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提分技巧《古代诗歌鉴赏》答题技巧(2019年最新版)(七)
2019-03-15 14:39:38 【

1、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根据提示完成赏析。

战城南
杨炯
塞北途辽远,城南战苦辛,
幡旗如鸟翼,甲胄似鱼鳞。
冻水寒伤马,悲风愁杀人,
寸心明白日,千里暗黄尘。
塞下曲·其
王昌龄
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
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
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
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

(1)两首诗选择了_________________等相同的意象,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自然景象。
(2)两首诗都是边塞战争题材的诗歌,请简要分析这两首诗不同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
南柯子
仲殊
十里青山远,潮平路带沙。数声啼鸟怨年华。又是凄凉时候在天涯。
白露收残月,清风散晓霞。绿杨堤畔问荷花:记得年时沽酒那人家①?
  【注】①家:句末语气词,加强语气。
(1)这首词抒发了作者哪些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试分析“十里青山远,潮平路带沙”的写景角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元曲和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雁儿落带过得胜令①·送别
刘 致
  和风闹燕莺,丽日明桃杏。长江一线平,暮雨千山静。载酒送君行,折柳系离情。梦里思梁苑②,花时别渭城。长亭,咫尺人孤零;愁听,阳关第四声。
送友人
薛 涛
水国蒹葭夜有霜,月寒山色共苍苍。
谁言千里自今夕,离梦杳如关塞长。
  【注】①雁儿落带过得胜令:元散曲名,前四句是雁儿落,后八句是得胜令,因两调音律可以衔接,而作者填完前调后意犹未尽,故兼而连带填后调,是谓“带过”。②梁苑:亦称兔园,汉梁孝王刘武所建园囿,为梁孝王接待宾客之地。
(1)两首诗歌中送别友人时分别是什么季节?请结合两首诗歌的意象进行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两首诗歌运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所选取的景物和写法各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诗歌,完成后面题目。
待储光羲不至   王维
重门朝已启,起坐听车声。要欲闻清佩,方将出户迎。
晚钟鸣上苑,疏雨过春城。了自不相顾,临堂空复情。
注:要欲:好像。 了自:已经明了。 空复情:自多情。
【小题1】作者根据什么判断友人储光羲不会再来看望自己?请结合作品作简要分析。(4分)
【小题2】全诗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感情?作者是通过哪些细节来表达这种感情的?(4分)



5、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下列问题。
送韩十四江东觐省①
杜甫
兵戈不见老莱衣②,叹息人间万事非。
我已无家寻弟妹,君今何处访庭闱?
黄牛峡③静滩声转,白马江寒树影稀。
此别应须各努力,故乡犹恐未同归。
  [注]①这首诗是诗人在成都白马江畔送韩十四去江东探亲时写的。当时安史之乱尚未平定。②老莱衣:相传春秋时隐士老莱子,七十岁还常常穿上彩衣,模仿儿童,使双亲欢娱。③黄牛峡:位于宜昌之西。韩十四去江东探亲要经过此地。
(1)这首诗的第三联运用了哪几种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结合全诗,分析诗中蕴涵了诗人哪些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答题技巧《文学类文本阅..

问题咨询请搜索关注"91考试网"微信公众号后留言咨询