将,对曰:“发人之墓,非盛德事。”哲宗纳之。
崇宁元年,抚定鄯、廓州。边臣欲举师渡河,朝议难之。将独谓:“兵机不可失,愿从之。”未几,捷书至。将以复河、湟,功转特进。
御史中丞朱谔取将旧谢章表,析文句以为谤,遂以资政殿大学士知河南府。言者不已,降资政殿学士,知颍昌府。政和初,卒,年七十五。谥曰文定。
(选自《宋史许将列传》)
注释:①沂公:王曾,仁宗景祐间右相。②试馆:古代科举考试时应试人居住的场所。③流内铨:官职。专管考试选人、判决案例等事。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秩满,当试馆职秩:官期
B.及肄射,将先破的的:箭靶中心
C.吏籍为盗者系狱籍:登记
D.边臣欲举师渡河,朝议难之难:为难
小题2: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许将为官才能的一组是()
①君辞气似沂公,未可量也②神宗召对,除集贤校理、编修中书条例
③是绝其自新之路也④自王沂公后五十六年,始再见狱空耳
⑤将虽弗禁,其俗自息⑥发人之墓,非盛德事
A.①③⑤
B.①②⑥
C.③④⑤
D.②④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许将在昭庆军判官一职任期满后,朝廷准备让他任试馆职,但许将却愿做地方官,并希望能多读书。后来神宗非常赏识他,在三天内把他擢拔数级,
B.契丹大举进犯代州,并派遣使者要求宋朝割让代州。而当年应该出使辽国的官员由于惧怕不敢前往,于是许将主动请缨,毅然出使辽国,并圆满完成任务。
C.许将在郓州任职时,反对让为盗者皆尽入狱,并将他们全部释放。此后,民无人犯法,就连喜欢聚众谤言朝政的士人,也不再非议朝政。
D.御史中丞朱谔用许将过去章表中一些语句,据此诬许将诽谤朝政。徽宗将许将贬为河南知府,朱谔又进谗言,许将又被免除资政殿大学士,任颖昌知府。
小题4:将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会治太学虞蕃讼,释诸生无罪者,蔡确、舒亶因陷之。(5分)
(2) 臣备位侍从,朝廷大议不容不知。万一北人言及代州事,不有以折之,则伤国体。(5分)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C
小题3:B
小题4:
(1)适逢审理太学生虞蕃诉讼一案,(许将)释放了一些无罪的太学生,蔡确、舒亶借机陷害许将。(“会”译为“适逢”,1分;“治”译为“审理”1分,“释诸生无罪者”定语后置1分,“因”译为“趁机”1分,句意通顺1分)
(2)“我身处侍从的职位,朝廷中大的决策不允许我不知道,万一契丹人谈到割让代州的事,不能斥责他们,就会损害国家的利益。”(“备位”译为“身于……的位置”1分;“容”译为“允许”“容许”1分,”折”可译为“批评,指责”“反驳”1分,“国体”译为“国家”1分,名意1分)
本题解析:
小题1:(难:认为困难。)
小题2:(①是欧阳修的评价,间接表现了许将的才华⑥体现了许将的德行)
小题3:(不是“主动请缨”,而是奉诏使辽)
小题4:略
附:[译文]
许将,字冲元,于仁宗嘉祐八年(1063年)中状元。欧阳修读其赋时说:“君辞气似沂公(王曾,仁宗景祐间右相),未可量也。”任命他为昭庆军判官。任期满后,宋朝廷准备让他任试馆职。(得馆职是当时仕途青云直上的龙门,也是许多以荫入仕的人梦寐以求的。)许将却认为:“起家为官,本代耕,愿出为地方官,读所未见书。”宰相对他的读书志向很赞赏,让他任明州通判。(宋神宗听说这个状元爱读书),神宗便召他进宫(谈话)。神宗(很赞赏他的才能),任命为集贤院校理。由太常寺本当转任博士,但神宗又破格提拔他为右正言,第二天入值舍人院,第三天判流内铨。这是神宗使用的特别任命,举朝上下都赞誉许将的才能。
契丹以20万兵力压代州境(大举进犯代州),并派使者前来要求宋朝割让代州。(过去契丹与宋朝定期在代州谈判),这次原定的宋朝使者不敢去(而轮到当年出使辽国的官员惧不敢行),朝廷因而改派许将去。许将对神宗说:“我身处侍从的职位,朝廷中大的决策不能不知道,万一契丹人谈到割让代州的事,不能斥责他们,就会损害国家的利益。”许将行前到枢密院认真地查阅了有关代州的一切档案,作了充分准备。许将来到代州境时,契丹人爬满房上观看并喊叫:“看南朝状元。”当许将与契丹人进行肄射时,许将先射中。契丹使者萧禧在宾馆以礼迎接,谈判时,萧禧果然提起代州事,许将随问随答,不失国体。回来后把情况报告神宗,神宗对许将大加赞赏,先后任许将为知审官西院,尚书兵部。
又进翰林学士,权知开封府,(神宗对许将的重用)引起朝臣的忌妒。在审太学生虞蕃讼学官一案时,他(反对牵连太广而)释放了一些无罪的太学生,蔡确舒亶借机陷害许将,把他们父子都抓进了御史府,一个多月才放出来,许将被降职任蕲州知州。
第二年,以龙图阁待制到郓州任职,元宵节那天,一些官吏登记为盗者并使之皆尽入狱,监狱人满。许将说:“这是绝其自新之路也。”于是全部释放。此后,民无一日犯法,牢狱空无一人。父老叹曰:“这是建狱56年来第一次空牢也。”郓州曾有一帮士人喜好聚众谤言朝政,许将虽然没有制止,至此也消失了。许将被召为兵部侍郎。
绍圣初年,许将任吏部尚书。(当时)奸臣章惇为相,与蔡卞(蔡京之弟)罗织元祐诸臣罪名,并上奏要掘元祐党首司马光墓。哲宗问许将该怎么做。许将说:“挖掘别人的墓,不是在做什么有道德的事。”哲宗采纳了他的建议。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下列选项全是古今异义的一组是
[? ]
A.室仅方丈 叙天伦之乐事
B.河北有田,岁得帛千匹 冥然兀坐,万籁有声
C.不抑耗其实而已 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
D.如此孩提者,又可冀其成立耶? 吾始闻汝名,以为豪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复习《古代诗歌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